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创先争优 > 正文

    【视频先锋YouTube:一番挣扎归到谷歌麾下(上)】 先锋资源谷歌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5-21 04:43:38 点击:

      “白痴才会收购YouTube。”时任NBA达拉斯小牛队老板的马克·库班曾这样说,“YouTube最终将因肆意侵犯版权而成为被告,直至寿终正寝。”  之后,2006年10月,谷歌宣布以16.5亿美元收购YouTube。
      “YouTube凭什么红?”
      谷歌联合创始人谢尔盖·布林曾发出这样的困惑:不就是一家上传一些视频的网站吗?有什么稀奇?
      几乎在YouTube创业的同时,2005年1月25日,谷歌推出了Google Video服务,该服务可以搜索网络上的各种视频文件,或最近播出的电视节目。它可以根据关键词提供相关的视频内容下载或播放链接,并提供视频内容的预览画面。谷歌还推出了一款专用的视频文件上传软件,允许使用者将自己的视频文件上传到Google Video中。
      谷歌这项业务刚推出来,就被好莱坞盯上了,他们可不想重蹈报刊出版界的覆辙,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和时代华纳高管公开奉劝谷歌退出这项业务。好莱坞的影视公司用版权法死死地看住了谷歌的这项业务。
      谷歌为此不得不组织庞大的版权审核团队,审查用户上传的视频内容有无版权问题。而此时尚属于草根网站的YouTube则轻车突进,野蛮生长。
      像谷歌有拉里和谢尔盖那样,YouTube也有两位出色的创始人:陈士骏和查德·赫尔利,前者生于1978年,比后者小一岁。
      出生在中国台湾的陈士骏说自己“从来就不是顶尖学生”,他在大学四年级时中途辍学,作为技术高手被网上支付公司PayPal招至麾下,在这里他遇到了赫尔利。
      赫尔利喜爱艺术,经常画一些水彩画,或者做点雕刻,早年的他还尝试销售一些艺术品,但并不成功,这使得他认识到艺术和商业是不同的。赫尔利在PayPal负责美术设计,当eBay收购PayPal后,他作为老员工,获得丰厚的回报后离开了公司。他一度在好莱坞充当制片人,推出了喜剧《多谢抽烟》。
      老同事赖安·多娜休评价:“是他令人难以置信的才气使他看到了机会,还是太幸运,我说不清楚。但他毕业后第一份工作就如此成功,随后又成立了YouTube,他绝对是一个精明的人。”
      “他们都是很随意、很随和的人。”PayPal高管杰里米·斯托普尔曼评价这两个年轻人,“他们不是那种在聚会上抢麦克风的人。”PayPal创始人马克斯·莱文奇恩的评价则没有溢美之词,说从他们俩过去的工作表现,很难发现他们日后会大有作为的迹象。不过,他承认:“陈士骏似乎天生具备一些企业家素质,你可以看出,他有可能开创一家公司。”
      起初想建约会网站
      陈士骏和赫尔利起初想建一个约会网站,鼓励人们在网上约会,后来才转向做视频网站。陈士骏后来说:“相信我,成功的开端并不像小说里写的那样石破天惊,它通常只是一个简单的想法,某种小小需求的冲动,然后是调整,再调整。”
      “相寻梦里路”的他们在YouTube,就像拉里和谢尔盖在谷歌那样珠联璧合,“他们的技能组合确实巧妙。”斯托普尔曼表示,“这种组合使他们既具备比较软性的元素,如迎合网上人群的喜好,又拥有技术实力。”
      YouTube成立后发展很快,陈士骏认为其中一个很重要因素是他们“始终为用户着想”,用户使用起来很方便,网站允许多种格式的视频上载,再把其转化为普通格式播放,页面干净。为避免网络拥堵,当时,YouTube要求用户上载每段视频容量不得超过100兆。
      YouTube就视频内容本身提供了像评级、加入收藏、评论、与他人分享、观看相关视频、查看用户播放列表等多种功能。与之相比,虽然Google Video也有添加评论、浏览相关视频等功能,但整体服务不如对手。换一个角度看,YouTube由于当时目标小,不像谷歌那样成为众矢之的,因此不需要戴着镣铐跳舞。
      在谈到人们为什么愿意在Youtube上发布个人视频时,陈士骏说:“人人都渴望成为明星,人人都渴望交流、分享和获得反馈。新媒体的出现可以让人们学到新知识,发表个人观点,和志趣相投的人分享经验。”一句话,Youtube“降低了各种生物成为明星的成本”。
      《时代》周刊评价:“YouTube风靡于2006年是有多种原因的,其中一点是‘既方便又全面’,能同时做到这两点并不容易。你可以在网站上欣赏任何视频内容而无需下载软件,甚至无需注册。此外,网站上的视频资料可谓是琳琅满目。”
      赫尔利认为,YouTube是网络效应的受益者,网站用户越多,就越成功。YouTube大量的用户吸引了那些喜欢宣传自己的人,他们将自制视频公开在网上,而这些内容又吸引了更多的用户。
      “过去,其他视频网站总是自己决定社区中什么东西最有趣。”赫尔利表示,“决定什么最有趣的应该是社区用户,所以,那些受欢迎的内容将升至最显要的位置。”
      狂飙之路
      YouTube快速的发展让赫尔利疲于奔命,英国《金融时报》当年曾描写“赫尔利脸色憔悴,气色苍白。对于处在创业初期的互联网创业者而言,这几乎成了他们的荣誉标志。如果将此归咎于严重缺乏睡眠,似乎并不令人惊讶。”该报还调侃:“事情发展如此迅速,谁还有时间睡觉呢?”正所谓:“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说过:“凡是新的事情在起头总是这样的,起初热心的人很多,而不久就冷淡下去,撒手不做了,因为他已经明白,不做一番苦工是做不成的,而只有想做的人,才忍得过这番痛苦。”
      赫尔利和陈士骏认真研究了谷歌成功的模式,不是指Google Video服务,是指谷歌的搜索业务,他们吸取了谷歌的一些经验,包括不采用弹出式广告对用户进行轰炸。能够做出这种选择不容易,因为早期YouTube曾面临很严峻的财务压力。
      赫尔利称,该公司也不打算采用“浏览前”广告,许多网站采用了这种模式,强制用户在观看视频内容前收看广告短片。他还表示,YouTube也不会将自身转变成一个为谷歌等公司发布广告的网站。
      “我们有机会开发自己的广告系统。”赫尔利表示,“我们将继续努力,不会让一份简单的广告交易转移我们的注意力。”   但YouTube吸引了谷歌的注意力,Google Video团队开始将YouTube视为打击对象。谷歌销售人员曾对日本的广告客户这样说:“先生,请您相信,创办YouTube的这些人都是小孩子啊,这个幼稚的网站,他们对于版权和法律都不够重视啊,所以,您还是选择Google Video吧。我们对于版权有严格保护,请相信我们。”陈士骏后来在自己的自传《20个月赚130亿》中讲过上面这个桥段。
      “我们的Google Video与YouTube相似。”谷歌高管彼得·查恩说,“我们是一个特色较少,但更加整洁、体贴的YouTube。”但Google Video显然竞争不过YouTube,《芝加哥论坛报》一名记者曾参加过Google Video团队的一次会议,他发现谷歌的员工很沮丧,质疑为什么谷歌提供的服务赶不上只有60来个人的小暴发户。
      其实,此时谷歌在视频业务上已陷入了《创新者的窘境》作者克莱顿·克里斯坦森所描绘的创新窘境中。克里斯坦森曾认为创新型的技术分为延续性技术和破坏性技术,延续性技术的不断更新会让强者恒强,但是“破坏性技术给市场带来与以往截然不同的价值主张。一般来说,破坏性技术产品的性能要低于主流市场的成熟产品,但他们拥有一些边缘消费者(通常也是新消费者)所看重的其他特性。基于破坏性技术的产品通常价格更低、性能更简单、体积更小,而且通常更方便消费者使用。”
      红杉资本的青睐
      红杉资本的合伙人莫里茨眼前一亮:又一对硅谷奇人!
      就像6年前的谷歌创始人拉里和谢尔盖,10年前的雅虎创始人杨致远和大卫,20多年前的苹果创始人乔布斯和沃兹,莫里茨再次从赫尔利和陈士骏眼里看到那种创业者的激情火焰。
      莫里茨早年曾做过《时代》周刊记者,一度被乔布斯尊为“苹果的历史学家”,他被给予不受限制地接近乔布斯私人生活和苹果公司的自由。然而,当莫里茨秉笔写出《小王国》一书后,乔布斯因书中所暴露出的阴暗面而发飙。
      莫里茨称:“乔布斯毫不掩饰他的愤怒,他在我家的留言机上留下好几条声讨短讯。可以理解,他从此禁止我踏进苹果电脑公司,还禁止他势力范围内的人跟我说话。”
      写作《小王国》一书深刻地影响了莫里茨的一生。他说:“我若没有撰写苹果公司的故事,痴迷于它早期的传奇经历,就绝不会苦苦思索造就一家企业的天时地利。”
      因为这本书,莫里茨结识了红杉资本的创始人唐·瓦伦丁,并加盟这家风险投资公司,成为出色的风险投资人。在他的参与下,红杉资本曾成功地投资思科、雅虎、谷歌。莫里茨认为要成为好的风险投资商,“要积累,要有耐心,要足够勤奋,最后还要加上一点点运气。”
      在找到红杉资本之前,赫尔利经历过一场关乎男子汉自尊心的抉择:是否要接受岳父大人的援助。
      他的岳父是谁?SGI和网景公司的联合创始人——吉姆·克拉克!克拉克在网景被美国在线收购后,获得了一笔巨额的回报,此后开始扮演天使投资人的角色。
      克拉克有个“猩猩哲学”:“如果这项工作让人心情愉悦,那可以就像猩猩攀缘藤草那样紧紧抓住,但如果干得不愉快,那就应该去寻找下一根新藤草。”
      可是赫尔利不想攀缘岳父手中的藤草,他说:“基本上我从来不把金钱与家庭混在一起。”《时代》周刊曾报道,赫尔利和妻子“从不公开他们父亲吉姆·克拉克的身份,因为他是硅谷地区最受尊敬的人物之一,免得被误认为赫尔利成立Youtube网站是有高人在幕后指点。赫尔利称,其岳父对YouTube所起的作用很小,只是在2005年寻求投资时给他们提出了一些建议”。
      克拉克的建议中应该包括去找红杉资本的莫里茨,因为一旦被红杉资本认可,他们的事业就成功了一大半。克拉克是否给莫里茨打过招呼,这事关乎赫尔利的自尊心问题,外人不得而知。但赫尔利刻意宣称其岳父对YouTube所起的作用不大,耐人寻味。
      无论如何,赫尔利和陈士骏展示在红杉面前的YouTube,还是得到了莫里茨的青睐。他们没有准备精美的投资说明书,只是向他显示了用户数、视频数和视频被播放的次数。莫里茨也没有问他们担心会被问到的盈利模式,因为当时他们根本不知道如何赚钱。
      莫里茨被华尔街誉为“金手指”,他才不会用老套的投资眼光来看待硅谷的新新人类,很快YouTube拿到了红杉资本的第一笔投资350万美元。
      惊涛隐隐遥天际
      资金暂时无虞的YouTube开始了狂飙之路,但随着它的成长,笼罩在它上方的阴影也在加大,这就是版权问题。在YouTube标榜拥有大量用户自制视频的同时,也夹杂了用户上传的、大量的受版权保护的音乐视频、电视节目剪辑等资料。
      YouTube不知道这个问题吗?答案显然不是,所谓“水至清则无鱼”,Google Video服务没有开展起来,原因之一就是因为受到了相应的约束。
      YouTube依据的是1998年颁布的、备受争议的《数字千年版权法案》,在YouTube等互联网公司的眼中,根据该法案,互联网公司只要在接到正式通知时,删除侵犯版权内容,就无需对用户的行为承担责任。而在版权拥有者看来,该法律认为即使只是得到有版权的材料,而没有滥用该材料以从中获利,也是违法的,并没有对网站网开一面。哲学家尼采曾说过一句有争议的话:“世界上没有真理,只有对真理的不同解读。”
      环球音乐集团主管道格·莫里斯认为YouTube是“亏欠我们数千万美元版权费的盗版者”。
      环球音乐的攻击无疑拉响了YouTube上方的警报。英国金融时报称:“YouTube也可能变成下一个Napster——一个增长失控的、传播受版权保护资料的共享网站,结果受到唱片公司的法律指控。”
      YouTube与这些音乐共享网站不同的是,它共享的是视频,相同的是,大量自制视频中夹杂着受版权保护的作品。
      一次采访中,当记者提到已经不复存在的Napster时,赫尔利敏感地作出反应,表示对人们拿YouTube与Napster相对比很反感。“我认为这一点儿也没有可比性。”他说,“Napster就是个音乐黑市。”   诗人泰戈尔说过:“你看不见你自己,你所看见的只是你的影子。”
      “YouTube在破坏法律。”时为美国职篮NBA达拉斯小牛队老板的马克·库班这样说。他还劝告广告商:“你真的愿意把广告预算花在老阿姨看她的小侄子跳舞的影片上吗?”
      分析师Josh Bernoff指出,YouTube推出后一直深受版权问题困扰,这代表“YouTube将被诉,而且会输”。他表示诉讼将引发连锁反应,这家网站势必被迫卸载所有涉及版权的内容——也就是大多数专业制作的内容,而剩下的视频都“几近乏味”。他还指出:“只要有一家愤怒的影视公司,譬如迪士尼、索尼、CBS,就能迫使YouTube投降。”
      《商业周刊》称:“YouTube会很容易因为大面积的广告而被用户抛弃,与此同时YouTube还需要从大量的视频中过滤掉涉及版权问题、重复的以及带有攻击性内容的短片……YouTube有一个非常不错的开头,但令人担忧的是,在新一代主流网站涌现之前,YouTube可能没有太多的时间把视频变成金钱。”
      “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YouTube头顶的风雷在凝聚,赫尔利和陈士骏显然感受到了这一点。
      陈士骏还有一个心结:小时候,一个算命先生推算他不会成为一个富人,所以他对眼前的一切总是有些保留。
      待售的金蛋
      在公司成立不到两年时,赫尔利和陈士骏开始萌生退意。他们有一个公开的理由:YouTube的高速增长让他们人困马乏,人困指的是全员每天工作超过14小时,体力耗到极限,马乏指的是海量的上传和浏览需要大量的宽带和服务器,公司承受不了。
      红杉资本的莫里茨认为YouTube是一颗正在长大的金蛋,起初不想转手,但看到一些危如累卵的迹象后,他同意出售。
      莫里茨有一个如意的算盘,打算将YouTube卖给雅虎或者谷歌——这两家红杉都拥有大量股份的公司。对红杉来说,这是一个左手倒右手的事。红杉在YouTube的投资可以升值变现,同时这颗金蛋会在雅虎或者谷歌这样的大公司中继续得到孵化,红杉未来还可继续分一杯羹。(未完待续。本文摘自《谷歌风云》一书,科学出版社出版)
      作者手记
      数字化“先知”的醒世恒言
      “数字科技将使音乐行业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如果你们还没有准备好迎接未来十年的变化的话,你们可就得要准备自己的求职简历了。”1993年3月,在加拿大音乐周上,《数字化生存》一书的作者尼古拉斯·尼葛洛庞帝上台演说,预言一场大变革即将到来。他的话没有在音乐界人士中得到认同。
      尼葛洛庞帝的话数年后在音乐界得到了应验,Napster网站实现了用户可以与自己的朋友共同分享自己所听到的和喜爱的歌曲。它在2000年前后风行一时,用户数量增长速度惊人,在最高峰时,共拥有8000万名用户。Napster很显然动了一个行业的蛋糕,这就是唱片业。
      “突然间,因特网来了,人们开始‘窃取’他们的产品,他们被Napster吓坏了,慌忙寻找可以责怪的对象,还因此咒骂科技产业。”2002年,乔布斯曾这样评价唱片巨头对Napster的反应。
      唱片业集中火力对Napster提出法律诉讼。2002年5月14日,Napster认输,关门了事。可是,唱片业很快尴尬地发现,一个Napster倒下去了,更多类似的网站、软件起来了。
      后起之秀YouTube与这些音乐共享网站不同的是,它共享的是视频,相同的是,大量自制视频中夹杂着受版权保护的作品。虽然赫尔利否认YouTube像Napster,但它就像Napster冲击唱片工业那样威胁着好莱坞巨头的利益。
      被谷歌庇荫的YouTube此后给好莱坞带去了无尽的烦恼。天狼星卫星广播公司CEO、原维亚康姆CEO的梅尔·卡尔美津认为,如果内容制作商免费提供节目给YouTube,那么电视台凭什么为节目付费?他表示好莱坞的公司不能为了蝇头小利而和谷歌合作。
      2010年6月,美国联邦地方法院法官表示,谷歌及YouTube无需对用户上传侵权视频的行为负责。
      尼葛洛庞帝对唱片业的谶言也给好莱坞传统的盈利模式抹上了一层晦暗的底色。

    推荐访问:先锋 麾下 挣扎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