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创意广告 > 正文

    【番薯,1581年的历险(外一篇)】 关于一篇历险的作文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8-12-31 11:32:10 点击:

      詹谷丰。1984年开始业余文学创作,已出版小说集《苍山无尽》、《1823。道光年间的东莞》、《再造七级浮屠》,散文集《天堂的入口》、《莞草,隐者的地图》。长篇人物传记《喋血淞沪――蒋光鼐将军传》。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东莞市作家协会主席。
      
      春天是一个地域的名词,是农历的方言,是农耕时代的产物。在南-海边的制造业城市东莞生活了十七年,在高楼大厦车水马龙和工业机器的流水线上,已经忘记了春天这个节气给人脱胎换骨的体验和感受。2011年,一首突然跑红的歌曲《春天里》,让我一夜之间回到了乡下,听到了农业拔节生长的声音。
      东莞已经没有了传统意义上的农业。十年前,诗人杨克和余华、韩东来东莞,感叹东莞已从农业的历史中脱壳蝶变,以一座世界工厂的姿态亮相于世人。农业隐退,后人只能从博物馆的记忆深处去寻找了。东莞之行,杨克写了一首非常著名的诗:《在东莞遇见一小块稻田》。这首只有22行的现代诗,在2000年的夕阳里,为东莞的古老农业,画上了一个挽歌式的句号,发出了一声陶渊明式的抒隋绝唱。
      农业已经走远了,工业机器的流水线上没有留下它的烙印,高楼大厦和霓虹灯光中的人们无法产生时序交替的感受,但是,作为自然界节气的春天却并没有遗忘任何一个角落。
      细心是寻觅春天的钥匙。在东莞虎门五星级豪华酒店和高速公路之间的一块空地上,我找到了春天的源头,寻获到了农业的遥远踪迹。
      东莞的春天是一卷线装的古籍,它的第―个繁体汉字起源于明朝万历九年(1581年),起源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东莞人漂洋过海,从遥远的安南偷运一种中国人闻所未闻的奇异食物的一次惊心历险。
      这个四百年前的冒险者是东莞的―个布衣。这个名叫陈益的农夫人生中唯一的一次海外经历为后人留下了一个曲折复杂惊险的传奇,无意中成为改变中国人的食物谱系,改善一个民族生存状态的重大事件。中国的农业从陈益开始,翻开了崭新的篇章。
      陈益的故事从烦闷开始。烦闷、苦恼乃至抑郁是人类的通病,自古皆然,1581年的东莞农夫也未能免俗。巧合的是,陈益的一个朋友正好要去南安经商,见陈益闷闷不乐,商人朋友便热情邀请陈益随同,让异域风情和时间化解他的烦恼。
      陈益坐上了朋友的商船。离开虎门,离开那些歉收的庄稼和饥饿的人,他的心胸便在一望无际的大海中开阔起来。土地上的日子漂浮在浩淼无边的蔚蓝海水中,漫长的白昼和黑夜,让把烦闷逐渐腾空了的农夫心中生长出了草木稼穑。
      离开东莞的时候,淫雨霏靠。一到海上,便有阳光穿透云层,陈益和商人朋友乃至船夫们心情逐渐开朗。当商人朋友在心中盘算生意的利润时,陈益面对大海唱起了小调。在有些杂乱而率性的小调声中,中国农业史上的一段传奇开始了上演。传奇的序幕,就是安南酋长接风宴席上的那道食品。
      这是陈益平生第一次见到的食物,他叫不出名字,只觉得好吃,香、甜、软、滑。那东西从陈益的喉咙顺流而下,到达胃里,慢慢就有一种热流传遍全身,五脏六腑,像见到了阳光,通灵透亮,全身的每一个毛孔,都幸福得舒张开来,发出只有自己听得见的快乐呻吟。
      吃完一个红薯之后,陈益的灵魂就附在了所有的红薯之上。酋长的敬酒,商人朋友与酋长的交谈以及在座客人们的对话,都在陈益身边化作了轻软无力的风,飘得无影无踪,不留一丝痕迹。
      陈益的心思都在酋长的眼里。酋长劝陈益多吃一些,说离开安南,就是变成神仙,也不可能吃到红薯的美味了。酋长还说红薯是上天赐给安南人的礼物,让人间断绝了饥荒。
      那天晚上陈益在安南酋长的红薯描述中无法入睡。在商人朋友香甜的鼾声中,陈益的思绪在异乡乱飞,他在山野农田中间,看到了无数的红薯。朦胧中,陈益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红薯,乘着一只快船,回到了故乡东莞。然后,故乡的土地上,就有无数只红薯滚动……
      受到了梦的启发,陈益第二天便走进了安南的山野。安南的土地肥沃,世界一片苍翠碧绿,农夫们戴着异域特色的斗笠,像开在春天里的鲜嫩蘑菇。陈益的中国粤语口音在安南水土不服,当他打听红薯的时候,所有人都瞪着警惕的眼光打量他,酋长宴席上的红薯以一种拒见陌生人的姿态藏匿在土地深处。
      那一天,被安南红薯摄去了魂魄的陈益在街头上看到了一份张贴的官府布告。商人朋友告诉他说,红薯是安南的生命,禁止携带出境。不论何人,违禁者一律斩首不赦。
      陈益内心的秘密在安南的土地上心惊肉跳,异乡的太阳瞬间变成黑色,陈益似乎感到了自己脖颈上的凉意和疼痛。
      经商的朋友在安南赢得了生意的利润,当满载货物的商船回国的时候,陈益却断了回家的念头。商人朋友想,一个离家来异邦散心的人,却把心真的散了,连故土上的妻儿父母都拢不回一颗散碎了的心!
      陈益离开客栈,把身体安置到了偏远农村。一年的漫长时光中,陈益用流利的安南方言拉近了与他们的距离,并且用自己上山采来的草药治好了村中许多人的疾病;一年的漫长时光里,安南农民教会了陈益敲击铜鼓,吟唱越音,传授了红薯种植、栽培、管理、收获、贮藏、烹调的全部秘密。
      一个依靠土地生存的中国人一次散心之举,竟然乐不思蜀,轻易就将三百多个日子留在了遥远的安南的土地上,并同那些安南农夫结成了朋友。
      就在安南人以为陈益将在这里娶妻成家的时候,陈益却在一个夜晚乘着一只木船走了。陈益的铜鼓瞒过了安南海关的火眼金睛。安南的农夫朋友知道陈益听到了遥远的故土上父母的呼唤。然而聪明的酋长突然识破了陈益将红薯藏在铜鼓中偷运出境的重大秘密。酋长下令追赶。在大海上的角逐中,陈益的小船拼尽力气,先于酋长的大船到达中国的水域。在安南酋长仰天的长叹中,在上天的注目下,陈益和他精心藏匿在铜鼓中的红薯安全地抵达了他朝思暮想的家乡东莞。
      陈益将安南的秘密哨悄地种植在自己家中的花坞里。那块土地小而肥沃,不引人瞩目,可以避开野兽鸟雀的糟蹋和干扰,它可以让一个中国农夫的农业之梦生根、长叶、开花、结果。
      就在陈益将怀胎般的憧憬埋入沃土中的时候,却被以私藏异域妖器蛊惑百姓的罪名打人大牢。安南的铜鼓被抄了,所幸的是沃土中的梦想没有暴露。半年之后,当大难不死的陈益获释走出牢狱回到家中时,安南的种子以一种绿色的繁茂爬满了花坞。陈益悄悄地挖出红薯,大火煮熟。立时,一股奇异的香味弥漫了小屋,弥漫了东莞。
      安南的红薯第一次在中国的土地上成熟并由陈益亲手煮熟之时,饥荒正在中国的大地上肆虐、蔓延。陈益见到了赤地千里饿殍遍野的灾荒景象,草根、树皮、观音土,成了人类抢食的对象。陈益听到了故乡官员的叹息:我莞地�海,土田瘠狭。天道靡常,阴阳不协。朝则风,暮则雨,潦涨为灾。冬无麦,秋无禾,生民缺食,乞丐弥路……(《崇祯东莞县志》)刚刚逃离死神步出官府大牢的陈益忘记了仇恨和肉体拷打后的疼痛,他知道只有让安南的种子尽快蔓延,才能拯救穷人的性命。
      陈益的心愿化成了菩萨的善行。他变卖了家 中所有能够变卖的财产,在离家不远的虎门小捷山购得了三十五亩薄地。祖父的坟就在旁边。在祖父的注视下,陈益把花坞中取得的所有红薯作为种子种植在祖父的目光之中。陈益冒死从安南偷运而来的红薯,在东莞的土地上止住了饥饿的脚步,挽救了人们的性命。此后,更名为番薯的安南红薯,从虎门小捷山出发,长遍了南粤,蔓延到了中华大地,它让中国古老的农业,以一种春天的气息,闪耀在红薯的每一片叶子上。
      十年后,一个名叫陈振龙的福建人从吕宋引进了红薯。但是,那个时候,陈益的番薯已经燎原了南粤,进入了北方。陈益的番薯,不知帮多少人渡过了饥荒。陈益不知道,明朝之后中国人口的繁衍增长,中国人生育率的稳步提高,与他的番薯有着直接的关系。中国几千年来的饥饿和灾荒,遇到了番薯这个强劲的对手。陈益是人类向饥荒宣战的无敌斗士和最大功臣。
      “也许有一天,我老无所依,请把我留在那时光里;如果有一天,我悄然离去,请把我埋在这春天里。”
      听到旭日阳刚的《春天里》的时候,我正行走在虎门。在那片高楼大厦群中,我看见了1581年陈益播种生命播种希望的那三十五亩土地,陈益和他的祖父、父亲静静地躺在旁边,呈现出一种守护的姿态。
      小捷山,被高楼大厦和高速公路挤得瘦弱不堪,难以禁风。在传统农业已经成为人们久远了的记忆的今天,小捷山这片四百多年前的坡地可能是虎门这个繁华之地最后的土地了,农业,它只是以一种纪念和象征的形式孤独地呈现。虽然,虎门人每年都以两个番薯供奉在陈益的墓前,然而土地失去了,农业消失了,春天也无法在农业的枝头美丽绽放。
      在中国农业革命滥觞的地方,在无数人生命得以拯救的源头,已经没有了土地埋葬旭日阳刚们的迷惘和幻想。只有四百年前的番薯,成为了春天唯一的代表。―个人,或者一个地方,如果没有了土地,如果感受不到了春天,那就会真正的老无所依。即使死了,也没有春天可以安葬他!
      东莞已经成了一座世界性的巨型工厂,制造业名城和文化名城只不过是它华美的外袍。一个人即使富贵了,也不应遗忘或有意遮掩他过去的低微和卑贱。因此,在回顾城市发展的巨大成就和辉煌历程时,东莞不应该忌讳自己的农业籍贯和乡村方言,它应该在虎门小捷山那块明朝的番薯地里,为布衣陈益立一块纪念碑。在碑的另一面,还可以刻上《在东莞遇见一小块稻田》:在东莞俄竟然遇见一小块稻田/青青的稻穗/一直晃在/欣喜和悲痛的瞬间。
      
      十八房间:珠三角的万千广厦
      
      房间是人类的居所,房间这个名词给人带来了安全、舒适、轻松、温暖等诗意的联想,它是家的基础和家最初的雏形。没有人想象得到,在燕岭,在我眼前,房间这个词会是这样一种形象:山岭绵延,红色的山体上,断崖绝壁,石柱嶙峋,奇峰陡峭,巨石危立,石窟、石桥、石窗、石阶,千姿百态,潭水深沉,绿色的苔藓泛着幽寂的古意。
      其实燕岭就是一片荒芜的山脉,它绵延八公里,它的触须已经延伸到了石龙、茶山的异乡。千年来,它时而阒寂,时而喧闹。十八房间,只不过是当地人对它独特的地形外貌的一种形象描绘。
      十八房间这个命名赋予了燕岭的烟火气息和生命脉动。其实,千年之前,它只是一座亘古沉寂的荒山野岭,野兽在林中出没,人类的脚步,难以踏破荆棘的莽林。
      房间这个词在燕岭的滥觞,是人类的脚步集体闯入它的腹地的开始。最早征服燕岭的人是一群工匠,这些粗犷的男人用他们金属的钢钎和重锤敲醒了沉睡万年的山岭,他们用粗哑的粤语山歌惊飞了密林中的鸟雀。在叮叮当当的金属撞击声中,燕岭脱去了它华丽的衣裳,露出了它男儿的性别和褐红粗粝的肌肉。
      这一刻通过线装的史书记载在明朝的时光中。洪武十七年(1384年),东莞筑城,为建筑材料伤透了脑筋的南海卫指挥常懿下令开发燕岭,用燕岭的石头构筑东莞的城墙。常懿是一个有胆识的武将,他的快马驶过石龙、茶山的时候,他过人的目光突然穿透了燕岭的植被。石匠们很快就用汗水为常懿的眼光作了正确的证明,燕岭红色的石头成为了遥远的农耕时代最坚强最有效的建筑材料。
      明朝的时光早已遥远得不可触摸,但是燕岭的曲径却可以寻找。十八房间,就是我打开燕岭的一把金钥匙。
      南海卫指挥常懿下令开采燕岭,只为修筑东莞城墙,防御敌寇。他没有想到,作为一种最基本的建筑材料,燕岭的红砂岩从此以后广为民间采用,进入到千家万户,遍及辽阔的珠江三角洲。
      由于大量开采,年复一年,石匠们将自己的力量和青春印在了燕岭的红砂岩上,绵延八公里的燕岭,也在石匠们的汗水中慢慢改变了面貌。由于可供采用的石场非常集中,众多的石匠们拥挤在田边村和燕岭村两处相对狭窄的地方,大家在自己占据的地盘上开采。年深日久,大山的肌体上就出现了一处处房间形状的石窟。那些依附在悬崖绝壁处的石窟大小不等,高度均在二三十米之间,不知是有意为之或是自然形成,总有一些奇异的巨石点缀其中,形成了令人赞叹的石墙、石柱、石桥、石窗、石台。十八房间就在石匠和当地百姓的美好想象和憧憬中呼之即出,成为珠江三角洲一处最为独特的风景。
      从燕岭的肌体上剥离之后,红砂岩就被民间工匠们雕凿成各种形状,并燃起了人间的烟火。
      塘尾古村是离燕岭最近的一处古堡式的民居,古围之外的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的牌匾证实了它文物的身份和价值。这个始建于明朝的庞大古村我来过多次,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不是古村的封闭格局、形式、密布的巷道和它文物的价值,而是所到之处见到的红砂岩石。
      走进塘尾古村这个李姓人家居住的民居群落,迷途在曲径通幽的巷道中,脚下踩踏的是由大小不一的红砂岩铺成的小径,所有的房屋的墙基,都由厚重沉实的红砂岩砌成。还有许多房屋的门框、门槛和厅堂里高大的石柱,都是红砂岩的化身。对建筑一贯粗心的我发现了一个秘密,那些坚固谨严造型讲究的房屋,所砌墙基的红石高度必定超过普通的房屋,红砂岩使用的多寡,成为屋主贫富的一个标志。三百年之后的历史,仍准确无误地向后人传输着一个重要的信息:当年的红砂岩,不仅是房屋的标志,更是屋主人的身份象征。
      塘尾古村是燕岭的邻居,是离十八房间最近的村落。散发着浓郁历史气息的《东莞市志》指引我走到了更远的地方。在茶山、企石、寮步等镇,我见到了南社、江边、横坑等历史悠久,如今皆已成为了文物的古老民居。我惊奇地发现,这些东莞乃至珠江三角洲遐迩闻名的古老民居群中,无不雕刻着燕岭的影子,那些风格各异的房屋,无一不流贯着十八房间的血缘。这些庞大古老的乡村民居,那些历经百年不朽的建筑材料,都是源自绵延的燕岭,然后雕琢成器,辗转走过旱路、水路,历经千辛万苦到达异乡,落地生根,成为当地一处最美的风景。
      似乎东莞每一个地方都有燕岭的后代,都有十八房间的复制。我曾参观过虎门白沙的逆水流龟古堡,在这处造型奇特,其设计曾让德国专家不远万里前来考察的民居建筑,也鲜明地呈现出从 十八房间脱胎的痕迹。为此我将自己的感受形成了文字,我将那篇散文的标题定为《从塘尾古围到逆水流龟》。塘尾古围和逆水流龟,其实都是东莞千年历史中的两个标点,是线装书中的一页。透过历史的迷雾,今人可以清晰地看到,无论是塘尾古围,还是逆水流龟,都刻着燕岭的烙印。两处古老民居的曲折巷道、跨水石桥,房屋基础乃至祠堂、书屋、炮楼、井台、井栏,都使后人听到了十八房间的回声。如今,常懿修筑的东莞城墙只残留着体现文物意义的西城楼可怜的一段,南社、江边、横坑和塘尾古围逆水流龟都失去了人类居住的基本功能,它们更多的是以文物的价值得到保留。但是,东莞所有的古老建筑,它们拥有一个共同的生命胎记,那就是沉默了万年的燕岭。让这些古老建筑挺立起脊梁的红色石头,都是燕岭的肌肉和骨头。
      十八房间,并不仅仅是东莞^居住的场所。在石龙的古老码头上,顺着浩荡的东江,与燕岭有缘的人,都可以看到广阔的珠江三角洲历史深处,写满了燕岭的文字。据传广州的南越王赵佗的墓料就有红砂岩,由于没有文献记载,由于汉朝离我们有二千多年的遥远距离,我们无法判断真伪,但是,东莞在修建环城路的时候,曾发掘到了宋代的古墓,砌墓的红砂岩,就是来源于燕岭的石料。
      燕岭的热闹,沉寂于清朝。出于防止东江水患的需要,石排士人李之纲上书官府,建议禁采燕岭红砂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有过短暂的复采,但很快就被禁止,燕岭又复归沉寂。
      石龙商人孙�可能是我能够找到见证燕岭成为十八房间的唯一的人。作为清朝光绪年间的一个富商,孙�热爱书法和诗词。用现在的潮流来看,孙�应该去往人多拥挤、市声熙攘的城里,与文人雅集,去闹市表演书法。但是他却选择了人烟稀少环境幽静的燕岭隐居。孙�的隐居不是陶渊明式的不为五斗米折腰,也不是竹林七贤的林泉之隐,亦不是宗教的逃循和解脱,更不是严子陵拒与当权者合作的潇洒放任和倨傲,他选择燕岭的目的只是为了写字,即我们时下所称的书法艺术。
      结庐燕岭,与十八房间为伴,孙�潜心于笔墨,将燕岭的幽静和旖旎风光融人书法,那字便有了灵气,有了生命。那一天,面对十八房间,孙�突然来了灵感和激情,他挥舞羊毫,在红色的石壁上写下了“咸钦燕岭”四个大字。阳光明媚,孙�余兴未尽,他又在石壁空白处留诗一首:文卿大雅,身广体胖。结庐燕岭,万物静观。池鱼逐荔,花鸟啼红。千林明月,叠嶂清风。与人同兴,佳景时逢。高山仰止,书赠铭峰。孙�写完,掷了笔管,长舒清气,飘然而去。
      一百年过去了,“咸钦燕岭”四个雄浑俊逸的大字已经人石三分,时光的磨蚀使一个商人的书法越发清晰和鲜活。在时光的照耀下,后人已经忘了孙爽的身份和经历,人们的眼中只有艺术的光彩辉映着燕岭。一个无名商人,用脱俗的凡心在坚硬的千年红石上留下了最真诚、最风雅的灵魂。在如今急功近利、哗众取宠的展厅表演中,在对古人书法诗词的模仿抄袭中,我早已忘记了书法是一门艺术,也失去了对它的尊重。但是,面对燕岭,面对孙�,我的心动了。古老的书法艺术,在这个时候才真的复活了。

    推荐访问:番薯 历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