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党校学习 > 正文

    表现性抽象绘画【时间性在中国抽象绘画中的一些表现方式】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4-29 04:50:15 点击:

      西方艺术家作品中的时间性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不自觉的表现。要么纯属偶然;要么是因为画家受到中国书法形式的影响,使得其作品中出现类似特征。而许多中国或者华裔画家从一开始就关注作品中时间性的呈现,这种关注大部分是有意识的,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各自通过不同的方式对时间性的呈现进行了试验。首先要提到的两位画家是赵无极和朱德群。中国文化对他们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特别是自幼研习书法对他们的影响),这种影响也直接反映在他们的作品中,使他们的作品看上去与西方画家的作品有很大的不同。但是,他们的作品中是否真的具有时间性还须进行一番分析之后才能得出结论。
      赵无极曾说过:“书法为我造就了与西方画家不同的基础,使我获益匪浅,我的手更灵活,我的观念也与西方绘画大相径庭。我不喜欢欧洲学院派的透视,按照中国传统,视线总是在整个风景中移动,并没有固定的视点……重要的是‘神游其中’。看我的画时,目光应该移动,而不要定于一点。”[1]他对“视点”的描述,其实就是中国传统平面艺术中特有的一种欣赏方式,其中蕴含着强烈的时间观念。这与西方绘画崇尚 “平衡稳定的画面结构”,追求“完美的结果”是截然不同的。同时,这也是造成他的抽象作品具有一种“开放性”的原因。因此,观看赵无极的作品,不是“目光应该移动”,而是不得不移动——随着线条的动势而移动。相对于那些结构稳定清晰、一眼即能把握全局的西方抽象绘画,赵无极的作品则需要花费更长的时间观看,因为我们的视线将沿着画家设定好的路线在整个画面中移动。而时间性得到了很好的呈现。与赵无极作品中笔触呈现整体运动气势不同的是,朱德群作品(尤其是1980年以后)中的笔触看上去更为密集,并呈现出不同方向上的运动。尽管画面的运动感很强,却没有形成一股合力。这些向着四面八方冲撞的线条,常常由作品中大块清晰强烈的明暗结构统一起来。因此,我们在这些作品中很难分辨出运动的主导方向和顺序。这些明暗构架虽然可以加强作品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和清晰性,但同时也会减弱时间性的呈现。
      我们从两方面来分析朱德群的作品:一是线条。画面中的那些蹿动的密集的线条很像徐渭的某些狂草作品(但其线条边廓相对简单)。线条时而呈放射状运动,时而呈反方向运动,互相碰撞。尤其是暗色区域中的线条与亮色区域中的线条,它们在笔势上并没有造成某种动势上的联系,而且往往呈现出截然不同的笔触运动。同区域内的笔触也往往由于重叠在一起,而使观者无法看出整体方向和顺序。二是光线。朱德群十分注重色彩和光线,甚至可以说他的画面呈现的主要是一种光影效果。他自己曾谈道:“我的画面充满了光,有了光就有了空间结构的色彩变化。”皮耶·卡班在谈到朱德群的画时也说:“画家挥动着画笔,将时间和光线重新安排,组成结构,求得平衡,促成光影的冲突。”[2]皮耶·卡班无疑是从朱德群画中看到了这种“结构”和“平衡”才说出这番话的。这些光影在画面中形成稳定的结构,让人一眼就被这种整体结构所影响。
      这两点妨碍了朱德群作品中时间性的产生。在中国,还有另外一种表现时间的方式。高名潞把这种方式称之为“极多主义”的创作方式。高名潞不仅认为中国极多与西方六、七十年代的“极少主义”有着本质的不同。同时他也认为 “‘极多主义’尽量用无限长的‘时间’去体验‘意义’,同时通过看似‘无意义’的行为、劳动去‘记录’时间本身”[3]。这是抽象绘画传入中国以来,首次在理论上提出时间概念。但是,按照高名潞的说法,时间在这些作品中其实并没有得到某种形式上的体现,而仅仅只是标明了艺术家创作的过程;或者说,他们只是为了在这样一种创作过程中“追求类似禅的体验和虚无主义”[4]。但是,其独特的创作理念还是从形式外观上给这些“极多主义”作品本身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我们能在其中一些作品中直接感受到时间。
      如丁乙的《十示》。巨大的画面尺寸使得画面中的微小细节都能得以清晰展现。画面是由无数个点和小十字形组成,这些不同颜色的点和小十字形进而又组成更粗的线条。它们使得画面产生了两种运动:一种是无穷无尽的三维纵深运动;一种是由点和小十字形所组成的线条在画面中呈二维的纵向运动——它们不停地朝着画面上方移动。当我们观看这幅作品时,很容易陷入这两种运动所产生的时间幻象中。这很像观看一些电脑制作的虚幻画面时的体验。
      在李华生的线的“日记”系列中,作品大都既没有纵深运动,也没有二维空间上的带有方向性的运动。但由于这些作品中包含大量微小的信息,而这些微小的信息总是以极多的数量清晰的呈现在人们的面前,迫使人们不得不近距离地、一部分一部分地仔细观察这些信息,从而带来时间体验。
      画家路青的作品在表现手法和内容上都与李华生较为相似,但她的作品是极长的长卷,这种比例尺寸更加加强了作品中的时间性。在这些时间性极强的“极多主义”作品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些共同的特点:第一,大部分画面都不具有某种有主次对比的“整体结构”形式,它们都是由多个片段和支离所重复构成的,是许多个类似的偶然罗列,[5]不论增加还是减少画面的一部分似乎都不影响作品的结构;第二,在这些画面中都包含有大量的微小的信息,这些信息总是清晰的呈现,这迫使我们不得不近距离的仔细观看,从而产生时间幻象。
      参考文献
      [1] 赵无极,弗朗索瓦兹·马尔凯著.邢晓舟译.赵无极自传[M].文匯出版社.
      [2] 朱德群.朱德群画展1987-2000.上海博物馆.
      [3] 高名潞著.中国极多主义[M].重庆出版社.
      [4] 高名潞著.中国极多主义[M].重庆出版社.
      [5] 高名潞著.中国极多主义[M].重庆出版社.

    推荐访问:时间性 中国 抽象 绘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