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创先争优 > 正文

    要在更高水平上扩大开放【关于武进建设更高水平城乡一体化的思考】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1-14 04:29:03 点击:

      摘 要:本文围绕武进城乡一体化目前取得的成绩以及与发达国家和地区之间存在的差距,提出武进如何建设更高水平城乡一体化的议题。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城市化;工业化
      
      加快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重大部署,也是“十二五”期间即将重点实施、全面突破的战略重点,是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包容性增长的前提与关键。武进把打造“城乡一体化”先行区作为“十二五”时间的五大战略之一,如何准确把握发展新阶段的新特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加快统筹发展,推进更高水平的城乡一体化,为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开启基本现代化建设夯实基础,成为当前的迫切课题。
      一、分析基础条件,武进实现更高水平城乡一体化可能可行
      经过近年来持续跨越发展,武进综合经济实力的不断壮大,为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格局奠定了坚实基础。武进加快统筹发展、推进更高水平的城乡一体化已有良好的基础和条件。
      1.城乡经济结构加速优化,综合经济实力的不断壮大。武进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格局已奠定了坚实基础。进入新世纪以来,武进经济社会发展持续走在全国前列。“十一五”期间地区生产年均增幅为19.6%。武进地区生产总值构成以及就业份额中,非农产业的地位显著上升。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所占比重由2006年的93.6%上升为2010年的96.8%。农村非农经济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农村经济的主体。
      2.城乡收入差距逐步缩小,农民收入结构实现多元化。近年来,武进农民增收能力持续增强。2010年武进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6万元,城乡居民收入比首次低于2:1。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06年增加4630元,增长52%。农民收入构成上,工资性收入已取代家庭经营收入而占主导地位,财产性和转移性收入成为新的增长点。武进实施的“四大合作社”(社区股份合作社、土地股份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富民合作社),为农民实现多元化的收入提供了制度保障。
      3.城乡基础设施全面对接,城乡空间布局日益优化。 “十一五”期间,武进区累计完成城建交通投资近600亿元,完成环保投入超过150亿元。自2006年起,“村村通公交”全面实现,以“五镇十村”为代表的新农村示范点建设开始启动,2007年村庄整治全面兴起,“三清一绿”、“五化三有”、“十个村村有”、“镇镇十个一”工程基本完成。新农村建设走在了省市前列。武进已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功能完善、运行顺畅的一体化城乡基础设施。
      4.城乡社会保障基本并轨,二元结构的城乡保障政策差别日益消除。目前,武进建成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站361个,实现村(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全覆盖;农村劳动力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为98.5%,其中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达55.3%,老年农民社会养老补贴覆盖率达99.5%,武进25万失地农民纳入城镇保障体系,并建立了持续的增长机制。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老年补贴、被征地农民第四年龄段保养金、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人均筹资水平等提标工作全部完成。城乡孤寡老人全部集中供养,确保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实现应保尽保。
      5.城乡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共建共享”的城乡公共服务体系日益完善。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武进城乡一体的社会公共服务事业投入大幅增加。“十一五”期间,武进累计完成社会事业投入超过80亿元,是“十五”期间的2.1倍,建成近百个社会事业重大项目,城乡各项社会事业得到全面发展。
      二、放眼先进地区,武进推进更高水平城乡一体化任重道远
      城乡一体化发生于生产力水平或现代化和城市化水平相当高的时期。它的发展进程是由乡村人口向城市集聚、大城市的郊区化、最后迈向城乡一体化。它是后工业社会时期城市化发展的高级阶段。虽然武进的城乡一体化发展形成了初步的思路,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也取得了一些的成绩,但是与发达国家的城乡一体化水平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必须清醒地看到,在城乡一体化的推进过程中还面临着不少困难和问题:
      1.农业与农村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在一定阶段上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因而,对人口的承载力也有限。人口与资源的矛盾的焦点常常集中于人口方面。一方面人口的迅速增长对资源造成巨大压力,人均资源拥有量下降;另一方面,由于人口素质低、资源保护意识差所导致的资源浪费与破坏,常常加剧资源的稀缺性,从而阻碍人口容量的进一步提高。武进人口稠密,2007年人口密度达到778/平方公里,以土地资源为主体的自然资源按人均计算属于短缺型,在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深受土地资源的约束,经济转型过程中出现的环境问题相当严重。
      2.城市化进程与工业化进程不匹配
      从发达国家现代化的历程看,其工业化与城市化是同步发展的,甚至城市化还快于工业化。由于产业革命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率和人民生活水平,因而促进人口增长,推动农业人口向城市集中。这一城市化的进程在工业化初期即已启动,1850年当大多数欧美国家继英国之后大力推进工业化的初期,其城市人口比即已达到33%,一百年后即1950年发达国家城市化率上升至68%,1992年为73%。
      而在中国,工业化与城市化明显不同步,城市化进程明显落后于工业化的进程。即便在农村经济发展较快的苏南地区,迄今为止也仍然是工业化领先而城市化滞后的典型地区。到“十一五”期末,武进城市化水平不足60%,武进城区人口为19万,占全区常住人口(103万)的18%,而当年工业产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率超过70%, 按城市化水平与工业化水平适应的规律,武进的城市化水平是明显滞后了。武进在经济转型过程中城市化进程明显滞后于工业化进程,给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带来诸多矛盾和问题。如何进一步推进苏南城市化进程,优化城镇空间布局结构,充分发挥城市化对农村发展的拉动作用,是武进必须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3.城市文明与乡村社会的融合问题
      近年来,随着武进“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居住向社区集中”工作的不断推进,大量的农民已转向二、三产业,居住逐步向社区小区集中。农民进了城市,变为市民,并不意味着他们真正地认同和接受了市民身份,相反,在城市之中的他们,还面临着身份和精神上的双重尴尬。身份的变化容易,但是改变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各种旧习却不可能一蹴而就。有些人虽然已搬进了新建的居民大楼,但文明生活习惯还没有养成,农民需要从城市文明中吸取营养来丰富自己,完善自己。原有城乡分割的户籍、行政管理服务模式已越来越不适应新的变化,迫切需要制度创新和改革。
      三、大力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全面打造城乡一体化先行区
      根据规划,武进将在“十二五”期间,紧紧围绕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城乡均衡发展、实现城乡共同繁荣的总体目标,全面打造城乡一体化先行区。笔者认为,要进一步加强统筹发展,实现武进城乡一体化向更高水平推进,着重要从以下方面入手。
      1.突破资源和环境瓶颈,打造“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城乡一体化
      资源和环境的双重压力不断加大,经济失调、社会失序、心理失衡等问题正逐渐显现,要保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释放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活力,就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突破资源和环境的“瓶颈”制约。
      首先,由于武进人均耕地少,必须采用集约利用土地的城镇化发展模式。 要因地制宜,梯度引导农民居住向城镇集中。对中心城区农民,实行农村完全与城市接轨,土地资源以征地方式流向非农行业,农民通过统一安置由分散居住变为集中居住,按照城市标准建设新型社区,促进农民变市民。对郊区农村居民,实施“万顷良田”改造工程,通过分离土地承包权和经营权,将农民土地承包权实行股份量化方式,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稳步推进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按照城镇社区的标准建设农村新型社区,在改善居住条件的过程中积极引导农民向农村新型社区集中居住。通过农民向“城、镇”集中,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实现土地利用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根本转变,为土地可持续利用创造良好的条件,同是也有利于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的建设和利用,达到高效集约用地的目的。
      其次,武进武进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生态与环境的治理尤需重视,把生态与环境的维护与修复计入生产成本,这将是可持续发展的首要任务。一方面要积极引导乡镇企业进行技术改造,优化企业产业结构,淘汰一批污染严重的企业,发展无污染、能耗小、技术含量高的新型企业,改变乡镇企业在环境治理中的不利地位。另一方面应走集中、专业化的环境治理道路。各镇应将分散的乡镇企业引导到工业园内发展,工业园区内所有企业污水、废物统一排放到各镇规划的污水处理厂,按“谁排污、谁交费”的原则,实行集中、专业地排污处理,既可降低企业的治污成本,又可提高环境的治理效果,同时也可推动地方的环保事业的发展。
      2.加速城乡建设,打造“共建、共享”的城乡一体化
      全面提升小城镇发展水平,把小城镇建设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节点,按照“集镇城市化”的发展理念,加快完善各镇镇区服务功能,进一步强化小城镇辐射带动能力,全力打造规模适度、布局合理、特色鲜明、功能齐全的中心镇。积极探索有条件的镇相互融合发展,打造一批支撑中心城区、辐射周边区域的新城组团。加快现代化小城镇建设示范点和小城镇“十个一”工程建设,建成一批彰显现代化水平和武进个性特色的一流名镇,全面展现小城镇现代化形象。
      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土地股份合作、社区股份合作组织等农民新型合作组织,不断提升新型合作组织的影响力、带动力,有效提升农民收入水平。大力推进万顷良田工程建设,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积极推进农村各类集体建设用地有序流转,探索建立宅基地转换机制和土地资源增值收益共享机制。大力实施强村工程,做好新一轮经济薄弱村帮扶工作,进一步提升村级经济水平。按照镇村规划布局,全面提升“十个村村有 ”建设水平,着力建设一批全市率先、全省一流、全国有影响的新农村建设典型。
      3.加强组织社会管理,打造“和睦、和谐”的城乡一体化
      城乡一体化的过程应该是城市文化与乡村文化相互影响、共同进步的过程,城市文化和乡村文化接触融合而使更富感情色彩的乡村文化和更具现代格调的城市文化共生共存共荣的过程,也就是城乡文化整合的过程。首先,城市应以更多的空间和宽容的心态接纳农民。农民为城市作出了巨大贡献,农村人建设了城市,城市应尊重农民,尊重农民的人格地位,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善待和宽容农民并接纳和扶持他们。第二,农民应提高自身的能力、素质、文化和心理适应城市。第三,政府应为这种城乡之间的融合提供制度保障和服务安排。要使外来人员的就业权、合法经济权益、居住权、受教育权、基本的社会保险权和参加社会管理的基本权利,在制度上得到保障。

    推荐访问:城乡 思考 更高水平 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