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创先争优 > 正文

    粉拳出击小说 粉拳出击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4-06 04:48:01 点击:

      拐点      2003年,刘刚从澳大利亚回国,开始了艰难的职业拳击推广之路。2003年到2005年,他先后举办了三场WBA洲际拳王挑战赛,将一些男选手推上了职业拳台。2005年,国家体育总局跆拳道管理中心负责人常建平在广州观看了拳王挑战赛后告诉刘刚,在拳击方面,中国女孩的资质很不错,比如张喜燕。这是刘刚第一次对张喜燕的情况有所了解。
      刘刚的初衷是推广男子职业拳击,常建平的话让他开始重新思考自己的定位。在澳大利亚,刘刚也推广过女拳手,其中还包括澳大利亚全国冠军。但是,在中国,推广女拳手,这行得通吗?
      刘刚的顾虑是很正常的。拳击,本来就是外来运动,以中国的文化背景,女孩子从事这项职业能在多大程度上被接受,不能不让人心存疑虑。但是,经过了解,刘刚得知,在国内从事专业训练的女拳手有几百人之多,其中不乏张喜燕这样的优秀选手;而在澳大利亚,参加职业比赛的女性不过几十人。他开始意识到,国内女子拳击发展的前景是非常值得期待的,于是便有了2006年4月15日在四川成都举行的WIBA女子拳王争霸赛。
      结果是大家都知道的,张喜燕一战成名。不过,随后发生的事情却令她始料不及。
      2006年9月,全国拳击比赛在昆明举行,在最后一刻,有人对张喜燕、王亚囡等选手的参赛资格提出质疑,理由是这些选手此前都参加过职业比赛,按照国际业余拳击联合的规定,职业选手不能参加业余赛事。
      规定是毋庸置疑的。作为全国比赛暨世界锦标赛的选拔赛,张喜燕等人即使参赛,也不能代表中国队出战世锦赛。
      然而追究起来,在最终的参赛人员中,并非所有的队员在“职业经历”上都是一片空白。更重要的是,中国国内业余拳击赛事的水准本来就不高,一些水平较高的队员缺席直接导致本次赛事技术含量低,队员们失去了一次和高手“过招”的机会,对提高中国女拳和本次赛事的水平毫无意义。
      几乎在全部的单项赛事中,职业选手进入业余比赛的赛场都不会受到阻挠,他们的加入极大地促进了所在项目的发展。实际上,对世界业余拳击联合会的这一与众不同的规定,质疑的声音始终没有停止。
      之后,张喜燕在刘刚的安排下备战蒙特卡洛的挑战赛,而另一名来自宁波体工队的选手田一林则在刘刚的帮助下飞抵韩国釜山一家俱乐部进行训练。
      2006年11月4日,张喜燕在蒙特卡洛与意大利著名女拳王比安奇尼上演了一场高水平的对决,虽然没有挑战成功,却赢得了广泛的人气;更重要的是,较之4月份的比赛,此时的张喜燕对自己的职业身份已经有了比较明晰的判断。作为一名运动员,她并不愿意放弃任何一次比赛机会,但是,即便赢得了更多的业余赛事的冠军,结果又怎样呢?
      同年11月16日,中国女子拳击女队飞往新德里,参加第4届世界女子拳击锦标赛。在参赛的13名队员中,很多人是首次出国参加国际比赛,有些人甚至是头一次坐飞机,国内比赛的经历也只有一次。比赛的结果是,中国队获得了两枚银牌。相比于前两届各有一枚金牌入账以及其他国家的发展速度和现状,无疑是落后了。
      
      生存
      
      获得第一次世界冠军,张喜燕的税后奖金是16200元,这笔数量有限的钱是她此生唯一一笔靠打拳挣来的收入。家境拮据的张喜燕一直在生存之路与拳击的梦想间艰难跋涉,她那绝不输于“美国宝贝”的苦难身世曾经令无数人唏嘘不已。
      在中国,一个不可忽略的事实是,打拳的女孩大多家境不好,拳击或许曾经为她们中的一些人赢得过荣誉,却无法为她们赢得更好的生存空间,她们中的绝大部分更是连参加比赛的机会都很难得到。
      在参加WIBA拳王争霸赛之前,张喜燕一直在沈阳体院深造。沈阳体院在中国女子拳击领域一直处于较高水平,也是我国女子拳击的发端之地。1997年,该院教师何正方从体院的其他项目中挑选了一些队员,组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支女子拳击队,当年,便有了第一场全国比赛。一些目睹了这次比赛的人事后回忆说,当时的场景不像是拳击比赛,更像是农村妇女打架。
      在当时,何正方他们没有任何影像资料可以借鉴,只能是摸着石头过河。何正方本人曾经是一名拳击手,于是,最初的训练不可避免地打上了男子拳击的烙印。由于生理方面的原因,女子拳击手需要一些特殊的保护,比如在训练和比赛时要穿胸衣,但是,很长时间内,大家对此并不了解。
      此后,在女拳有可能进入2008北京奥运会的潜在召唤下,全国各地一时间滋生了众多的运动队和俱乐部;但是,在这一希望化为泡影后,跃跃欲试的局面便不复存在。张喜燕所在的俱乐部便在这种形势下解散,很多人被抛向社会。
      同样的原因,国家体育总局始终没有将之立项。没有正式的“名分”,意味着没有资金的支持,也就造成了女子拳击的生存尴尬。从1997年沈阳体院的第一次全国邀请赛到2006年的昆明全国比赛,这项实际上的全国比赛始终不能被冠之以“全国锦标赛”的名头,即使像张毛毛、张喜燕和王亚囡这些获得世界冠军和全国冠军的运动员,也没有资格享受国家对优秀运动员给予的奖金、升学和就业等待遇,极大影响了运动员和教练员的积极性。
      在国内,几乎所有的女子拳击队都面临着生存问题。有的体院以文凭招揽队员,学生必须向学校交纳学费和生活费,而大部分专业队则通过赞助或“出售”、“出租”运动员换取些许经费勉强维持。每天的伙食标准不足15元,根本不能保证队员训练中有充沛的体能,强度和水平自然谈不上。训练水平低下直接导致全国比赛水平不高,技术含量低。2006年世锦赛,中国女队暴露出的很多问题,实际上正是这些问题的必然反映。
      2006年初,女子拳击没有成为2008北京奥运会的参赛项目已成定局,这让酷爱拳击,一心想用自己的“铁拳”为国扬威的张喜燕非常沮丧。2012年,即使拳击被列为奥运会正式参赛项目,届时,她已经32岁,几乎没有再参加比赛的机会。已是大三学生的张喜燕开始为自己的未来之路发愁。就在这时,她接到了一位教练的电话,让她参加4月份的拳王挑战赛。
      转变
      
      刘刚对张喜燕的第一印象是她很小,不像一个26岁的老将,他对她能否参加职业比赛并没有十足的把握。不过,等看了她的实战后,他发现她的拳击感觉非常好。虽然以职业的角度看,她的经验还比较欠缺。
      职业拳击同业余拳击有很多不同。业余拳击是以点数取胜,而职业选手是以削减对方战斗力为目的,因此,前者击倒对手的可能性较小,在安全方面考虑较多;后者则需要一定的杀伤力,鼓励重拳,场面更血腥更暴力一一可以提高观赏性。此外,职业比赛的回合比业余比赛要多,因此,无论是节奏、技战术、心理还是体能等诸多方面,职业拳击都对选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为一名推广人,刘刚本人就曾是一名职业拳手。出国之前,身为国家队的一员,他曾有着辉煌的战绩。到澳大利亚第二年,他从业余拳手转为职业拳手。不过,这种转变有着严格的条件,训练年限、业余比赛成绩,协会和教练的推荐等等,缺一不可。而在国内.运动员通过一两场职业赛,似乎就自动转换了身份。
      其实,女运动员中不乏一些“两栖”拳手。事实上,至少有十几名具有“职业”身份的女孩最终参加了2006年的全国比赛:而在男子项目中这种现象几乎不存在,他们的职业参赛选手均来自退役队员。对于刚刚来到职业大门前的女子拳击,管理部门在实际操作中把握的尺度应该说是比较宽松的。
      张喜燕等人对这一切显然没有明确的意识,对于被取消全国比赛资格,感到委屈也是正常的,毕竟,“职业”这张面孔对于中国人来说还太陌生了。
      其实,在欧美国家,女子拳击的发展也一样受到了很多阻碍和质疑,但是,这并不能挡住“红粉一族”的来势汹汹。1978年,世界上第一个女子拳击俱乐部在美国成立。据美国拳击协会资料显示,1996年注册的女拳手有340名,一年之后,这个数字已经达到763名。在美国女子拳击运动推动下,世界上的许多国家,如英国、法国、德国、荷兰等国的女子也相继加入到拳击运动的行列中,女子拳击运动很快就风靡西欧、北欧,南北美洲和亚洲大陆。
      时至今日,女子拳击依然没有获得奥运会的接纳,这在所有单项赛事男女对等的情况下是唯一的一个例外。相比于男子拳击,社会环境和文化舆论更喜欢赋予它更多其他的含义,有人说“女性打拳并不害怕表露她们天生的攻击性。他们有表现女性独立、坚韧和不担心被摄入镜头的强烈愿望”。因此,女子拳击往往被看作是女性独立精神的一种体现,有越来越多出身富裕、受过良好教育的女性选择这项运动。作为职业拳坛一道独特的风景,很多女拳手不仅赢得了很好的收入,也为自己赢得了受人尊重的社会角色。
      张喜燕在接下来的欧洲之行显然感受到了身为一名职业拳手的风光和荣耀,这与国内简直不可同日而语。11月4日,有2000多万客户的欧洲付费电视网对赛事进行了现场直播,许多知名的拳赛经纪人和推广人莅临赛场,其中包括前世界重量级拳王刘易斯的经纪人马洛尼,曾打败俄罗斯名将茨尤的英国“白面杀手”里奇·哈顿等名流;就连摩纳哥王子也亲临现场……
      由于裁判的偏袒,比赛以平局结束,这反倒引起了欧洲观众对张喜燕的更大支持,他们高呼着她的名字,叫喊着,那种狂热令她大为感动和振奋。在拳坛打拼多年,她只在影视作品中领略过这一幕。
      
      出路
      
      两次职业赛,张喜燕均获得了几千美金的出场费,职业排名也升入世界第三。虽然同国外选手几万美金的所得相比,中国姑娘的收入还属于“小巫见大巫”,不过,这仅仅是一个开始。据刘刚介绍,之前,中国选手的名气和排名还较低,需要更多的商业运作,来提高知名度。
      不管是主动地选择还是被动地选择,张喜燕业已开始了作为一名职业拳手的思考和训练。在她之前,另一位中国选手张毛毛(第一届世锦赛女子57公斤金牌获得者)于2002年赴美,现已成为职业拳手。目前在国内,省级以上的注册拳手达到3000多人,大部分人的比赛机会寥若晨星。除了极少数的尖子有可能从事教练工作,大部分都面临着退役后的谋生问题,对他们来说,职业拳击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出路。
      在经济实力发达的欧美国家,职业拳击是以一种商业载体的形式出现的,也因此,它被称为“拳击工业”,在美国,一些项级赛事的运作资金更是达到几亿美金。每年,全球通过各种途径观看职业拳击比赛的人次多达60多亿。
      职业拳击已经形成一条巨大的产业链,有着明确的分工。这无疑为社会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更为拳手创造了比赛机会和商业价值。众多媒体的介入极大地提升了它的影响力.企业和商家通过这一平台获得了巨大的商业回报;付费电视、商业代言活动也给拳手和经纪人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一名拳手,当他完成专业领域的使命后,如果没有伤病,他的拳击生涯应该可以继续十年左右。之前若有很好的成绩,转为职业后,身价自然就会很高。反过来说,职业拳击的开展对业余拳手也有相当大的激励作用,目前,我国女子拳击业余水平不高同职业拳击发展的滞后有相当关系。
      其实,中国女子拳击起步并不晚,水平也不低。第一届、第二届世锦赛都有金牌入账,2004年在有“小世界杯”之称的挪威国际锦标赛上我们更是收获了5个冠军。但是这几年,当我们的女拳在生存之路上苦苦跋涉时,这项运动已经在世界各地获得了快速发展。特别是我们的邻国韩国和朝鲜,不论是职业还是业余均有长足进步。本届世锦赛,朝鲜队5人参赛,却斩获2金1铜,对在小级别项目上具有传统优势的中国队已经构成了不小的威胁。
      韩国是亚洲国家中职业拳击开展得比较好的国家,有着比较丰富的经验,近年来,女子拳击被作为重振拳击的突破点,受到了高度重视。在韩国,有很多拳击俱乐部,为热爱拳击的女孩提供了训练场所和比赛机会,同时也吸引了一些朝鲜选手的加入,这种交流促进了双方的发展,也极大地带动了业余水平的提高。
      应该说,女子拳击项目进入奥运会是大势所趋,目前只是囿于技术问题。如果我们不做好准备,届时必将悔之晚矣。
      
      潜力
      
      2005年,宁波体工队将女子拳击列为正式项目,拨出专门的经费,这使得宁波女子拳击队成为国内第一支“吃皇粮”的队伍,并由此吸引了全国各地大批人才,宁波女子拳击的整体实力也在短时间内跃升到一个较高的水平。这对女子拳击未来扬威国际大赛无疑是一个好的开始。
      另一方面,中国职业拳击也孕育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开展职业拳击的氛围和条件较前几年成熟了许多。中央电视台自2000年以来,每周开播的世界职业拳王争霸赛节目不仅将最精彩的赛事呈现给观众,还培养了上千万的“拳迷”。中国巨大的市场已经吸引了越来越多世界顶级体育赛事的落户,拳击岂能坐视?目前,包括唐金和“金童”霍亚在内的世界著名拳击推广人都希望打开中国拳击市场,职业拳击与中国人的亲密接触正渐行渐近。
      作为管理部门,国家跆拳道管理中心对中国职业拳击的发展持积极支持和扶植的态度,而一些拳击推广人的适时出现对职业拳击的有序发展则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作为目前中国唯一一位获得WBA和WBC颁发执照的推广人,刘刚无疑是其中最执著也是最有成就的探索者之一。2006年4月和11月,将张喜燕成功推上职业拳坛的两场比赛让他声名大噪。
      张喜燕如今已经是刘刚旗下的一名职业拳手了。目前,她正在刘刚的拳击俱乐部进行恢复和训练,为2007年6月与比安奇尼的第二场挑战赛做准备。根据规定,职业赛事的冠军半年之内至少要打一次卫冕战,履行冠军义务。在刘刚位于云南昆明的众威拳击俱乐部,有100多人进行训练,其中女选手十几名。这些女孩普遍年龄不大,但是对拳击很喜欢,也有不错的基础。刘刚计划待她们的水平提高后,推广她们参加职业赛事。
      刘刚本人非常看好国内的职业拳击前景,尽管这几年一直是赔钱运作,但他并没有丧失信心,真正让他苦恼的是人们观念上的误区。应该讲,如今的中国社会对女子拳击已经有了更多的包容和理解,但是,能够顺利地完成职业角色的转换,对很多人来说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人上来就问:到他的俱乐部打拳什么待遇?出场费多少?什么时候安排比赛?实际上还是把俱乐部当成国家包办的运动队,只不过换了名称而已,而对自己应该履行的义务却不甚了了。
      在韩国釜山训练的田一林如今对“职业”的认识就比在国内时深刻得多。短短几个月,她已经在一些赛事上取得了不错的战绩。在她看来,职业选手意味着更大的激情,更多的主动,当然,也有较好的收入和前景。但是,这也意味着更多的付出和努力。不管怎么说,当拳击成为饭碗,一切,尽在自己的把握中。
      拳击,绝对是一项与众不同的运动,有太多的内涵可以供人们细细咀嚼。作为拳坛一道特殊的风景,女子拳击更是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在温柔与狂野,妩媚与粗放之间,你将会无数次地被征服。
      
      责编/杜林

    推荐访问:出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