•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党校学习 > 正文

    [毛泽东:共产党决不当李自成] 毛译东对王阳明评价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1-09 04:34:57 点击:

          1952年11月初的一天,毛泽东来到北京景山公园。但毛泽东并不是来游览、休息的,他想看一看明清两朝交替时的历史遗迹。   1644年,景山见证了一段历史的更替兴衰。这年3月19日,闯王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一举攻克北京城,推翻了明王朝。崇祯皇帝仓皇逃出紫禁城,在景山上一棵“歪脖”槐树上自缢而死。然而,在巨大的胜利面前,李自成却不能自持,骄傲轻敌,文臣武将纵情享乐、丧失斗志,很快即被吴三桂引领的清军击败。同年4月29日,李自成被迫退出北京,十几年浴血奋战的成果毁于一旦。
      在景山公园,毛泽东观看了那棵“歪脖”槐树,然后拾级而上,登临中峰。在万春亭,他凭栏南眺,对面紫禁城宫殿群一览无遗。面对此情此景,毛泽东追怀历史,思绪万千:想当年,闯王李自成崛起西北,纵横中原,夺取天下,逼死崇祯皇帝,是何等的英雄气魄;可是他的大顺朝为何在北京只做了40余天的梦,就灰飞烟灭了呢……
      “我们决不当李自成!”这是毛泽东多次说过的话,是他反复向全党包括他自己敲响的警钟。
      1944年3月19日至22日,重庆《新华日报》连载了郭沫若的史论文章《甲申三百年祭》。文章以1644年(甲申年)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成败转换为主题,深刻总结了历史的经验教训。当时,抗日战争已经将近七年,到了相持阶段的后期,中共中央为了迎接战略反攻的到来,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开始准备部署夺取大城市和交通要道。毛泽东作为伟大的战略家,其过人之处是能未雨绸缪。共产党能否经受住胜利后的考验,已是他此时思考的问题。郭沫若的文章发表后,立即引起毛泽东的重视。5月20日,毛泽东在中央党校作关于时局问题的报告时,把郭沫若的这篇文章列为党内整风学习的材料。6月7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和中央军委总政治部联合发出通知,号召党员干部认真学习《甲申三百年祭》,并强调:“首先是高级领导同志,无论遇到何种有利形势与实际胜利,无论自己如何功在党国,德高望重,必须永远保持清醒与学习的态度,千万不可冲昏头脑,忘其所以,重蹈李自成的覆辙。”同年11月21日,毛泽东复信郭沫若说:“你的《甲申三百年祭》,我们把它当做整风文件看待。小胜即骄傲,大胜更骄傲,一次又一次吃亏,如何避免此种毛病,实在值得注意。”
      通过学习,广大党员干部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教育。时任中央党校秘书长的黄火青在几十年后回忆说,我们大家都是在看了《甲申三百年祭》后才想到,“不光只是要胜利,胜利以后事还多着哩”。
      1949年1月,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宣告结束,中国革命已经胜利在望。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执政的考验即将来临。如何防止重蹈李自成的覆辙?经过长期思考,毛泽东提出了“两个务必”的要求。3月5日,他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报告中指出:“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国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这一点现在就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从此,“两个务必”成为中国共产党保持本色、充满活力、不断前进的强大思想武器。
      开完七届二中全会,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就准备搬家了。3月23日,他们告别中国革命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西柏坡,踏上了进京的路途。出发前,毛泽东兴奋地说,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
      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毛泽东不仅时时这样警醒自己,而且也常常以此警诫党内的同志。大吃大喝、讲究排场,既脱离群众,又造成浪费,最容易孵化腐败风气,历来为毛泽东反对。新中国成立后,在毛泽东外出视察的经历中,曾有过许多次“撤席”、“拒吃”的故事。
      1950年2月,毛泽东访苏回国,计划在东北沿线作短暂停留。访苏期间,他参观了苏联十几家企业,包括现代化程度比较高的飞机、汽车、机械、农机、军工等大型企业,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他说,我们确实是个穷国,基础太弱,经验太少,所以要多看多学。顺路考察一下东北工业基地,他的目的就是要进行比较研究,从中找出我们的差距,制定明确的奋斗目标。
      2月27日,毛泽东一行在东北停留的第一站是哈尔滨。早就听说毛泽东、周恩来要来,同行的还有借道回国的越南共产党领导人胡志明,哈尔滨市领导喜出望外,精心准备了丰盛的晚宴,要为他们接风洗尘。当天下午,毛泽东一行下了火车,刚安顿好行李,就不顾疲劳,直奔哈尔滨车辆厂视察。晚宴上,随着熊掌、飞龙等一道道美味佳肴流水般地上席,毛泽东的眉头却逐渐锁紧。由于有胡志明在场,毛泽东没说什么。他只在两三个盘中夹点菜,吃了半碗米饭,就放下了筷子。饭后,他对负责接待的市领导说:“我们国家还很穷,不能浪费,不能搞大鱼大肉、山珍海味。吃米饭和蔬菜就可以了嘛!”听了毛泽东的批评,当地领导才明白他在饭桌上吃得很少的原因。
      2月28日,毛泽东一行的第二站是长春,打算了解当地经济建设和群众生产、生活等情况。这天,毛泽东一下火车,就觉得有点异样。当小车驶进市区时,偌大的城市竟然不见一个行人。毛泽东问道:“为什么街上一个人也看不到?”陪同的地方领导回答:“现在正吃中午饭。”“老百姓行动这么一致,比军队还整齐?”毛泽东又问了一句,显然话里有话。这位领导感到事情瞒不住,只得道出实情:为了毛主席的安全,沿途全部实行了戒严。毛泽东十分生气,他严厉批评地方领导:“搞戒严,不让老百姓出来,这样太脱离群众了!”地方领导当即下令解除戒严。很快,街上便出现了人流。看到群众生活恢复了正常秩序,毛泽东才消气。
      沈阳是毛泽东一行的第三站。在这里,他视察了东北地区的骨干企业沈阳市橡胶厂,与工人、干部亲切交谈。总的来说,这次路过东北,通过亲自调查,他获得了许多第一手资料,对我国的工业基础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然而,此行他还获得了另一种感受,就是地方上的大吃大喝、攀比吃请的风气正在滋生。刚到沈阳,他就遇上了比哈尔滨更加奢侈的招待宴席。同样因为有胡志明在场,出于礼节,毛泽东同胡志明等碰了杯,喝了几口葡萄酒,吃了一点青菜,其余大部分时间都在抽烟。其实,他是在用这种方式罢宴。之后,他来到会议室,对地方领导提出批评:“同志们,我们是人民的公仆,是为人民服务的。如果你们一层一层地效仿下去,这么吃起来,在人民群众中将会有什么影响?”第二天,在中央东北局、辽宁省和沈阳市领导干部会议上,毛泽东再次批评吃喝风,他说:“这次我和恩来等同志路过东北,主要想了解一下东北的工作情况,了解东北地方工业生产情况,发现浪费太大。我在哈尔滨提过不要大吃大喝,到沈阳一看比哈尔滨还厉害。”接着,他引用了李自成、刘宗敏的典故。刘宗敏是李自成麾下的一员大将,进京后,他贪图享受,到处搜刮钱财,大顺江山的迅速覆灭,也和他的腐败有关。毛泽东尖锐地指出:“我是不学李自成的!你们要学刘宗敏,我劝你们不要学。二中全会刚开完,就忘了。我们还要继续贯彻二中全会的精神。”
      毛泽东说决不当李自成,他自己的行动确实堪称表率。他的一生,是艰苦奋斗的一生。早在青年时代,他就说过“嚼得菜根,百事可做”。穿越艰苦的战争岁月,走进和平建设时期,他一如既往地保持简朴的生活。建国伊始,他就提出:“要提倡勤俭持家,勤俭办社,勤俭建国”;“要使全体干部和全体人民经常想到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大国,但又是一个经济落后的穷国,这是一个很大的矛盾。要使我国富强起来,需要几十年艰苦奋斗的时间,其中包括执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这样一个勤俭建国的方针”。作为领袖人物,毛泽东生活之简朴,令人惊讶。在他逝世后,人们看到他的生活遗物有:廉价的牙粉,用秃了的牙刷,为了续装火柴棍的空火柴盒,破旧不堪、多次缝补过的衣物和鞋袜,甚至毛巾都打上了补丁。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一件缝了74个补丁、已看不见“本色”的睡衣,一双穿了20多年的拖鞋。1990年,毛泽东的部分遗物送回韶山。1994年,雷洁琼观看后题了八个字:“公者千古,私者一时。”
      (摘自《北京青年报》 本刊有删节)

    推荐访问:共产党 毛泽东 李自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