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党团工作 > 正文

    第7练:比较取舍思维训练-高中作文能力分项训练30练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21-06-25 07:07:14 点击:

     第 7 练:比较取舍思维训练 【训练目标】

     掌握比较取舍思维的方法。

     【技法简介】

     这种思维模型适用于需要对几种观点、几种现象作出比较评议的议论文写作。其基本思路是:运用肯定否定思维对准备舍弃、抨击的观点、现象进行辩证分析,突出其消极面,然后正面阐述所要肯定的观点、现象,突出其积极意义,在比较中决定取舍。

     【满分佳作 1】

     唤醒文化传承的自觉意识 上海复旦附中高一学生武亦姝诗词大会夺冠,有网友立即在网上搜索,查武亦姝的家庭背景,看她出生在怎样的书香门第,在他们看来,唯有书香门第才能培养出这样的才女。其实,人对传统文化的传承虽然也受到家庭环境、学校教育的影响,但归根到底还在于个人意识,唯有唤醒领略千年积淀之美的自觉,才能主动寻找前世存留的精华,从而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者。

     家学熏陶固然重要,许多文化大师就成长在家学雄厚的家庭里,但是家学也只是最初的引进而已,自身的自觉追求才是根本的动力,有道是“师傅引进门,修行在个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如果心灵迷失在时代洪流里,再深厚的家学熏陶,也难以让其领略文化之美,真正走进神圣的文化殿堂,为什么许多文化大师在家庭中后继无人,原因就在这里。

     相反,出生在贫寒之家,远离书香之气,却同样可以有萤囊映雪、凿壁偷光的故事,一心向学之人终可成器。宋濂抄书,王冕夜读,凭借着对文化的热爱,以贫寒之门悟先贤之理,这样的故事不在少数。家庭环境常常是人们无法左右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会成为难以打破的桎梏,个人的自觉意识正是打破这一桎梏的最有效的武器。

     学校教育固然在传递文化上无可替代,但是应试教育的现实不可能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接触古典文化,精明的学子才不愿意为了高考默写的那几分而在古诗文学习上作更多的投入。在这样的现实环境里,缺乏文化传承的自觉,自然不会深入文化殿堂。事实上,在文化殿堂里究竟能走多远,关键不在于学校教育,而在于文化自觉,许多人在文化上的深入都是在课堂之外完成的,莫言就是如此,只有小学的基础,照样获得若贝尔文学奖。

     传承传统文化的自觉意识,建立在对民族历史与文化的认同之上,它体现为主动学习传统文化的责任感,也体现为传播传统文化的积极性,更体现为振兴民族精神力量的强烈心理愿望。拥有传承传统文化的自觉意识,就能让传承传统文化变得乐在其中,化要我学、要我做为

     我要学、我要做,这是传承传统文化的前提和保证, 当代社会国际竞争激烈,而文化软实力的较量也日益白热化,这就更加要求我们充分自觉地传承传统文化。中华之崛起,全在少年!如果莘莘学子皆有向往诗书风韵之心,何必担心中华文化在新世纪会迷失航向? 【名师点评】

     文章从网友查询武亦姝的家庭背景写起,针对他们的错误观点“唯有书香门第才能培养出这样的才女”,提出中心论点;接着在与家学熏陶、学校教育的比较中突出自觉意识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然后再作正面阐述,指出拥有传承传统文化的自觉意识就能让传承传统文化变得乐在其中;最后从国际竞争激烈和文化软实力的角度总结全文,紧扣材料。全文中心突出,层次清晰,分析全面辩证,说理充分,是一篇颇为成功的议论文。

     技法揭示:

     第 2 段和第 4 分别用肯定否定思维模式阐述家学和学校教育在传承传统文化中的作用,第 5 段阐述自觉意识在传承传统文化中的作用,两个否定,一个肯定,在比较中态度鲜明,取舍自定。

     【满分佳作 2】

     自助才是王道

     木心先生曾说过:“若有神助,其实是人的自助。”诚哉斯言。当我们迷失了人生道路,或盲目四顾,等等救星,或惆怅嗟叹,怨天尤人,不如静下心来,扪心自问:我是谁?我从何处来?要到何处去?我在哪里失足?迷路者需要帮助,然而真正能力帮助自己的正是你自己。

     诚然,迷路后可有多种选择。寻找引路人,这是最便捷的方法。引路人是先行者、示范者,能引领迷路的人走出迷宫,能让行者少走弯路。可问题在于周围是否存在引路人。清末年间,千年古国大夏将倾,新中国尚在鸿蒙之中等待第一声春雷,炎黄子孙迷失在新旧世纪之交。到哪里去寻引路人,将中国带出黑暗,带进光明?一批精英人物上下求索,苦苦探求,几十年奋斗,古老中国终于获得新生。何处才有引路人?引路人不在苏俄,不在欧美,引路人就在中国,引路人就是自己。

     对于迷路者来说,寻找同样迷路的人也是一个重要的选项。“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结伴而行总好过一个人落单独自彷徨。与同样迷路的人结伴,可以同病相怜,可以分担孤独,可以相互温暖,找到走出迷路的精神动力。可是,在耳闻目睹了那么多团伙犯罪、集体作弊的事实后,我们不得不发出质疑:迷路的人寻找同样迷路的人真的有用吗?也许只是结群作伴地

     继续迷路罢了,甚至是一起堕落,就像那些传销组织、诈骗团伙,抱成一团,在迷途上越走越远。自己迷路了,去寻找同样迷路的人,是把主动权交给别人,怎比得上自助可靠?

     引路人不一定找到,同样迷路的人不一定可靠,世上没有救世主,要找到自己的路最终还要靠自己。由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了。党中央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主动放弃根据地,率领工农红军战略大转移,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使中国革命摆脱了危机,走上胜利的坦途。半个世纪以后,由于决策失误,经济落后,国力衰败,中国航船再次搁浅,中国共产党人及时调整战略,高举改革大旗,中国人民迅速走上了一条富民强国之路。中国现代史上的两次迷路,两次转身,两次挽救了中国的命运,其实就是两次伟大的自救运动。

     人生漫漫,迷路是常有的事。迷路并不那么可怕,关键在于在迷路时要学会寻找自己,找回自信,找准方向,找回坚强,自己做自己的引路人,自己做自己的解救者。

     人是需要帮助的,但是他助不可靠,自助才是王道。

     【点评】

     文章在提出中心论点“真正能力帮助自己的正是你自己”后并不正面阐述,而是从“引路人未必存在”“同样迷路的人未必可靠”两个角度入手,逼出“自己最可靠”的结论,颇有逻辑性。在具体阐述过程中,多用辩证分析的方法,在肯定的前提下否定,持论客观公允。以“自助才是王道”为题,巧用儒家术语,简明扼要,增强文化底蕴。

     技法揭示:

     第 2 段和第 3 分别用肯定否定思维模式阐述迷路时“寻找引路人”和“寻找同样迷路的人”两种做法的看法,第 4 段阐述自助的意义,辩证地否定其他观点,权力维护自己选择的观点,雄辩有力。

     【模拟训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某中学学生会准备举行一次青春读书活动。筹备会上,学生会主席提出可以模仿中央电视台《朗读者》形式,并要求登台朗读者必须在高中三年中有过获奖经历。文体部长表示反对:“读书活动,应该关注读‘什么’,而不是‘谁’读。”学习部长也说:“读书就是一种生活常态,不必太讲究形式。”学生干部们垂询与会的团委老师的意见,老师说:“读书也需要仪式感,只是用什么方式读,需要我们慢慢思考。” 对这次读书活动,你有怎样的建议与看法?请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思考,阐述你的观点和理

     由。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 任务驱动】

     材料叙述关于青春读书活动的四种观点,要求考生就本次读书活动提出自己的建议和看法,阐释自己的观点和理由。显然,本次作文的任务就是针对这一次的青春读书活动,提出建议或看法,并对自己的观点进行阐释,言之成理。

     【 思路点拨】

     这是一道关于青春读书活动的材料作文,材料由师生的四种观点组成。学生会主席的观点是这次青春读书活动要讲究形式,重视登台朗读者的人选。文体部长的观点是读书活动应该关注读“什么”,而不是“谁”读。这两位同学的分歧最为明显,前者偏重活动的现实,后者强调的内容。学习部长的观点是“读书就是一种生活常态,不必太讲究形式”。这一观点看上去是对文体部长的支持,实际谈的不是一回事,他说的是读书,而不是读书活动。读书是个人行为,是生活常态,但是学校举行的青春读书活动,这就不能不讲究一定的形式。老师的观点带有纠偏的性质,“读书也需要仪式感”,这里的读书实际就是指这次读书活动,“仪式感”就是指读书活动要有较好的形式,这是对学生会主席观点前半部分的某些支持。但是究竟采取何种形式,老师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那句“只是用什么方式读,需要我们慢慢思考”显然也是对学生会主席观点后半部分的某些否定。“需要我们慢慢思考”,这是他对学生会干部的要求,也是命题者对考生的提醒。

     立意参考:读书活动要实实在在,不能搞形式主义;读书活动要有恰当的仪式,才能保证最佳效果;形式和内容应当统一,不要认为地制造对立;读书活动重心在读书,不能只有活动不读书;形式和形式主义是两回事,不能借反对形式主义而反一切形式。

     【佳作展台】

     形式未必就是形式主义 一考生 青春读书活动是一个很好的活动,这一活动是要形式还是要内容,学生会干部产生了分歧。我认为,形式未必就是形式主义,采取恰当的形式,才能切实搞好读书活动。

     就如何开展着一活动,学生会主席提出的主张固然有不妥之处,却也并非毫无道理。要使

     青春读书活动产生较好的效果,不能不讲究形式,不能不注重人选。电视台《朗读者》之所以感动了国人,跟朗读者声情并茂的朗读形式,跟他们特殊的身份和经历密不可分,随便找一个人朗读,肯定不会有现在这样的效果。但是,他忽视了朗读的内容,难怪文体部长要加以反驳他。

     不过,文体部长的观点同样也有偏颇。他关注了朗读的内容,却忽视朗读的形式。解决了朗读的内容,活动就一点能够收到好的效果吗?如果这样,就让每个人自己去朗读算了,何必要组织什么活动?学习部长就是这样的意见,在他看来,读书就是平时的一日三餐,根本无需什么形式,当然也不要搞什么读书活动了。读书是个人行为,是生活常态,不必过多讲究读书的形式,但是学校举行的青春读书活动,怎能不讲究一定的形式呢。

     其实,即便是个人读书,也是有形式的。杨振宁采取“渗透”读书法,毛姆采取“乐趣”读书法,而杰克•伦敦则采取“饿狼式”读书法,像一头饿狼,把牙齿没进书的咽喉,吮尽它的血,吞掉它的肉,咬碎它的骨头,直到那本书的所有纤维和筋肉成为自己的一部分。形式和内容是密不可分的,没有可以离开内容的形式,也没有可以离开形式的内容,只有恰当形式才能表现一定的内容。

     那么,某校的这次青春读书活动,应当采取怎样的形式呢?我觉得一次全校性的读书活动,既要解决广泛参与的问题,又要解决朗读者的水平和朗读内容的问题。为此,我建议活动采取由下而上的组织形式:首先,采用自我报名和班级推荐两种方法,确定朗读者初选名单,并要求每位初选者呈报朗读内容,并附选择的理由;然后由活动领导小组对初选者呈报的朗读内容和选择理由进行评选,确定最终登台朗读者。这样,既便于调动广大同学的积极性,又便于遴选,保证朗读的质量,不知主办者意见如何。

     读书是学习,组织读书活动同样是学习,愿我们头脑里多些辩证法,少点非此即彼的极端,多一些处理实际问题的才干,少一些互相扯皮的空谈,那样我们就能真正成长壮大起来。

     【疯狂点击】文章以“形式未必就是形式主义”既紧扣试题材料,又有哲理高度,体现辩证法思想。开篇述及材料内容,以要形式还是要内容概括分歧的观点,准确深刻。运用辩证法思想分析三位学生会干部的观点,客观公允。对读书活动的建议,既紧扣形式和内容要紧密结合的中心论点,又切实可行,不失为读书活动的好方案。总之,作为任务驱动型作文,这篇考场作文是相当成功的。

     当心形式主义的泥潭

     一考生

     举行一次青春读书活动,是一件无可非议的事情,学生会干部和团委老师的意见也都各有道理。不过,我特别欣赏学习部长的观点:“读书就是一种生活常态,不必太讲究形式。”我为什么特别欣赏学习部长的观点呢?因为许多好事结果都被形式主义搞砸了。

     比如一年一度的“地球一小时”活动。关掉电灯,点亮蜡烛,为保卫地球,我们宁可过原始生活,这是何等的觉悟!但是,点蜡烛不比开电灯更浪费能源、污染环境吗?如同查尔斯王储坐着专机去参加环保会议,以环保之名行反环保之实,颇有一点黑色幽默的意味。

     比如“送温暖”活动。领导要下乡送温暖了,人们被早早动员起来,打扫卫生,张贴标语,忙得不亦乐乎,甚至动用小学生,让他们冒着寒风列队欢迎“送温暖”的领导。这种扰民添乱的“送温暖”与不开电灯点蜡烛的“地球一小时”活动何其相似乃尔!

     比如学雷锋活动。每年三月,学雷锋活动轰轰烈烈,可是三月一过,“雷锋”就消失得无影无踪,难怪有人嘲讽道:“雷锋叔叔没户口,三月来了四月走。”时代在发展,学雷锋活动要因时而异,与时俱进,但是有一点是应当肯定的,那就是学雷锋活动不应该是形式主义的应景之举。

     我之所以要这样不厌其烦地列举与读书活动无关的事例,实在是因为现实中形式主义太多,担心我们的读书活动也会变成这样的形式主义而走过场。例如,把全校学生集中起来,安装喇叭,张贴标语,请名人做报告,谈读书的意义,请领导做指示,提读书的要求,安排典型人物现身说法,让学生代表发言表决心,一阵轰轰烈烈,然后迅速归于沉寂,随着大会结束,青春读书活动便也寿终正寝。这样的读书活动与每年三月的学雷锋活动又有何区别呢?除了应景,除了为形式主义推泼助澜,这样的读书活动又有意义呢? 鲁迅曾经指出,我们这个民族喜欢围观,喜欢看热闹。热闹者,轰轰烈烈是也。因为我们爱看表面的轰轰烈烈,于是形式主义便有了市场。难怪从上世纪的大跃进到本世纪的形象工程,从累人的文山会海到劳民伤财的庆典活动,形式主义的魔鬼总是如影随形,跟着我们的步伐一同前行。正因为如此,所以我觉得学习部长的观点特别有意义,我们要当心别让青春...

    推荐访问:作文 取舍 分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