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党团工作 > 正文

    古筝有多少根琴弦【琴弦上的根】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1-27 04:26:28 点击:

      一本正拟付梓的古琴谱摊开在我面前。   暗黄色的花纹,已经磨损的书页边缘,竖排的线装封面,用毛笔写就的行书,一切,都在暗示着它的,久远。   我看不懂仿若天书的琴谱。然而,此刻,弥漫于书房的袅袅琴音,与琴谱有关。在这炎热酷暑,让我仿若置身于幽涧的山林,听流泉淙淙,一种沁入心肺的清凉,和着夏日的蝉鸣,与书房外蓬蓬勃勃的绿意,以及我专注于文字的心凝成一股脉流,引领我开始灵魂的飞翔。
      一曲有名的岭南古琴曲《碧涧流泉》。
      不是第一次听古琴。
      只是,我不知道,眼前这本琴谱抄录的古琴曲,它的渊源,竟然与我脚下生活的土地有关,与七百多年前发生在我故乡那一场壮怀激烈的崖海战役有着隐密的关联。
      是的。公元一二七九年春。新会。崖门。当元军马踏中原,南宋皇室被逼仓皇南迁,那一场宋元大决战注定要在一片群山阔海中铺开。整整二十二天,刀光剑影,旌旗翻飞,银洲湖上的片片碧波化作翻腾的血浪。当南宋爱国丞相陆秀夫怀抱玉玺,身背少帝赵�在崖门投海殉国,一个曾经华丽的王朝无可挽回地湮没了。
      冈州大地,载不动痛失故国的痛。透过七百多年时光的帷幕,我仿佛仍能听见他们哀哀的哭声惊飞银洲湖畔栖息的白鹭,隐隐之中,又似听到低缓的琴音在述说一份破碎的忧伤。
      不能忽略的是,南迁的遗民队伍中,隐约可见的琴师的身影。
      琴,曾几何时,是他们为南宋皇室呈献的雅乐,如今,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国破山河,宋室珍品损失殆尽,所幸,零落的故国遗物中,意外发现散落的琴谱竟一路蹑足跟随。
      琴谱,承载了对故国的追忆。是为了不曾忘却的纪念,琴师们默默将琴谱收集、整理,在元初刊刻而成《古冈遗谱》――古冈即古代冈州,清代才改名新会。
      只是,战争的烟云全不顾遗民们的美好期许。
      至元末明初,其原木刻雕版不幸毁于战火。
      明中期,元刊本的《古冈遗谱》已是踏雪无痕,难得一见。
      颠沛流离的琴谱,在寂寞之中,漂泊之中,等待,如同伯牙在等待子期,琴谱在寻觅前世的知音。
      冥冥之中,知音在时光的深处等待着。
      仿佛之中,我看见一名男子,他慈眉善目,目光流连在坊间辗转得来的一本手抄的《古冈遗谱》上。琴谱的纸张已经发黄,充满皱褶,似乎只要轻轻一捏,就会零落成尘。然而,琴心弦魂的男子一望而知它的厚重,眉宇间禁不住溢出如获至宝的惊喜。
      先生姓陈,名献章,世称“白沙先生”。五百多年前,他生活的足迹曾经深镌在我脚下这片土地上。对于这位有着“岭南一人”之誉,身后被明皇帝诏准从祀孔庙的故乡先贤,我笨拙的文字承托不起对他的尊崇。他的以自然为宗的哲学思想、独辟蹊径的茅龙书法以及自成一派的教学风格,都足以让我深以为豪。
      只是,孤陋如我,确实不知道,先生的琴缘,早以结深。
      白雪阳春谁会弹,莫愁天下赏音难。
      江门夜半看明月,想到朱陵青玉坛。
      朱陵我居青玉坛,五岳虽雄无此山。
      钟期老仙还未还,高山流水我须弹。
      细细翻读厚厚的两本《陈献章文集》,字里行间语及琴者竟有数十首。先生迷琴、赏琴、知琴、恋琴、咏琴,最终“梦抚石琴”,以至我最终读出的是先生对古琴执著的――痴。蓄三千年悠长历史的古琴,本非寻常器物。龙池凤泽,五行水火,琴的每一寸都外承天地,内蕴五行。人与琴的相遇、相投,大抵是精神气质的内在相通。先生在《诫子弟》中强调“琴瑟,雅乐也,彼以之教人而获利,既可鄙矣,传于其子,托琴而衣食,由是琴益微而家益困……”可以想见,先生眼中的琴,不可作稻粱谋,只可为灵魂依。而立之年,先生洞悉官场黑暗,摒弃仕途,寄身山水诗文,放旷自达,以琴遣兴。官场的名缰利锁,安容不下先生飘逸的性灵,唯高远的琴音可与先生超脱的情怀一起飞升!
      或迟,或早,琴与先生的结缘,已是必然。
      二�一�年立秋后的一个早晨,当我置身于陈白沙博物馆的一个展室,一把先生当年曾经使用过的“沧海龙吟”古琴横陈在我眼前。当我的目光透过橱窗细细打量它那蛇腹断纹的漆黑的琴身,遥遥的,似有袅袅的琴音从身后的碧玉楼传来。又仿佛,依稀可见先生携琴游于风烟水月间的身影,他步履徐缓,一袭白衫,飘袂临风,渐行,渐远。
      如此,当先生偶然于坊间遇到手抄的《古冈遗谱》,心中的欣喜又将如何呢?“古锦囊中风韵在,几时弹向白沙门”。“朱弦一弄白云深,山水何人共赏音”。琴音何处?先生眉宇间聚拢的忧虑,因了与琴谱的邂逅舒展开一片明媚的春光。心魂,沉迷于琴谱的幽深曲径中。倾听每一个音符的律动,体验每一个细部的变化。无法想象先生曾经经历了多少晨昏日夜,他或增删,或补遗,或改编,将南宋期间在新会流失的唐宋古琴秘谱二十四首重新整理,手抄成册,冠名为《古冈遗谱》。后经转传抄录,流传于世。
      这是一本传承了中原独有的唐宋遗韵的琴谱。
      这更是一本首次融入了岭南特色的琴谱。
      枯木。逢春。一百多年前的南宋遗谱,在白沙先生的悉心润泽之下,重获勃勃生机。
      此刻,当我在有限的史料中钩沉索隐,发现先生对古琴的痴迷甚至影响了江门学派的大多学子,先生传授六艺,古琴作为六艺之首,成为江门学派门生的必修课程。他们在传承先生的江门心学之余,还将白沙琴学和手抄的《古冈遗谱》在岭南传播。遥想先生当年设馆执教的春阳台,想必在朗朗书声之余,也不乏古乐悠悠,仙韵袅袅吧?白沙的学子们,你们有福了!
       白沙先生之后,有许多琴人,他们的足迹,或先或后,在我脚下这片土地留下印痕。经由白沙先生整理的《古冈遗谱》,犹若楠竹的伏�,在岁月的流转中,渐次生长出春芽、新枝。
      把时光往前推移一百七十年,我又似看到在敝乡新会的碧浪深处,一枝劲竹亭亭玉立。
      要说的人姓黄,名景星。
      黄景星出生于古琴世家,史载“因其官考屡败,生活贫困,只好抚琴以自娱”。琴就是这样,得意的时候,琴是温情的提醒;失意的时候,琴是熨帖的抚慰。清代琴人何洛书之孙何耀琨在《悟雪山房琴谱》序中,赞景星先生曰:“性恬静,心和平……其品超然拔俗,其志洒然出尘,其养气充然有余,其论事婉然不激……”这样的品性,自然与白沙先生的洒脱出尘有异曲同工之妙。假若时空可以转换, 想必景星先生一定星夜踏访,与白沙先生两杯青茗,宴谈永夜,在琴音与茶香中陶然微醉……
      据载,景星先生与同乡陈绮石、陈芷芗在新会设立了广东最早的琴社,并于冈州、广州等地传播琴艺,渐成岭南琴派。
      又据载,景星先生取其父恭录的陈白沙抄录的《古冈遗谱》,兼采众琴家之长,辑成四卷,刊行于世, 书名《悟雪山房琴谱》。其中收集的古琴曲五十多首,大多出自《古冈遗谱》。
      自序之中,黄景星念念不忘白沙先生之于他灵性的滋养:
      冈州自白沙先生以理学为倡,其教人也,惟于静中养出端倪,以复其性灵,不以语言文字为工,故后之学者每于稽古之余,多借琴以为节性和情之具。此《古冈遗谱》所以流传也。
      因为黄景星及其家族琴人的潜移默化,古琴曾经在冈州空前繁荣,小小县城,琴人一时多达二三十人,影响波及珠江三角洲。遥想当年的冈州长街,想必不时掠过风尘仆仆,行囊里装着《悟雪山房琴谱》的外地学子的身影。泠泠七弦,一度在银洲湖畔、圭峰玉台流转回旋……
      两代琴人,一前一后,把岭南古琴的根牢牢扎在了冈州大地。
      历史就这样蜿蜒而行,倏忽滑入了公元二十一世纪。
      还是在我熟悉的这片土地。
      在很长一段时间,古琴在自己生长的土地寂寂然,冷冷然。难以融入大众的孤独让古琴禁不住继续的守望。一个越来越喧嚣、人心越来越浮躁的年代,琴的知音更需要寻觅。
      公元二�一�年四月二十六日,一篇题为《岭南古琴 根在江门》的文章刊发于报上,它的作者,便是素有古乐雅好的蓬江区委书记秦有朋先生。
      琴,一下子闯入故乡人的视线,闯入我的视线。琴,又因了侨乡大地一位著名的青年古筝演奏家韩晓华不遗余力的推动,奏响了出世清音。这是一场政府和艺术的联姻。岭南古琴的发展被纳入蓬江区的文化规划蓝图中,出版古琴谱、举办古琴专场演奏会、成立古琴研究会……白沙先生当年抚弦而歌的碧玉楼,又不时传来飘逸的宫商角徵羽,岭南古琴研究会献艺江门的“琴心寻根”之旅,让一向曲高和寡的古琴艺术有了更广泛的受众,一些年轻学子,也以纤纤素手拨弄琴弦,以体验古琴的象外之致、韵外之味。
      岭南古琴,在她出生的地方一番枯荣。古琴有了根,终将展现出一片枝繁叶茂的大气象。蓬江河畔,从此丝弦不绝。因为有了根,它将延绵三千年的优雅;因为有了根,岭南琴人,虔诚的心终于有所依归。 责任编辑/曲圣文

    推荐访问:琴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