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创意广告 > 正文

    【冀东地秧歌,那舞动的情感】冀东秧歌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2-10 04:34:48 点击:

      河北地域辽阔,历史悠久,是中华历史文化发祥地之一。古往今来,悠久的历史,富饶的社会土壤,燕赵大地不仅涌现了“慷慨悲歌之士”,也孕育了绚丽多姿的河北民间舞蹈文化。冀东地秧歌作为一种传统的民间艺术,流传至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是河北省最具有代表性的民间舞种之一,分布在河北省东部昌黎、卢龙、抚宁、乐亭、滦县等地,故称冀东地秧歌。
      冀东地秧歌活泼、诙谐、朴实、欢快、红火、地方风格和民间色彩浓郁,具有表演性和自娱性相结合的特点。冀东地秧歌发展到今天,已经形成了一整套独特的舞蹈语汇,也有了细致、明确的角色分工。这使得今天的舞蹈专业人员和爱好者在学习这一舞种时,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但实际上,冀东地秧歌极为特殊,她是一种依靠情感的大开大合、激烈起伏而支撑的舞蹈。因此,学习冀东地秧歌要重视一个环节――“情”。身心并用,寓情于形。唯有此,才能准确地用肢体体现其舞蹈风格特征,展现其独特的舞蹈神韵。

      一、冀东地秧歌独具特色的表现方法决定其情感融入的必要性

      冀东地秧歌的行当基本分为:妞、丑、�、公子;道具为扇子和手绢。“�”的道具是棒槌、烟袋和团扇。其伴奏乐器是唢呐、鼓、钹。 表演起来,讲究动作节拍统一,简洁有力;步伐上走走跳跳,以走为主,不断前进。表现形式分为“过街”和“打场”两种。其中,打场秧歌有一定戏剧性,在舞蹈动作上,比过街秧歌复杂多变,场面调度有较好的画面或构图。
      冀东地秧歌无论内容和形式都是为传达一种特定的感情而存在的。每一种角色都是充分抒发一种深厚的“情”,一种当地人民独有的“情”。所以,一味地注重动作的规范和舞姿的丰富多彩,而忽视了冀东地秧歌本身所具有的真实的“情”是完全错误的。冀东地秧歌的形式与内容在“情”的散发上融为一体,灵活、自由、应变性强。应该说,所有地方舞种都不是静止和程式的,而是在流动中闪光,在瞬息万变中拨动人的情思。由此可见,单一的体态、动律、元素、动作短句、组合训练等都不能达到应有的舞蹈效应。
      依“情”而“变”,“变”而生“活”,是冀东地秧歌表现形式的一个基本特点,这个特点主要表现在舞蹈动作的“节奏差”和“动律差”及在舞台调度上的灵活性和应变能力。“节奏差”是指动作运动过程中,全身各个部位,如颈、胯、肩和脚步等,各有各的运动节奏。艺人称之为“浑身是点”,但又要求全身各关节、各部位不能全在一个“点”上动,而是整个身体动起来,应该像是相互配合的“合奏”,而不是“齐奏”。“动律差”是指动作运动过程中,身体各部位在动的方向、频率、力度上各不一样。既是相对的协调运转,又是相互对抗、相互牵制的配合,形成一种矛盾统一的协调。冀东地秧歌表演艺术家黄济世老师的表演就证实了这一点,他的表演诙谐、幽默,无论姿态、动律、节奏都渗透着一种内在的力量,扭起秧歌来犹如整个身体在倾诉一腔炽烈的爱。所以,民间舞课堂教学,仅仅靠经过提炼、加工和规范所形成的训练程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有其情感的融入。

      二、“情”是民间舞蹈生存的根基

      冀东地秧歌的表演有极大的任意性,因情而变、配合默契的即兴表演是冀东地秧歌产生戏剧性效果和激发情感的重要手段。所以,“情”是民间舞生存的根基,“情”是冀东地秧歌的生命。冀东地秧歌一旦失去了“情”也就失去了生命。下面以冀东地秧歌的扇花训练组合(四个八拍)为例。
      1――8后踢步,小风柳。
      1――8后退步,八字扇。
      1――4后踢步,对八点遮阳扇。
      5――8后踢步,遮阳扇自转一圈。
      1――6自然步,掌扇扇。
      7――8别步,八字扇、徕扇。
      在课堂教中,如果仅只限于动作熟练、节奏准确,那么,可能永远无法体会冀东地秧歌的扇花那丰富多变的独特形态。扇花是由手腕的转、翻、扣、塌和手指小关节交替碾转来控制的。扇花在舞姿中造成的光彩令人眼花缭乱,它牵动人的思绪千变万化。它的握扇方法也很独特:拇指、食指、中指之间的配合既要准确又需灵敏,再结合手腕的力量,做各种翻、转、端、抖、颠、开、合的动作,使扇在周身上下团团飞舞,同舞姿融为一体。这些动作及扇花的完成绝离不开“情”。因为民间舞是最富有生活气息、最有血有肉的舞蹈艺术。“自娱性”是民间舞蹈不同于其它舞种的显著标志,而自娱的“情”,在民间中就是心声的自然流露。我们常说:“舞蹈的律动是语言的律动,语言的律动是心的律动”。事实上,“情”是民间舞课堂教学的入口处,通过民间舞课堂教学来再现人类本源的情感,这是民间舞课堂教学的目的之一。

      三、提高文化艺术修养,才能做到以舞传情

      在民族民间舞蹈的教学中,教师只有深刻地了解中国民族舞蹈文化,具体掌握并能准确地用肢体体现各民族舞蹈的风格特征,才能够透彻地对学生进行民族舞蹈深层次文化内涵、具体风格特点的讲解、示范与指导。
      在教动作之前,我们要准确地把握民族民间舞蹈的风格,注重民族舞蹈的传承,表达出民族的性格、气质和人文精神。文化的存在是离不开生活的,而舞蹈的产生则更是来源于生活。冀东地秧歌距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它从形式到内容都有着鲜明的个性。其中以丑的表演最为突出,其形象就是来自于憨厚可亲、诙谐乐观的农民群体。丑的出场,往往会加上唢呐的密切配合,观来令人忍俊不禁。
      因为需要进行情感体验,因为需要超出于技巧之上的情感交融,这对学生的文化素质、民族艺术修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对教师在课堂上的启发、引导作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基础上,学生能否将本是单纯的、特定的各民族舞蹈表现出异彩纷呈的情感色彩,就要求学生将自身的艺术修养及艺术想象力融入到舞蹈表达之中了。
      多年的民间舞教学使我感悟到:民间舞课堂教学在要求“情”与“动作”的融会贯通上,强化以“情”带“动”,为的是让舞蹈者从生活中激发情感,从而产生动中有“情”的艺术效果,展示出民间舞蹈气度上及内在的艺术素养。有限的空间,无限的“情”;“以情带动,动中有情”的民间舞教学课堂,不再是单纯的动律、动作、短句、组合的训练,而是“情感启发动作,动作传达情感”二者相互融合,具有生命力、具有饱满的生活汁液的艺术天地。
       (作者单位:河北艺术职业学院)

    推荐访问:秧歌 舞动 情感 冀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