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创先争优 > 正文

    [民族文化的瑰宝]民族文化的瑰宝教案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1-18 04:29:48 点击:

      湘西少数民族历史悠久,古风遗韵浓郁瑰丽,民间美术丰富多彩。工艺文化源远流长。据考古资料证实。远在旧石器时代,湘西地区的土著先民们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和劳动。1987年4月,怀化地区文物普查队,在新晃自治县大桥溪的一个砖瓦窑场网纹红土层中,发现了两件打制石器。其地质年代距今约50000万年。尔后,又在新晃、芷江、黔阳等地发现了旧石器遗址20余处,采集出土各种石制品300余件,其地层年代距今10000-300000年间。近年来,在澧水、沅水流域也发现了大量的原始村落遗址,如:石门县皂市石坪下层,辰溪县溪口,沅陵县小龙溪、朝瓦溪,泸溪县浦市,芷江县四方圆,怀化市新建等。石门皂市村落遗存,距今约6900±140年,是长江中游和我省目前发现最早的一处原始社会晚期村落遗存。
      湘西民居建筑工艺源远流长,有着鲜为人知的中国古代或世界工艺之最。原始人居住分为“穴居”和“巢居”两种方式,土木建筑则是以“架木为巢”的干栏式建筑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上世纪八十年代,考古学家在湖南的新晃侗族自治县发现了距今40000-100000年前的旧石器时代遗址,石器多发现于河边的台地之上,附近并无山洞可以栖身,可证这些原始人都是住在沅水台地上的原始森林中的巢居人。这是中国首次发现的有巢氏之民的遗址。在湖南临澧县竹马村旧石器遗址,则发现一栋竹木结构的干栏式房屋,据专家断言,这一竹木结构与土台建筑的历史应有15000年之久,是目前所知世界最早的竹木土台式建筑。
      居民建筑工艺是湖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一大亮点。依山而居、顺势而建、错落有致、布局灵活的湘西土家族吊脚楼,装点着淳朴、粗犷、豪放的山区民族风情,折射出土家民族审美观念、宗教信仰、造物原则以及人生哲学理念。侗族雄伟壮观而又玲珑雅致的鼓楼,见证了本民族走出混沌的辉煌,是侗族文化的有形载体,它以鼓楼、花桥、长亭、短亭与干栏式民居五大建筑体系,搭配成高低错落、鳞次栉比的木质结构建筑群,其设计之巧妙、工艺之精美,为全世界所称赞。
      土家族民宅中的装饰木雕和家具木雕工艺是土家民族文化与中原文化长期融合的结晶,木雕线条细腻流畅、稚拙粗犷、古朴奔放、鬼斧神工、意匠天然,具有鲜明的楚巫文化传统风格特征,是楚巫文化的遗存与演绎。
      湘西少数民族地区民风纯朴,民艺精湛,民间美术稚拙、古朴、品类繁多。远在春秋战国,湖南这块土地上便活跃着“苗蛮”、“巴”、“濮”几大族系,秦汉史称之为楚之“南蛮”,他们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共同创造了楚文化辉煌的一页。后虽经唐、宋、元、明、清历代沧桑变故,但由于“南蛮”之地交通闭塞、地势险要、信息落后,民俗民艺仍然遗存着大量的楚文化遗风,民族民间工艺长期处于封闭发展状态,呈现出原发性和地域性特征,具有相对稳定的、古朴原始的艺术风格。
      织、绣、印、染工艺是湘西少数民族最为拿手的绝活。湖南民族地区盛产苎麻、野葛、桑树,男耕女织,天经地义。武陵山脉的古代巴人,远在夏朝时期就给夏禹王进献丝织品:“禹会诸侯干会稽,执玉帛者万国,巴蜀往焉”(华阳国志・巴志);秦灭巴国,巴人则每年向秦王交纳“蜜布”为赋税;东汉时期,应劭《风俗通》称“盘瓠”子孙,“织绩木皮,染以草实,好五色衣服。”有关湖湘“五溪”人以织绣品为赋税的记载则更多;如《宋史・真宗本记》:“岗酋彭于武等进溪岗布”。《宋史・哲宗本记》:“溪岗彭于武等进溪�布”等。由此可见,“南蛮”各族,历来善于女红,织、锈、印、染等丝织品被作为贡赋,敬献统治王朝。如今湘西土家族自治州龙山县的土家织锦,花坦县、凤凰县的苗族刺绣,通道侗族自治县的侗锦,江华瑶族自治县的瑶族桃花头巾,湘西凤凰的蜡染及蓝印花布等,都久负盛名,堪称湖南民族工艺之奇葩。
      湘西少数民族服饰丰富多彩、款式多样。苗女服饰云肩披彩,衣袖飘拂,裤脚生风,头缠长帕,胸围绣花。修眉挽髻,配以银饰扣花。实为楚楚动人。瑶族妇女戴桃花头巾,色彩厚重,精致如锦,配以花裙,姣艳美丽。侗家姑娘服饰则内系胸襟,下身百褶短裙,下肢扎绑裹腿,捆绑过膝,逢节日盛装,脖上系银项圈。黑衣白银。素雅无比。
      湘西苗族凿花工艺,在全国也负盛名,沈从文《塔户剪纸花样》提及的泸溪县踏虎乡便是国内外闻名的“凿花艺术之乡”。苗族剪纸被广泛地应用于服饰绣花的纹饰底样,与北方剪窗花以供欣赏不同,故而称之“凿花”、“扎花”。其制作技法也独具特色,是在特制的蜡盘上用刀扎刻,一次可刻十来层,帖纸于苗服衣领、袖口、围裙、护胸、鞋帽、门帘之刺绣部位,以便于女红刺绣图案生动、流畅。除此之外,苗族凿花还广泛地应用于宗教祭祀等民俗活动,故而神秘无比。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千百年来湖南各少数民族用自己勤劳与聪慧,在这块神奇、富饶、美丽的土地上生产劳动、生息繁衍、融合交往,形成独具特质的民族民俗文化,它与中原文化以及其它民族文化一道,共同构建了辉煌灿烂的华夏民族文化。

    推荐访问:瑰宝 民族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