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创先争优 > 正文

    [从青春版《牡丹亭》看昆曲继承与古典文化的关系]昆曲牡丹亭青春版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2-10 04:37:34 点击:

      内容提要:从情感旨归上来说,新旧版本的《牡丹亭》分别在不同的时空演出着极富中国古典文化色彩的爱情悲喜剧。从美学角度来说,青春版的《牡丹亭》在名词、舞美和表演等诸方面都保存了原版的《牡丹亭》的古典美和传统韵味。
      关键词:《牡丹亭》 昆曲继承 古典文化
      中图分类号:J8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981(2008)03-0045-03

      昆曲,是我国古典艺术的瑰宝之一,被称为“百戏之祖”,迄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堪称中国艺术领域的活化石。2001年5月18日,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世界最杰出的“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之一,当时联合国公布的昆曲获奖理由很好地概括了昆曲对于中国乃至世界人类文化艺术的重大价值和意义:“昆曲是中国最古老而且影响最为深远的剧场传统,在许多地方都演出。昆曲的剧本常在二十四出以上,常有美妙的咏叹调,一个主情节,及很多支线。由人类的角色和超自然的角色来演出。通常有十二个主要演员,充满了动作、默剧和虚拟的武打、身段特技,还有风格化的舞蹈和唱歌,有一个由弦乐、笛管、简单的敲击乐器组合的小型乐团,从头到尾的伴唱,并点染舞台上的动作。”
      作为“中国最古老而且影响最为深远的”戏曲形式,昆曲本身就已经成为中国古典文化的一部分,更遑论昆曲中保存下来的大量诗、词、曲、赋,整本的宋元明清杂剧、传奇以及它历经几百年的风雨变迁所传承下来的中国传统美学范式。昆曲的重要性和历史地位不容置疑,然而昆曲的现状却令人担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之所以把昆曲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之一,不仅因为昆曲的珍贵,更由于昆曲目前濒临灭绝的境况。尽管眼下仍有昆剧演出,仍有专家学者在进行昆曲研究,但在更多人甚至全世界人的眼中,昆曲,已经和“遗产”划上了等号。也正因为如此,昆曲的保护与继承已经成为了我国文化艺术界必须予以重视的紧迫课题。
      就在人们仍然在争论应该以何种方式保护和继承昆曲艺术的时候,白先勇的青春版《牡丹亭》高调推出,并以一种不可思议的气势和速度席卷了北京、天津、上海等地的高校和大剧院,两年间演出了63场,足迹遍布两岸三地,把美仑美奂的昆曲艺术带进了大学校园,在大学生中掀起一股“昆曲热”。对此,诸多方家也是众说纷纭,有人喜,有人忧。有人乐见青春版《牡丹亭》带给昆曲艺术的生机,有人担心对观众和时代审美趣味的一味迎合会使昆曲丧失原汁原味。北方昆剧院院长刘宇宸也认为:“余秋雨先生将昆曲称为‘隔世之音’,说明它已经不属于这个时代了,让它作为一种流行艺术来打市场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
      让昆曲变成“流行艺术”的确不现实,而且也并非我们所乐见。但是,我们必须要注意,昆曲号称“活化石”,它首先应该是“活”的,是鲜活充满生气的。所谓“博物馆艺术”的说法也许初衷是好的,但在实施过程中,难免会使昆曲丧失生命力,从而变成“博物馆标本”,甚至退出中华民族的文化艺术舞台。
      应该说,青春版《牡丹亭》高校巡演是成功的,这不仅应该被认为是昆曲艺术的成功,也是对我国古典文化巨大魅力的一次广泛认同。
      昆曲所表现的内容是具有深刻的古典文化内涵的,昆曲本身就是活着的传统文化。中国的戏曲发展史源远流长,从最早的燕乐,到元代的杂剧、南戏,再到后来的明清传奇,许多剧种,许多唱腔,许多脚本都已经淹没在历史的洪流中,而昆曲活了下来。
      昆腔最早只是明初南方众多地方腔中的一种,《南词叙录》中说:“今唱家称弋阳腔,则出于江西,两京、湖广、闽、广用之;称余姚腔者,出于会稽,常、润、池、太、扬、徐用之;称海盐腔者,嘉、湖、温、台用之。惟昆山腔止行于吴中,流丽悠远,出乎三腔之上,听之足以荡人。”嘉靖中叶时,旅居江苏的魏良辅与当地一些戏曲家们共同改革并推进了昆山腔的发展,使之成为融海盐、余姚、弋阳以及北曲音乐为一体的新昆腔,从而成为四大声腔之首,雄踞中国曲坛二百多年。
      在昆腔的发展过程中,文人的参与是非常重要的一大因素。第一部用改良后的昆腔演唱的大戏《浣纱记》即是由梁辰鱼创作的。整部作品不论是从语言还是从其所表达的主旨来说,都是符合传统文人的审美标准的,都是与中国传统文化思维相一致的。
      此后,又有“沈汤之争”,一方是强调声律,讲求“本色”的沈�、吕玉绳等人,另一方则是以汤显祖为代表的“玉茗堂”派作家。他们都创作了大量作品,其中不乏搬演至今的经典之作,这中间最富盛名的就是汤显祖的《牡丹亭》。
      《牡丹亭》是我国戏剧史上的一朵奇葩,沈德符《万历野获编》说:“汤义仍《牡丹亭梦》一出,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牡丹亭》的艺术魅力不仅在当时产生了轰动效应,在其后的二百多年里也已经得到了印证。它如此巨大的艺术魅力决不是某几个伶人唱工所能创造的,它的魅力归根结底源自中国传统文化的巨大感染力。

      一、从情感旨归上来说,新旧版本的《牡丹亭》分别在不同的时空演出着极富中国古典文化色彩的爱情悲喜剧

      《牡丹亭》所歌颂的是“情”,是“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的“至情”。而“情”恰恰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所不断吟咏,并且屡禁不止的主题。从《诗经》中的“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到古诗十九首里的“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再到唐诗宋词中或轻快或沉郁的爱情诗,直至《红楼梦》里贾宝玉的“意淫”,爱情主题一直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而《牡丹亭》中的“情”不仅具有这些共性,还有它独树一帜的个性。
      《牡丹亭》所推崇的“至情”论,实际上是当时思想解放的结果,含有浓厚的个性解放色彩,是当时士人反对封建礼教压抑人性的一把利刃。汤显祖受业于泰州学派人物罗汝芳,敢于肯定人的多重欲求;后又受李贽和达观和尚的影响,徘徊于儒释道三教之间,形成了他洞彻人生的敏锐意识和疏脱不羁的性格,他的主情论也在此基础上形成。杜丽娘因情而死,感情而生。她生生死死追求着的,不仅是爱情、真情,更是属于个体生命的自由。汤显祖和他所塑造的杜丽娘正是借对“情”的执着追求来反抗宋明理学对人性的桎梏。这是汤显祖那个时代“情”的内涵。
      而青春版《牡丹亭》虽然脱离了那个具体的时代背景,但还是完整地继承下了这种作为人类永恒话题的对“情”的追求和对“自由”的向往。白先勇在谈到他对《牡丹亭》的理解时说:“这是一出爱得死去活来的悲喜剧,也是我们中国,我们这个民族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到最后的时候,情得到最后的胜利,所以我们是围绕着这个主题来编。”《新华日报》在报道“青春版《牡丹亭》何以倾倒万千学子”时也说:“情是汤显祖《牡丹亭》的灵魂。青春版《牡丹亭》充分挖掘了原著以爱情为核心的青春主题,上、中、下三本紧扣住 [ 2 ] ‘梦中情’、‘人鬼情’、‘人间情’展开,用‘但使相思莫相负,牡丹亭上三生路’作为主题合唱贯穿全剧。主人公为情而生、为情而死、又为情而复活的动人爱情沟通了这部400年经典名著与当代学子的心灵。”这个评语可谓切中肯綮。

      二、从美学角度来说,青春版《牡丹亭》保存了原版《牡丹亭》的古典美和传统韵味

      以传统昆曲模式演出的《牡丹亭》是“以风流潇洒、多情善感的小生小旦为主角,以精工细作的姿态唱腔来刻画心理、情意,配以优美文词,相当突出地表现了一代风神。这是一种经过高度提炼的美的精华。”青春版《牡丹亭》对这种古典美和传统韵味的继承与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台词方面
      白先勇说:“我们在编剧的时候,……一个大原则是只删不改,汤显祖他的文词之美,已经到了顶点,现在我们随便引用一些诗句,像是姹紫嫣红、良辰美景、如花美眷、似水流年,这些都是非常美的诗句,都是汤显祖的《牡丹亭》里面出来的。那他的这种昆曲它是曲牌了,唱的都是诗,那种美我们把它保留着,它的唱词我们不可以动它,完全留下来。”
      汤显祖的《牡丹亭》是一部案头场上都堪称经典的佳作,其中大量化用唐诗宋词中的佳旬,形成了该剧令人读后齿颊余香的台词美。如《惊梦》一折:
      [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恁般景致,我老爷和奶奶再不提起。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
      这种美,是汤显祖创造的,是白先勇先生继承的,是中国几千年的古典文化所积淀的。从这一点来说,青春版《牡丹亭》非常成功地把属于传统的语言艺术带入了21世纪,引发了当代人尤其是大学生对古诗词的新热忱,而这种热忱无疑将为昆曲的传播扫除语言障碍。

      (二)舞美方面
      传统昆曲的舞台上一般是典型的“一桌二椅”,所有现实中应该有的门、窗、轿、马都要倚靠演员的表演来展示,依靠观众的想象来建立。
      青春版《牡丹亭》在舞美上做了很大改革,营造了非常唯美,令人震撼的舞台效果。剧中具有神话仪式意义的《离魂》与《回生》都是通过舞台设计加以强调的;再如《婚走》一折,配合灯光与身段设计,制造一种“春江花月夜的浪漫唯美氛围,载歌载舞,庆贺新婚。”《北京日报》记者称“此次演出整个舞美发生了很大变化,主要是融入了中国书法与绘画的元素。在白先勇看来,书法与昆曲同属一系列文化符号,书法的线条气韵与昆曲的舞蹈身段异曲同工。”
      应该说,这种改革使昆曲的舞美传统与现代舞台因素有机地结合了起来,白先勇说:“比如我们戏曲这个舞台来说,基本上是个抽象、写意的舞台,因为它以表演为主,我们不可以用很多实景来阻碍它的表演,这方面我们非常得谨慎的,我们说我们的态度是我们尊敬古典,但是,我们不步步因循古典。……如何把这个五百年的,这么悠长的历史,这么一个很成熟的剧种,搬到21世纪现代的舞台上面,而不让现代的那些元素来干扰它的这个表演,这是我们最在意的地方。那现在的灯光都是用电脑控制的,当然我们可以运用它,但是是跟着它的音乐,淡出淡入这样子的。”

      (三)表演方面
      传统昆曲中有“千锤百炼的唱腔设计,一举手一投足的舞蹈化的程式动作,雕塑性的亮相”,有“袅袅青烟般的出场入场,连行程也化为S形荷加斯的最美线条……”对于这一点,白先勇先生有着清楚的认识。他为江苏省苏州昆剧院小兰花班的年轻人们请来了最好的老师,从南京省昆剧院请来了张继青老师,从浙江昆剧院请了汪世瑜老师,进驻苏州,整整磨了一年,最终选定了这两位男女主角。这就保证了新版《牡丹亭》在表演上的原汁原味。
      在表演技巧方面,可能这些年轻人远不及那些老艺术家们炉火纯青,但是这恰恰是所谓青春版《牡丹亭》最突出的“青春”的一面。男女主角的青春靓丽再加上为爱痴狂的执着不悔,使得这部几百年的老剧目忽然之间具有了与新世纪年轻人沟通的能力。
      总之,青春版《牡丹亭》在改编过程中成功地保留了原版《牡丹亭》的文化元素、美学传统以及表演艺术,并且使这些因素随着它的演出而愈传愈远,深入人心。这对于扩大昆曲艺术的影响,弘扬我们的古典文化都是一次非常了不起的尝试,而且是成功的尝试。当然,我们也必须客观地说,如果单从保护遗产的角度来说,原版《牡丹亭》的文化价值和历史地位是无可替代的,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将它一字不动、一毫不改地保留下去。但是,我们一方面要做好文化遗产的整理、研究、抢救工作;一方面,也不妨多做一些像青春版《牡丹亭》这样的探索,让我们的昆曲艺术,让我们的古典文化,以一种更鲜活的姿态活在中华大地上。

      (作者单位:保定市文联) [ 1 ]

    推荐访问:昆曲 继承 古典 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