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创意广告 > 正文

    自然国学批判_浅论国学中的批判继承和学以致用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5-02 04:39:38 点击:

      现在人们开始关注国学,这是好事,能亲近好的道理,本是引人向善的。但在目前一些对待国学,人们似乎存在着一些认识上的偏差,比较明显的一点,就是认为国学是很深的,把它作为一门深奥的理论来研究,似乎用一种功利的态度出发,去理解国学的实用价值。
      一、什么是国学。
      什么是国学?简单地说,就是中国人之所以成为中国人的学问。换言之,国学就是中国之学、中华之学。因此国学不仅包括数千年来积累流传下来的经典,比如“四书五经”,唐诗宋词,也包括研究中国人思维方式、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乃至娱乐方式的各种学问。关于国学,这是个细致活。不可能一蹴而就,只能慢慢积累,培养兴趣。强按牛头可能适得其反。如果不感兴趣,还是不要浪费时间,以后有机会慢慢来。这也是一门艺术,相对于其它文学艺术的培养学习又有些许不同。比如关于作文写作,这是个技术活,有相对固定的套路,写的像流水账,说明作文课真的没学进去。再就是对作文或者作文的题目真的不感兴趣。关于书法绘画,这是个熟练活,得练习的。是不是你们家长写字也不好?有字帖有书法班,练一练,立竿见影。如果一个人开始有逆反心理的时候,千万不要对立起来,多引导,少强迫,跟他交朋友,多从他的角度想想,爱因斯坦的作文和书法未必好,牛顿的作文和书法未必好。不在同一个时代,根本就没有可比性。
      二、学习国学的意义。
      在传统与现代的对抗中,中国文化经历了两次热潮,出现了所谓的“国学热”;虽然今天“国学热”仍在继续,但是中国文化的主体意识并没有树立起来。因此,重树中国文化的主体意识,要重新审视传统文化的价值。从中,我们可以体味对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强烈的责任感和迫切的使命感。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以人为本”和“天人合一”的人文主义精神,指出中国文化中的人文思维具有“动态的、整体的、联系的、随机的、综合的”等特点。这些论点,无疑从整体上指出了中国文化中最宝贵的地方。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源性典籍、儒家与中国文化、道家与中国文化、佛教与中国文化,多以中国历史背景为线索,论述了中国文化中的三种主流文化——儒家文化、道家文化和佛教文化,不仅哲理丰富、逻辑性强,而且对儒释道三家思想的主要精神及其与中国文化发展的密切关系也都作了详细的论述,具有很强的可读性。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精神和中医与中国文化是中国文化思想在中国的文学艺术与中华传统医学领域里的延伸,涉及中国艺术的特征、中国人的艺术与生活、中医的根本理论、中医与养生等许多饶有趣味的内容,切近人们的物质与精神生活,颇具现实意义。中国法律与韩国法律中有没有儒家精神的比较,中国大陆与港台以及韩国家庭在思想观念、生活方式上的比较等。广泛的比较既增强了说理的力度,又开阔了广大国学爱好者的视野。比如中国佛教禅宗里的一个故事:一个贫困的人怀揣宝珠,但自己却不知道,所以只好沿街乞讨。禅宗用这个故事指明佛性本在心中,不必外求,这说明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虽然有重要的文化意义,但国人自己却看不到,经常崇洋媚外——这个比喻真是再确切不过了。中国的中医和中国传统文化紧密相连,是应该继承和发扬的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但是国人却看不到它的重要性,非要等到西方人吸收了中医成果再拿到中国来时才肯接受,这一怪象被他戏称为“出口转内销”,很有意味。再比如,“理一分殊”是儒家思想发展到宋明时期一个很重要也很难理解的命题,用一个饶有趣味的比喻来说明其中的道理:“你不能说我只是一个父亲,我没有体现别的,那不行啊,对于你父亲来讲你是儿子,对于你儿子来讲你是父亲啊。所以你身上既体现了父亲的理,也体现了儿子的理,这个理是完整的,不是孤立的,这就叫‘理一分殊"。也就是说每一个具体的个体中都包含了整体的全部内容,所以是一个整体的体现。在中国现代化的建设中,要重视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在对外文化交流的大潮中,要树立起民族文化的主体意识,强调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在今天的中国人中,懂得自己民族文化精髓的人是越来越少了,从整体上看,目前社会对于传统文化的认同和理解还是在不断地衰减,而且可以说是一代一代地衰减”。
      三、如何学习国学。
      1、学习国学,弘扬传统文化,不只是时代的需要,也不只是暂时的热潮,而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的历史使命。现在我们的社会风气很浮躁,人们的生活节奏很快,很少有人能够完全沉静下来读一两部国学经典,更多的人则对国学经典所知甚少且找不到阅读的门径。因此,我想推荐《中国的品格》这本书给那些热爱中国传统文化和急切想要学习国学的朋友,希望他们以此为学习国学的指南,去探索中国传统文化的奥妙。相信读完这本书之后,有志于学习和研究。
      2、国学之学习其实并不难,非常简单,如扔一块石头一般。佛家有一小故事,有位禅师对僧人们说,学佛其实很简单,就象举起自己的双手一样容易,就让这些僧人练习举手,日日练习,不得间断。这些僧人开始还都在练习,日子一长就怀疑了,说这不是佛法,都不练了。只有一位僧人,他不顾别人,独自一人坚持不懈。终于这位禅师对坚持练习的僧人说,你已经悟到佛法真谛了,并传其衣钵。《论语》中一些理也非常简单,如不要巧言,要时时省察自己,对朋友要讲信等,人人都能做得到,是平常朴素平凡的道理。但正因为其理朴素而平凡,却包含着真理。人可以一时能行善,但要坚持行善就难。坚持就是修养,克服自己暴露出来的缺点,使自己心态趋向于安和镇定,而少为外界私心所干扰。但很多人就是如此,因为简单而不去行,不去实践,所以失去了修养的基础,如此就无法进阶学问之门了。
      3、做学问,人们常说智慧,那么什么是智慧呢?“莫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能知已的人是智人,知已就能知人,就能知宇宙人生。学问除多闻,多问,还需多思,如此疑惑大解也就是心悟了,此悟是在实践中来,而生真知。《论语》中“贫而乐,富而好礼。”这就是一种淡泊名利,心境安然的超然心态,如此心态,不以物喜不以物忧,心宁而思畅,是大智慧者修养。人无忧,则思无滞碍,能通明观察,而得常人所难理解妙理,这就是为什么修身能开启人智慧的原因。人的行为合于道,顺于天时,心态必定是顺畅的,他们比没有修身的人智慧高是合乎常理的。“吾日三省乎吾身。”非常朴实的一句话,有人说这话太简单了,我真想说他几句,简单吗?理解是简单的,但理解又什么用呢?就象僧人举手一般,最后没几个紧持到最后。这句话在修养中非常重要,修身就是要时时反观自己,知道自己的过错,知道自己的不足,并时时加以纠正,如此学问才会长足进步。一个人做学问,最怕三天打鱼,二天晒网,外境一来,就放纵自己,不反省自己,稍有些长进,一放纵,老毛病又犯了,不但于学问无进,并且使老毛病更加顽固,做学问人于此不可不慎。现在人开始懂得了,人心应该向善,一步步完善自己。千里之足始于足下,百层的高楼都是一砖一瓦添加上去的。人们在学问之初不要好高骛远,应从实际里地简单做起,使自己确实感到有体会,确实感到“乐在其中”。国学很简单,就象迈开自己的腿一样方便,但一步一步就可以行千里。学问虽简单,确贵在坚持,要有信心,确信一定会有所成就的。   4、国学的基础是背诵。要将这些经典文学烂熟于胸才行。这也是现在为什么很少人学习国学的原因了,觉得枯燥,乏味。满口的之乎者也,很陈旧,很古板,很落后。那是他们没有这样高的慧根罢了。然后是结合实际的生活体悟其中的奥妙。没必要逐句逐句的去翻译,去理解。它是一种很自然而然的文学,是人们生活在这片土地上自然生长出来的文化。所以,只要烂熟于胸,以后遇事,便会自发思考,举一反三了。看近年来很火爆的翟鸿燊教授等等一些大师级人物,都是通过对古典国学的领悟,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从而取得了非凡的效果。国学在当今的教育领域可谓是相当的冷门了。建议可以挑选《弟子规》、《三字经》、《幼学琼林》、《龙文鞭影》、《千家诗》、《声律启蒙》这类古人发蒙的读物2至3种。这些读物大多浅显易懂,易于记诵,尤其适合小孩。其中《幼学琼林》最好,几乎是传统文史常识的大荟萃。想要涉猎更深一点的,唐诗宋词可背100到200首,《诗经》、《论语》、《孟子》、《老子》、《庄子》可以借助译注反复通读。《诗经》有助于我们得到文化源头的滋润。而唐朝是中国最鼎盛的社会时期之一,其文化在唐诗中得到高度凝结。熟诵能得到其文气脉络。宋词则具有了部分现代的气息,对于人生终极意义的探讨极富启发性。这些诗词的基础能使我们的文化个性富有自由、灵活、隽永的精神。《论语》是我们文化的本根之一,最好能背。如果立意于深探国学要义,则《易经》不可不细品,《尚书》、《礼记》、《春秋》不可不熟稔,大乘佛学经典要作深入研阅。其他如诸子中荀子体正用博,可以反复涵咏,韩非子、孙子也值得深入把玩。真理往往是朴素的,是最简单的。我们读国学,应重于实质而不要流于形式,领其意悟其道,并用于实践。国学文化博大精深,要靠悟!
      5、人们所谓学以致用,觉得国学学了对自己的生活没有什么用处。还不如多学几门外语,到时候好找工作。这也是当今这种快餐文化和拜金势力的风气所致的。国家没能够有效的保护和推广我们自己的文化,深深的陷在抓经济发展的“泥潭”里,顾不过来啊。所以能有这样一批爱好国学的年轻人,是非常可贵的。这是我们的文化,不能丢。它的价值是非凡的,我们要好好的保护它,发扬它。根据是多大年纪的人,有什么基础,学来干什么的来决定如何学好国学。总之需要多看经典,《十三经注疏》里面,挑你想看的,实在看不懂的话,可以找上海古籍出版社或中华书局出版的现代人的解释来看。推荐论语、孝经、周易。史学类史记和资治通鉴可以多看看。如果还是不喜欢看的话就看看文学类的唐诗宋词明清小说什么的。解行相应就是学了就做,做了接着学,如此反复因为做了以后,再学就会有更深层的理解,以便更好的学,反之亦然一门深入,长时熏修专看一位大师的著作,或者专门研读一部经典,解行相应了,就一门深入了不能间断或者贪学其他,就是长时熏修切忌贪多嚼不烂这样才是学好如果光学不做,那么只是学到的知识而已,却不会学到精髓。
      参考资料:
      闵军--怎样学习国学——读《中国的品格:楼宇烈讲中国文化》
      周汝昌--梦解红楼
      赵玉平--心悟水浒--解读水浒传的团队策略
      郭瑞林--三国演义的文化解读、
      吕达天--解读西游记赞同

    推荐访问:学以致用 国学 批判 继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