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党校学习 > 正文

    [句容地区中、古生界构造特征] 构造特征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4-20 04:49:17 点击:

      摘要 句容地区总体为“两凹夹一隆”,呈南北向展布,西部湖熟冲断凹陷和东部后白墅凹陷夹中部句容冲断构造带。中、古生界基岩结构与中生代盆地结构呈反向对应—中生代盆地隆起处即中、古生界倒转向斜,分布三叠系至上古生界地层;中生代盆地凹陷处为中、古生界推覆倒转背斜,分布志留系等老地层。重点研究断块是石狮断块、行香断陷断块、句容北断块和茅山断块,构造带走向总体为NE向,推测应具弧形弯曲特征。
      关键词 句容盆地;构造演化;特征
      中图分类号 TE1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2)101-0229-01
      1 概述
      句容地区位于下扬子准地台的苏南隆起区西部,北至宁镇隆起,南接溧水隆起,江宁隆起,东抵茅山推覆体,是一个晚侏罗至白垩纪的燕山期断坳盆地。区内海相中、古生界保存较好,下三叠统除高断块上局部地段缺失外,其它地区均有保存,面积约2500 km2。地表零星出露上侏罗统白至系,局部分布第三系上统火山岩外,均被第四系覆盖。
      句容地区具有典型的向北冲断的构造体系,上古生界构造特征复杂,下古生界可能相对简单。从圣科1井等钻探的成果基本证实了上述的认识。目前上古生界构造特征相对较为清楚,下古生界构造特征仅是推论。上古生界是以北东向为主的背斜、向斜相间排列的构造带,背斜、向斜都可能倒转,且背斜窄、向斜宽,成为箱状,也称箱状构造。
      2 构造区划
      句容工区处下扬子地块南陵-句容坳陷。印支面构造面貌清楚,总体为“两凹夹一隆”,呈南北向展布,西部湖熟冲断凹陷和东部后白墅凹陷夹中部句容冲断构造带。通过圣科1、容8井、N3井、N1井等钻探分析,证实中、古生界基岩结构与中生代盆地结构呈反向对应—中生代盆地隆起处即中、古生界倒转向斜,分布三叠系至上古生界地层;中生代盆地凹陷处为中、古生界推覆倒转背斜,分布志留系等老地层。中、古生界基岩总体是被断层复杂化了的紧闭、倒转褶皱体系,构造发育具方向性和成带性。
      3 盆地内部构造特征
      大量的钻井资料已揭示出如下地质现象:
      1)地层交替重复的推覆片。重复地层限于青龙组至龙潭组,紧闭向斜两翼最为发育,容3至圣科1一线最为普遍,它代表了早期作为“冲断席”、后期反转为断阶带地区的复杂构造带面貌。
      2)三叠系倒转向斜。见于N3井和圣科1井,两者连线为NE向,由于发生冲断,向斜地层不完整。从位置看,N3井靠近向斜中心,圣科1井位于向斜东侧。
      3)老地层分布带(穿过白垩系即为志留系地层),见于N1井、容8井。两者连线亦为NE向,位于三叠系倒转向斜东侧,推断应为冲断削蚀背斜带。
      4)断裂十分发育,断层带地层破碎现象严重,但像茅山那样大位移量的冲断滑脱现象尚未见到。
      5)岩芯资料反映,该区地层倾角大,反映构造情况复杂。根据岩芯测量的地层倾角如表1所示。除白垩系地层结合地震资料可判明产状单一(一般为低角度单斜或低幅度褶皱)外,古生界地层不那么简单。与汤仑背斜相似的是,处于N1-容8背斜带以东的包1井一带,推测属背斜缓坡翼,地层产状较平缓,此点很值得注意。
      地震剖面资料除清楚地反映中生界地层产状外,对古生界内部的多数断层也能反映,断面倾向SE和正南。一些复杂的冲断推覆片和构造反转现象在剖面上也明显可见。此外,地震和重力资料均清楚地反映出印支面具“两凹夹一隆”构造形态。
      综合老山和盆内各项资料,推断句容盆地构造特征如下:
      1)据容8、圣科1钻探资料证实,句容盆地仍和汤-仑背斜一样,构造发育具方向性和成带性。目前已查明的背向结构为:N1-容8一线削蚀残留倒转背斜带和N3-圣科1紧闭倒转向斜带。其总体特征为褶皱一冲断推覆体系,其构造样式和地层形变强度均介于汤-仑背斜和茅山之间。构造带走向总体为NE向,推测应具弧形弯曲特征。
      2)句容地区的褶皱一冲断构造很可能是从“宽向斜窄背斜”的隔挡式褶皱发展而来的。进一步挤压时,褶皱轴歪斜,尔后冲断、滑脱。后期经历拉张反转、再挤压,变成了现在的模样。根据这一假想模式,推断印支面基岩分布及其内部结构将依照“宽缓向斜-背斜-紧密向斜-宽缓向斜-…”排列展开。按照这一推断,句容盆地中带构造相对复杂,形变程度高,两侧相对简单,选区应避开紧密向斜带和背斜带。
      3)句容-葛村印支面隆起带实属中、古生界基岩向斜带,两翼凹陷基本对应背斜带,这也符合“构造反转往往在冲断背斜陡断层切割处幅度较大”的一般推测。这种隆凹相间的格局也是伴随着中生代箕状断陷一侧下掉,另一侧上翘接受削蚀的产生而出现的,因此,它的主要受力机制应是右行扭动产生构造反转基础上,再经过如三垛运动、茅山隆升这样一些挤压抬升而形成的。
      4 构造演化
      与江苏全区一样,句容地区中—古生界构造演化经历三大阶段:
      印支运动前,Z2-T2z原始地层建造—构造稳定阶段;
      印支—中燕山旋回,T2h-K1强烈挤压改造、压性盆地叠加阶段;
      晚燕山—喜山旋回,K2-Q拉张—挤压交替改造、大型坳陷与断-坳复合型盆地叠加阶段。
      原始地层建造阶段,句容地区沉积表现为四次海侵—海退旋回,其环境变迁为:Z2-O2为局限台地-浅海陆棚沉积;O3-S为盆地斜坡沉积;D3-C1浅-滨海沉积;C2-P1浅海沉积;P2海—陆交互沉积;T1-2浅海、咸化泻湖(T2z)沉积。除早、中泥盆世地层缺失并存在微角度不整合外,其余时期均以假整合、整合(振荡运动)为主,总体上属于构造稳定期。在这一时期,它主要以‘古隆起’或台地面貌出现,接受了较薄的海相沉积,有可能成为早期油气成藏的有利场所。
      印支—中燕山挤压改造阶段,由于扬子板块与华北板块向北作“追击式”漂移,最终拼贴焊合,以及库拉板块向NW方向作俯冲消减,导致中、古生界地层接受多次挤压改造,形成一系列紧闭、平卧褶皱及冲断推覆构造,并引起该区南部大面积火山喷发和局部岩体侵入,同时叠加了上侏罗统、下白垩统为主的沉积。这一时期的构造运动尽管对原生油气藏破坏较大,但它的作用也不可忽视,一系列压性构造,以及所谓的向斜-背斜结构主要在该期形成,印支面以下地层残留面貌亦在此时定型。
      晚燕山—喜山旋回,该时期本区处在印度、太平洋两大板块向中国陆块俯冲碰撞形成的二元交变复杂动力环境当中:当印度板块力源占主导时,产生“右旋扭动”力偶,促使燕山早、中期逆断层复活引起构造负反转,形成张性剪切断裂和断-坳复合型盆地;当太平洋板块力源占主导时产生“左旋扭动”挤压,导致箕状断陷斜坡带、凸起翘升接收较多削蚀。据裂变径迹资料分析,本区只接受上白垩统浦口-赤山组沉积,缺失第三系或仅有很薄的沉积。在‘右行’拉张和‘左行’挤压两种力的交替作用下,上白垩统地层接受不均衡削蚀形成了一个个西断东削、北断南削的残留盆地,并形成印支面上“中央隆起、两边凹陷”的现今构造格局。
      5 结束语
      该区经历多次地质构造运动,形成不同时代的主干断裂构造和分枝断裂构造相互交错,使该区显现出复杂的构造网络。
      参考文献
      [1]徐伟民,夏延.江苏句容盆地成油特征及含油气远景[J].石油勘探开发,1986,8(4):11-19.
      [2]王小群.句容地区SK1井盖层封闭性研究[J].海洋石油,2003,23(2):21-26.
      作者简介
      王馨,女,2010年毕业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函授),技术员,长期从事下杨子盆地地质研究工作。

    推荐访问:句容 构造 区中 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