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创意广告 > 正文

    在群山环抱之中有一个小湖【丰碑矗立在群山环抱之中】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4-23 04:53:59 点击:

      飞行器的发展呼唤大型风洞  自从人类发明了驰骋于天宇的飞行器,飞得更快、更高,一直是飞行设计师的永恒动力和不懈追求。而当今信息的快速获取与传递也大大加速了战争进程。
      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生前曾写信给空气动力研究基地指出:“我始终认为空气动力学的研究及其相应试验设施建设是我国航空航天事业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工作”。其实,早在20世纪60年代,钱学森、郭永怀、庄逢甘就根据世界空气动力学的发展,以及我国航空航天事业的起步,规划过大型超声速风洞的构想。
      在先进飞行器的研究与发展中,空气动力技术起到了关键的先行作用。因此,自空气动力技术系统运用于飞行武器的研制以来,就一直得到各国的高度重视和大力发展。而空气动力技术的发展、飞行器气动力问题的解决强烈依赖于地面模拟试验设备——风洞。也正因为如此,先进的军事强国在20世纪中叶,就建立了许多必需的空气动力地面试验模拟设备。随着飞行器的不断发展,气动力问题日益复杂,对风洞试验的要求越来越高,风洞在先进飞行器研制与发展中的支撑作用越来越突出。例如,某国在实施航天飞机这一宏伟计划中,动员了五十多座风洞和花费了10万小时的风洞试验时间,成功解决了气动载荷分布、热结构、稳定性和控制、颤振/抖振边界、推进系统整体性能、火箭与燃料箱的分离等一系列关键技术问题。又如某型飞机的方案确定用了16390小时风洞试验,合同验证用了26200小时风洞试验。在发展航空航天事业中,先进国家深深感到“风洞在飞行器设计和发展中,起到了无可置疑的重要作用”。因此,在20世纪末他们又进行了第二次大规模的地面试验模拟设备建设和改造,为飞行器的研制提供了大量的可靠数据、为新气动概念的产生和概念模型的提取提供了基本平台和手段。其中,大型超声速风洞是其中坚力量。一位著名空气动力学家曾经说过:“有什么样的风洞就能有什么样的飞行器。”也有业内人士坦言:空气动力学是仅次于核技术的第二大技术。
      中国航空航天业的发展呼唤大型风洞
      我国的高速风洞建设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当时的建设主要由前苏联援建。后来为了发展我国自己的航空航天工业需要,著名空气动力学家钱学森倡导成立空气动力研究院,得到了当时主持科学技术工作的聂荣臻副总理的大力支持,并由此成立了主管空气动力技术建设的国防科委第十六专业组,钱学森任组长,庄逢甘为副组长之一。他们领导制定了我国空气动力事业发展的规划,拉开了我国自主建设空气动力地面模拟试验设备的序幕。
      1965年4月,第三机械工业部第六研究院第七研究所(现高速所前身)为适应我国航空航天工业的发展、满足加速自行设计飞机的基础条件建设的需要,参照国防科委第十六专业组试验技术分组1964年6月会议,关于风洞建设规划的建议。提出了《关于工业性风洞建设规划的报告》o报告中提出了用十年左右时间,建设10座工业性风洞的规划和设想。其中,大型超声速风洞作为与大型跨声速风洞配套的设备也在规划中。并计划“四五”期间建成投产。
      但由于此后高速所纳入“三线”建设范畴。开始紧张的选址、基础建设,以及接踵而来的“文化大革命”,加上高速所体制几经变迁不固定。尽管1965年、1969年、1976年等在有关文件中都提出了建大型跨声速、大型超声速风洞的要求,都因各种原因而搁浅。大型风洞就像挥之不去的梦,牵绕着科技千部的心。许多退休的老同志,给年轻人留下的话都是:有一天大型风洞建成了。别忘了叫我们回来看看。那种依依不舍、拳拳之心无不叫人动情。直到1994年的春天,大型跨声速风洞才开始动工建设。风洞设计人员、工程建设者、各类科技干部像铆足了劲的陀螺,日夜不停地旋转,仅用了三年时间就建成了这座自行设计的风洞。使其雄踞亚洲之巨,在世界先进领域中占有一席之地。大型超声速风洞,也在人类进入21世纪,迎来了灿烂的曙光。
      大型超声速风洞是科技干部的梦,大型超声速风洞本身就是一种力量的象征。
      2002年初,空气动力研究基地开始了大型超声速风洞建设论证的酝酿。高速所集结科研骨千、精兵强将,迅速成立了论证课题组。课题组与风洞设计所的科技干部密切配合、团结协作,兵分几路南上北下,到型号单位进行需求调研。在此后的一年时间里,他们以“总体把握、课题到人、分工协作”的工作思路,很快一份有关风洞建设原则、风洞形式、风洞尺寸、马赫数范围、主要技术指标,以及运行方式、模型更换方式等等的详细论证报告就摆在了基地党委的案头上。
      2003年5月29日,张涵信院士专门听取了大型超声速风洞论证情况汇报。
      2003年7月16日课题组专程向空气动力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庄逢甘汇报了大型风洞立项论证情况。当时已是78岁的庄逢甘听得非常仔细,目光始终没有离开汇报人。
      风洞是庄逢甘一生的情结。
      庄逢甘1947年赴美留学,就读于加州理工学院,在著名的流体力学教授李普曼指导下攻读航空工程和数学。仅用了三年时间,就获得了硕士和博士两级学位。因学业优异,他被聘为加州理工学院研究学者。但新中国“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的庄严宣告,激发了他回国的热情。1950年8月,他带着“为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而奋斗”、“为发展中国的航空工业而献身”的抱负回到了祖国。他永远不会忘记,当年在出国轮船途经日本时。竟遭到日本政府的阻挠,不能登岸。贫弱就会受欺凌!他深深感到中国要想真正屹立于世界东方,就必须从政治上、科学上、经济上急起直追世界水平。
      空气动力学的发展极大地依赖于风洞试验设备的建设。1957年10月中苏签订中国空气动力研究所工程建设,庄逢甘是工程的负责人。1960年8月苏联撕毁协议、撤走专家,他是见证人。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他领导科技干部自己干。从设计、加工、安装、调试到投入型号试验,他_二竿子到底领导了风洞设备建设的全过程。在中国空气动力学领域,人们有这样的评价:钱学森是庄逢甘的引路人。而庄逢甘是我国空气动力试验基地的创建者之一。在“2000年的中国空气动力学规划草案”中,他亲自领导规划了四个部分:   1.新技术革命中的空气动力学:
      2.我国空气动力学的现状、水平和差距;
      3.今后15年我国空气动力学的主要任务和展望;
      4.对加速发展我国空气动力学的几点建议。
      建议中提出了要加强统一领导,要加速体制改革,要加强人才培养和智力开发,要抓好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工程发展的三结合等。
      听完汇报,庄逢甘为有这样的空气动力学接班人而欣慰、而自豪。当他听到这些接班人发出的“建精品风洞、筑民族脊梁”铮铮誓言时,庄逢甘两眼充满了泪水。
      “建精品风洞、筑民族脊梁”的大红标语,在以后的日子里,一直悬挂在建设工地,成为所有建设者的座右铭。
      此后,课题组将方案一条一条地推敲改进,设计单位一张一张图纸地精雕细刻,从方案到图纸可谓是一字一珠,一切都要求达到最好、最完美。总装党委、机关、业务局,一次次深入基地,与基地领导、科技干部具体讨论风洞建设事宜,雷厉风行地现场解决了诸多的实际问题。基地一次次组织有关风洞各类技术研讨会,解决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点。四川省国防工办,把即将开始建设的大型超声速风洞作为重点工程,要求建筑单位、施工单位。所有参与工程建设的单位,抽调最优秀的技术人员、组织最强的能工巧匠,一定要确保工程质量达到最好最优。
      2006年9月15日,大型超声速风洞初步设计评审会在北京京民大厦召开。俞鸿儒院士担任评审组长。评审组给予设计方案很高的评价,一致通过了大型超声速风洞初步设计。
      紧接着,在2006年10月11日,上级正式批复了大型超声速风洞初步设计,标志着大型超声速风洞工程建设进入实施阶段。批复明确了工程建设的总工期、总经费、总建筑面积。并就工程建设管理提出了明确要求。同时指出,大型超声速风洞是我国发展先进超声速飞行器所急需的设备。风洞建成后,将使我国超声速气动力地面模拟试验能力跨上一个新台阶,为我国独立自主研制超声速、高声速飞行器提供有效的超声速试验设备和手段,填补我国大型超声速风洞的速域空白。
      随后,基地又分别召开了大型超声速风洞流场校测装置和校验模型方案、大型超声速风洞结构施工图设计、大型超声速风洞测控系统技术等等研讨会。每一次研讨,都会把风洞设计向前推动一大步,使风洞设计更加合理、更加完美。与此同时,一些基建工程已在高速所拉开了序幕。
      大型超声速风洞设计方案确定。各类有关施工合同签字仪式也已举行,各施工单位、安装单位马不停蹄地进驻现场,各加工厂家准备好了先进加工设备,等待着风洞设备加工。
      万事俱备,只待出征。
      2007年4月18日这一天,川西北山区群山环抱的高速所驻地阳光灿烂、春风和煦、彩旗飘飘、锣鼓喧天。站成方队的技术干部、施工人员脸上充满了喜悦。随着庄严的国歌声响彻山谷、回荡天宇,所有人的神情也变得庄重。每个人心里都明白,这一刻历史的重任就落在了他们的肩上。
      这不是一个形式上的开工典礼,它是战斗的号角,它是使命的召唤,它是中国空气动力学领域一次新的征程。
      使命催人奋进,责任激励斗志。
      开工典礼后,风洞建设指挥部立即紧锣密鼓地展开了各项工作。
      各类有关技术的研讨会继续进行,有关空气动力学方面的讲座一期接着一期;
      各项工程的招投标紧张有序地进行。一次次的签字承诺着一个共同的誓言;
      一批批科技干部驻厂跟产,履行自己的职责;
      一个个现场质量管理人员。深入施工一线“鸡蛋里挑骨头”。
      忠诚和热爱是推动事业向前发展的动力。到2008年4月,风洞除了厂房外,建筑工程的桩基、承台、设备基础已全部完成;现场制作安装工程的外场消声器、亚扩段、过渡段和引射器简体已制作完毕并安装上位;收缩段、稳定段、大开角段承压壳体已制作完成;外委设备制造中试验段、补偿段完成了大部分加工制造工作;喷管段和超扩段大部分已进入了精加31;8套阀门的铸件已进行探伤和补焊工作。
      人们翘首期盼的大型超声速风洞,很快就会矗立于川西北大地。
      然而,2008年5月12日,一场突如其来的汶川大地震,让高速所遭受严重损失。大型超声速风洞工程建设也遭到严重破坏:设备基础桩及连系粱产生裂缝、钢筋弯曲;外场消声器、亚扩段、引射器简体、过渡段严重错位,龙门吊车轨道扭曲变形……
      大型超声速风洞建设面临严峻考验。
      用战斗精神托起未来的希望
      让战斗的精神树起来,让战斗的歌声唱起来,让战斗的旗帜立起来!这是大地震发生的当天。高速所党委发出的战斗号令。
      大地震发生的当天,风洞建设指挥部的科技干部和工程建设者,就开始深入工地勘查灾情。夜晚,山风伴着细雨,气温突降。但许多人不愿离开工地。他们自愿组成巡逻分队守护工地、守护浸透着他们心血的图纸资料。
      看着满目疮痍的工地,许多人痛心地流下了泪。但是,他们并不悲观,他们坚信大型超声速风洞,一定会在地震的废墟上矗立起来,奏响最强劲的“中国风”。
      大型超声速风洞的受损引起了各方面的关注。上级党委机关、业务局、国家有关部委、省市有关部门等领导先后到工程现场了解受灾情况。基地领导更是一次次亲临现场,和现场指挥部同志、各施工单位负责人讨论研究恢复方案。所有领导都有同样的指示:查清受损情况、尽快提出恢复方案。
      现场指挥部从指挥长到科技干部心里都明白,查清受损情况不难。但要拿出一份切实可行的恢复方案并非易事。受损情况到什么程度?受损设备能否继续使用?如何同诸多施工单位协调?能否提出能够让上级领导下决心的方案?所有的一切,像一座山沉甸甸地压在每一个人的肩上,更压在他们的心上。
      选择只有一个,那就是义无反顾地前行。
      6月6日到10日。工程建设现场指挥部专门邀请了中国建筑科学院抗震研究所研究员和博士、有关设计所领导和专家到工程建设现场进行受损评估,以及能否在原址继续建设作初步结论。那几天,工程建设现场所有人的心都是揪着的。他们担心工程不能在原址继续建设,那样以前的心血将付之东流。而最让人担心的是,如果异地建设,有的人可能不得不离开日后的风洞建设。许多人都在心中默默地祈祷着幸运之神。
      当然,科学的东西不是靠祈祷来的,科学更能给人们满意的答案。
      现场指挥部根据专家的评估意见,在短时间内就拿出了恢复方案。方案科学地论证了关键技术问题及解决措施,以及设备恢复后的各项技术指标,为上级党委科学决策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2008年,基地在高速所隆重召开大型超声速风洞恢复建设动员大会,标志着原址恢复建设全面启动。这次动员会,所有的人在激动之余,心里都多了一份凝重。上级下了死命令:大型超声速风洞必须在2010年底前建成通气。
      动员会一结束,现场指挥部就召开全员大会,规定以后每天多加一小时班,每周多上一天班。
      其实,这些规定对他们来说是多余的。自从他们加入大型风洞建设的行列中,他们已淡化了节假日和业余时间的概念。经受了大地震的人更知生命的可贵和时间的宝贵。
      在人们不分昼夜的忙碌中,震后基础加固施工方案通过评审,并稳步向前推进;现场制作安装工程很快突破当量重量200吨;测控系统研制全面展开;自研设备全面进入临战状态;各设备生产厂家加工进度一天比一天快……在短短的几个月中,恢复建设就达到了震前水平。
      看到恢复建设速度如此之快,上级领导感慨称赞:这是一个坚强团队。
      是的,建设者们为成为这个团队的一员而骄傲。每个人都在历经艰难后彰显出特有的从容,每个人都在奋起中攻坚克难书写风流。
      声声风雷震天宇,巍巍群山也动情。2010年6月29日,大型超声速风洞通气试验获得圆满成功。上级领导动情地说:“你们守住了风洞建设时间节点,你们经受住了严峻考验,你们交了一份满意答卷。”
      这是对风洞建设者的褒奖,也是对建设者们未来的期待。
      如今,这座大型超声速风洞已服务于各类飞行器型号试验中。
      责任编辑/兰宁远

    推荐访问:丰碑 环抱 矗立 群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