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承揽合同 > 正文

    潜河静静流:时间是河,静静流过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1-29 04:35:27 点击:

      东方欲晓,天幕一弯新月如钩。晨光冉冉,潜河景物次第亮相:堤岸逶迤,冬树删繁就简,枝秃柯斜;河床如砥,坦露无遮无遗,水碧沙白,清浅见底,只有从那不时漾起的片片波纹,才能看出这河在静静地流淌。沙埂、沙丘、沙岸全都顺着水行方向呈流线弧型组合,俨然如一幅素描画,弥漫着质朴、安详与坦然的气息。
      这便是一千五百年前史称“宇宙奇书”的《水经注》中记载的“潜水”吗?
      大道至简,宁静致远,顺流而眺,溯源而思。
      目光投向上游,河水从巍峨壮观、轮廓渐渐鲜明的天柱山中走来。天柱山又名皖山,安徽省简称皖盖源于此。大皖山涵盖今日安庆全市之山,系霍山山脉之东南余脉;山之西北曰霍,水入淮河,山之东南称皖,水入长江;潜、霍山连一体,古人所记,难免相互交替,为后世埋下了南岳天柱之争的隐患。霍者,大山宫(围)小山之谓也;天柱山主峰潜伏于千山万壑之中,故又称潜山;山前之水,亦因山而名潜水。其实潜、霍、皖三者皆为天柱山之别称。1936年国民政府把潜山县后北乡一带一千多平方公里单划出来,并从周边三县各切一部分,组建了一个新县域,因位于古南岳天柱山之西,故名岳西县。从此,潜霍二县不再紧邻,潜河源头属地亦姓“岳”不姓“潜”了!然而保护母亲河的愿望一直为有识者所倡行,如今立于潜河岸边的“保留区”碑显示:从岳西至潜山全长232华里的潜河段已定为Ⅱ类水质保护区,一切有害活动但愿从此止步。
      无论是历史上的昨天还是当下的今日,太阳总是从河水要去的方向升起,旭日染红天柱山的花岗岩面,与深色的林壑形成鲜明的红黑对比,空蒙的山色一下子变得斑驳起来,一座雄伟敦厚的山岳豁然在目;潜河则一片浮光闪耀,波光粼粼,顿生动感与活力。
      从大山那里学习仁厚稳健,从大河那里学习灵动勇敢,天柱山水就这样赋予人们以文化的滋养。
      作为傍水而建的潜山县城,历史上就是东吴英雄“双双赚得美人归”的三国二乔故里皖城,安庆前身舒州首脑衙门所在地。建筑群中那高高耸立的太平塔与觉寂塔仍然在凸现着她的某些古意。其实,这城与这河一样,浪打沙埋,不知淘洗了多少春秋铅华。
      先秦封国、两汉风云、六朝名郡……远古曙光中,多少历史故事在潜河靠岸又启航。临水而居的薛家岗先民创立了长江中下游的原始文化。治国有方的春秋皖国,创造了皖山皖水的文化丰碑。汉武帝浮江而入潜河,登礼天柱,号曰南岳,舳舻千里的辉煌一页或许只有那旌驾桥与祭岳台还依稀留痕,而载舟之水的潜河“出于无有,入于无间”,从来都是无言以对凡圣。
      潜河之水,竟是如此沉寂地潜入了时光深处。血液般的朝晖终于化作一片明亮无比的阳光。阳光有色亦无色,简单又复合,仿佛昭示人间:有无相生,一切即一,阴阳互转。不二之法如佛光普照,潜河就在禅意的阳光下行于当行,止于当止。
      滚滚红尘,大千世界,让人心动不已的诱惑委实太多。但弱水三千,只可取一瓢饮。心旌摇荡之际,何妨低眉问禅,于是,皖山潜水之间便走来了高僧大德,禅儒羽客……
      最早有确切记载来潜的禅师是南朝宝志国师。天监四年(505),宝志与白鹤道人斗法以定皖山道场,道人以拂尘掷向空中,顿时白鹤翩翩,飞向潜河岸边的凤形山,正欲落地时,宝志师将手中锡杖抛向空中。环佩铿锵作响,白鹤受惊向凤形山东飞避,于是宝志锡杖落地,地陷为井,井泉涌出,这便有了卓锡泉。凤形山主何氏三兄弟献宅供宝志建刹,梁武帝闻奏,赐名山谷寺。此后禅宗二祖、三祖相继来此歇脚行禅,山谷寺遂成三祖道场,四祖道信14岁时来此拜师以求解缚:
      “请师傅为我解缚!”
      “谁缚汝?”
      “无人缚!”
      “更何求解缚?”
      原来,我们的心灵迷失于外在世界。只有心无杂念,一如潜河水,随缘而来,不恋而去,才能找回自我,明心见性,自我解脱!
      沿潜河踏歌而来的还有中唐牛头禅崇慧大师。“潜岳峰高长积翠,舒江月明色光辉”――以咏唱天柱山水风光为喻来开示弟子,是崇慧大师的发明创新。由此而形成中外佛教史上著名的“天柱家风”!几十年后的长庆年间,文学家李翱赴潜河岸边的舒州城任刺史,其人生信仰的重大转折藉此发生:作为韩愈的学生加女婿,其文章思想深受韩潮波及浸润,不仅成为古文运动积极参与者,而且也力排佛道,推崇儒学,但自从来到“释子兴”的舒州之后,时届天命之年的李太守转而喜好禅学与道学了。官务闲暇,每每参访禅林尊宿,必泼墨言志,潜河畔的山谷禅寺左侧石壁间就留有李翱的两幅纪游题刻,他所亲撰的《舒州新堂铭》也流露出崇拜神佑的思想。有了舒州的铺垫,再经过朗州药山惟俨禅师指点,李翱终于成为“多有妙悟的禅宗俗家弟子”。“有时直上孤峰顶,月下披云啸一声。”一位率真任性的禅者就这样由潜河岸边直上天柱孤峰,进入云散月明的超然境界。
      岁月如流水。到了把中国传统文化推向极致的大宋朝,潜河通道依然不乏名流巨匠的身影。有着“中国11世纪改革家”之誉的王安石于皇�间�舒州,写下了数十首舒州诗,以其真知灼见的眼光为我们描述了一千多年前的潜河景象:
      “山从树外青争出,水向溪边绿半涵。”“一水碧罗裁缭绕,万峰苍玉刻孱颜。”……
      可惜这个“昔日丰实、土沃良耕之地”在王安石接任舒州任通判不久之后,却是“十室灾八九,原田败粟麦”的凄凉景象。王公以民生为本,尽心吏治,谢绝了当朝宰相文潞公的首荐,上书朝廷乞免就试,安般守意于潜河岸边。当他来到三祖禅寺之侧的山谷流泉处,眼观山水悠悠,耳听梵音阵阵,顿生禅道之悟,写下了“水无心而宛转,山有色而环围,穷幽深而不尽,坐石上以忘归”的诗篇。
      如此留恋于天柱山水的文贤大家在唐宋间一直络绎不绝。其中最负盛名的还有“宋四家”中的“苏黄”。文学奇才苏东坡,弱冠之年就表现出了中国知识分子最健全、最融通、最渊博的人格魅力!其支撑者全在于他内心深处超然豁达的修养情操。终其一生,苏公经历了三次巨大的贬谪生涯,困厄多舛,但他从未(下转第103页)
      (上接第118页)
      被击垮,反而融铸出“毁誉不经于心,百炼钢化为绕指柔”的内涵与智慧。这种智慧源于他持之以恒的学习,包括儒学、老庄,当然还有使他颇得“深趣”的禅!44岁那年,苏氏劫后余生,被贬黄州,命运之神有意无意地拉近他与同属淮南西路的舒州的距离。为了反省以求超脱,苏公更趋于好禅与习禅,而此时的黄(州)舒(州)之间,正如后来桐城派大家姚鼐所描述的那样:“浮屠俊雄辈出,肩背交而声相应和也。”“其徒遍天下,奉之为宗。”史料表明,禅宗五家七宗中最有生命力与影响力的杨歧派几代传人,如白云守端、法演大师、佛门三杰乃至大慧宗杲均相继肇兴、嬗递、传承与发展于舒州之地。苏东坡正是乘贬官闲暇,优游于黄州周围,充满禅意的舒州山水自然要进入他的视野,潜河畔的山谷寺与灵仙观因此留下了他不朽的诗作石刻:
      “先生仙去几经年,流水青山不改迁。拂拭悬崖观古字,尘心病眼两醒然。”
      这等禅悟奠定了东坡居士日后选择舒州为自己最终归宿的情感基础。晚年他给舒州朋友寄书云:“平生爱舒州风土,欲卜居为终老之地。”其门生、江西诗派领袖黄庭坚更是一往情深地以潜山为第二故乡,以“山谷道人”为号,以一种“却笑十年萦组绶,何如一夕卧烟霞”的心态流连于斯。
      佛祖释迦牟尼曾问他的弟子:“一滴水怎样才能不干涸?”弟子们都回答不出。释迦牟尼说:“把它放到江河湖海里去!”
      潜河流淌,承载了多少岁月故事,就像它永不干涸一样,只要我们用心发掘,它就有无穷的蕴蓄惠及人间。
      然而眼前的潜河凝静简淡,就像什么也没发生一样。

    推荐访问:静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