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创意广告 > 正文

    【乔冠华墓葬四处之谜】 乔乔冠华简历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1-04 04:29:33 点击:

      英魂难以归故乡      乔冠华,江苏盐城市建湖县人,1983年9月22日在北京医院溘然长逝,其骨灰盒仅在八宝山公墓里存放了三天,便由其夫人章含之取回,安放在她的卧室里一年多。
      1984年12月7日,章含之怀着入土为安的传统观念,匆匆来到了乔冠华的故乡江苏盐城市建湖县,希望当地协助解决乔冠华的最后归宿问题。
      熟知历史的人知道,1976年10月6日,“四人帮”被捕,外交部反对乔冠华的人马上贴出大字报,说乔冠华“秉承‘四人帮’旨意替‘四人帮’篡党夺权制造舆论”,而且从王洪文家中抄出了一份组阁名单,乔冠华被“内定”为国务院副总理。为此,1976年11月30日的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罢免了乔冠华的外交部长一职。乔冠华逝世后,新华社也只发了40来个字的简讯。
      章含之来到盐城市政府后,乔冠华的侄儿乔宗连在宴请章含之的同时,也邀请了盐城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可是他们一个人也没有出席,只是让已退居二线的老领导到场尽了一下地主之谊。章含之觉察到了盐城市委市政府的态度后,对乔冠华安葬故乡一事未敢提及。
      后来章含之想到了苏州,想到了乔冠华的生死至交李颢。苏州的吴县东山镇是个濒临太湖的半岛,那里山明水秀,当是乔冠华理想的归宿。于是,1985年新春一过,章含之便找到时任苏州医学院教授的李颢,请他先去吴县县委投石问路。为此,李颢夫妇找到了时任吴县县委书记管正,转达了章含之的想法。
      管正二话没说,一口答应了李颢转达的章含之的要求。事后,管正说:“当时乔冠华给我的印象是个才子,‘文革’时,有一次报纸上用大量篇幅刊出他在联合国大会上的讲话,很感人,很有力,那是代表中国人民在世界舞台上讲话。他是个有能力的人,是个为国家建设出过力的人,这样的人我坚信不会有什么大问题。”
      于是,当年清明节前,章含之就与李颢夫妇前往东山。其间,东山镇经联会、镇华侨公墓经理杨其林问章含之,乔冠华临终时对后事是否有遗嘱?章含之感慨地说道:他说十年台上,十年台下,就不要进入八宝山革命公墓了,只要找个安静的地方就可以了。只要把冠华的骨灰像普通老百姓一样安葬就行了。
      乔冠华的墓地选定在苏州东山槎湾村后,章含之坚拒了杨经理免收墓地费用的好意,拿出当时刚领到的一笔2000多元的乔冠华的稿费,作为购置墓碑的费用。
      
      魂归异地竟成谜
      
      乔冠华于1943年在重庆和李颢相识。当时,乔冠华是《新华日报》国际新闻主编,李颢是节民医院的苏州籍外科医生。乔冠华因患结核瘤在李颢的协助下脱离了生命危险。这年11月,乔冠华和龚澎(时任周恩来英文秘书)结婚,还特意单独宴请了李颢。
      此后,李颢与乔冠华之间情谊与日俱增。新中国成立后,两人的交往更加密切。1970年9月,56岁的龚澎英年早逝。1971年11月,“文革”之初备受磨难的乔冠华终于得以恢复工作,并以我国政府代表团团长的身份,率团出席了第26届联合国大会。
      1980年,乔冠华疾病缠身在家休养,李颢特派次子前往北京看望乔冠华,乔冠华亲笔书赠五言诗《怀李颢》:长忆寒山寺,江枫映火明。何时一杯酒,促膝话平生。
      这首诗被李颢视为他与乔冠华终身友谊的象征,还被李颢读成了乔冠华对魂归异乡的一种谶言。
      但是,苏州拙政园园艺师尚金生却不这么认为,他说:乔部长定居苏州的想法,可是早就有之,那是乔冠华在1959年就亲口对他说过的。
      曾在钓鱼台国宾馆工作长达近10年的尚金生至今仍清楚地记得,当时他的花房就设在解放军营房与国宾馆8号楼之间。8号楼是外交部领导们工作的地方,他站在自己工作的花房里,能看见近邻8号楼窗户里首长们工作的情形。
      那时,尚金生是乔冠华执笔写的《八评苏共中央公开信》文章的忠实收听者。
      乔冠华写作之余,就上穿圆领汗衫,下穿大裤腿短裤,脚上拖着拖鞋,手里拿着一把芭蕉蒲扇,优哉游哉地来到花房,说是“清醒清醒头脑,换换空气”。由此,两位身份悬殊的人得以相识。1969年底,尚金生完成任务回到家乡。1970年秋冬里的一天,乔冠华在陪同西哈努克亲王游览苏州拙政园的时候,一直留意寻找这个在北京结下了10年友谊的小花匠。两人见面后,乔冠华盛赞苏州园林美,并认真地对尚金生说道:将来我老了,退休了,一定要想办法定居到苏州来。
      但究竟哪种才是真正的谜底呢?
      2002年10月20日下午,章含之到苏州为她的新著《跨过厚厚的大红门》签名售书,这才帮助人们解开了谜底。章含之说:“我是苏州人,因为我的妈妈就是苏州东山人,外婆家就在东山。”用中国人的话来说:女婿能顶半个儿,让女婿魂归故里,自是顺理成章。但这其中,又何尝不深怀无奈。
      
      故乡异地皆荣耀
      
      没有想到,在时隔18年后的2003年,盐城市与建湖县的领导却又提出了把乔冠华墓地迁回他故乡的要求。
      18年的岁月磨洗,使人们的思想观念日趋开放,乔冠华故乡人民对乔冠华的怀念之情被重新唤醒,希望乔冠华魂归故里的要求也越发强烈。
      乔冠华的故居位于建湖县城东五六公里的庆丰镇东乔村。整个故居占地3.3公顷,每年接待各地参观者万余人,但是,乔冠华的墓地当时是在一种特殊的背景下,在苏州吴县领导的勇敢支持下选定的,现在要把它迁回故里,虽然并无不妥,但有违人情。为此,征得章含之同意,报请江苏省政协协调,大家一致达成了在把乔冠华之墓迁移其故里的同时,保留东山镇华侨公墓中的乔冠华墓的共识。
      2004年清明节前夕,位于江苏盐城市建湖县庆丰镇东乔村的乔冠华之墓落成。令人注目的是,在墓地左右两边,还摆放着两只足踩乌龟、昂颈向天的生铁铸就的“仙鹤”,从而使乔冠华的衣冠冢更具地方特色。
      可是,2008年清明节后,乔冠华的墓地再次出现在苏州东山镇杨湾村的华侨公墓二区。与过去不同的是,1983年章含之为夫君建立在槎湾村的那个墓地是乔冠华的单穴墓,而现在,这个建立在离槎湾村不远的杨湾村的新墓,则是乔冠华与发妻龚澎的合葬墓。
      这个迟来的合葬墓,是乔冠华与龚澎的女儿乔松郁2008年清明节建立的。2007年,乔松郁撰写了一部《我的父亲母亲:乔冠华与龚澎》的长篇回忆录。在撰写此书的同时,乔松郁萌发了把亲生父母安葬在一起的想法。
      其实,早在2003年,当乔冠华的家乡建湖县的县委、县政府的领导提出要把乔冠华的墓地迁往建湖县,乔松郁、乔宗淮与章含之都不约而同地表示了不同意。他们一致认为乔冠华的英灵既然已经得到安息,就得按我国约定俗成的传统风俗与习惯,轻易不得搬动。建湖县的领导尊重他们的意见,所以只在建湖县乔冠华故居旁的乔冠华墓中,安放了一些乔冠华生前所用过的衣帽与文具等物。
      但是,乔冠华与龚澎毕竟是乔松郁、乔宗淮的生身父母,他们的心中始终萦绕着让父母魂归一处的夙愿,实现他俩当年立下的“生不同衾死同穴”的誓言。
      章含之对此深表理解,完全赞同他们的想法。同时,章含之与乔松郁、乔宗准又采纳东山华侨公墓管理处领导的意见,一致决定继续保留下最早建立在槎湾村华侨公墓一区的乔冠华单穴墓。墓葬又续新传奇
      后来,上海市福寿园也出现了一座乔冠华的墓地。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福寿园位于上海市青浦区,是由民政部投资上亿元建造的现代陵园。上海福寿园浓缩了上海地区近百年的历史,是一个人文纪念公园。这里安息着已过世的潘汉年、曹荻秋、汪道涵等上海市领导,还有蔡元培、章士钊、阮玲玉、陈洁如等历史名人。
      2002年春天,福寿园向章含之提出了在该园建立一座乔冠华陵墓的建议。这时,章含之已年逾七旬,囿于年龄与身体等条件,她对每年清明节前往远在太湖之滨的东山祭扫乔冠华之墓已感到力不从心,同时,她也有在百年之后与老乔一起相聚在她的出生地上海的愿望。所以,经反复考虑,她采纳了福寿园多次向她提出的建议。
      2003年3月31日上午,乔冠华的铜像与墓碑在这里落成。当覆盖着红绸缎的雕像被章含之和乔松郁揭开时,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惊呆了――活灵活现的乔冠华的身影突现在大家眼前,那正是人们所熟悉的乔冠华仰面大笑的身影。
      
      (摘自《档案春秋》)

    推荐访问:墓葬 之谜 乔冠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