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党团工作 > 正文

    列宁的无产阶级意识形态理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3-31 04:50:26 点击:

      摘要:列宁的无产阶级意识形态理论,在坚持唯物史观基本立场的基础上,科学地揭示了无产阶级思想体系对于社会主义运动的重要作用,指出了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实现思想领导权以及进行无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教育、宣传和鼓动的重要性。列宁的这些思想和理论,对于我国当前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关键词:列宁;无产阶级意识形态;核心价值体系
      中图分类号:G05;D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5194(2012)04—0116—04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世纪之交,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随着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的变化,马克思恩格斯相继辞世所带来的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变化,理论上的分歧日益突出,各种曲解、“修正”马克思主义的思潮日益泛滥。列宁作为马克思主义事业和学说的继承者,在反对各种错误思潮的斗争中,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在他的《什么是“人民之友”以及他们如何攻击社会民主党人?》、《怎么办?》、《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等一系列论著中,列宁作出的一个重要方面的理论贡献,就是在捍卫唯物史观基本立场的基础上,较系统地阐发了无产阶级意识形态理论及其教育宣传理论。回顾列宁的这些思想和理论,对于我们在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过程中,坚持马克思主义对和谐文化建设的指导地位,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
      针对俄国自由主义民粹派的主观社会学、经验批判主义等宣扬的唯心主义观点和他们对唯物主义尤其是唯物史观的攻击,列宁首先坚定地捍卫了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在《什么是“人民之友”以及他们如何攻击社会民主党人?》中,列宁重申了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关于“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的思想和在《序言》中对唯物史观的概括,指出,唯物史观是一个第一次使人们有可能以严格的科学态度对待历史问题和社会问题的理论,它关于思想进程取决于事物进程的结论,是唯一可与“科学的心理学相容的”;唯物史观第一次把社会学提高到科学的水平,“唯物主义提供了一个完全客观的标准,它把生产关系划分为社会结构,并使人有可能把主观主义者认为不能应用到社会学上来的重复性这个一般科学标准,应用到这些关系上来。”而唯物史观“之所以第一次使科学的社会学的出现成为可能,还由于只有把社会关系归结于生产关系,把生产关系归结于生产力的水平,才可能有可靠的根据把社会形态的发展看作自然历史过程”。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一书中,列宁批判了经验批判主义者的主观唯心主义哲学,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他指出:“意识总是反映存在的,这是整个唯物主义的一般原理。看不到这个原理与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这一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有着直接的和不可分割的联系,这是不可能的。”在《我们拒绝什么遗产?》一文中,列宁深刻地阐发了马克思主义的群众史观,批判了民粹派的英雄史观观点。他指出,在马克思看来,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随着人们历史创造活动的扩大和深入,作为自觉的历史活动家的人民群众在数量上也必定增多起来。而民粹分子在议论一般居民特别是议论劳动居民时,总是把他们看作是采取某些比较合理的措施的对象,看作是应当听命走这一条或那一条道路的材料,而从来没有把各个居民阶级看作是在既定道路上独立的历史活动家,从来也没有提出过在既定道路上可以发展(或者相反,可以削弱)这些历史创造者独立和自觉活动的条件这样一个问题”。
      在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的同时,列宁阐述了唯物史观的辩证性质。他把社会经济关系看作社会形态的“骨骼”,把政治上层建筑、意识形态乃至家庭关系等看作社会形态的“血肉”,由此全面地阐述了马克思《资本论》中体现的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资本论》的骨骼就是如此。可是全部问题在于马克思并不以这个骨骼为满足,并不仅以通常意义的‘经济理论’为限;虽然他完全用生产关系来说明该社会形态的构成和发展,但又随时随地探究与这种生产关系相适应的上层建筑,使骨骼有血有肉”。
      以唯物史观为基础,针对伯恩施坦主义“运动就是一切,最终目的是微不足道的”社会改良主义观点和俄国经济主义否认思想体系的作用、崇尚经济斗争和自发运动、否认无产阶级政党对工人运动的领导等观点,列宁深刻地论证了无产阶级思想体系对革命运动的重要作用。列宁指出,只有以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批判各种错误思潮,才能建立先进无产阶级政党,保证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正确道路;完成人类解放的任务必须以先进理论为指导,只有以先进理论为指南的党,才能实现先进战士的作用;借鉴运用别国的经验不是简单的抄袭,需要有雄厚的理论力量和丰富的政治经验;无产阶级的伟大斗争并不是只有政治的和经济的两种形式,同无产阶级的政治斗争和经济斗争并列的,还有理论的斗争。因此,“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在醉心于最狭隘的实际活动的偏向同时髦的机会主义说教结合在一起的情况下,必须始终坚持这种思想”。
      二、对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任何轻视和任何脱离,都意味着资产阶级思想体系的加强
      在《怎么办?》一书中,列宁深入地论证了工人的自发斗争和自觉斗争的关系,阐述了无产阶级思想体系或意识形态的形成过程。他指出,工人的自发斗争是自觉性的萌芽状态。如果说工人自发地毁坏机器等原始的骚乱是被压迫人们的一种反抗,那么有计划的罢工等本身就已表现出阶级斗争的萌芽,但也只是一种萌芽。虽然自发的斗争体现着工人已经感觉到他们同工厂主的对抗,但是工人还没有意识到而且也不可能意识到他们的利益同整个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的不可调和的对立。自发的工人运动本身只能造成(而且必然造成)工联主义,而工人阶级的工联主义政治也就是工人阶级的资产阶级政治。尽管自发的因素使工人更容易接受社会主义的理论,但是“工人本来也不可能有社会民主主义的意识。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各国的历史都证明:工人阶级单靠自己本身的力量,只能形成工联主义的意识……而社会主义学说则是从有产阶级的有教养的人即知识分子创造的哲学理论、历史理论和经济理论中发展起来的。”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是革命的社会主义知识分子的思想发展的自然和必然的结果。因此,“对工人运动自发性的任何崇拜,对‘自觉因素’的作用即社会民主党的作用的任何轻视,完全不管轻视者自己愿意与否,都是加强资产阶级思想体系对工人的影响。所有那些说什么‘夸大思想体系的作用’,夸大自觉因素的作用等等的人,都以为工人只要能够‘从领导者手里夺回自己的命运’,纯粹工人运动本身就能够创造出而且一定会创造出一种独立的思想体系。但这是极大的错误”。   列宁揭示了无产阶级意识形态与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对立:“既然谈不到由工人群众在其运动进程中自己创立的独立的思想体系,那么问题只能是这样:或者是资产阶级的思想体系,或者是社会主义的思想体系。这里中间的东西是没有的(因为人类没有创造过任何‘第三种’思想体系,而且在为阶级矛盾所分裂的社会中,任何时候也不可能有非阶级的或超阶级的思想体系)。”这就明确指出了存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阶级对立的社会条件下意识形态领域里两大思想体系的对立,说明超阶级的意识形态是不存在的。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一书中,列宁进一步论述了无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先进性和真理性。他指出:“一句话,任何思想体系都是受历史条件制约的,可是,任何科学的思想体系(例如不同于宗教的思想体系)都是和客观真理、绝对自然相符合,这是无条件的。”在列宁看来,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作为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学说无疑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但同时无产阶级的解放又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马克思主义揭示了这一发展趋势和客观规律,它又具有彻底的科学性。
      列宁指出,对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任何轻视和任何脱离,都意味着资产阶级思想体系的加强。自发的工人运动就是工联主义的,也就是纯粹工会的运动,而工联主义正是意味着工人受资产阶级的思想奴役。之所以这样讲,有三个方面的主要原因:一是资产阶级思想体系的渊源比社会主义思想体系久远得多,二是资产阶级思想体系经过了更加全面的加工,三是资产阶级思想体系拥有的传播工具也多得不能相比。因此,在意识形态领域存在着复杂的斗争。无产阶级政党的任务就是要反对对自发性的盲目崇拜,无情地批判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虚假性,抵制各种非社会主义的思想体系,使工人运动脱离工联主义的自发趋势,把自发的工人运动吸引到自觉的社会主义革命运动中来。
      列宁强调了灌输、教育在工人“阶级政治意识”形成中的重要作用。他指出:“当工人还没有学会根据各种具体的、而且确实是大家关心的(迫切的)政治事实和政治事件来观察其他每一个社会阶级在思想、精神和政治生活中的一切表现时,当工人还没有学会在实践中对一切阶级、阶层和居民集团的活动和生活的各个方面作出唯物主义分析和唯物主义评价时,工人群众的意识是不能成为真正的阶级意识的。”这就要求无产阶级政党进行最广泛的政治鼓动,组织全面的政治揭露,对工人阶级进行政治教育,培养群众的政治意识和革命积极性。“阶级政治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给工人,即只能从经济斗争外面,从工人同工厂主的关系范围外面灌输给工人。只有从一切阶级和阶层同国家和政府的关系方面,只有从一切阶级的相互关系方面,才能汲取到这种知识。”
      三、无产阶级政党不重视理论宣传和组织工作,便不能当思想领导者
      基于以上理论认识,列宁进而提出了无产阶级政党通过研究、宣传、组织等工作,通过思想领域的斗争,掌握思想领导权的思想。在《什么是“人民之友”以及他们如何攻击社会民主党人?》一书中,列宁强调了理论工作的必要性、重要性和艰巨性。他指出:“如果社会主义者的任务是要做无产阶级的思想领导者,领导无产阶级进行现实斗争,去反对横在一定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道路上的现实的真正敌人……在这种条件下,理论工作和实际工作就会融合在一起,融合为一个工作。”因此,无产阶级政党必须做好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宣传和组织工作。无产阶级政党“不做上述理论工作,便不能当思想领导者;不根据事业的需要进行这项工作,不在工人中间宣传这个理论的成果并帮助他们组织起来,也不能当思想领导者。”在《怎么办?》中,他进一步阐述了无产阶级政党通过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取得思想领导权的道理:“社会民主党的思想体系只是由于同其他的思想体系进行了不懈的斗争才获得了这个首位,而且也只有继续进行这种不懈的斗争,才能保持这个首位。”
      列宁高度重视无产阶级思想体系的宣传、鼓动和组织工作。他提出,无产阶级政党成员应当既以理论家的身份,又以宣传员的身份,既以鼓动员的身份,又以组织者的身分到居民的一切阶级中去。列宁同意并接受普列汉诺夫的观点,区分了宣传和鼓动工作的不同层次。他提出,宣传主要是针对社会中比较进步的分子,其内容主要是晓之以理,其媒介主要是通过杂志;鼓动主要是教育一般群众,其内容主要是讲事实,其媒介主要是通过公开演说和报纸。但是宣传和鼓动又是一致的,在鼓动中要注重宣传的问题,在宣传中又必须尽可能采用具体事实。只有这样,宣传和鼓动才能收到实效,才能教育党员干部和群众,促进无产阶级政党达到思想上和组织上的统一。
      列宁高度重视报刊在传播无产阶级思想体系中的作用。在《从何着手?》一文中,他较系统地论证了全国性媒体——报纸的思想传播、进行政治教育和争取政治同盟者、组织和人才培养等功能。列宁认为,通过创办全国性的政治报纸,有利于进行全面的、集中的和定期的宣传鼓动工作;有利于克服工人运动在思想、实践和组织方面的分散性;有利于把一切可以团结的政治力量聚集起来,壮大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同时,对于建立党的组织来说,“报纸不仅是集体的宣传员和集体的鼓动员,而且是集体的组织者。”通过创办报纸对于工人运动有组织协调的作用,并且有利于建立党的组织,可以培养最有才干的宣传员和组织员,甚至造就最有才能的无产阶级政党的政治领袖。
      四、列宁的无产阶级意识形态理论对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指导意义
      列宁在领导俄国革命过程中提出的无产阶级思想体系或意识形态理论,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对于我国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也具有多方面的指导意义。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先进性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地位。“列宁的意识形态学说乃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学说在本世纪复兴的最重要的标志。”列宁明确地提出了无产阶级思想体系或意识形态的概念,指出在意识形态领域,存在着资产阶级思想体系与无产阶级思想体系的尖锐对立,资产阶级有自己的意识形态,无产阶级也有自己的意识形态,即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意识形态;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由于其阶级的历史局限性而具有虚伪性、欺骗性,因此,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只有坚持不懈地批判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才能推动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意识形态的发展;以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理论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意识形态是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体现,正确地反映了社会发展的规律,科学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运动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趋势,实现了阶级性和科学性的辩证统一,是指导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运动的科学的思想体系。同时,列宁还明确地提出了只有通过坚持同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以及各种非社会主义的思想体系进行斗争,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才能取得思想领导权的观点。列宁的这些思想,不仅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对后来苏联和中国的思想家以及当代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而且也具有重要的现实实践意义。他的无产阶级意识形态理论说明,在世界范围内仍然存在着无产阶级意识形态与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复杂的竞争和斗争的条件下,在我国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历史阶段,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和谐文化,必须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这既是我们党作为无产阶级先进政党承担的重要任务,也是坚持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正确方向的灵魂。   坚持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主体地位和用无产阶级思想体系教育人民群众的辩证统一。如何看待人民群众在文化创造和传播中的地位和作用,是目前文化研究理论中关键的问题之一。列宁关于无产阶级意识形态的理论,一方面坚定地坚持了人民群众是历史活动的主体的群众史观,另一方面又揭示了无产阶级政党、社会主义知识分子作为人民群众的先进分子,在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论创造和教育传播中的重要作用,揭示了人民群众的历史活动是一个逐步深入、扩大的由自发走向自觉的过程,坚定地贯彻了历史的辩证法思想。尽管列宁的这一思想直接是针对无产阶级的“阶级政治意识”形成而言的,但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同样具有重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意义。在我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设中,首先必须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群众史观,充分认识和肯定以劳动者为稳定主体的人民群众作为社会生产力的创造者,作为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创造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看到一种社会理论、一种价值体系只有源于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正确反映社会发展规律和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才能够最终被人民群众所认同并在实践中得到实现、创新和发展。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中不可避免地具有自发的因素,不可避免地受到各种非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价值体系的影响,因此,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作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必须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教育党员干部和群众,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和谐文化建设,使人民群众逐步地更为广泛深入地由日常生活的自发走向文化自觉,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传播活动,使我国人民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民,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发展。
      充分运用大众传播媒介,有效地向人民群众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列宁关于无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求无产阶级政党全面地向人民群众开展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体系的宣传和鼓动工作;他充分地论证了有效地传播无产阶级先进的意识形态,是无产阶级政党的重要任务。列宁的相关论述中包含了丰富的政治传播的思想,例如,他关于区分不同对象和层次、注重不同的宣传重点和形式、运用多种媒介进行宣传鼓动的思想,关于必须利用杂志、报纸等大众媒介传播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体系的思想,关于大众媒体的多重社会功能的思想等等,对于我们充分利用大众传播媒介,有效地向人民群众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也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责任编辑:梁习琴

    推荐访问:无产阶级 列宁 意识形态 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