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创意广告 > 正文

    【诗界需要这样的评论家】 诗界革命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1-21 04:53:15 点击:

       手头有本书:《诗词琐议》,26万字,丁国成著,青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年底出版。我花一天时间读完全书,觉得有些话想说。想说的话归结为一句:我国诗歌界需要多一些丁国成这样的评论家。
       国成是个谦和的人。他有相当高的文学修养,看作品的成败得失看得很准。他读书多,尤其熟悉我国的古典诗词和诗话词话。可是,他不喜张扬,从不自炫。他总觉得自己这方面还不够,那方面还不足。这,你只要看看他的自序《我与诗词》即可了然。但是,说到别人,那就两样,他总是充分肯定别人的长处,而极少提及别人的短处。有几次我和他在一起开会,空闲时谈及文朋诗友,他往往会说张三为人怎样好,李四怎样有才华。这种时候,我每每想起“平生不解藏人善,到处逢人说项斯”的唐人杨敬之。读《诗词琐议》,加深了我的这种印象。
       然而,国成又是有主心骨的。他不是那种是非不分、一团和气的“老好人”。他有胆识,敢褒贬,在大是大非面前,他旗帜鲜明,原则性强。有人在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栏目大放厥词,说什么要求诗人成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简直是“笑话”。国成立即作文批评,说“这个诗人的话,才是真正的笑话,不只是笑话,还是胡话、蠢话,因为它充分暴露出这个诗人的无知与偏见”(《诗人要做人类灵魂工程师》)。他以不屑的口吻,严辞斥责搞“下半身写作”的那一群(《为红豆诗赛辩诬》)。有人说“提倡旧体诗”是“复古思潮的体现”,国成指出,这是一种“根本性的错误:只看形式,不看内容;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出处同上)。中国作协在诗歌评奖中只评新诗,不评旧体诗词,他又直言不讳地指出:这“暴露出少数领导的狭隘和偏见”,这些领导人“不能辞其咎”(出处同上)。论及诗人应有忧患意识,他写道:
       我们正处在改革开放的大好时机,却也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国之可忧非止一端,民之所患不在一处,而国家民族的最大忧患,就是某些官场的黑暗和少数官吏的腐败,并且已经腐败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业已严惩一批),黑暗到了暗无天日的程度(合伙贪赃枉法)。一些人民公仆蜕化变质,异化成了人民公敌,千夫所指,万人唾骂(《“真诗乃在民间”》)。
       这是何等尖锐的文字!谈到农村题材诗,他写道:
       唐代诗人颜仁郁在《农家》一诗中,发出深沉的慨叹:“时人不识农家苦,将谓田中谷自生。”一千多年过去,如今“时人”、包括诗人词家是否已“识农家苦”了呢?从当代田园诗来看……惜乎,在多数作品中,看不到“农家苦”的影子。当然,现在农民、农村、农业确实有了崭新面貌,适当予以歌颂,理所应当。但是,不顾客观现实,一味盲目颂扬,就有可能掩盖矛盾、事与愿违了。一些诗人热衷于重复“田翁真快活”(杜荀鹤)、“丰岁欢声动四邻”(陆游)之类千年老调,仿佛一提田园,就是风光秀美、人乐年丰,就是闲适恬淡、高唱牧歌。这种创作倾向,需要加以改变(《关注“三农”》)。
      这又是何等敏锐的眼光!如此等等,足见丁国成是一位铁骨铮铮、正气浩然的评论家。
      国成为文敢褒敢贬,而不论褒贬,都注重摆事实讲道理,理智明达,不走极端(敢褒贬与走极端是两回事)。最明显的例子,是他一贯主张对新体诗和旧体诗应当一视同仁,而不应厚此薄彼、厚彼薄此。他认为,“任何一种文学形式,都有其优势(长处),也都有其局限(短处),所谓有一利必有一弊。只有优势、没有局限的形式,或者只有局限、没有优势的形式,都是不存在的。……哪种形式都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因此,他既反对贬旧体而抬新诗,也反对贬新诗而抬旧体。他一再呼吁新体诗作者和旧体诗作者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努力,争取“新诗旧体共繁荣”(《新诗旧体共繁荣》)。持论公允,说理充分。这种文风,值得提倡。
      《诗词琐议》的文章,大多很短,但短而有味,有见解,有力。例如,《诗的民族化与现代化》一文,不到400字,却提出了“就大体而言,当前,新诗更需要回归――力求实现民族化;诗词则更需要出走――以便达到现代化”的重要观点。老舍先生当年谈散文,有“愈短愈难”之说,细思之,不无道理。
      我国当代的文学评论,1979年以前受极左政治控制太重,1979年以后受金钱腐蚀太多,不少文章患有软骨病。我愿包括诗歌界在内的我国文学界,多一些丁国成这样的有识见、有骨力的评论家。

    推荐访问:评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