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创意广告 > 正文

    【说古道今话“先生”】不过五先生给主席的话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1-17 04:34:45 点击:

      “先生”,这一个很普通的称呼,从开始到现在,至少已有两三千年的历史。其中经历了许多沧桑变异,有褒有贬,亦荣亦辱,看来平常却很不平常。   按词性讲,这是一个副词加动词的结合语,后来成了一个名词。它的本义是:“先出生的”,与“后出生的”相对,按时间的先后而言的。《尔雅・释亲》:“男子,先生为兄,后生为弟;女子,先生为姊,后生为妹。”按这个意义推演下去,“兄”固然是“先”生的,那末,“父”就更“先”生了。因此,这两字又变成指“父兄”的代词。《论语・为政》:“有酒食,先生馔。”注:“先生,谓父兄。”进一步扩大范围,凡是与父亲或兄长年龄大致相当的人,都可称他为“先生”。《孟子・告子》:“先生将何之?”注:“学士年长者,故谓之先生。”除了年长外,有的还附加一个条件,要“有德”。即“长者有德者之称”(见《战国策・卫策》)。年长而有德,因为年岁大,经验多,知识广,道德品质又高,他就具备了对年轻一代后辈人的教诲、指导的条件和义务,于是,“先生”又成了“老师”的同义语。称老师为先生,是非常普遍的。《礼记・曲礼》:“从于先生。”注:“先生,老人教学者。”《孟子・离娄》:“乐正子见孟子……日:先生何为出此言?”注:“鲁人乐正克,孟子弟子也。”《初学记・人部》引《释名》:“古者称师为先生。”推而广之,称致仕者(退休的官员)为先生(见(礼记・乡饮酒》注),通称有学问的人为先生(见《文选・三都赋》注),妻子称自己的丈夫为先生(见《庄子・王》),也都是从年长有德这个条件派生出来的。到了元代,又成了对道士的一种专门性的称呼。(《至元辨伪录):“先生,言道门最高。”(原注:“元人谓道士为先生”。)元曲里称道士为先生的例子很多(如(陈搏高卧》、《铁拐李》等剧中,称陈搏、李铁拐为先生、或卖卦先生),这是从知识、道术方面派生的。旧时,上海对高等妓女也称先生(见一部专记上海妓女生活的书,书名已记不清了),因为她们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并擅长弹唱等技艺,也是从知识这个条件派生出来的。但“先生”的地位,却由此而降低了身价,因为它与被人瞧不起的社会地位低下的妓女(或卖卦、算命的)联系在一起了。
      “先生”,也可简化,只称“生”(含有尊敬义)或“先”(普通用法)的。
      简称“生”的,如庄子,简称“庄生”(李商隐诗:“庄生晓梦迷蝴蝶。”)。董仲舒简称“董生”(司马迁:“吾闻之董生。”韩愈:“董生举进士,连不得志于有司。”则指董邵南)。
      简称“先”的,如河南人等称对方为“先生”,口语中常简为“先”,经儿化,变成“先儿”,如称“张先儿”或“李先儿”。
      又,旧时,把封帖送给某人时,封面上按对方的社会等级地位写着:某某“大人”钧启,表明这个人现在或过去做过大官;写某某“老爷”启,表示是个官场中人物,非一般平民,但官不大。某某“先生”启,表示是个读书人,但没做官;不过一般人都可用,有点像英语中的mister或sir。这说明“先生”已排在第三位,地位并不高。以上,是说过去的情况,有高也有低。
      到了新中国成立以后,人际称呼,有了很大的变化,“先生”的社会地位和人们对这个称呼的感受也有了变化。刚解放时直到搞政治运动,人们最普遍使用的称呼是“同志”。这两个字来源也很古,到孙中山时还常用。不过,刚解放的时期,它好像有了新的含义和性质。严格讲,这是共产党员之间的相互称谓,表示最亲密的阶级兄弟姐妹的关系。非党的人听起来,对被称呼的人不觉肃然起敬。后来扩而充之,一般人或同事之间,不管是不是共产党员,也跟着彼此叫“同志”,于是成了最广泛的、对人略含敬意的称呼,不论男女老少都可使用,叫起来觉得顺口,听起来也不觉刺耳。
      在这个时期,旧社会里十分普遍使用的“先生”二字,与“同志”相比就逊色多了。如果你沿袭旧习惯称某人为“先生”,他一定会觉得你是有意轻视他(认为他是资产阶级里的人物),因为只有对非无产阶级的人才使用这个词。虽然没有明文规定,可也彼此心照不宣,成为通行的习俗,所以很少有人使用“先生”这个称呼了。但到了“阶级斗争”“十分激烈”的政治运动时,这种已经褪色的称呼,又被当权者用来对付“有问题”的(运动中尚未作结论、定性的人)、非共产党员的人。它的含义,仅仅次于阶级敌人;如果你是知识分子,则表示你至少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对于此时此刻的这个称呼,我有过亲身的体验。
      一九五七年夏,“反右”运动起,我在单位里首当其冲。在此之前,我也照例地被人叫“同志”,但到此时,我被批判,一天,忽然接到单位的通知,信封上写着某某“先生”。我一看,知道大事不妙,我已经被视为“资产阶级”的什么人了!这且不管它,“先生”就“先生”吧。过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我已被正式宣布为“右派”之后,某民主党派开会,也跟着宣布了这个决定。主持会的人说:这是按人民内部矛盾处理的,以后还是可以叫“同志”。但实际上,以后再也没有人叫我“同志”,信封上仍然是“先生”,或者干脆直呼其名,“同志”“先生”之类的称呼一概没有,这倒痛快。我估计,大概这个时期,不只我一个人有此特殊待遇。至此,“先生”二字的含义,又赋予了新的内容。
      “物极必反”,是中国人的说法;黑格尔“正反合”的规律,是外国哲学家的说法,在“先生”这一称谓上,都是用得着的。后来,我的“右派”问题解决了;“四人帮”垮台之后,又彻底改正,说明是“错划”。接着是改革开放,“先生”这个老怪物,也跟着时来运转,恢复了它原有的尊严。于是,我接到机关或私人的信件上,为了表示对我的尊敬或客气,我又被称为“先生”,有的甚至还加一个“老”字,称“老先生”(或径称某“老”)。我一看,真是受宠若惊,再也没有上述当“右派”时的那种耻辱感了。
      “先生”这个词,几千年来,几经变化。它的含义的变迁,实际上反映了人际关系和社会的变化。到现在,总算又找到了它应有的位置。但不知今后的岁月里,又将如何?唉!

    推荐访问:说古道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