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创意广告 > 正文

    [大将风度与用人艺术]大将风度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8-12-28 04:46:16 点击:

      1984年8月3日夜晚,奥运会女排之争出现第一个高潮。美国女排在一万多同胞的助威下,以三比一赢了中国队,结束了A组最后一场比赛。   严酷的形势使中国队的陪同陈小姐惊呆了。短短几天,这位美籍华人和中国女排已建立了感情。她走到袁伟民面前,带着安慰的口气说:“大会规定,任何队有权拒绝参加记者招待会。你们早点回去休息吧,我去跟他们说一声。”袁伟民摇了摇头,微笑着说:“不,输了球更要去参加记者招待会。”
      塞林格依然不苟言笑,袁伟民依然神态自若。记者们有的本来就怀疑这场比赛是否会有奥秘,看了袁伟民的表情更琢磨不透了:“中国队是真输还是假输?”
      “中国队是真输。这场球,我们主要输在情绪不稳定,造成技术上不必要的失误。这是过去较少出现的……”袁伟民坦率地回答了记者的问题。
      夜深了,奥运村中国女排姑娘们的房间里都亮着灯,她们一点没有想要睡觉的迹象。因为她们知道,袁指导解决重要问题从来都是不过夜的。总结会一直开到凌晨两点多钟,袁伟民对姑娘们毫无责备之意,而是耐心地引导她们找输球的主要原因。
      然而,袁伟民知道,这毕竟是奥运会呀!哪一个运动员不把夺取奥运会桂冠作为最高的追求?失败使姑娘们承受着压力。总的问题理清楚了,不等于每个人心中的乌云都吹散了。要扭转懊丧的情绪,还要做许多艰苦细致的工作。
      朗平的失常,是这场球失利的原因之一。挫折带给她的震撼也可想而知。
      在运动员餐厅里,郎平端着盘子避到一边去,想独自清静一下。张蓉芳一看,马上跟了过去,她往郎平身旁一站,还没开口,就见郎平的眼泪滴在盘子里。两人谁也没有心思吃饭,就到外边的草坪上,默默坐在那里。这一切,都被细心的袁伟民捕捉到了。平时,他找队员谈话,说一声:“到我这里来一下”,姑娘们就会应声而至。今天,他却主动来找郎平:
      “你树大招风,人家恨不得把你每个动作都分解了,人脑和电脑加起来对付你,你又不是个完人,怎能不失误?一失误就背包袱,这哪象世界最佳扣球手的样子?拿得起,放得下,才是大将风度。输了就输了,不可动摇信心。人要敢于向自己提要求,非把下面的球拼下来不可。你是聪明人,一点就到。我希望下面的比赛,你不再是昨天那场球的郎平。”
      郎平冷静下来,懊丧、后悔飞走了,思想集中在寻找进攻受阻的原因上。她扳着指头算:“一是,对美国队三个大个儿的密集拦网准备不足;二是,一传不到位时,打调整球缺少方法;三是……”听着郎平冷静的分析,袁伟民心里笑了。
      奥运会金牌之战,中美双方都排出了最强阵容,一接上火就打得难解难分。开赛三十分钟,从球场到看台,已是一片沸腾的海洋。
      十四比十四――巨大的电子记分牌上显示的这个比分,更刺激着观众。
      忽然,一声哨音,全场一片寂静。一万多双眼睛刷地投向要求换人的中国队教练。只见袁伟民伸出四个手指,副裁判示意4号上11号下。
      “侯―玉―珠”,广播里报出美国味的中国名字。她沉着地拿起球,走向发球区。
      十四比十四,这可是风口浪尖。这时的一分,顶得上开局时的几分!得一分,就向胜利的顶峰近一步。
      从十四比九领先开始,中国队七度掌握发球权,却一无建树,反被美国队一分一分扳成十四平。现在,第八次机会来了,多珍贵,多不容易啊!袁伟民却把这个可贵的机会交给了这位新秀。
      球,被侯玉珠轻轻抛起来,不偏不倚,不高不低,接着是扬臂一挥,象脱手的飞鸟,直奔对方后场。这球,运行中却如醉如痴,飘摇恍惚,说不准在哪里拐弯或是下沉。
      网那边,站在六号位的美国队员,看到球齐肩而来,以为是出界球,抽身一让,球却眼巴巴地落在底线内侧,好球!
      观众席上,欢呼雀跃……
      袁伟民依然坐在原来的位置上,脸上没有表情。他关心的是下一个球。
      “嘭!”,侯玉珠又果敢地挥臂一击,球象长了眼睛的炮弹,落在对方两名队员之间。1号队员移步到位,心急力大,竟把球垫过网去,朝郎平飞来。她跨步起跳,轮臂就打,球闪电般落地开花。
      喜悦,溢满了球场边和看台上每一个中国人的心窝。几分钟前,谁也没有深究袁伟民的决策是否过于大胆?把“球命关天”的大事系在初出茅庐的新手身上是否失之轻率?现在,谢天谢地,他们庆幸在关键时刻,这位教练没有举棋不定,优柔寡断。这个兵用得好啊!
      第二局打到十三比三中国队领先时,袁伟民再度换侯玉珠上场发球,又是两发两中。
      完成了使命的侯玉珠,含笑朝袁指导走来。袁伟民竟主动站起来和这位建立特殊功勋的队员握了握手。随队多年的田永福大夫惊讶了,因为在他的记忆里,袁伟民还从来没有在比赛还没结束前就和队员握手的先例。
      赛后的记者招待会,连珠炮式的问题向袁伟民“盖”去。“换4号发球是不是你的秘密武器?”记者们最感兴趣的是这个问题。
      “我没有什么‘秘密武器’。不过,今天4号在客观上起了秘密武器的作用。……”袁伟民说。
      其实,“秘密武器”并不“秘密”。早在奥运会前的冬训,袁伟民就发现这位刚刚进队的福建新秀发起球来辣霍霍的,速度快,下降时还会突然改变方向,一传很难接。他预先和她打招呼,以后比赛时要用她发球。
      侯玉珠也很想为奥运会作贡献,可是,这么大的世界比赛,她从未参加过,双方比分一“咬”住,就不光是拼技术,还要拼意志。她担心教练用她时自己技术发挥不出来。
      奥运会第一阶段比赛,袁伟民就开始调她上场发球。打巴西,是她第一次“亮相”。她心慌手软,球抛起来太低,一掌打过去,砸在网沿上,弹了回来。一出台就砸了戏,她换下场后看也不敢看教练。袁伟民却毫不介意地说:“没关系。让你上去适应适应气氛,下次再发。”简短的话使她紧缩着的心放开了。
      对美国决战前,袁伟民对侯玉珠说:“今天如果换你上去发球,你要把情绪控制好,要自信,这样你这球发过去,就有威胁力。”
      中美决赛的第二天,洛杉机的报纸高度评价了袁伟民的用人艺术,说在他的指挥下,“侯玉珠落玉盘”。
      (林林摘自《�望》1985年第2期)

    推荐访问:大将 风度 用人 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