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创先争优 > 正文

    枣庄特色泥塑_山东枣庄洛房泥塑传人寻访记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5-08 04:49:54 点击:

      随着时代的变迁,昔日鲁南乡间货郎担里形态各异的洛房泥塑玩具,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孩子们的泥玩具已被新兴的电子产品所代替。当年曾经兴盛一时的洛房泥塑,近年来状况如何?笔者走进山东枣庄市薛城区常庄镇洛房村,寻访了洛房泥塑的四世传人张玉明老人。
      洛房泥塑的渊源
      现年74岁的张玉明告诉笔者,洛房泥塑的历史有100多年了,最早的创始人是他的曾祖父张有立。
      张有立原籍山东省滕州市羊庄镇张坡村。清光绪年间,他由于家中生活困难,逃荒到现在的洛房村居住。清光绪十三年(1888年),张有立开始在家中用手工捏制泥娃娃,这便是洛房村从事泥塑制作的源头。
      张有立当初用手工捏制泥娃娃,由于没有模具,制品比较粗糙,只是作为养家糊口的一种谋生手段。后来随着十里八乡的货郎到洛房订货,洛房泥塑开始在乡村走俏。为扩大生产规模,张有立开始制作泥塑的模具,起初只是制作一些简单的动物、人物,后来他又根据民间寓言故事、戏曲典故,创作了刘海撒金钱、钟馗捉鬼、送子观音、孔融让梨等80多种模具,大大丰富了洛房泥塑的品种。自从有了模具,洛房泥塑的工艺水平不断提高,产量与日俱增,产品远销徐州、蚌埠、泰安、临沂等地。方圆二三百里,货郎的小挑里都有洛房的泥塑产品。
      泥塑制作的传承
      张玉明是洛房泥塑的第四代传人,也是洛房村目前唯一从事洛房泥塑制作的民间艺人。在谈到洛房泥塑的传承时,老人感慨万千。他说,目前洛房泥塑的市场销路不好,整个洛房村只有他还坚守着最后的阵地。“文革”前,张玉明的父亲带领一家10余口人,大批量生产泥塑制品,十里八乡的货郎都到他家里挑货,特别是到年关时供不应求。那时,整个洛房村四五十户人家都从事泥塑生产,规模相当可观。“文革”时期,张玉明的曾祖父传承下来的泥塑模具,一部分被红卫兵砸坏,一部分被张玉明装在瓦罐里深埋地下才保留到今天。
      改革开放后,张玉明重操旧业。上世纪80年代,洛房泥塑制品在乡村还十分走俏,也给家里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更为可喜的是,他的泥塑作品多次在国内获奖。1995年,张玉明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和中国民间艺术家联合会联合授予“民间艺术家”称号。
      近些年,行走在乡间的货郎基本退出历史舞台,洛房泥塑的市场也越来越小,仅凭薛城周边的庙会来销售泥塑产品,销量微乎其微。一段时间后,张玉明也停止了泥塑制作,洛房泥塑濒临灭绝的境地。4年前,笔者第一次去采访张玉明老人的时候,他的泥塑模具已经束之高阁几个年头。笔者撰文《濒临灭绝的民间艺术瑰宝——洛房泥塑》在《齐鲁晚报》刊出后,引起了社会的重视,从此洛房泥塑翻开了新的一页。
      据张玉明老人说,2008年,他的泥塑作品卖出200多套,收入还比较可观。近年来,他在继承原来制作工艺的基础上,又对原有技艺进行了改进,但制作的泥塑作品数量已不多。
      泥塑的制作工艺
      在采访中,张玉明老人向我们讲解了洛房泥塑的整体制作工艺。
      泥塑的主要原料是泥土,制作时需先将在村西薛河中挖取的白“塘土”晒干碾成细面,用细网箩筛除去沙石,箩筛下的泥土细如面粉。细土和水搅拌成泥团,用棍棒砸实泥团成半干状,然后用手把泥团拍成两块泥饼贴在模具的两个分片上,再把两个模具合并在一起用力挤压,两片模具结合部周围压出的余泥用自制的弓弦刮掉。随后打开模具,便可看到光洁的泥塑胎子。将胎子取出后,根据不同的制品,在不同的部位用秫秸棒投制发声的小孔。最后将胎子放在通风干燥处晾干,不可放在夏日的骄阳下暴晒,防止出现干裂。
      晒干的泥塑胎子,如果直接上色就是“白货”,如果在火中烧炙就会变成黑色,当地人称为“黑货”。“白货”中人物和动物都有,而“黑货”中只有动物而没有人物,这是因为泥塑的人物是不能经过火烧的,否则不吉祥。无论是“白货”还是“黑货”都要经过最后的上色,人物才能变得栩栩如生,动物才能变得活灵活现。
      “上色”是泥塑艺人的工夫活,泥塑的基础色彩是白色,这种基色土粉产于峄城区甘露沟。在上色时,先将白土粉在大盆中用水调制成浓度适中的粉浆,白粉浆和松香交叉涂抹,即先在胎子的表面涂一层松香,干后再刷粉浆,这样连涂3次基色,完全晾干后才能用毛笔上红、黄、绿、黑4种颜色。黑色用墨汁,红、黄、绿3种颜色则需用颜料和鸡蛋黄在颜料盘中勾兑。用毛笔着色的顺序是先画眼睛,然后按照头部、面部、身子,最后画完鞋子或靴子。“黑货”、“白货”的着色方法基本相同,只是“黑货”不需上基色,直接着色就可以了。上完色后,花花绿绿的泥塑制品便呈现在眼前,让人拿起欣赏后爱不释手。
      目前,洛房泥塑已被列入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可喜的是,前两年,薛城职业中专的青年雕塑家李昌军、孔敏夫妇,前来洛房村向张玉明老人拜师学习泥塑的制作工艺。洛房泥塑这一民间工艺有了新的继承人。目前,李昌军已能独立制作洛房泥塑的全部产品,特别是洛房泥塑中的“不倒翁”系列产品,他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和提高,产品销往全国各地。

    推荐访问:枣庄 泥塑 寻访 山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