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承揽合同 > 正文

    亨伯特洛丽塔 亨伯特的幻想与现实:《洛丽塔》对童话的戏仿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5-18 04:48:17 点击:

      摘 要:《洛丽塔》是纳博科夫最广为流传与接受的小说,自出版之后,就成为了评论界的焦点。本文通过解读对童话的戏仿,分析亨伯特处于现实与幻想之间的心理状态。亨伯特是一个受困于自己幻想的唯我论者,而洛丽塔被他当成了发泄欲望的工具与逃离时间的监禁的出口。通过分析纳博科夫对童话的戏仿,本文走进亨伯特的幻想世界,展现童话故事到恐怖场景的转换,也揭示亨伯特想要把罪责推到奎尔蒂身上的伎俩,从而更进一步窥视亨伯特那幻想与现实不断冲撞的内心世界。
      关键词:幻想与现实; 亨伯特; 童话; 戏仿
      在普通读者的心中,一谈到《洛丽塔》必然想到那早熟不羁的女孩与变态疯狂的中年男人。而在评论界,《洛丽塔》也一度因其恋童癖题材与性的描写而受到质疑。其中男主人公亨伯特的形象更是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呈现出两种对立的观点。早期的评论者理解与同情亨伯特热烈的情感以及因此带来的心理折磨;而随着女性运动与后结构主义运动的兴起,评论界的目光开始转向受迫害的洛丽塔,谴责亨伯特剥夺了洛丽塔的童年以及对其进行性虐待的残忍。纳博科夫在《洛丽塔》后记中声明:“洛丽塔是无关乎道德的”,因此本文作者希望撇开道德的外衣,将亨伯特还原到文本中,通过分析《洛丽塔》对通话的戏仿来剖析主人公处于幻想与现实的心理状态。
      一、被克制的幻想与被干扰的现实
      安娜贝尔是整个故事的源头。亨伯特对于洛丽塔的迷恋源于幼年时一段未完成的爱情,以及亨伯特自身想要逃离时间的牢笼。安娜贝尔死后,亨伯特活在过去的阴影中,自此开始了他的幻想世界。在他的魔幻岛上,像安娜贝尔一样的小仙女一直围绕在他的身旁,永不长大。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传统的道德观念成了他最大的忌讳。他只能偷偷地饱饱眼福,而且很多时候原本小小的浪漫却转变成了完全相反的恶心的现实。直到遇见洛丽塔,他心中的安娜贝尔终于找到了一个完美的替身,而洛丽塔的出现也治愈了他这么多年心中的怀念与渴望。自此,亨伯特开始采用各种办法接近洛丽塔,所有的掩饰都是为了能够将洛丽塔囚禁于他的魔幻岛。与洛丽塔在一起,亨伯特享受到了他梦想世界的欢愉,但是黑兹夫人——洛丽塔的母亲,成为了他的最大的阻碍。亨伯特为了不失去洛丽塔选择和黑兹夫人结婚,最后黑兹夫人发现亨伯特的秘密后死于一场车祸。童话故事中的情节在这一段若隐若现,洛丽塔被描述成童话世界里的公主形象,同时她也是一个粗鲁的美国少女;夏洛蒂是典型的恶毒继母形象,她痛恨自己的女儿,并把自己的女儿当成与她抢夺男人目光的对手,但与此同时她也是一个感情中的受害者;而亨伯特在小说中扮演着多种童话人物,一会他是一个绅士的王子,一会他又变成了恶毒的父亲,同时他也是一个着魔的猎人。纳博科夫同时赋予了小说中的人物童话与反童话的个性,这正是他的戏仿的高明之处,源于传统而又远离传统。
      二、无法控制的幻想与恐怖的现实
      黑兹夫人死后,亨伯特的最后一道屏障消除了,他再也无法控制自己的欲望,开始将洛丽塔无情地囚禁于他的魔幻岛。在魔幻猎人宾馆里发生的一切让亨伯特第一次享受到他魔幻岛上的仙女带给他的极乐;与此同时,道德的禁忌时不时刺激他,他又感到无比的罪恶。在魔幻猎人宾馆里,童话场景与恐怖场景交替出现,表现了亨伯特游弋于幻想与现实的心理状态。亨伯特为了逃离世人的视线,选择和洛丽塔一起旅行。在这个过程中,亨伯特一直生活在天堂与地狱并存的世界里,镜子是其中最大的隐喻。通过镜子,亨伯特看到了自己的欲望,也看到了自己欲望所带来的结果。所以,亨伯特实际上也是生活在一个四面是镜子的牢笼里。从书中对《爱丽丝镜中奇遇记》的戏仿可以更清晰地看到这一点。时间与空间都朝相反的方向运行,逻辑规律停止且充满着一种不可触及的美,这就是这两本书的共同之处。通过分析《洛丽塔》对《爱丽丝镜中奇遇记》的戏仿,展现了亨伯特想要追求不朽的努力。但他还是没有超越现实,而是陷入了“镜子”的囚禁之中。
      三、幻想的崩塌与现实的呈现
      最后亨伯特幻想终于被打破,回归现实后亨伯特对自己罪恶的清醒认识。第二次旅行中亨伯特遭遇了一直以后隐藏背后的奎尔蒂,即亨伯特的二重人格。奎尔蒂在亨伯特的叙述中代表亨伯特罪恶的一面,亨伯特想要把罪恶转移到奎尔蒂身上从而免除自己的乱伦的责任。最后的决斗显示,虽然奎尔蒂代表亨伯特罪恶的一面,但是亨伯特却无法将其与自身分开。亨伯特与奎尔蒂并非好与坏的对立,他们两个融合成了一个,无法分隔开。亨伯特将奎尔蒂杀死后,只是感觉自身更加的沉重。这又是纳博科夫对传统二重身故事的戏仿。与洛丽塔最后一次的见面,让亨伯特意识到自己之前所做的一切是多么的残忍。他剥夺了洛丽塔的童年,剥夺了洛丽塔的家,甚至剥夺了洛丽塔作为一个人最根本的权力。同时,最后一次的见面也让亨伯特最终超越了他的迷恋,他承认自己爱洛丽塔,爱这个已经不再是小仙女的洛丽塔。而他的表白也将洛丽塔从他的幻想中剥离出来,还原成了一个真正的人。洛丽塔从一开始所代表的就是亨伯特对于过去的追寻,对于不朽的追寻。但亨伯特幻想破灭回归现实后,剩下的《洛丽塔》这本巨著才是唯一的不朽。
      参考文献:
      [1]Apple, Alfred Jr. “Lolita: The Springboard of Parody.”Wisconsin Studies in Contemporary Literature, Vol. 8, No. 2 (Spring,1967), 204-241.
      [2]Connolly, Julian W., ed. 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Nabokov.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5.
      [3]Dentith, Simon. Parody. New York: Routledge, 2000.
      [4]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 《洛丽塔》,主万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

    推荐访问:伯特 童话 现实 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