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党团工作 > 正文

    布尔津县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5-08 04:46:15 点击:

      农村文化建设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题中之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支撑。为推动我县新农村建设,促进和谐村社发展,我们对县农村文化建设进行了专题调研,对存在困难和问题进行认真分析,提出加强我县农村文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布尔津县农村文化建设现状
      1.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日益完善
      我县财政加大了对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加快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一是建设公共文化基础设施体系。以县级为龙头、乡级为枢纽、村级为基础、个体为补充,加强农村文化室、图书室、阅览室等文化阵地和文化设施建设。总投资1000余万元,占地面积5280平方米,全疆最大的县级新华书店——布尔津县新华书店正式投入使用,完成了(窝依莫克乡、也格孜托别乡、杜来提乡、阔斯特克乡、冲乎尔镇、布尔津镇)等4乡2镇6个高标准的综合文化站,初步形成了“县有文化馆、图书馆、文物馆,乡有综合文化站、村有文化室、牧区流动书屋”的文化阵地建设格局,为全县特别是农村文化工作顺利推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二是乡镇综合文化站起步良好。近年来,布尔津县以政府为主导,以乡(镇)为重点,以农户为对象,加强乡(镇)、村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场所建设,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组建集图书阅览、远程教育、科技推广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站。全县6个乡镇全部完成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任务,建设率达100%,为丰富和活跃农村群众文化生活做出了积极贡献。三是村文化活动室建设渐成规模。截至2012年上半年我县为61个行政村改(扩)建了文化室,建成了60个高标准“农家书屋”,培育出有一定影响力和号召力的各具特色的“农村文化中心户”57户,有群众性业余文化队伍89支,为促进全县文化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
      2.农村重点文化工程日益深化
      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各级宣传文化部门采取一系列措施,着力推进重点基层文化建设工程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一是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按照省统一要求,我县建设完善了县级分中心站点、乡镇基本型站点。县级分中心站点由国家文化部配置68万设备,将原来图书馆的普通阅览室改为拥有25台微机的电子阅览室,并配有图书馆业务自动化管理系统,其具有加工、存储、整合、传输信息资源的功能,使我县图书阅览实现真正的网上阅览,实现免费开放。乡镇、村基层站点与镇、村的党员远程教育相结合,实行一个场所,两个牌子,实现资源的共享共用。二是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为解决广大农民群众听广播、看电视难的问题,1998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启动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我县2008年开始实施有电乡(镇)、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其覆盖率达 70%,2012年政府投入250万元,完成农牧区广播电视入户4000户。发放1000台收音机给山区流动牧民以便更好的收听新闻、了解国家政策,畅通信息渠道。
      三是农家书屋建设工程。“农家书屋”工程是政府统一规划、组织实施的新农村文化建设基础工程、民心工程之一,是为了满足农民文化需要,能为农民提供实用的图书、报刊和音像电子产品的公益性文化服务设施配套工程。截止到2012年8月,我县共建成农家书屋 60个。四是文化下乡工程。该工程是我们为广大农村尤其是贫困牧区的群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产品的一个重要抓手,县乡两级宣传文化部门组织的送科技、送电影和送图书、送医药、等下乡活动,受到广大村民的欢迎,较好地满足了广大群众的文化需求。四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自2007年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以来,布尔津县不断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保护传承工作力度,建立了动态影像、图片、文字等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库和名录体系。截至2009年,共普查收集线索1480项,其中列入县级名录库88项,列入地区级名录库21项,列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5项(哈萨克族皮革纺织技艺、新疆蒙古族奶酒酿造技艺、俄罗斯族比瓦酿造技艺、哈萨克族冬不拉艺术、哈萨克族斯布孜格)目前正在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至2011年布尔津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资料新增县级七大类,14条名录,共计归纳出民间音乐、美术、文学、舞蹈、曲艺、手工技艺、生产商贸习俗、消费习俗、人生礼俗、岁时节令、民间信仰、民间知识、游艺传统体育与竞技共计13类105个项目的县级名录。其中入选自治区级名录5个,自治区级代表性传承人5人,地区级名录31项。布尔津县非物质文化保护中心于2011年2月正式使用自治区文化厅下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数据库软件,该数据库软件的应用使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更加详细,检索更加便捷。数据库主要包括:名录项目、档案管理、视频、音频、图片、普查资料、传承人管理、宣传评论、历史文化、文件资料、保护传承、传承载体等12大项内容。
      3.群众文化日益红火
      在政府扶持和典型示范引领下,我县农村文化蓬勃发展,已经成为了新时期农村文化生活的重要形式。
      节日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我县各乡镇都要举办各种各样的群众文化活动,基本上做到了县城有活动,乡镇闹“红火”,且内容日渐丰富,形式日渐多样,规模日渐宏大;逐步形成“一乡一品”,村村都有文化能人,每乡都有文化队的乡村文化,全县共计500个老艺人,如阔斯特克乡克孜勒乌英克村撒拉调表演组合;杜来提乡草原二村社火表演队;冲乎尔镇哈拉克木民族器乐表演队、专为旅游服务的刺绣队与马拉雪橇队、窝依莫克乡的百人黑走马舞蹈队和大型冬不拉弹奏队、也格孜托别乡的何孜勒加尔村杜孜拜良种马赛马队等。乡镇平均每个月都举办1~2次文化活动,而社区则是逢节必有活动。如:白山布社区夏日天天举办的广场舞会,友谊峰社区的“心灵之约”舞会,神湖社区的“天天跳,天天学”活动,美丽峰社区的戏曲小舞台,津河社区的广场舞会,额河社区的客歌逊艺术团,形成了一区一品、各有特色、丰富多彩的社区居民自娱自乐活动。2011年10月至2012年7月底各乡镇共计举办80场乡村百日文体竞赛活动。参与人次达10534人次,观众3.195万人次,政府投入380200元,自筹资金214350元。这些活动的开展既展示了我县民俗文化,又丰富了农牧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农民文化异彩纷呈。随着各级政府对农村文化的重视和扶持,各地涌现出了多个特色文化户,今年已经投入经费40万元,为各个演出队伍配备了所需演出道具,吸收了一批具有一定文化、文艺特长的当地群众和民间艺人,组建了冬不拉弹唱、俄罗斯踢踏舞、威风锣鼓队、腰鼓扇花社火、哈萨克黑走马、蒙古舞蹈等共14支演出队伍,演出人数达到了1400余人。这些农村特色文化队伍为我县农村文化建设树立了新典型,注入了新活力。
      二、布尔津农村文化建设存在困难问题及原因
      1.经费投入不足,基础设施薄弱
      近年来,虽然我县的文化事业经费总量有所增加,但财政总支出的比例并没有随着财力的增长而增长。由于国家缺少刚性政策支持,加之我县经济发展滞后,农村文化事业的投入较少,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经费也难以得到充分保障。据调查如:各乡距乡政府较远,交通不便的村,数字电视村村通工程难以覆盖,部分农牧民难以收看(听)当地新闻。各乡镇举办每次活动可以申请资金2000元,但活动经费有限,不够开支。有些乡镇(村)的文化活动场地小等问题。
      2.工作队伍素质不高,管理体制不畅
      一是文化专干整体素质偏低,业务技能不适应岗位要求。文化专业素质偏低,对各项现代技术特别是网络信息技术的掌握尤其欠缺。二是农村文化队伍不稳定。从事农村文化工作除了各乡主管文化的领导干部和文化站工作人员外,文化活动的开展大多是田间地头的农牧民参与,组织活动难度大,导致广大文化专干工作积极性不高,干劲不足。三是文化队伍缺乏专业人才指导,疏于培训。因为缺少培训和业务学习,部分人员虽然从事文化工作多年,但业务管理能力和专业知识缺乏。
      3.民间文艺队伍不稳定,开展活动难度大
      近些年,农村多数有文化知识和文艺才能的人员外出就业务工,组织民间文艺队伍缺乏人才保障。民间文艺队伍组成人员无待遇,不从属于有关部门管理,人员随意流动,队伍不稳定,给农村开展文化宣传、文艺活动带来一定困难。
      4.农村文化消费意识不强,群众文化生活贫乏
      受传统消费观念影响,多数群众在经济支出中存在“量入为出”和“无债一身轻”的消费观念,在文化娱乐方面消费比例低,有钱宁愿储蓄,一生的花费主要集中在建房、婚丧嫁娶、子女上学和看病就医等几件大事上,不愿花钱购买报刊书籍、用于其他文化娱乐上,认为能够吃饱穿暖就行了,不追求精神文化生活。重物质消费轻精神消费,导致了文化生活贫乏,给农村文化建设带来一定难度。
      乡村文化站室利用不够充分,文化产业发展滞后。
      乡村文化站室利用不充分,配套设备没有做到物尽其用。尤其是农忙季节,无人问津。文化产业发展滞后,不够档次、不成规模。与当前迅速发展的旅游产业不成正比,旅游与文化的发展之路有待于加强,从而提高农牧民的生活水平,增收致富。
      三、对推进布尔津县农村文化建设几点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当前,可以通过文化的繁荣和发展来实现乐民、育民和富民。乐民,就是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用喜闻乐见的活动内容和便于参与的活动方式,吸引农民群众主动参与,让他们在活动中得到快乐、放松心情、愉悦身心,充分感受到今天生活的美好和幸福。育民,就是根据农民群众的认知水平,精心选择、有效提供广大农民群众看得懂、记得住、用得上,体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内涵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让广大农民群众在参与的过程中得到启迪、受到教育,逐步提高他们的文明素质。富民,就是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鼓励农民就近发展文化产业。在这方面布尔津县很多农乡镇村已经在做,也可以借鉴内地农村文化建设较好的村经验,积极学习取经,结合本地的资源优势,发展文化产业,可以为农民开辟新的就业和致富门路。我认为应采取以下举措发展布尔津县农村文化建设:
      1.加快完善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是发展农村文化事业的关键,是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物质载体,其建设水平决定着群众的参与程度,同时也影响农村文化的效果发挥。要采取“向上争、本县投、民间吸”等多渠道筹措资金,动员社会力量投资农村文化事业,形成产业,实行有偿服务。
      进一步完善农村文化基础设施设备建设,要坚持以乡镇为依托,以村为重点,以村民小组为基础,以户为对象,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实现一乡镇一中心(文化中心),一行政村一室(综合文化室),一自然村一院(农家书屋)。乡镇文化中心应包括(图书室、书画室、多媒体室、乒乓室、台球室等多功能用房和篮球场、网球场和门球场等室外活动场地。村综合文化室应包括图书室、娱乐室和球场。应相应配备电脑、电视、音响、摄像机、照像机等文体器材和一定数量的图书。农家书屋应有图书、电视、电脑、娱乐器具、体育器材和室外活动场地。同时,要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发挥农村中小学在开展农村文化活动方面的作用,在不影响学校正常教学活动的前提下,提倡将学校的图书室、体育器材和活动场地等设施设备定时向广大农民群众开放。
      2.鼓励开展各种生动活泼、格调健康的文化活动。
      文化生活是农民群众精神寄托的有效载体,其丰富与否,决定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思想阵地在农村的巩固程度,影响着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的需求。我们要继续搞好送电影、送科技知识、送医疗卫生、送文化活动下乡(村)活动,提高群众的文化科技知识。要进一步发挥传统文化载体作用,适时组织开展球类、棋类、牌类等比赛活动和社火等表演活动,让群众多参与,多受益。积极培育自发性的群众文化团体,加强对农村文艺积极分子的培养,提高他们的组织能力,丰富当地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鼓励和支持开展民间文化活动,使农民群众广泛参与,通过丰富多彩的文体节目表演自娱自乐。加强对民间传说、民间歌舞、民风民俗等非物质文化的发掘、保护和利用,使其在农村文化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引导广大农民崇尚科学,破除迷信,扫黄打非,禁赌禁毒,限烟限酒,移风易俗,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风尚。三是进一步鼓励和扶持在文化资源富集、靠近旅游景区和交通便利的农村发展有地域特色、民族风情的文化产业。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和信息服务,鼓励和引导这些地方的农民大力发展具有地域和民族特色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比如加工生产地方工艺品和民族服饰、进行书法绘画创作和歌舞表演、开发地方特色饮食、开展民族文化旅游等。以此实现农民不离土离乡,就能就近从事文化产业,为他们开辟新的就业渠道和稳定的收入来源。
      3.为农村输送文化建设急需的各类人才
      农村文化建设最缺的是专业人才,因此可以考虑县和乡镇文化馆(站)的工作人员分别兼任村级的文化辅导员,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做文化服务志愿者,另外,要注重发现和培养农村文化能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适当给予一定的物质补助,充分发挥他们在农村文化发展中的带头和示范作用。再次是积级培训,充实农村文化队伍。针对农村文化生活贫乏,文化队伍弱化,建立农村文化骨干培训网络,经常开展文艺辅导和培训,不断的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方式,不断提高农村文化干部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为繁荣农村文化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4.加强引导,改变农民群众文化消费观念
      随着经济的发展,物质生活的改善,文化生活也应随之提高。但农村部分群众知识浅薄,观念落后,对文化生活没有认识,没有追求,没有参与,没有投入。一是县乡村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宣传活动,加强引导,使广大农民群众从中得乐,从中受益,认识到怎样生活才是美好、丰富、幸福的人生。激发他们的热情,使他们逐步改变传统消费观念,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订阅书刊报纸,购买其它文化用品,参与文体活动。以构建一个人人参与、人人受益的大文化社会,促进农村小康社会建设。

    推荐访问:布尔津县 文化建设 调研报告 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