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党校学习 > 正文

    【建设院前急救区域信息化平台需求迫切】 院前急救信息化第四次技术演进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5-01 04:37:35 点击:

      在院前急救的信息化应用方面,本专题把其分为基础建设、指挥调度和院前院内衔接三个部分。很显然,第三部分对患者的意义更为重大,遗憾的是,正如前文所述,在这方面,我们的工作做得很差。
      是没有需求吗?显然不是,无论是医院、急救中心还是患者,都有对院前和院内充分信息沟通的强烈需求。天坛医院急诊科主任于东明说:“我们确实需要在救护车抵达医院之前了解患者的一些情况,以便能提前做准备。”对急救中心同样如此,信息沟通不仅仅局限在医院是否有床位,如有需要,医院的专家甚至可以直接对救护车上的大夫进行施救指导。
      需求是肯定存在的,这是各方的共识。事实上,他们也做了一些工作。
      2008年,北京市科委和北京市卫生局共同主持了一个叫“首都急救医学救援科技工程建设研究”的课题,“紧急医学救援无线移动信息平台”是这个课题的阶段性成果。当时,999急救中心的50辆救护车上安装了能够实现无线移动监护、信息传输、病情评估等功能的相关设备。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合作,能实现“现场急救人员、随车救护人员、医院急诊室,特别是院内各相关科室的医生共同参与急救过程,实时监控患者病情,针对急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实时指导。”
      999急救中心副院长田振彪说:“当时这个项目在奥运会期间进行了试用,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2009年,999急救中心与中国移动北京公司合作,在80辆救护车上安装了具备3G无线高速数据视频传输能力的系统。该技术可将车前路况和车内抢救过程的视频实时传回指挥中心,以便后者能够根据即时情况进行调度应变。在视频图像的实时传输方面,进行了探索。
      从以上来看,过往的尝试基本局限于个别医疗机构和急救中心,以及急救中心内部之间,而且,应用的内容对医疗业务的帮助也较有限。而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一个区域性的院前急救信息化平台进行统一协调院前急救资源,从各方面的情况来看,这个平台的牵头者只能是政府部门。
      首先,信息平台所需要的设备、网络、系统开发等的不菲费用需要政府的支持,这些不是某一个机构所能负担的。
      据120急救中心副主任范达介绍,120急救中心80%以上的运营费用都需要政府拨款。进行大额投入,显然力不从心。而北京999急救中心似乎也没有足够的“号召力”,来牵头整个城市急救资源的统筹协调。
      前文提到的中国移动北京公司与999急救中心以及北京多家三甲医院合作的“急救医疗信息化项目”,希望将该项目推广至北京市近200家二、三级医院,形成覆盖全行业的急救医疗信息网络,这无疑是一个区域平台建设的尝试。该项目的一位负责人表示,除了经济收益外,北京移动更看重项目的社会效益和品牌价值。其实不难理解,在面对一个新生市场时,前期漫长的时间可能都会花在对市场本身的培养和教育上。他特别强调,“政府部门的指导”将非常重要。
      其次,政府的牵头能消除体制壁垒,协调各方资源。于东明提到,目前各医疗机构隶属于不同的行政主管部门,有的属于市卫生局、有的属于卫生部,如果没有政府行政部门从宏观层面进行统一部署,院前院内衔接的信息化建设将举步维艰。
      那么,政府应该做哪些事情呢?
      120急救中心副主任范达介绍, 120急救中心已经开发出了用于院前的移动电子病历系统,目前正在进行软件的安装和配发。据范达透露,其电子病历系统可以清晰显示患者的既往病史,以帮助医生进行诊断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范达表示,他们也希望与目前医院建设的电子病历和居民健康档案进行互联,但如何互联,哪些信息可以共享,哪些不能,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事实上,移动电子病历是否需要从行业层面进行规范,这些都需要统筹规划。
      协和医院急诊科副主任郭树彬说:“信息化建设需要从国家层面进行顶层设计,不仅仅是院前急救系统,还应该涵盖指挥系统和院内系统。”
      在具体的实施上,天坛医院急诊科主任于东明认为,应该把具体工作交给社会去做,“政府购买服务就行了”。
      据郭树彬透露,北京将建设全市的创伤抢救中心,以应对灾难事件所带来的大规模伤亡人群的疏散和抢救。“这种情况下,我们的指挥系统就可以根据各个医院的情况,把现场伤病人员分别运送到不同的医院,这样医院就可以充分调动相关资源进行应对。”郭树彬说,这不仅仅是个别病人的抢救,更关乎城市安全。
      或许,这是一个好的开始。

    推荐访问:迫切 急救 信息化 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