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党团工作 > 正文

    古典报请表与现代报请文书之比较|报请工作文书的制作主要有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1-08 04:32:38 点击:

      摘要:本文从欧阳修《毫州乞致仕第二表》析义开始,解剖古典报请表的内涵特征,对比古典报请表与现代报请文书的异同,找寻二者的传承关系。   关键词:欧阳修 表 公文 报清文书
      
      古代应用文的产生基于生活和工作的需要,文字产生之前的“结绳纪事”已带明显的实用性、应用性。随着历史的发展,公文的发展,由简到繁,不断完善,虽然近代以来,主要是民国建立以来,沿袭了数千年的一些公文文体得以废除,如封建帝王和官府使用的制、诏、诰、敕、奏、疏、议、牒等全部废除,1912年,南京民国临时政府公布了新的公文程式,规定国家的公文为令、布告、公函、状、咨、呈、批七种,新中国成立,又逐步建立了全国统一的新的文书制度,规定了常用的行政公文十三种,文种改革朝着现代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但应用文本质内涵一脉相承,让今天的现代应用文同样可以溯源,寻找出与古代公文共同的源头及传承关系。
      
      一、欧阳修《亳州乞致仕第二表》分析
      
      《四库全书》集部,别集类,北宋建隆至靖康,文忠集,卷九十三,《亳州乞致仕第二表》全文叙录如下:
      臣近贡封章,乞还官政,伏奉诏答,未赐允俞。……惟辛勤白首,迄亡一善之称。孤负明时,莫报三朝之德,此为惭恨,何可胜陈、
      此表写于熙宁元年(1068),是欧阳修的晚年之作。因为欧阳修虽经受宦海沉浮,但毕竟历仕几十年,任京官卜余年,得到几代君主的宠信荣禄,成为人臣之极,而却自己提出解除职务,不再效命朝廷,并按当朝体制,还可享受终身俸禄。要表达这样的“光拿钱不干活”的意愿是十分困难的,加上请求的对象是至高无上的君主,从语言要求上讲,应讲求得体、谨严、典雅,并要合乎特定的体式规范。
      此篇表文之中,欧阳修主要解释了自己因“苦于衰病”的身体状况,已“难冒于宠荣”,继续受到重用,并表达了辞去官爵、回归田里的意愿,情曲见长,以真情动人,但又同时感到愧疚,因为古今的制度不同,过去的官员,一旦交还印绶,则暮里归田,并列编为民:但宋朝不同,因为宋朝对知识分子文士官员的重用,哪怕还政以后,仍然让其享受终身之禄,所以,欧阳修难以肩齿。一来觉得多年来得到君王宠荣,就应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不应提出还政之请;二来还政后,不做事还要享用朝俸,则感到受之有愧。但是欧阳修还是在短短的表文中表达了自己的感激、愧疚和还政的意愿,非常委婉、得体,处处体现君臣关系,对君主是充分的尊敬和赞美的,如“至治之朝”、“深笃爱贤之意”、“示隆恩之典”、“劝知止之人”、“享终身之禄”等;对己则是作为臣下的卑屈谦逊。所以,语气上体现了森严的君臣上下级关系。
      表文还非常简洁,通篇少用典故,虽有用事,举例两汉以来的制度,但不生僻,叙述自己的原因也是非常简洁,只用了“苦于衰病”、“难冒于宠荣”两句构成因果关系,表达了自己还政的意愿,绝不繁冗,也无怪奇尖新之语。
      另外,表文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句式整齐,以四宁、六字为主,不出四六表文的体式规范。但一句一事,叙事明白流畅,符合事物发展的逻辑顺序,如“岂如至治之朝,深笃爱贤之意,每示隆恩之典,以劝知止之人”,因为是“至治之朝”,才有“爱贤之意”,才有“示隆恩之典”,才会“劝知止之人”,四句整齐句式之间有一条发展的顺序,是用散体文形式写骈文,如江河流水般,用整齐的句式表达流动的散文之气。又如“朝去朝廷,暮归田里;一辞高爵,遂列编民”两对也是一样,“去朝廷”,则“归田里”,“辞高爵”,则“列编民”,上下旬之间有一个时间先后顺序,不可逆转,运单成复,形成叙事流畅的散文之气。
      
      二、古典报请表与现代报请文书之比较
      
      (一)内涵及适用范同比较表在古典公文中属于臣属奏议类,是向皇帝上奏的公文,这类公文在《尚书》《左传》《国语》《同策》诸古籍中颇多,只是名称不一,战国以前奏议类公文统称上书,秦统一六国后,改书日奏,汉室礼仪,则有四品,章、奏、表、议,汉以后体制日增,又有疏、�子、封事、笺等;
      陈维崧《四六金针》则对表的类别、程式、写作内容、结构作了规律性的整理。首先他第一次对古典应用文作了系统的梳理,理清了古典应用文的分类,分台阁、通用、应用三大类。台阁类包括诏、诰、表、笺、露布、牒,通用类包括青词、朱表、功德疏、致语、上梁文、宝瓶文,应用类包括启、疏、札。表归到台阁类,即现代应用文的公文类,表又细分为谏表、论事表、请表、陈情表、荐表、贺表、谢表等,可见使用范围极广。
      古典报请表,若与现代应用文相应,则其内容可使用在现代应用文的报告、请示、意见、信函等文种中,如谏表、论事表,类似现代公文的意见;请表、陈情表、陈乞表,类似现代公文报告或请示;荐表、贺表、谢表,类似现代应用文推荐书、贺信、感谢信等书信。古典之表都是上行文,在现代公文中表达贺、谢之意的上行文已不存在。《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中规定,报告、请示、意见可以上行,信函不能上行,只能平行。另外,在内涵和适用范围的界定上,现代应用文的界定更加明确、细致,报请文书细分了报告与请示,报告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请示适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意见适用于对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三个文种的性质、内涵与适用范围不同,在行文方向、行文时间、行文时机、行文目的等方面也都有差异。
      在行文方向上,报告和请示都是上行文,意见可上行,也可下行或平行。在行文时间上,请示必须在事前行文,等上级机关答复后才能付诸实施。报告可在事后行文,也可在工作进行中行文,意见也在事前行文,但报告和意见都不要求上级机关答复。在行文时机上,三个文种都应根据自身内容找准行文时机。在行文目的上,请示的目的是要求上级批准,解决具体问题,要求作出明确答复。报告的目的则在于使上级机关知照、掌握某方面或某阶段的情况,不要求批复。意见的目的是提出工作建议、设想,以供上级机关决策参考,电不要求答复。
      比较古典报请表与现代报请文书的内涵和适用范围,可以发现,古代的报请表具有更广泛的使用范围,现代的报请公文与古典报请表一脉相承,可以在性质内涵、使用范围中,找到二者的传承关系。
      (二)内容结构比较陈维崧《四六金针》除第一次系统梳理了古代应用文的类别外,还第一次总结了古代应用文的写作程式及写作方法,提出制作分五步,即起、承、中、过、结,具体内容为:起――破题,承――解题,中――述德,过――自述,结――述意。具体在“表”,则列举了一些细类表的内容结构。贺祥瑞表四段:一破题、二解题、三颂圣,四述意。贺正旦。冬至、圣节、登极、册后、建储等表,皆三段:一破题,二颂圣,三述意。谢官、谢赐、杂谢表,皆四段:一破题,二自述,三颂圣,或颂圣后自述,四述意。
      现代公文虽然文种不一,性质、内涵、使用范围等都有极大的差异,明确的界定,但在基本内容结构上,也存在共同的规律和共同的程式,即“缘由――事项――结尾”的基本内容结构程式和写作顺序,缘由部分是写作公文的理由、依据、背景、目的等。事项部分是公文陈述的主要的关键的内容。事项部分,在不同的文种中有不同的内容,报告中指具体工作,采取的措施,取得的成效,经验教训,今后的打算等;请示中指请求上级机关批准、帮助、解答的具体事项;意见中指具体意见、建议、见解、处理方法。结尾部分为常用的结束语,报告常用“特此报告”、“专此报告”、“请审阅”等;请示常使用“以上意见当否,请指示”,“以上请示,请批复”(请审批)等;意见常使用“以上意见供参考”、“以上意她如无不妥,请批转执行”等。
      当然,在基本一致的内容结构上,文种间的详略处理也存在差异。请示是缘由详写,以充分描述请求事项的合理性、必要性、紧迫性,事项略写。报告与意见是缘由略写,事项详写,以充分展示工作的成绩与成效,意见的合理可行。
      另外,古典报请表的作者为文人士大夫,内容带个人主观思想感受。文辞体现士大夫的个人气质和风格,运用叙事、议论、抒情相结合的表达方法,语重心长,情真意切,真切感人。现代报请文书,作者为机关机构人员,行文风格更注重实用朴实,遵循常规,不追求新奇,不讲究波澜曲折,以利于阅读与处理,形式更讲究规范化
      古典公文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它记载着各个历史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情况,是研究历史的最可信的依据。研究古典公文,对比古今公文的差异、变化、沿革、发展、传承,对现代公文的理解、应用、改革,以及探究现代公文的发展规律,将是一个新的课题、新的视角、新的领域。

    推荐访问:报请 文书 古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