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党校学习 > 正文

    【悠远的“魏响”】悠远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1-01 04:31:22 点击:

      摘要曹植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作家,“词采华茂”和“体被文质”是其诗歌创作的鲜明风格, “词采华茂”既指其诗歌创作用词华丽、讲究文采,语言整饰、凝炼生动,又指其文学表现手法的丰富性、优美性等。它体现了曹植诗学思想的文质观,即情文并茂、文质兼顾,内容和形式并重。曹植诗歌艺术风格的高度及其价值取向,直接或间接地开启了六朝诗歌乃至唐代诗歌的发展和繁荣。
      关键词:曹植 诗歌创作 艺术风格 古典文学
      中图分类号:1206.2 文献标识码:A
      
      一
      曹植,字子建,建安文学代表作家,被誉为“建安之杰”、“魏诗之神”。其诗歌艺术风格特色的一个重要方面,即词采华茂――用词华丽、讲究文采,语言整饰、凝炼生动,文学表现手法丰富、优美等。
      建安作家任气使才的创作风尚,表现在作品内容方面就是抒情,而表现在语言形式方面便是繁辞。建安时代,人们开始自觉地以审美的观点来要求和审视文学作品,语言的优美已成为建安作家创作和评论文学作品的共同标准。其直接后果,便是诗歌创作中藻饰现象的盛行,即语言的绮丽化和繁辞化的趋向,形成了一个“丽句与深采并流,偶意共逸韵俱发”的局面。为了克服东汉文人诗歌的“质木无文”和不甘于停留在乐府民歌单纯的通俗易懂上,曹氏父子很重视语言的修饰和锤炼,并开始注意依据抒情的需要去组织文辞,用华丽优美的语句去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这种倾向,在曹植的诗歌创作中有着突出的反映。曹植的诗歌注意对偶、炼字和声色,如“明月澄清景,列宿正参差。秋兰被长阪,朱华冒绿池。浅鱼跃清波,好鸟鸣高枝。神飙接丹毂,轻辇随风移。飘摇放志意,千秋去若斯。”(《公宴》)对偶工整,选词用字富有匠心;模仿汉乐府的《美女篇》描写细致,词采华丽,具有明显的文人诗面目;而《白马篇》、《名都篇》极写边塞游侠儿捐躯赴难、奋不顾身的英雄行为和都市富家子弟游荡生活的豪华、放诞,词汇铺张扬厉;《杂诗》笔力雄健,辞藻华美而无雕琢之感……同时,曹植诗在句法上多有创新,如隔句对和偶句通畅自然、叠句的运用以及造句上注重起句的巧妙运用、结句深远悠扬,即“超然而起,悠然而止”等等。可以说,建安诗风华美壮大的特点和曹植诗歌“词采华茂”的主要表现之一便在于磨炼语言的成就。
      形象性是文学作品的重要特征,曹植在形象反映生活和塑造人物、抒发内心情感上取得了出色的成就。为了增强作品的形象性,强化作品丰富而深厚的文学审美意义,曹植在诗歌创作中很重视借代、夸张、衬托、用典、对偶等各种艺术表现手法的运用,而比兴则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比,即“写物以附意,言以切事”。曹植诗多有全篇为喻。如《吁嗟篇》以转篷的“流转无恒”和“长去本根”为喻,抒发深沉的“兄弟永诀”与“宕宕何依”的深切悲哀,表达宁愿毁灭、而不愿忍受兄弟永别的痛苦情怀。作者还继承屈原以美人为喻的传统手法,大量地描写美女妇人的悲欢离合,塑造各种不幸的女性形象,并自比其惨痛的身世,表达曲折而复杂的感情。如以美女盛年不娉比自己的怀才不遇;以弃妇的不幸命运控诉曹丕对自己的迫害;以思妇自况反映在曹丕的淫威下造成的骨肉分离的悲苦心境,等等。曹植的这些比喻手法,与曹操的以彼比此、简单明了和曹丕的以物的意象为喻,具有其明显的独异处,也显示出更高的艺术成就。兴,即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的开头,以委婉的譬喻来寄托用意,寄情喻物,托物以讽。它既能具体生动、清晰鲜明地塑造形象,又能使作品耐人寻味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曹植诗的起兴,多与下文有联系,它既使诗歌曲折含蓄,又给人以突兀惊醒的感觉。如《杂诗―高台多悲风》以“北林”起兴,烘托怀人之情,加强了艺术感染力;《野田黄雀行》以悲风、海浪比喻世势的危峻、险恶,抒发了诗人不能解救朋友危难的悲愤心情。曹植的比兴手法的运用,既是对古代诗歌传统艺术手法的继承和发展,又是自身受迫害、遭猜忌的特殊境遇决定的,前人所谓曹植诗用笔深曲即在于此。总之,出现于曹植作品中的文学形象,不论是盛年不娉的佳人美女、哀怨悲凄的孤妾弃妇、引役远行的游子少年、还是烈士游侠、昆仑赤松乃至独鸿残雁、弱雀浮萍,莫不带有诗人自己的思想感情和性情的印记。这些生动而鲜明的文学形象,无疑提升了曹植诗歌的深刻的思想内容和丰厚的审美象征意义。
      曹植诗艺术表现手法的优美性,这里仅举“愤而成篇”的《赠白马王彪》以见一斑。这首诗是曹植后期的代表作之一,共七章,主要写作者与白马王曹彪在回国途中被迫分手的悲愤沉痛的情绪,既痛斥了迫使他们分手的有司,也表现了对任城王曹彪的深沉悼念及诗人岌岌可危的处境中惴惴不安的心境,具有深刻的思想意义和很高的艺术水平。该诗结构严谨,各章之间承前启后的照应关系周到而富有匠心,景物描写多而层次清晰。全诗的结构安排,即叙事、写景、抒情三种不同类型互相穿插、互相辉映,景为情设,景中有情,具有多转换、多跌宕的艺术效果,使情感的抒发沉着从容、丰富深厚。在多角度的描写与衬托的基础上,表达了诗人深沉而又强烈的悲愤之情,浓郁的慷慨之气力透纸背,从而使那种死别之悲、生离之悲、对自己命运的幻灭之悲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而其首尾相衔、章章蝉联的承接法的运用,既使全诗气韵贯通充足又节奏跌宕分明,不仅在诗篇的结构上连结紧密,一气呵成,而且在抒情效果上层层推进,缠绵悱恻。这与曹丕运用的“连锁句”(如《清河见挽船士新婚与妻别作》)所形成的连贯而起的诗意和层层渲染气氛,但却给人以粗疏和不成熟、模仿味较浓相比,无疑具有更为丰富、优美的艺术效果。
      二
      曹植对语言严格要求并勇于创造,缘雅词以振美响,创作了大量的“修辞之章”,在继承汉乐府民歌传统的同时,又对它进行改造,向语言的凝炼、整饰、丰富、优美的方向大大前进了一步。胡应麟曾说:
      “《名都》、《白马》、《美女》诸篇,词极赡丽,然句颇尚工,语多致饰,视东西京乐府,天然古质,殊自不同。”
      曹植用词妍美,词藻绚烂,与建安以前率直成章、语多直成的古诗相比,风格已经大变,这也形成了曹植个人新颖优美、雅丽自然的语言风格。熟能生巧,巧能升华,“词采华茂”正是诗人语言技巧高度成熟的标志。语言发展的日益繁华富丽,从曹植开始,已成为这一时期直至后世的基本趋势。
      但是,在大量地表现华文丽词的另一面,曹植诗又是文质相称的。曹植诗学思想的文质观,即情文并茂,文质兼顾,内容和形式并重,经常地表现为他创作实践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黑格尔认为:
      “诗的首要任务就在于诗人认识到精神生活中的各种力量,这就是凡是人类情绪和情感中的回漩动荡的或是平静地掠过眼前的那些东西,例如人类思想、事迹、情节和命运的广大领域,尘世中纷纭扰乱的事务以及神在世界中的统治。”
      作为“文学之母”的诗歌,本身就是一种以最精练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进行强烈抒情的文学样式;诗歌的独特性,就在于它是情感的抒发,是主观意识的抒发,亦即诗应着重于主观意识的抒发。曹植一生热衷功名、追求理想,遭受挫折后壮志不衰,而转多愤激之情,这是他以“深长的慷慨格调”、“感伤主义的悲歌”、“游仙诗的内在禀性――坎咏怀,乖远玄宗”为特征的诗歌感情强烈、骨气奇高的内在主因;而他的追求与反抗、哀怨与悲凉,那种“小雅怨悱而不乱”的哀而不伤,也富有强烈的气势与力量,从而形成其作品的骨气奇横、神采激荡与慷慨悲凉、情兼雅怨的抒情风格。
      于是,曹植的乐府古诗比起前人的五言诗来,在博采众长、含英咀华的艺术修养上,已经走向由质朴而华丽优美的道路,但他始终抓住作品内容充实的关键,以充沛的激情,歌颂为国赴命的勇士,热烈地追求政治功名和事业,抒发那种忠贞而又悲苦的至情至性,表现深切动人、至诚至信的精神。因而,曹植的绝大部分诗歌都具有一种悲凉感奋的忧时济世的精神,都富有深厚的真情实感。黄侃对建安诗歌的评论:
      “文采缤纷,而不离闾里歌谣之质,故其称景物则不尚雕缕,叙胸情则唯求诚恳,而又缘以雅词,振其美响。”
      这也同样适用于曹植。曹植诗学思想中所主张的这种文质观,推动了建安文学走上“以情纬文”、“以文被质”的健康发展道路。这种讲究内容的充实,不为无病呻吟之文,同时又十分注意形式华丽的创作倾向,在曹植《前录自序》中所明确提出的“君子之作也,俨乎若高山,勃乎若浮云,质素也如秋蓬,藻也如春葩,泛乎洋洋,兴乎浩浩,与《雅》、《颂》争流可也”的创作思想的指导下,建安诗作的文学性明显地加强了,中国古代文学也从此进入了一个更为自觉的独立发展时期。
      三
      “风格即人”,作家个性中的最真实最深厚的东西是由其作品的风格揭示出来的,并影响着作品风格的形成。诗歌风格的形成、发展、变化,既吻合于诗人的性格旨趣等主观因素,也与其所承袭的文学传统、时代精神和文学潮流等客观因素密切相关。所以,艺术风格,是一种文化和精神的统一体,它总是透露出作家的精神境界、作家的灵魂。曹植诗艺术风格是深刻的时代现实和普遍的社会心理与他富丽优美的艺术形式的统一。贬抑曹植的诗歌创作成就,责其艺术风格为惊险奇僻、纤密乖巧和毫无生气地铺陈堆砌词藻的“风格主义”,是没有道理的。曹植诗歌风格的“词采华茂”,是与其思想内容上的“骨气奇高”结合着的,即曹植在艺术形式、描写手段等方面所下的工夫,是为表现其思想感情服务的,而这与后世齐梁时期骈骊文学的“丽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的风气,是不能等量齐观的;相反,曹植注意雕琢字句,追求词藻的华丽与对偶的精工,是诗歌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中国古代诗歌文人化完成的标志。建安诗歌,特别是曹植诗歌表现了“诗赋欲丽”的倾向,它所独具的形式美,对六朝诗歌的积极方面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同时也启始了唐代诗歌的繁荣。
      曹植是第一个以诗为事业的诗人,他有意识地讲究作诗,诗终于使他不朽。马克思说:
      “任何一个人在文学上的价值,都不是由他自己决定的,而是同整体比较中决定的。”
      曹植的诗歌创作将后世诗词与“气象混沌,难以句摘”的汉魏古诗划了一条界线。正如曹操是“旧传统的结束者”一样,曹植是“新作风的倡导者”。曹植的诗歌创作及其艺术风格,代表了整个建安文学的时代风格和最高成就。曹植高度成熟的艺术才华,以及他所取得的杰出成就,使他成为前期封建文学的楷模、规范,成为后世历代诗人敬仰和学习取法的榜样,并影响着以陶渊明、李白为代表的众多的后来者。丁晏说:
      “接武子建,杰然为诗家大宗,若陶之真挚,李之壤逸,杜之忠悃,而其源皆出子建。”
      并非无的放矢之言。
      
       参考文献:
       [1] 陈延杰:《诗品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67年版。
       [2] 范文斓:《文心雕龙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
       [3] 沈德潜:《说诗啐语》,blog.省略/5/blog-4bf
      od69201009ilx.html 48k,2008年12月21日。
       [4] 胡应麟:《诗薮・内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5] 萧涤非:《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
       [6] 黑格尔:《美学》(第三卷),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
       [7] 尹小小:《曹植诗抒情风格特征初探》,《中专天地》,2002年第12期。
       [8] 黄侃:《黄侃文集》,中华书局,2006年版。
       [9] 余冠英:《三曹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版。
       [10] 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卷一),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11] 郭绍虞:《沧浪诗话校释》,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
       [12] 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年版。
       [13] 丁晏:《陈思王诗钞》,中华书局,1980年版。
      
       作者简介:
       刘枝梅,女,1965―,江西樟树人,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大学语文、大学语文教育教学,工作单位:江西农业工程职业学院。
       尹小小,男,1966―,江西永新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大学语文、写作教学,工作单位:江西农业工程职业学院。

    推荐访问:悠远 魏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