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党团工作 > 正文

    [中国参与国际金融治理的战略思考] 国际金融重点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4-30 04:47:01 点击:

      摘要 本文主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提出中国参与国际金融治理的战略思考,认为中国应在抓住机遇,迎难而上,充分发挥自身所具有的比较优势,提升参与国际金融治理的效能和水平,为自身金融领域的可持续发展,全球金融架构的良性、有序构筑和金融系统的合理、通畅运行提供更有力的支持,进而促进全球金融秩序的稳定和发展。
      关键词 国际金融治理 中国 战略思考
      中图分类号 F127.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6623(2012)04-0063-04
      国际金融危机在全球范围的传导和扩散,对全球整体金融秩序的稳定和发展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中国作为国际社会的重要一员,特别是在后金融危机时代,积极参与国际金融治理的过程之中,不但有利于推动自身在金融及其相关领域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而且能够为防范和消除金融危机,促进全球金融、经济秩序的完善和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本文主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提出中国参与国际金融治理的战略思考。
      一、全球货币体系的改造与更新
      随着二战后确立的全球范围内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的逐步解体,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时有发生,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地区性的金融危机频繁爆发,严重影响了全球金融和经济的稳定发展,使得国际社会开始逐步认识到维护国际金融的稳定和世界经济正常运行的重要性,必须加强国际货币政策的协调以逐步改造现有的全球货币体系。
      毋庸置疑,在后布雷顿森林体系时代,美元作为国际储备和主导货币的强势地位虽然受到一定程度的削弱,仍然承担着世界市场中货币流通和交换的主要责任,但是对国际货币体系进行合理化和深度化改革的呼吁不绝于耳,而其争论和探讨的核心问题就是作为世界储备基础的本位货币选择问题。在实践当中,频繁爆发的金融动荡和危机使得现存国际货币体系的弊端更加明显,日益阻碍其发展。面对着此种严峻局势,各个国家纷纷采取不同的策略、方式来谋求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和重塑。实际上,关于国际货币体系的多元化和合理化的诉求,已经得到世界上相当多数国家的认同。但我们要看到的是,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美元作为主导性国际储备货币发挥其交换和平衡功能的地位不易动摇,而英镑、欧元、日元甚至人民币作为潜在的“同类竞争者”的实力作用和日渐上升的地位和影响则不能够忽视。从长远发展来看,随着美元强势地位的逐步衰落,国际储备货币繁荣格局必将出现多样化、多层次和多领域发展和变化的趋势,而在此过程中国际货币体系机制运作和实行的民主化、科学化、规范化、普惠化倾向也将强化和拓展,从而使得国际货币体系朝着更加公平、公正且能够兼顾、满足大多数国家利益的方向演化。
      二、跨国信息共享体系与联合监管机制的构建
      全球治理和金融监管的不健全和不完善加剧了全球经济、金融发展的无序状态,诱发金融风险和危机的生成,在某种程度上迟滞了世界经济的长效健康增长。对国际金融秩序进行改革,有利于在新的环境和基础上构建科学、合理、规范的国际金融监管机制,进而逐步形成稳定、健全的国际金融新秩序。在这个过程中,塑造和提升国际金融市场的监管水平是首选目标。需要从下几方面入手:
      1 健全和完善信息公开披露体系,减少信息获取和运用不对称性。新的国际货币体系的相关机构和组织必须定期公布国际金融市场的监测信息,建立有效的危机、风险预警机制和监控调节机制,根据市场变化态势来适时引导各国及时迅捷调整本国的经济、货币和金融等政策。
      2 强化对国际流动资本的控制和管理。金融自由化趋势并不意味着对国际投机资本自由无序流动的放任,由于国际市场资本自由流动极易导致金融风险和动荡,因此需要对其实施必要的监管和调控,使之能够以规范的渠道和合理方式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防范国际短期投机资本的不良发展。
      3 形成对跨国性金融机构的统一系统监管模式。金融全球化浪潮中的国际游资大规模流动现象日益显现,这一方面要求在全球范围内建立对资本流动的统一监管、协调组织机制,并且制定出针对对冲基金,风险投资等金融创新产品和工具的管控和治理架构;另一方面则是强化对国际金融衍生品市场的跨国监控协作,通过磋商厘定核查调控规则,来规范市场交易行为和提高市场交易透明度,规避和治理金融危机。
      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制度转型和决策改变
      现存的国际货币、金融领域的规则制定和话语权主要由少数西方发达国家控制和掌握,而广大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国家的发言权和代表性不足,无法真正意义上实现权益的普惠和保障。因此,推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经合组织、亚太经合组织等国际货币金融组织的更新和转型,发挥其在维护地区和全球金融秩序稳定、强化金融监管、监控资本流向以及金融风险预警等方面的作用,将对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和秩序的健全发展,起到不可估量的示范效应和推进影响。
      目前,对于国际货币金融组织的改革和更新重点在于:
      1 增强国际货币金融组织的公开性、透明性和普遍性。特别是在地区和全球范围内具有相当影响力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等组织中,加快协调和决策机制的创新和改造,使之更加公正、高效和透明。
      2 改革和更新特别提款权制度。应主要依据世界各国在全球贸易比重来重新分配提款权,并扩大特别提款权(SDR)的使用范围,使之成为国际储备、支付的重要补充方式手段,进而避免主要国际储备货币一旦汇率发生过大幅度的波动而产生金融动荡和风险,从整体上维持货币金融体系的稳定。
      3 提升IMF在稳定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作用和绩效。鼓励成员国推进货币金融政策的透明度,引入新的政策指导方针,推动双边和多边监督以强化金融稳健度;通过改造和推行国际新标准,支持各国金融部门的结构性改革,以推动全球货币金融体系健康运行;推进私营性部门的活跃和发展来限制道德风险、强化市场规则和秩序;针对汇率制度、资本市场的开放进行系统研究,并对融资便利设施、金融资本来源和组织结构予以相应调整,以适应全球货币体系的长效发展。   4 更新和改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决策运行的基本规则。特别应在IMF的股份比例和组织人事安排上进行适应性调整,增加发展中国家的发言权、规则的制定权和投票权以改变长期以来少数国家对于决策和投票程序的垄断和控制局面。同时修改和更正IMF的决策规则、管理机制以及组织结构,增添具有地域代表性和应对突发情势的机构和组织。
      四、人民币汇率机制安排的调整
      采取灵活性和稳定性相结合的汇率政策,有助于降低国际套利资本引起的汇率风险。自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之后,世界各国相继实行了浮动汇率制和钉住汇率制。在这其中,许多发展中国家选择了钉住美元、欧元或自选货币篮子的汇率制度。而在国际金融自由化和一体化高度发展的当今时代,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汇率政策和制度问题开始成为国际金融界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对于以积极参与国际金融治理来寻求全球金融秩序稳定和发展的中国来说,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下,人民币的汇率形成机制的选择和制定显得更为重要。而就目前状况来看,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最大局限性在于缺乏一定程度弹性,其长期处于相对固定的幅度区间内波动必然会日益僵化,不仅对中国自身的经济长远发展造成损害,也将影响到中国未来金融安全的稳定。因此,健全和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必须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1 改变单纯依靠外汇市场供求变化的被动确定人民币基准汇率的方法,而要按照宏观经济的运行状况和调控目标来确定,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内外部市场需求的变化来制定整体性汇率政策;适当放宽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使市场交易主体能较为自由地根据相关信号来做出反应,使之能够较为真实准确地表述市场供需关系的消长变化。
      2 逐渐放宽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主体最高特汇规模的限制以增强其头寸限额弹性,从而有助于提高其运作活动的灵敏性和主动性。
      3 循序渐进地减少对企业持有外汇的限制,使一些具备条件的大企业集团成为银行间外汇市场的间接参与者,从而健全和完善外汇市场运作机制。
      4 强化中央银行对人民币汇率的调控和管治,善于运用汇率政策、利率政策以及外汇管理政策等的协调作用。
      五、推动人民币区域化和国际化
      在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中,中国采取的各项措施和策略如产业振兴计划、亚洲货币互换基金等,相当程度上使得自身和相邻国家和地区遭受的负面效应大大减少。以人民币作为构建亚洲区域货币体系的主体货币单位,以人民币国际化为区域依托来参与全球货币体系的改革和重塑,无疑是区域货币统一体系构建和重塑中最具可行性和合理性的。当然,需要指出的是,推行人民币国际化的最终目标是要被国际社会广泛认可和普遍接受的,并且能够充分有效发挥计价单位、交换媒介和价值储藏手段这三大国际货币功能,而不是重复性的搞一国垄断货币体系规则制定和运作来寻求货币领域的霸权地位。而面对着频繁爆发的金融动荡和危机所带来的复杂局面,中国自身也加快了区域货币合作与协调的步伐。在国内,开展人民币跨境结算试点,扩大人民币发债规模种类,以形成集聚效应;在区域内,推行人民币和其他国家货币互换以增加共同资金储备来应对和防范危机的生成和扩散,如顺利推动清迈协议的实施和建立亚洲共同货币基金的设想等。由此不难看出,人民币作为区域主导货币的地位正在明显提升,人民币的境外交换和结算市场也在循序渐进地形成,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已迈出了相当重要的步伐。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中国推动人民币区域化和国际化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量:
      1 努力改善中国国内的金融环境,为人民币区域化和国际化奠定良好的体制保障。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金融领域改革不断深入,中国国内金融环境逐步健康、有序和协调,这将为人民币的区域化和国际化创造必要的条件。必须指出的是,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中国自身的国内金融环境仍有不完善之处,表现为:①到目前为止,中国自身的银行体系建设尚不完备,主要国有商业银行的运营水平、不良贷款比率以及资本充足率等状况仍然无法完全达到国际上的通行标准,相应的金融监督和管理也存在着难以对内外各种复杂情况的准确判断、分析和监控。②中国自身的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跨国界发展和运营水平低,缺乏具有较高国际知名度、国际市场业务广泛的大型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因此,就不能为合理、有效的国际化货币流通提供所需要的基本载体。③中国国内的金融创新产品种类不多,数量较少,诸如人民币期货、期权等市场交易尚未正式开始运行,使得汇率和利率变动以及预期币值的调整等缺乏必要的市场检验工具和过程。因此,中国需要加大对自身金融领域的改革和开放力度,争取较短的时间内建立起符合现代化建设且与世界接轨的银行体系以及完备、系统、稳固的金融体系,使之能够适应国内和国际金融市场的变化,进而为人民币的区域化和国际化创造适当的软环境。
      2 循序渐进地推动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下的可自由兑换。推动人民币区域化和国际化的一个必要条件就是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下的可自由兑换。由于中国自身金融体系尚不健全,抵御外部风险和危机能力不高,因此不可能短时期完全实现人民币的自由兑换。而推进人民币的区域化和国际化,则可以为其在资本项目下的开放提供基础。在实践过程中,逐步推动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下的自由兑换应在以下两个领域加以重视:一是境外的直接投资领域。在这个领域,需要进一步地放宽中国境内的大中小型企业、机构等的对外直接投资的限制,支持更多的企业和组织机构不断走出去,拓展自身的海外业务,特别是要抓住海外并购、投资的良好时机,壮大自身在国际金融市场的实力,进而提升各方面的竞争力。二是期货、证券投资类领域。在这一领域,需要放宽来自境外的投资者对我国股权类投资的不必要限制,并且适度鼓励国内企业和其他组织机构对境外证券市场进行针对性的投资。除此之外,要逐步放宽具有合格资质且信誉良好的境外组织机构,在中国境内试点发行存托凭证和开展人民币债券发行业务,进而适度、有序地推动中国国内证券市场的开放进程。
      责任编辑:廖令鹏

    推荐访问:国际金融 中国 治理 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