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创先争优 > 正文

    【另眼看管仲】 管仲变法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8-12-31 11:31:02 点击:

      一 英雄不怕出身低       小时候,曾看过一本《某某某的青少年时代》,于是便认为,大凡“伟人”,在孩提时代都是有“异秉”的,说话都是豪言壮语,做事都能惊天动地。后来读所谓“正史”,见帝王将相降生,必定有“红光满室”之类的壮丽景象伴随……俗语有云乎:“从小看苗。”
       然而也有例外。譬如管仲。年轻时的表现就实在不怎么样。据汉代刘向的《说苑・尊贤》记载,“管仲故城阴(似应作“城阳”)之狗盗也,天下之庸夫也,齐桓公得之,以为仲父。”说管仲少时没有嘉言懿行倒也罢了,将管仲说成一个偷鸡摸狗之徒,实在有损俺心目中的“伟人”形象。
       司马公的《史记》一向被称为信史,而据其《管晏列传》,管仲年轻时的事迹也不怎么样。管仲名夷吾,字仲,可知他与孔子一样,排行老二。“(管仲)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
       管仲后来解释说:“我年轻时很穷,曾和鲍叔牙合伙做买卖,分钱的时候,我分给自己多,分给鲍叔牙少。鲍叔牙不认为我贪婪,他知道我家里穷,需要钱用;我曾经替鲍叔牙出主意,结果鲍叔牙因此亏了大本钱,鲍叔牙不认为这是我愚蠢,他知道那是因为大环境不利;我曾几次出来做官,结果不长时间便被罢免回家,鲍叔牙不认为这是我无能,他知道我生不逢时;我曾从军入伍,每遇战斗失利,我便掉头逃跑,鲍叔牙不认为这是我胆小,他知道我家有老母需我供养。他了解我不拘小节是耻于功名不显于天下啊。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看了管仲的解释,不由不令人敬佩鲍叔牙!管仲交了鲍叔牙这么个朋友,真是他的大幸!若换了别人,管仲的每一条解释都站不住脚。管仲后来还说:“万物之于人也,无私近也,无私远也,巧者有余,而拙者不足。”意思是世间万物对于人来说是公平的,聪明人财物有余,而愚笨之人贫困不足。这话是管仲发达之后说的,他贫困之时,大概是说不出来的。
       鲍叔牙不愧是管仲的知音,他的确了解管仲,没有按凡夫俗子的眼光去要求、评价管仲。他相信管仲不是池中之物,一旦风云际会,管仲将如蛟龙一般昂首直上青云。可能当时谁也不会料到,那个怕死贪财的偷鸡摸狗之徒,后来会成为东方泱泱大国的首相,会拥有长达四十年的辉煌。
      
      二 惊世骇俗生死观
      
       管鲍二人经过种种坎坷,后来又步入了仕途。齐僖公有三个儿子,长子名诸儿,次子名纠,幼子名小白。僖公令鲍叔牙做公子小白的师傅,令管仲和召忽做公子纠的师傅。
       小白做了齐国的国君,即齐桓公。他欲拜鲍叔牙为宰相。鲍叔牙此时显示出他功成不居、忠心体国的高风亮节,力荐管仲为相。
       当时,齐桓公与哥哥公子纠争位,管仲为了让公子纠即位,曾行刺过齐桓公,向桓公射了一暗箭,正中桓公的衣带钩。桓公对管仲朝他放暗箭一事耿耿于怀,说:“管仲差点将我射死,我还能用他?”
      鲍叔牙劝解道:“那是他忠君的表现。若能重用他,他也会像他对公子纠那样对您的。”
       齐桓公这个人没有多大本事,但有一个长处,即从善如流。公子纠争位失败后与管仲逃到了鲁国,所以桓公便派使者到鲁国,要求鲁庄公杀掉公子纠,将管仲、召忽引渡回齐国。齐强鲁弱,鲁庄公不敢得罪齐国,只好从命。
       按当时人们提倡的“士节”,作为臣子,是应当为主子尽忠的。召忽到齐国后便自杀为公子纠“尽忠”了,而管仲不仅没自杀,反而成了齐国的宰相。管仲没为公子纠“尽忠”自有他的理由:“我不会为公子纠一个人而死。我可以为三件事去死,一是国家破,二是宗庙灭,三是祭祀绝。如果不是因为国家灭亡了,我不会白白去死,我死了对国家不利,活着才有利于国家。”
       管仲此言此行,在当时是惊世骇俗的。一般人都认为,作为臣子,不能为君而死,非“仁人”所为。若干年后,孔子的学生们还为此事所困惑。子贡、子路都曾就此事问过孔子,如子贡曾问:“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能言善辩的孔老夫子没正面回答这一问题,而是说:“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意思是管仲辅佐桓公称霸诸侯,匡正天下,人民到现在还沾他的光。如果没有管仲,我们现在都披散着头发、穿着胡人的奇装异服做亡国奴了。可见孔子评价人,看重的是大节,不拘小节。
      
      三 好酒好色本无妨
      
       齐桓公拜管仲为相后,经常向管仲请教治国安邦称霸图王的大计。
       有一次,桓公问:“寡人有好打猎的毛病,对齐国的霸业有妨害吗?”
       管仲回答说:“无妨。”
       桓公再问:“寡人有好饮酒的毛病,对齐国的霸业有妨害吗?”
       管仲回答说:“无妨。”
       桓公又问:“寡人有好色的毛病,对齐国的霸业有妨害吗?”
       管仲仍回答说:“无妨。”
       桓公大概以为管仲会说一些明君应廉洁奉公艰苦奋斗励精图治执政为民,要过好享乐关美色关之类的冠冕堂皇之论,谁知管仲却说好田好酒好色都无妨,颇感意外,以为管仲在说反话,便生气地问:“这三种事都可以做,还有什么不可以做的吗?”
       管仲说:“人君惟优与不敏为不可,优则亡众,不敏不及事。”意思是作为人君,做事不能优柔寡断,见事不能不敏锐。
       一说管仲如是回答:“得贤不能任,害霸也;用而不能终,害霸也;与贤人谋事,而与小人议之,害霸也。”
       关于这次对话,许多古籍都有记载,而内容有所不同。不过,管仲认为国君好享乐并不算是大毛病,倒又是一惊世骇俗之语。
       在管仲看来,好逸恶劳、趋利避害乃人之常情。对于源于人性中的东西是不能强行遏制的。
       从桓公与管仲的这番对话来看,我发现桓公与管仲其实都是很可爱的性情中人,他们有什么说什么,不是言行不一却道貌岸然的伪君子。
       《史记》载:“管仲富拟于公室,有三归、反坫,齐人不以为侈。”可知管仲平时生活是很奢华的,可能他也好田好酒好色,也好享乐。而齐国人民却不认为他生活奢侈。这说明,一是齐国人民的生活可能普遍达到了“小康”,大家都挺富,管仲之富也不那么惹眼;二是管仲为强国富民做出了重大贡献,其生活好一些,大家都觉得应该,并不认为他生活好一些就是腐化堕落。
      
      四 招商引资富齐国
      
       管仲辅佐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春秋首霸。而所有这一切,是以国力雄厚为基础的。管仲是世界上第一个通过招商引资达到富国强兵目的的政治家,其远见卓识令人叹为观止!当时的中国,群雄割据,管仲在齐国率先施行优惠政策招商引资,结果是“天下之商贾归齐若流水”。
       在回答齐桓公询问治国之策时,管仲说:“请以令为诸侯之商贾立客舍。一乘者有食,三乘者有刍菽,五乘者有伍养。”其意思是,请求齐桓公下令为各诸侯国的商人们建筑住所。对于带着一辆马车来齐国经商的商人,除了提供住所,还免费供给食物;对于带着三辆马车来齐国经商的商人,除了提供住所、食物,还免费提供马的饲料;对于带着五辆马车来齐国经商的商人,另外还有提供仆人为之服务的优惠条件。
       不仅要让商人们纷至沓来,还要让他们在齐国安居乐业。管仲又推出优惠措施:“弛关市之征,五十而取一。”即减少各种税费的征收,只征收商人们营业额的2%,这几乎是免税的。乍一想,政府不仅为招商赔了钱,还减少了税收收入,其实不然。别的诸侯国的富商们都跑到齐国去,自然将大量财富带到了齐国。这种不通过战争手段就能轻而易举夺取敌国财富的做法,可谓一大创举!
       管仲有名言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物质方面富足了,人们才能达到精神上的富足。用现在的话说,即精神文明必须建立在物质文明基础之上。温饱问题没得到解决,是谈不到精神文明建设的。连管仲这样伟大的人物,贫困之时都不得不去做小偷,那时他知什么礼节和荣辱啊?
      
      五 女闾七百招非议
      
       各地的商人如流水般来到齐国,有许多人外出经商,并未带家眷。他们也是人,也有各种欲望。尤其是有钱之人,娱乐的欲望更大。“饱暖思淫欲”嘛!于是,齐国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了七百家“女闾”。《国策・东周策》云:“齐桓公宫中七市,女闾七百,国人非之。”
       不用解释,看官大概也都猜得出来:“女闾”就是妓院。据说各行各业都有“祖师爷”,这妓院的祖师爷,大概非管仲莫属了。
       可能有人要“为贤者讳”,问曰:“你凭什么说女闾是管仲亲自搞起来的?”
       我也想为管子讳,但理由不很充分。因为“女闾”的确是官办的,而且官府还指望征其税收富国强兵呢!当时的政府首相正是管仲。之后两千余年间,管仲此举一直未得到人们的谅解。如明礼部尚书于慎行就批评说:“管子治齐,设女闾七百,征其夜合之资以助军旅,此在王政视之,口不忍道,即后世言利之臣,亦未当榷至此者,此可鄙亦甚矣!”
       然而用孔子评论管仲的思路来看,管仲此举似乎也无可厚非。毕竟,通过优化招商引资环境,“天下之商贾归齐若流水”。齐国一举达到了富国强兵、称霸于世的目的。到了战国时期,齐国经济已经衰退,但苏秦到齐国的都城临淄时,还看到“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的繁华景象。可见,发展才是硬道理!
      
      六 一匡天下成伟业
      
       生于天子式微、群雄割据的时代,面对“礼崩乐坏、天下无道”的混乱局面,管仲确立了辅佐桓公富国强兵匡正天下的理想。他说:“象天则地,化人易代,创制天下,等列诸侯,宾属四海,时匡天下。大国小之,曲国正之,强国弱之,重国轻之,乱国并之,暴王残之。戮其罪,卑其列,维其民,然后王之。夫丰国之谓霸,兼正之国之谓王。”这就是管仲孜孜以求的“王道霸业”。
       按一般人的逻辑,齐国办好自己国内的事情就行了,人家“乱国”再乱,“暴王”再暴,也是人家自己的事情,齐国凭什么要去干涉别国的内政呢?
       然而这种犬儒理论在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家面前一文不值。据说是姜太公所作的《六韬》就指出:“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无论是国家还是个人,都是“天下”之一员,暴君们关起门来为非作歹是行不通的。有正义感的国家和人民,有权利、有义务对“乱国”、“暴王”进行干预。
       管子的这种霸业思想,深深影响了齐国后世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著名军事家司马穰苴就不是无原则地反对战争,《司马法・仁本第一》云:“是故杀人安人,杀之可也;攻其国,爱其民,攻之可也;以战止战,虽战可也。”为了铲除邪恶、维护和平而攻占暴虐之国,不能算是侵略。这种思想与管仲的王霸思想是一以贯之的。
      
      七 病榻论相警世人
      
       管仲辅佐齐桓公四十年,桓公对管仲可谓言听计从,尊之为“仲父”。
       管仲病重,将不久于人世,桓公坐在管仲的病榻前,小心翼翼地问:“仲父病得太重了,百年之后,谁能接替您?”
       对于如此敏感的人事问题,管仲不好直接回答,于是说了句模棱两可的话:“知臣莫如君。”巧妙地试探齐桓公的想法。
       此时桓公正宠信三个人:一是杀了自己儿子让桓公品尝人肉滋味的易牙,一是抛弃家国和荣华富贵投奔桓公的卫国公子开方,一是自阉以亲近桓公的竖刁。桓公欲从三人中选一个新宰相,便问管仲:易牙如何?
       管仲平时很瞧不起这三个小人,今见桓公欲以相位授予奸贼,感到非同小可,便毫不含糊地说:“杀子以适君,非人情,不可。”
       桓公再问开方如何,管仲对曰:“背亲以适君,非人情,难近。”
       桓公不死心,又问竖刁如何,管仲道:“自宫以适君,非人情,难亲。”
       桓公所提的人选三次被管仲否决,以为管仲想推荐鲍叔牙为相,便说:“鲍叔牙如何?”不料管仲说:“鲍叔牙君子也。千乘之国不以其道予之,不受也。虽然,不可以为政。其为人也好善,而恶恶己甚,见一恶终身不忘。”最后,管仲推荐隰朋为相。说隰朋“于国有所不知政,于家有所不知事”。意思是隰朋在小事上善于装糊涂。管仲病榻论相,可谓其从政生涯的绝唱!
       首先,管仲连用三个“非人情”否定了易牙等三人,看似武断,其实大有道理。试想,一个连自己的儿子、亲人甚至自己都不爱的人,能去忠于你齐桓公吗?观察一个人的所作所为,若是违背了人之常情,那么他非傻即愚,要不就是抱有不可告人的险恶目的。这倒是很值得玩味的知人一法。
       之后,管仲以鲍叔牙是非分明、是个“君子”为由,认为他不适合做一国之相。而举荐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的隰朋。此中含有深意。
       官场,既是鱼龙混杂之地,也是藏污纳垢之所,太刚正不阿的人是很难在官场立足的。作为一国之相,最重要的是要有度量,知道轻重缓急,善于调和各种矛盾,必要时还要懂得妥协。所以,管仲不同意刚正不阿的鲍叔牙做相国。这既是为了国家利益,也是为鲍叔牙着想。
       后来历史的发展也证明了管仲的高瞻远瞩……
       星移斗转,沧海桑田。管仲的时代已是距今两千六百多年的悠远历史了。而今,透过重重历史迷雾来审视管仲、审视这段历史,我忽然发现,这位堪称“千古一相”的卓越智慧,有许多地方我们今人仍然难以企及……
       (选自《淄博晚报》2003年9月5日/郑士良 荐)

    推荐访问:管仲 另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