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党团工作 > 正文

    人性荒原的救赎_看透了人性,真的没意思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4-07 04:39:33 点击:

      【摘 要】《野草在歌唱》是莱辛的处女作,使她一举成名,被认为是二战以后最优秀的作品之一。历年来,不断有学者和批评家从女性主义,后殖民主义等理论角度来剖析这部作品,主要关注男权社会下女性的悲惨命运以及殖民白人与土著黑人之间的尖锐矛盾,认为莱辛是一个“殖民作家”、“女权主义者”。本文则试图打破外界给予莱辛的这些标签,通过运用神话原型理论对文中魔怪意象原型和摩西的狄奥尼索斯原型进行剖析,从人性的荒原和酒神精神对人性的启示两方面来分析这部小说,可以看出莱辛更多的是关注人性的发展。
      【关键词】《野草在歌唱》;神话原型理论;人性的荒原;人性的启示
      一、引言
      2007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多丽丝·莱辛于1919年生于伊朗,而后在非洲长大,具有多重文化背景,曾获得过毛姆文学奖、英国皇家文学会荣誉奖等十几项大奖。她是一位多产作家,一生创作了10多部长篇小说、70多部中短篇小说、两部戏剧、一本诗集和多部回忆录。她的作品题材广泛,体裁多样,观点犀利且见解新颖,长篇小说代表作有:《野草在歌唱》、《金色笔记本》、《天黑前的夏天》、《裂缝》等等。
      1950年莱辛的处女作《野草在歌唱》一问世,便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小说主要讲述了女主人玛丽,单身到了三十岁,嫁给了农场主迪克,对农场和黑奴特别的憎恶。后来与黑用人摩西的接触使她的观念与原来的观念产生了矛盾,最终导致了悲剧的发生。据此,历来的研究者们都倾向于把这篇小说的主题定位于男权社会下女性的悲惨命运以及殖民白人与土著黑人之间的尖锐矛盾,认为莱辛是一个“殖民作家”、“女权主义者”。笔者对外界赋予莱辛的这些标签并不认同。本文将从人性的荒原着手,通过运用神话原型理论对文中魔怪意象原型和摩西的原型进行剖析,从人性的荒原和酒神精神对人性的启示两方面来分析这部小说,可以看出莱辛对人性的关注。
      二、人性的荒原
      19世纪是西方理性宣布神话消亡的世纪,而20世纪则是神话全面复兴的世纪。加拿大文学批评家弗莱在《批评的剖析》中把原型定为是一种典型的或重复出现的可交流的意象或者说是象征。莱辛是一个运用丰富的神话原型进行创作的高手,在她的很多作品中,我们都可以时时感受到这些原型带来的奇妙享受。“她的小说事事有来源、处处藏玄机”。《野草在歌唱》的标题是取自T·S·艾略特的《荒原》:在这个群山环绕的腐朽山洞里,在淡淡的月光下,野草在歌唱。《荒原》中那片荒原与《野草在歌唱》中“这个国家”的原型都可以看做是魔怪意象,所折射出来的是人性的荒原。
      (一)人性的畸形
      弗莱指出在这个魔怪世界中人的愿望彻底被否定,这是梦魇和替罪羊的世界,痛苦,迷惘和奴役的世界……这里到处是摧残人的刑具,愚昧的标记,废墟和坟墓,徒劳的和堕落的世界。小说一开始就对“这个国家”进行了一番描述“在这个土地辽阔而制度苛刻的国家里,动怒、行凶、死亡这一类的事,似乎是极其自然的”。如此说来,温和,善良与友爱就是不自然的东西,在这片土地上是不可能滋生这些东西的。这里的“这个国家”并不是说非洲原始的旷野土地,而是被白人殖民者占据改造后的非洲土地。这片土地上,白人农场主对待黑人极其的苛刻和剥削,文中的查理把土人看做是下“金蛋的鹅”,一刻也不停的让他们为自己干活,他们都是创造价值的牲口,但是本身是没有价值可言的。玛丽后来变得精神恍惚了,终日做着可怕的梦,也体现了在这种魔怪世界中人极端的空虚。
      (二)人性的扭曲
      首先,鞭子是死亡之树的意象。在文中皮鞭这个反复出现的意象原型是死亡,是魔怪世界的产物,象征着当时社会环境中人与人之间残酷的奴役和剥削关系。玛丽用皮鞭来给自己增加自信,狠狠抽了摩西一鞭子在加强自己的权威,其实是为了掩饰自己内心对于强壮黑人的恐惧。最后玛丽的死亡也说明了在用鞭子统治的世界里,人与人之间根本不可能有幸福可言,连最起码的尊重都是没有的。
      其次,与圣餐相对应的,魔怪式的嘲讽所采用的嗜食同类的意象包括对肉体的折磨和断指等意象。查理不仅是对其他种族,对自己的同胞也同样残酷无情。查理除了用皮鞭来鞭挞自己的土人,对于跟他一样是农场主的迪克,他所有的关注和交往都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目的是为了在迪克破产之后可以把他的农场变成自己的牧场。可以说就是在查理的威逼利诱下,才把特纳夫妇最后逼上了死亡的绝路。
      最后,特纳夫妇所住的那个终年受着烈日的炙烤的铁皮屋的原型就是地狱。当玛丽刚来农场的时候,就看到那个铁皮屋是“紧闭的,漆黑的,窒闷的”,“地上摊着许多兽皮”,这些都是黑暗地狱的象征。火的世界是一个恶毒的魔怪世界,如鬼火或者从地狱冒出来的幽灵。小说中多次重复玛丽不堪忍受热浪侵袭的场景,使我们会联想到囚徒所受来自地狱之火的煎熬,“浑身散了架似的往上面(油腻的沙发)一倒,好像两条腿的力气都被抽空了……他整天都是汗水淋漓……好像遍身都有蚂蚁在爬……感觉到铁皮屋顶上的热气直往头顶上泻”“铁皮屋顶上泻下来的那一股损人精力、耗人元气的热浪,使她快撑不住了”。玛丽和迪克所生活的这个铁皮屋就是一个地狱的意象,不难想象在这样的环境中,夫妻之间的关系必然是扭曲的,缺乏理解和尊重。
      三、狄奥尼索斯酒神精神的启示
      弗莱采用了一个弗洛伊德曾用过的术语(displacement),来说明神话在后世的这种既延续又有所变化的规律性现象。文学作品对神话原型进行变形置换,这样可以加强作品的深意,也可以让读者能从中得到不同的文学体验。
      (一)摩西是酒神狄奥尼索斯变形置换
      酒神狄奥尼索斯是与植物相关的神,象征着旺盛的自然生命力,隐喻了人的本能冲动和生命活力,给世界带来和平与爱的。我们刚才如此阴郁描绘的现代萎靡不振文化的荒漠,一旦接触了酒神的魔力,将如何突然变化!一阵狂飙席卷一切衰亡、腐朽、残破、凋零的东西,把它们卷入一股猩红的尘雾,如苍鹰一般把它们带到云霄。从文中可以看出,摩西是酒神狄奥尼索斯的原型变形置换,他虽然不像狄奥尼索斯那样钟爱于艺术和酒,但是他试图给这个世界带来和平与爱确是与酒神精神一致的,想消除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同时,他在文中也显现出了强健的体魄和旺盛的生命力。   (二)摩西试图消除人与人之间的隔阂
      在《野草在歌唱》这篇小说中,玛丽黑人摩西后,摩西主动对她主动表示友好,在她伤心的时候安慰她,关心她。这些完全不符合一个作为土用人身份该做的事。摩西对玛丽表现出来的坦诚和关怀使“白人与黑人之间的严格区分、主仆之间的严格区分,被一种涉及个人关系的东西破坏了;一个非洲白种人在偶然的情况下窥视到一个土人的眼神,看到那个土人身上也具有的人性特征”。他责问玛丽:“难道耶稣认为人类互相残杀是正当的吗?”他想给玛丽带来一种和平友好的气息,可是玛丽对此又气又恼,拒绝他作为一个殉道者来质问她,拷问她的良知。
      (三)酒神精神的胜利
      后来,他们的关系确实有所改善,玛丽着实看到了摩西身上所散发出来的那种魅力,无论是外表的强壮体魄还是内心的坦然和坚毅,这些对于她来说都有很强的吸引力,与自己“容颜憔悴,头发蓬乱”,整天被梦魇缠身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小说最后,玛丽想“等她一走,这房子就完全毁了。它一定会毁在灌木丛手里,这片灌木丛一直那样恨它,不吭一声地站在它的周围,等待着有朝一日朝它猛扑过来”。就是说她意识到了代表酒神精神的自然一定会会把铁皮屋和农场所代表的魔怪世界吞噬掉。
      最后,摩西刺杀玛丽的这个场景是一个流血的惨烈景象,莱辛确是这么描述摩西杀人后的心理状态:“闪电终于亮起来了,一条湿淋淋的闪电,闪了好久好久,好像一片潮湿的曙光一样。这是他最后的胜利时刻,这一刻是这样完美,没有缺憾”。如此说来,这种胜利就是属于酒神精神的胜利,是一种世界意志的胜利。在尼采看来,酒神状态是一种痛苦和狂喜交织的癫狂状态。
      可以用尼采的这段话来解释莱辛文中对酒神精神的胜利的意义是什么:在酒神的魔力下,不但人与人重新团结了,而且疏远、敌对、被奴役的大自然也重新庆祝她同她的浪子人类和解的节日。此刻,奴隶也是自由人。此刻,贫困、专断或“无耻的时尚”在人与人之间树立的僵硬敌对的藩篱土崩瓦解了。此刻,在世界大同的福音中,每个人感到自己同邻人团结、和解、融洽,甚至融为一体了。
      四、结语
      通过以上运用神话原型理论对文中魔怪意象原型和摩西的狄奥尼索斯原型进行剖析,从人性的荒原和酒神精神对人性的启示两方面来分析《野草在歌唱》,可以看出莱辛不能被简单贴上“殖民作家”、“女权主义者”的标签。她对整个人类的生存环境和人性的发展都隐喻在她的作品中,莱辛借助希腊神话给与了我们深刻的启示:人性的荒原只有与酒神精神达到和解才能得到救赎。
      【参考文献】
      [1]一蕾译.野草在歌唱[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8.
      [2]尼采著.周国平译.悲剧的诞生[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3]陈慧,袁宪军等译.批评的解剖[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6.
      [4]潘守文.阿特伍德缘何重述神话[J].外语教学,2007,(3):72-75.
      [5]叶舒宪.神话意象[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
      宋明星(1988— ),女,云南邵通人,西安外国语大学英语语言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推荐访问:荒原 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