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党团工作 > 正文

    关于《爱玛》中女性形象的探索与研究|爱玛电动车2018新款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3-30 04:42:11 点击:

      一、史书一样的文学创作者  简·奥斯汀是英国著名的女性小说家,她的作品主要关注乡绅家庭女性的婚姻和生活,在女性的世界里总是充满了细致入微的感受与观察。在简·奥斯汀的文学世界里,更是以细腻多情的文字书写着一个个关于女性的小天地。儿时的简·奥斯汀生活在英国一个普通的小城镇里,在这里,她没有机会接受正式的院校式教育,受父亲热爱书籍的影响,她在家中阅读了大量世界名著,这样的经历为她日后的文学创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少年时期的简·奥斯汀开始了她的写作生涯,21岁时已经成为英国文坛家喻户晓的名人。简·奥斯汀用她的文字与智慧照亮了整个世界,她的生活也同样充满了激情与爱情。1796年,20岁的简遇到了汤姆·勒弗罗伊,两人坠入爱河。父母以及亲戚的反对让他们必须做出决定,为了勒弗罗伊的声誉,简最终放弃了与他私奔的想法,一生未嫁。1796年,她与后来成为爱尔兰最高法官的汤姆·勒佛伊(Tom Lefroy)有过短暂的罗曼史,据传他就是简·奥斯汀最受人推崇的作品——《傲慢与偏见》中达西先生的原型。1802年,一名比奥斯汀小6岁的富有男子哈里斯·彼格威瑟(Harris Bigg-Wither)向她求婚。奥斯汀最初接受了,次日又改变主意拒绝了他。1816年,奥斯汀的健康状况恶化,于1817年搬到温彻斯特疗养,并于同年7月病逝,葬在温彻斯特大教堂。她一生为英国文学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巨著。
      简·奥斯汀的小说中有着敏锐的社会观察、妙趣横生的言辞和一些愚笨、可憎的人物,这使她获得了众多“粉丝”,其作品的吸引力经久不衰——到今年,她的第一部小说《理智与情感》已经出版了200年。简·奥斯汀的文学创作风格以轻松幽默的模式见长,在一幕幕充满诙谐喜剧效果的故事发展当中,读者轻松地感受到了文学所带来的美丽,尤其是在18世纪末,在漫天遍野的感伤小说横行的时代,简·奥斯汀创新性的小说创作风格给这个时代注入了新鲜的元素。她的作品往往通过喜剧性的场面嘲讽人们的愚蠢、自私、势利和盲目自信等可鄙可笑的弱点。奥斯汀所写均为自己熟知的生活,大都是苏格兰乡村和邻近地区中产阶级的生活。她描写的生活圈子很小,但她的观察细致入微,构思睿智合理,人物刻画栩栩如生,呼之欲出。她的写作风格朴素无华,情节巧妙跌宕,耐人寻味。100多年来各国读者对她的作品爱不释手。
      简·奥斯汀在英国小说的发展史上有承上启下的意义,被誉为地位“可与莎士比亚平起平坐”的作家。奥斯汀清晰精准的描述手法具有莎士比亚的风格,《傲慢与偏见》和《爱玛》的女主人公会让我们想到莎士比亚喜剧中的女主人公。自莎士比亚以来,无人能像奥斯汀那样自始至终以独创的手法把人物形象刻画得如此惟妙惟肖。尤其令人称奇的是,这些人物在思维和语言方面各有特点。奥斯汀作品的魅力之所以经久不衰,是因为她的作品有一种神秘的力量、一种独特的叙事模式,与莎士比亚一样,她培育了我们的心智。
      二、细致入微的人物性格刻画
      爱玛·伍德豪斯外貌美丽高贵,天性浪漫,一心向往奢华浪漫的贵族生活,清秀、聪明、富裕,家庭舒适,性情快乐,似乎同时有了生活上的几种最大幸福,已经无忧无虑地在世上过了差不多21个年头。在爱玛身上可以看到周围人的许多通病。在社会不断发展的当代,很多女性在成长的过程中往往会因为世俗的原因而影响自己的价值观,对于自己最初的梦想却是渐渐地遗忘。而爱玛无论遇到怎样的困难总是能够在逆境中更加快速地成长,爱玛不仅仅是那个时代少有的英雄式人物,对于当代的我们来说依旧是学习的榜样。漂亮、高学历、有思想、独立、有品位、清高、理性但是单身的女生,即剩女。财产与爱情,理智与情感,傲慢与偏见,如此纠结的东西,简·奥斯汀理清楚了,她的高尚、执著、真诚、热情和信念让她穿越了真爱。不是人人都应效仿这种选择,是不迫于生活的态度让她守护了爱情的尊严和女性的尊严。正如简·奥斯汀小说《爱玛》中所说的:“世界上这一半人的乐趣,那一半人永远不会懂。”这个经历充沛、热情开朗的姑娘无论在生活的道路上充满了怎样的艰辛和苦难,都会通过自己积极乐观的心态来击败所有的困难。也正是源于她这样的性格,生活总会给予她美好的机会。 “爱玛·伍德豪斯是个聪明、漂亮、又有钱的姑娘……”小说《爱玛》的第一卷第一章第一句话就用如此直白的语句把女主人公概括了一下,也把她推到了一个人民大众的“对立面”。我们似乎觉得,小说人物在开篇时总是有诸多缺点需要感悟,而不能那么优越。而随着阅读的深入,我们也发现爱玛的确有很多缺点:任性、骄傲、看不起人。这对于19世纪初期比较保守的英国乡村或许是非常正常的,毕竟在那个门第观念很强的时代,有着3万英镑富裕家产和资深乡绅背景的爱玛的确有这个权利去随心所欲地乱点鸳鸯谱,去自恋自己的才智和眼光是无与伦比的,去看不起或者厌恶一个个普通人。而对于现代人,可能多少会觉得这样一个整天靠散步、闲聊、娱乐打发时间的人靠了些祖上传承的财富和名声,如此自以为是地随心所欲虚度光阴,并非如何的得体,如何的“体面”。
      幸好有乔治·奈特利先生,一个相貌、财富和家族名声都无可挑剔的人,可贵的是他的品德又是无可挑剔的,一个十足的绅士。从奈特利先生的身上,终于领会了什么叫做真正的绅士。或许相比那日不落帝国的无限荣光,盎格鲁撒克逊的男人们流传至今的贵族气质和绅士风度却依然可以寻觅到不少踪迹。
      或许是奈特利的杰出,或许是奈特利的正确,爱玛面对这位亲戚时,能够相对地放下了大小姐脾气,比较客观看待自己的不足。但,必须意识到,爱玛在这个问题上还是显示出了她的优点,那就是能够看到自己的错误,并且能够认错。承认错误,说起来简单,但其实很多人未必做得到。有多少人,特别是女人,是能够检讨自己的问题并且改正它呢?终究爱玛也有一颗正直而善良的心灵,一个沐浴良好环境下的是非观。她会犯错误,但她能改正错误,所以她又是完美无缺的。而对于爱情故事,简·奥斯汀的笔触又是如此嘲弄的。从《傲慢与偏见》到《爱玛》,偏见、谎言、自以为是充斥着情节,就是如此的琢磨不透吗?或许就是如此吧。而在这些问题解决之后,会发现其实爱情也很简单,奈特利自己说在8年前就爱上了爱玛,领悟到是在半年前,而真正表白却是在最后。同样的,爱玛也是如此。两个没来由的“独身”主义者或许早就彼此吸引,却被些莫名的情感左右而不愿意承认。幸好最后没有错过,有了个好的结局。可是人生中就未必了。   《爱玛》从某种角度来说就是一本英国的青春小说,但在浪漫当中又不乏现实的意义,爱情还是需要门当户对的。爱玛以为牧师爱上了某某小姐,直到牧师快要结婚时爱玛问他为什么不娶她的时候,牧师说我怎么会看上她。牧师看上的是爱玛,但他每次向爱玛示好的时候偏偏都有某某小姐在场,结果导致了一连串的误会。比如有一次爱玛给那位姑娘画了一幅画,结果牧师大加赞赏,爱玛误以为是牧师对那位姑娘有意思,但事实是牧师在拍爱玛的马屁。这些看似奇奇怪怪的事情是发生在那里,爱玛在这样的环境中也渐渐清楚了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新时代女性的价值观也逐渐产生。
      简·奥斯汀,一个英国味道十足的作家,其作品描绘的也多是些19世纪初期保守的英国乡村里中产阶级的生活。阶级观点不去评论,从文学角度来说,奥斯汀的细腻文字也让人佩服,一句句问话后,总能有个比想象中更精妙的回答。而前后的铺垫,英国式的幽默,又让小说非常丰富。和很多名人一样,简在200年后的今天或许已经成了英国最受欢迎的作家,甚至在一战时,她的小说成了抚慰伤员的精神良药。因此,她获得的荣誉是完全受之无愧的。
      三、新时代女性价值观
      爱玛为别人撮合,自己却不想结婚。当然,她的撮合每次都是旨在为女伴找到一个好归宿。这倒没什么,可是后来当哈丽埃塔爱上奈特利先生时,她竟然认为哈不配。在简·奥斯汀的另外一本名著《傲慢与偏见》中,Elizabeth与darcy先生的结合可以说又是一个灰姑娘故事的翻版。作者简·奥斯汀对当时的“门当户对”、婚姻以财产为基础的婚姻观蔑视,对自由恋爱赞美,当然,还有对两位主人公的赞美。 在《爱玛》中,爱玛聪明、富有、性格开朗,凡事一切幸福的东西她几乎都拥有了。但她的等级观念太强了,像贝茨小姐她都瞧不起似的,嫌啰嗦。后来还是奈特利先生提醒她,她才做了弥补。另外对埃尔顿先生,希望他娶哈,后来又希望弗兰克娶哈,可怜的哈丽埃塔简直成了供她摆布的玩偶,奥斯汀也对此未加褒贬,这使笔者有点疑惑。难道说奥斯汀的这本书成功仅仅是因为她对人物的刻画细致吗?
      本文从女性道德完善和女权主义的角度研究了奥斯汀所塑造的人物——爱玛的积极意义和局限性,指出爱玛的道德完善过程是和当时整个社会的道德进步密切相关的。奥斯汀的女权主义思想在《爱玛》中初见端倪,主要体现在爱玛对于自身权利的驾驭,男女主人公互相间的教育作用和爱玛对于婚姻的独特见解。但在小说结尾,奥斯汀似乎完全放弃了爱玛的女权思想,把她转变为一个传统顺从的妻子形象。这一转变是奥斯汀所处的时代给小说带来的局限。把《爱玛》作为一部典型的女性成长小说研究使我们对于18世纪未19世纪初的女性成长有了更全面的认识,这对当代女性青少年的成长研究有着深刻的借鉴作用。
      四、结语
      作为言情类题材,《爱玛》在语言方面要比台产琼瑶戏睿智、精美许多。绅士淑女的爱情故事其实是不用多说的,爱玛是BBC电视作品中的新女性代表,能言善辩,独立自强。以今时今日的眼光来看,她在高度封闭的社交圈里游刃自如,最大的悬念不过是,一个声明不可能爱上谁的淑女终于找到了自己的爱人。
      [参考文献]
      [1] 张艳茹.精神上的强者生活中的弱者——评《傲慢与偏见》中的夏洛特[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0(09).
      [2] 吴朗.攀“龙”附“凤”的一部悲剧——读《包法利夫人》札记[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04).
      [3] 陈继英.方寸象牙上的精美雕刻品——论简·奥斯丁小说《爱玛》的人物刻画[D].华中师范大学,2001.
      [作者简介]
      李世荣(1973—),男,陕西神木人,延安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英美文学硕士,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与翻译。

    推荐访问:探索 形象 爱玛 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