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承揽合同 > 正文

    邹市明出场费 [邹市明恩师的母子情]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1-08 04:27:40 点击:

      八十岁的林桂英已经很久很久没有见到自己的儿子张传良了。   有多久呢?林桂英说:“今年春节他没回家,去年和前年也是。”   最近一次看到张传良,是在电视上,8月24日下午两点,中国队在北京奥运会上拿到第五十块金牌的颁奖仪式即将开始前。电话响了,林桂英接听,电话那端,他的儿子――中国拳击队总教练张传良说:“妈,我们赢了。”一分钟后,张传良的弟子――贵州小伙邹市明接受了颁奖者为他颁发的第29届奥运会48公斤级拳击金牌,然后是全场为中国体育史上这第一枚奥运拳击金牌爆发出的暴风雨般的掌声……
      北京奥运会上,张传良领军的中国拳击队共获得金牌2枚,银牌1枚。张传良,作为中国拳击运动的功勋教练,首先想到的是与母亲分享这一喜讯。
      
      无言的支持
      
      位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富拉尔基区的北满钢厂,是新中国建设的第一个特殊钢生产基地。张传良的父亲是这个企业的第一批建设者之一。1953年10月,张传良出生在北钢,是家里的第二个孩子。
      在张传良的记忆中,小时候,父亲忙于工作,母亲承担了所有的家庭事务。“妈妈是典型的贤妻良母。”张传良说。
      张传良成名之后,人们往往惊讶于他从一个普通的工人成长为专业体育教练,惊讶于他在武术、摔跤、拳击这几个竞技项目上的大跨度“改行”,甚至有人说他从小瞒着母亲拜师学武,颇有传奇色彩。张传良否定了自己的“传奇”,他说,现在回忆起来,拜师学武是他走向体育之路的起点,这得益于母亲的宽容和支持。
      林桂英在北钢是一个普通的职工家属,曾经在北钢幼儿园做过二十多年保育员。由于她待人宽厚诚恳,邻居们与她相处非常和睦。张传良上北钢子弟小学期间,邻居里有一位杨师傅会武术,在林桂英允许下。张传良向他拜师学艺。
      从此,张传良每天早出晚归。经常早上五点离家,很晚才回家。林桂英信任儿子,对他习武不加干涉。中学时,张传良又迷上了摔跤。当时北钢中学马玉霞老师的丈夫齐老师曾是一名专业摔跤运动员,张传良从他那里接受了摔跤的启蒙训练。
      张传良的中学时代正值文革岁月。其间,1964年,他的父亲因支援贵州建设,调往贵阳钢厂。1969年,北钢中学“停课闹革命”、“学工学农”,他参加学校的宣传队,演出之余,依然醉心于武术和摔跤。得知厂里一位吴姓印尼归侨懂拳击,他又投到门下,向这位师父学了三个月拳击。
      至此,张传良日后三个主要竞技项目的启蒙都已完成,他这期间也经历了两次手部骨折。
      张传良说,这两次手部骨折,最难忘的是和母亲往返医院的旅程。当时,每隔一天。母亲就要带着他,乘一个半小时的公交车,到齐齐哈尔市的医院换药,然后返回。晚上,母亲守在他的床边,常常是彻夜不眠。那时候,母亲默默地支持着他的爱好,没有怨言,现在想来,依然历历在目。
      
      难忘的吃
      
      在林桂英记忆中,张传良从小听话、不惹事,是个乖孩子。但张传良说,“其实我从小‘蔫淘’,记忆中惹过两次祸,都是为弟弟打抱不平,也对母亲的教育感受得更深了。”
      他记忆最深刻的一次是,小他十岁的弟弟一天下午放学时被人打出了鼻血。他得知后,找到打人者――一个邻居家和他年纪相仿的大男孩。张传良打了他,下手很重,一拳把对方打休克。张传良想到母亲平时的教育,知道闯祸了,不敢回家,在学校里躲着。他想,母亲肯定已经去给人道歉了,自己回去肯定还要再去道歉……
      在学校,夜幕中,听到母亲的喊声由远而近,他最后不得不出现在母亲面前。回到家门口,母亲不让他进门,要他先去登门道歉,他只好去了。回来后,作为惩罚,母亲不让他吃饭。但这个惩罚持续的时间并不长,张传良说,“那一顿我吃到的是妈妈自己舍不得吃留给我的东西。”
      说到吃,张传良记忆里还有很多难忘的往事。
      在那个物质生活并不丰富的年代,任何一个普通百姓家的吃饭问题都是大事。由于母亲操持家庭得当,张传良和姐姐、弟弟并没有感到家里粮食的紧张。张传良为人诚恳热情,朋友多,在1975年调离北满钢厂到贵阳钢厂时,为他送行的人多达几百人,由此可见一斑。他经常领自己的好朋友到家吃饭,他说,“我们一进门,妈妈总是把平时积攒的东西拿上桌,热情地招呼客人吃,她自己常吃的就是窝窝头。”
      有一次,张传良把一块练摔跤的师兄领到家吃饭。母亲知道他们饭量大,把家里的两屉馒头端来,一会儿,馒头完了;母亲又端上了窝窝头。张传良说,“那天,师兄把我们家的二十几个窝窝头全吃完了,那是我们全家一个星期的分量。”那一顿,林桂英和她的子女们为了让客人吃饱,真正是忍嘴待客。
      事过多年,张传良说,其实母亲的身体一直不好,有胃病。“但她就是胃疼得再厉害,也不讲,怕我们担心。在我的印象中,我母亲很多年都没能好好睡一个好觉。”
      张传良的父亲曾常年住院,那段日子,林桂英每顿要做两份饭,一份病号饭,一份全家人的饭。张传良的记忆里,母亲总是把好吃的给丈夫,给子女。
      
      母子深情
      
      1975年,张传良调往贵阳钢厂,一家人在分居两地多年后重新团聚。林桂英在贵钢幼儿园当上保育员。由于林桂英的诚恳厚道。很快,邻居们就和这一家人建立起融洽的邻里关系。
      张传良在贵钢、贵州省冶金局训练武术苗子的事不久被贵州省体委获悉。1976年,他调往贵州省体校,担任武术运动员兼教练员,从此,忙于训练、比赛的他,与母亲团聚的时间少了。
      从1978年到1986年,张传良在贵州省体工大队先后担任过武术、散打、摔跤、拳击等项目的教练。在他的调教下,这些项目的运动员在全国性的赛事上共获得33块金牌。作为教练员,张传良为摘取每一块金牌付出的劳动都超出了常人的想象。
      林桂英对儿子的事业成就感到骄傲,更以实实在在的行动支持着张传良。张传良有了儿子张杰后,林桂英将张杰带到身边照料,长达数年。
      张传良的父亲1982年去世后,他的弟弟、姐姐两家承担起照顾母亲的责任。每一年,张传良在屈指可数的休假日里回到母亲身边的日子,就是家里的节日。每一次难得的母子相见,林桂英亲手为儿子做好饺子,看着他吃完,成为彼此珍藏的记忆。每一次,在指导训练、比赛的间隙,张传良只能在电话里,对母亲表达关切和思念之情。
      张传良说,“母亲是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的一个普通人。但是留给我们的值得记取的东西实在非常多。如果要说母亲对我们最重要的影响,那就是对老人以孝为先,对他人诚恳厚道,为人纯朴。”
      
      温情如歌
      
      十多年来,张传良与邹市明这对师徒相伴的时间超过了与各自家人聚首的日子,因此,邹市明曾多次告诉众多记者,他与恩师情同父子。
      入选贵州拳击队时,刻苦的邹市明并非最有希望的“一号种子”。张传良的儿子张杰无论臂长、出拳力度都更有优势,但惜于手部四次受伤,过早结束了运动员生涯,如今就读于上海体育学院。张传良根据邹市明在训练时的吃苦性、悟性俱好的特点。在十余年的时间里总结出一套中国特色的训练理论:以技战术为生命,以速度为灵魂,以距离、时间差为突破口,以心理、意志品质为保障,以体能为载体,以创新求发展,以控制来把握,以赢得比赛为目的。这“八以”,在赛场上屡屡出奇制胜,西方人把它称为“一击得手、灵活躲避”的“海盗式打法”。张传良爱看“闲书”,因此人们猜测他甚至从武侠小说里获得了关于“海盗式打法”的灵感。
      为中国拳击在北京奥运会上“升国旗、奏国歌、拿奖牌”,出于使命感,张传良承受了巨大的压力,三年间,一头黑发成银丝。
      今年母亲节,邹市明特意请自己的父母和林桂英、张传良一家吃了一顿饭,替恩师表达母亲节的问候。张杰说,其实,在奶奶心里,邹市明的分量跟我这个亲孙子已经没有区别。
      8月24日,邹市明走下奥运冠军领奖台后,告诉现场的中外记者,拿了冠军后,自己最想做的一件事是好好跟教练分享一下成功的喜悦。“我特别心疼他,因为他为今天的这枚金牌付出了太多太多。”
      这付出里,有一份就是张传良为了事业而长期不能在母亲膝下尽孝。
      当我们把这句话告诉林桂英的时候,她又高兴地笑了。品一口贵州绿茶后,她把目光投向南明河畔的晴朗天空,然后告诉我们:“今天是我最高兴的一天。”也许,在她心里,已经在寻思着不久后为儿子准备的饺子,还得加上一个人的份量――邹市明。

    推荐访问:恩师 母子情 邹市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