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党团工作 > 正文

    惠山泥人【惠山泥人的坚守者】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2-06 04:28:09 点击:

      无锡惠山泥人始于宋盛于清,已有千余年的历史。它是一门土生土长的民间艺术,积淀着江南水乡特有的神韵,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它的泥土取材于惠山山脚下的“善业泥”,杂质少、黏性好、不下塌、不开裂,有诗赞曰:“惠泉山下土如濡,阳羡溪水米胜珠。”好的泥土,加上艺人们的精湛技术,成就了惠山泥人千古美名。
      在惠山泥人中,最受人们欢迎、名气最大的是大阿福,它胖乎乎的造型人见人爱,意味深长的神秘微笑使人倾倒。关于它的来历,还有一个故事。传说在古代,惠山有茂密的树林,里面活动着众多的猛兽,其中有一头名“年”(青饕)的怪兽,时常跑到山下伤及村民和家畜。正当村民们为此一筹莫展之时,来了一位力大无穷又充满智慧的“沙孩儿”,有着一张胖乎乎、笑眯眯的圆脸。他以一脸“福相”以及意味深长的一笑降伏了怪兽“年”,从此人们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
      为了纪念他,人们在逢年过节的时候,供上泥做的沙孩儿,让他的怀中抱着已经被驯服的怪兽。于是这位充满福相能保佑人们平安幸福的沙孩子儿,就被称做“大阿福”。随着这种年节供奉习惯的流传开来,大阿福也名声远扬。
      大阿福身上,凝聚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希望,它为什么能融人们的诸般祈愿于一身呢?这是因为它的造型:头戴牡丹花,代表着富贵;身穿五福衣,代表着纳福;胸佩长命锁,代表着长寿;怀抱青毛狮,代表着辟邪;足蹬粉底靴,代表着登第。当然,并不仅仅因为大阿福的吉祥含义人们才喜爱它,它本身就是一个贴近生活的艺术品,天真可爱、形体丰满、简练夸张、稚拙传神、色彩艳丽悦目。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它的艺术造型和吉祥含义得到更广泛的认可,从1992年起,大阿福成为我国国际旅游年的吉祥物。
      无锡惠山泥人除了大阿福之外,还有许多其他类型的泥人,比如京剧脸谱、手捏佛道、手捏戏文、现代彩塑、小板戏、泥动物等等。可分为粗货、细货,粗货如泼墨,强调神似;细货如工笔,形神兼备。这种区分,仅仅是指泥坯制作和彩绘工艺的不同,在艺术品位上并无严格意义的上下之分。好的泥人作品,无论是粗货还是细货,都具有很好的艺术性、观赏性,受到人们的喜爱。
      惠山泥人制作者中,出了许多名家大师,喻湘涟和王南仙就是其中的两位。她们俩都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一个制作泥坯,一个彩绘,几十年来合作默契,是一对黄金搭档。她俩不仅继承了师傅巧夺天工的技艺,也延续了上辈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她们的作品和师傅的几乎一模一样,以致博物馆馆长要她们注明才能区分。
      喻湘涟出生于泥人世家,是著名艺人蒋三元的曾外孙女,擅长手捏戏文,集各家之长,融会贯通,继承发扬了惠山泥人的地方风格,作品多次入选国内外各级工艺美术展览并获奖,在国内外参加各种文化交流,被喻为“妙手”。
      喻湘涟和王南仙均师从陈毓秀学习彩绘。王南仙对人物面相的描绘十分精致传神,作品多次入选国内外各级工艺美术展,曾获北京国际博览会银奖。
      喻湘涟的工作室在一个小巷里,破旧的小屋有两层,底楼为工作的地方,楼上是卧室。王南仙的家在别处,但天天到这里来和她一起制作泥人。作为工艺美术大师,如果她们愿意,作品可以卖到很高的价,但她们不卖。她们心态坦然,对现状也很满足,安于清贫的生活,一心只沉浸在艺术的世界中。
      现在不仅国家在重视民间艺术品,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民间工艺的市场也十分广阔,加上外国游客的青睐,许多手工艺人的作品因此身价百倍。她们为何不肯出卖自己的作品,让自己生活得更好呢?
      但喻湘涟和王南仙回答说,不出卖自己的作品,是希望多留存一些下来让后人研究,因为传统的东西正在消亡。现在卖的东西都是模子做的,很多手工艺人也为了迎合市场改变了传统的风格,没有人再搞惠山的本土艺术。她们想要以自己的作品,让后人认识到真正的惠山泥人是什么样子的,想要留住这个根。
      在工作室里,有一个木架子上放有许多泥人,不仅有她俩的作品,也有许多外地的,比如天津泥人等。喻湘涟说,她这么放是为了做个对比,惠山泥人有名是因为粗中有细,而她俩有别于他人的风格是造型朴实,色彩具有江南水乡的味道。她很谦逊地认为自己和王南仙的水平也是一代代人积累下来的。
      喻湘涟认为,惠山泥人在清代特别纯,现在风格正在发生变化。传统的惠山泥人讲究的是意象,就是不太在意具体比例,是一个大概的形象,夸张变形。艺人们在创作设计上,尽量表达自己朴素的感情,不是追求写实,模仿逼真,而是达意。强调作品要“闹猛”,即热闹好看。
      而现代的东西注重的是具象,讲究比例合适,衣褶细致真实,追求酷似。具象容易被大众接受,因为和现实中的事物相像,但从艺术性来说讲意象的东西更好。因为早先从事泥人的艺人文化水平低,他们的创作设计并不是掌握了艺术规律后进行的,而是凭着他们淳朴的思想感情去理解最典型的形象。一些次要的琐碎的东西在记忆的过程中自然抹去,留下的都是最鲜明的。这些记忆中的形象是直觉的、朴素的、纯真的,往往无法用语言来表达。所以尽管艺人们受自身知识的局限,不一定能认识到艺术规律,但由此却摆脱了解剖、比例、透视、结构等等的约束,充分运用了自己的艺术想象力,更好地获得了神韵之美。这一点,不仅大众不太明白,就是做泥人的艺人也有许多认识不到。
      说到怎么看待惠山泥人,喻湘涟认为最可怕的是自己不认识自己。当初惠山泥塑彩绘训练班招了三批,共四十多人,坚持做传统东西的也只剩她俩了。其他人都转向做模型,或是迎合大众的品位。传统的东西费事,经济效益不行,还有审美的不同,手工的东西和机制味道不同。能被人模仿说明自己水平还没达到一个高度,不然别人是无法模仿的,要做出自己的风格。有搞专业的在惠山泥人街上看到那些作品,感到很失望,直到看到她们的作品,才感到没有白来。
      做泥人讲究高坯高画,就是既要泥坯做得好,也要色彩上得好。不能高坯低画,更不能低坯低画。在这一点上,王喻两人可谓相得益彰。她们俩工作上配合默契,生活中也是很要好的朋友,彼此很了解。我感到她们过得很富足,因为她们拥有富足的精神世界,丰厚的艺术世界,拥有世间珍贵的友谊。她们俩的面相,也是胖胖的娃娃脸,一看就很慈爱可亲,就如同满脸福相稚拙可爱的大阿福。尘世的凡俗之气没有在她们脸上留下痕迹,她们和历经千年的大阿福一样,永远保持着纯洁的童真。
      她们最开心的是作品被博物馆收藏,因为那是最好的归宿。除此之外,就是听到别人赞扬她们作品做得好。说这话的时候,两人乐呵呵的,笑称自己就像小孩子一样,喜欢听别人夸奖。我感到这话一点没有虚荣的味道在里面,而是非常的纯真可爱。这一瞬间,让人忘却她们都已是六十多岁的人了。
      两个老太太挺幽默的,告诉我说,以前做了传统的有人指责说没出新,故步自封;做了现代的呢,又有人批评没传统,出新出怪。于是她们就做了一个正面是大阿福,背面是亚非拉等五个儿童的脸。看正面是传统,背面是现代,让人无话可说。
      下午,两人热情地陪我去了无锡泥人博物馆及泥人研究所。它们在同一个地方,在风景秀丽的惠泉山,位于一座古雅的清代庭院内,院内小桥流水,花木扶疏,十分幽雅宁静。此院名王恩绶祠,据说王恩绶是王羲之的后人。泥人研究所是两人退休前所在的单位,这样一个既古朴又灵秀的地方,两人工作了几十年,难怪能保持内心的纯净与质朴。
      泥人博物馆里,收藏了明代至今的泥塑艺术珍品,一个展厅套一个展厅,真是精品荟萃,琳琅满目。展厅收藏有她俩师傅的作品,也有她俩的作品。那些精美的手捏戏文:霸王别姬、贵妃醉酒、天仙配、白蛇传等,不仅造型生动,色彩更是艳丽动人。
      在泥人研究所,同事们一见两位大师来了,非常高兴,热情地招待她们。在办公室一角,一群年轻人叽叽喳喳地在学做泥人,喻湘涟一见她们做得不对,立马挽起袖子亲自干开了。我以为是新来的同事,结果却是一群社会实践的学生。但喻湘涟几乎是出于本能地冲上去纠正她们的错误,进行示范。她还给夏令营的小孩子们上课,教他们做泥人,并不因为自己是大师而觉得掉价。
      我深深地感到她们是真正出于内心的热爱而从事这个行业,不为名利。就像我问及她们的作品曾获什么奖时,她们摇摇头说太多了,忘掉啦。在采访过程中,我曾遇到把自己得到的奖项倒背如流的艺人,但她们不记这些。她们有更高远的目标,那就是传承我们中华古老美好的技艺。
      两人的德高望重、在行内的名望不仅体现在同事的尊重上,也体现在从事泥人销售的商人们中间。在无锡惠山泥人一条街上,所有卖泥人的店主看到她们来了,都立即站起身来迎接问候。惠山泥人一条街是很著名的一条商业街,在清代时已经十分繁荣,而今更是到无锡的游客不可不去的地方。在众多的小店里挑上几个大阿福带回去,虽然不能和大师的作品相比,也一样能带回一些吉祥祝福。
      惠山泥人真正的精品之作,像喻湘涟和王南仙的作品,一般人是很难看到了,但是我感到欣慰,因为它们不是被私人收藏了,而是完好地保存在全国各个博物馆美术馆里。这是她们以无私的胸怀牺牲个人的现实利益换来的。她们让后人有了一些可以研究惠山泥人的实物,这些作品身上凝聚了传统惠山泥人的所有信息,我们终于不必害怕它的消失了。
      目前她们最大的愿望是在有生之年多做一些,多给后人留一些。当然,她们也很希望有人愿意来学,不是出于一时的兴趣,而是真正热爱。她们开玩笑说,最好是百万富翁,这样就能更好地振兴惠山泥人这一古老手艺。
      (责编:刘贤)

    推荐访问:泥人 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