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党团工作 > 正文

    读书人的心境(外一篇)|读书的心境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2-10 04:28:38 点击:

      古语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千钟粟。”读书人自己沉浸于书中,苦于书中的颜如玉不真实,期盼着能有红颜知己在旁添香伴读。然而对于大多数的读书人来说,那只是一种远景诱惑,只能画饼充饥而已。于是许许多多的读书人便企盼着自己眼前会发生某种奇迹或艳遇,而红袖香夜伴读、拥卷品茶当酒则是最为理想的一种。
      对于读书人来说,红袖之所以极具诱惑力,除了找到一个陪读的伴儿―――而且这个伴儿是很可人的―――可以消除漫长读书生涯的寂寞与疲劳之外,更重要的还是红袖所营造的那种温馨的情调和令人心醉的氛围。
      红袖除了有较好的形象外,还必须有高雅的气质。她既要秀外,也要慧中;她是立体的,又是动感的;她能知热知冷,知心知肺,甘苦以沫;她能共和诗画,共弹琴瑟,共剪西窗。总之,她不是单纯的一幅画,她是有血有肉、有内涵有思想有灵性的一位红颜知己。
      我们可以设想出这样一种情景:一桌,一椅,一盏青灯,满屋厚重的古卷,映衬着一个读书人那单薄而孤寂的身影。窗外,月光如水或是雨雪霏霏,偶尔有一两声遥远的犬吠,给那夜增添了几许神秘的色彩。此时,门轴“吱呀”一声,先是闪进来一只红灯笼,亮着迷蒙的光,接着便是我们期待已久的轻盈的身影翩然而至。于是,小屋里便有了温暖,有了生气,有了活力,有了诗情画意,有了温馨的情调。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局限性和残酷性,红袖对于许多读书人来说都不能美梦成真。于是人们便编织了一些才子佳人的故事、小说、戏曲和诗文来安慰读书人。其中最为著名的要数《西厢记》,张生与崔莺莺一见钟情,崔莺莺待月西厢,张生跳墙赴约;张生夜读,崔莺莺前来相随,虽几经波折但最终花好月圆。这故事使许多的读书人为之沉醉,为之癫狂,为之跃跃欲试。许仙和白娘子的故事虽然有些离奇怪异,但仍然吸引了不少读书人心向往之。而《聊斋》里那些“夜半来,天明去”的花妖狐仙,也为许多的读书人平添了不少的希冀和慰藉。回望历史,红袖无论是作为一种真实的存在也好,还是作为一种镜花水月中的幻影也好,它确实给历代的读书人带来了一些浪漫主义的情调,给读书人枯燥的苦读生涯增添了几许亮丽的色彩。
      叹的是,书生美梦好做,而红袖难得。古代女子“无才便是德”,有书读的女子太少,能把书读好的女子更是不多,红袖难得自是可以理解;现代社会读书的女子虽不少,但风化既开,男女平等,在现今一般情况下,书生们的功利心比苦读心要强上十倍甚至百倍,都巴望着度过十年寒窗一朝成名后去赚大钱当大官,哪有时间静心夜读?纵使有那么几个真心读书的,也是虽有情趣,无奈两袖清风,又有哪一个女子愿意守着一个捧着书本死啃的老夫子清贫度日?
      现实生活中,“红袖添香夜读书”就如那画中人、水中月,只好远观了。其实,红袖相伴所要的只是那一种读书的情调、读书的氛围、读书的心境,也是网络写手和小小文虫们通向圣洁文学殿堂长路上的梦幻家园和心灵驿站。

      经典要经得起重读

      有多少书能够经得起重读?!仔细盘点一下我们的阅读,我们都无法放弃这样的追问。
      因为生命有涯而知识无涯,因为书是文化产品,担负着传承文明、沟通未来的历史责任,不是快餐和一次性消费品,还因为我们身处在一个出版繁荣而阅读纷繁杂乱的时代,所以,面对这个问题我们无法回避。
      阅读是一种对话,一种内在的省察,其指向永远是向着内心,是对心灵负责,无需追赶潮流和时髦。能否经得起重读,应该是检验一本书品质高低的重要指标。
      从本质上来讲,阅读是寂寞的。但是,时下的书界却流行各种风潮,那些接近一次性用品的畅销书大抵可以分为以下三类:一是自恋型图书,即一些文艺界的明星大腕、时尚美女、神童作家以及通过某些新闻事件获得大名的“泡沫名人”撰写的带有个人自传性质的“自白”、“心声”和“不得不说的故事”之类的图书;二是搭顺风车型的图书,即某一部电视剧或者电影火爆了,图书出版界便也来凑个热闹来个各领风骚;三是空壳型的图书,此类书大多空有一个壳,靠炒卖某一个概念来维持,其方法就是将一个浅显得几乎“地球人都知道”的道理稍加改造变成一个寡淡弥长的故事,敷衍成一部“厚重”的著作,再贴上心理励志、青春成长之类的标签后推上书市。
      相信很多的读书人都曾有过清理那些一次性的文化消费品的经历,当翻阅自己的书架时,若想要避免和那些不受欢迎的图书照面,惟一的做法就是把它们扔到垃圾桶里去。
      在图书数量上的庞大和浩繁面前,图书的质量永远有压倒一切的说服力。那些耳熟能详的经典名著,哪一册不是经历过时间的淘洗、经历过无数人诵读留存下来的文化的种子?在任何一个民族的文明阶梯上,排列着的都是那些优秀的文化成果和穿越时空后仍然魅力永存的深邃思想。而能否经得起重读应该是一把衡量的尺子,只有那些在反复阅读中仍不失其高贵本质和品性的作品,才能丰富人们的心灵和文化的记忆。
      伟大的时代应该有伟大的作品,伟大的时代也一定能够出伟大的作品。在可观的数量背后:读者依旧要将殷切期待的目光投向那些经典的封面。
      “乱花渐欲迷人眼”。面对纷至沓来的书流和书潮,我们不仅需要锤炼一双洞若观火的明亮眼睛,更需要拥有一颗冷静理性、求真务实的心灵。惟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浩如烟海的书流和书潮中辨清良莠,择而购之,择而读之,才能摒弃糟粕,获取精华,才能享受到清丽的书香和高雅文化的滋润。
      请记住,经典的著作是经得起重读的。
      【责任编辑 黄哲真】

    推荐访问:读书人 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