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承揽合同 > 正文

    【浅析大学生政治教育的议题设置理论】大学生政治教育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4-24 04:42:37 点击:

      摘 要:当下社会纷繁的信息资源使大学生思考人生问题、社会问题的视野更加开阔,但如何使他们正确看待各种政治现象,持有科学的政治观念和理性的政治行为,成为大学生政治教育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因此,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有效借鉴大众传播学中受热捧的议题设置理论,对提高政治教育之实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政治教育;议题设置理论;大学;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28-0245-02
      一、议题设置理论与大学生政治教育方法创新
      随着全球化的蔓延和信息通信技术的普及,各种不同甚至对立的意识形态、政治派别、政治观点大量地充斥于大学生的视野之中,使他们的政治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受到了严重的冲击。随着大学生思想观念逐渐独立和认知能力不断提高,他们趋于表现出强烈的怀疑态度与逆反心理。正处于叛逆期的大学生,由于认知的不成熟,他们易于对形式单调的传统政治教育模式产生反感和抵触情绪,怀疑书本上的政治知识和理论观点,有些学生甚至在接受大学政治教育之初就陷入抵制传统政治教育方式的情绪之中。这些客观状况的存在,要求思想教育工作者必须深入研究政治教育内容和方法的革新。
      议题设置理论是传播学领域传播效果研究的重要成果,亦是传播者用来提高传播效果的有效措施。该理论的基本思想最初源于美国新闻工作者沃特·李普曼,20世纪20年代他就指出,大众传媒的报道就是一种制造“拟态环境”的活动。而议题设置理论作为一种完整的形态出现,则始于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大学新闻学教授M.E.麦肯姆斯和D.L.肖发表的一篇名为《大众传播的议题设置功能》的论文。该论文是两位教授在美国总统选举期间的选举报道对选民产生多大的影响的基础上作的一项调查研究的总结报告。他们测算了大众媒体对主要问题的强调与选民对这些问题的判断之间的关联性。结果表明:“在竞选中,媒介对主要问题的强调与选民们对重要问题的判断之间相关系数高达0.967,即媒介对某个问题的重视程度与公众对该问题的重视程度具有高度的一致性。”[1]由此可见,选民总是把大众媒体重点报道的议题看作重点议题,即媒体在某一个时期所选择并加以强调传播的问题,往往会成为社会舆论的中心议题。而“那些得到较少注意的问题或论题在这两方面则相应地下降。”[2]这一证据有力地验证了议题设置理论的科学性与有效性。
      概而言之,大众传播活动的效果是如此显著:媒介传播者引导受众关注某一个议题,受众就会将注意力集中到这一议题上,并根据这一议题进行信息的梳理和加工,获得自己的认识。
      那么,政治教育工作者完全可以将拥有良好大众传播效果的议题设置理论引入大学生政治教育领域,革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议题设置理论情境下的教育者不再将书本上大量的政治理论倾倒给学生,而是通过预先精心设置的政治议题,从而把大学生的注意力从芜杂的信息中吸引到某个经政治教育工作者预先设计的议题上来。也就是在确保尊重大学生学习独立性和自主性的前提下,将议题设置理论指导下的教育方法与实际政治问题相结合,通过精心设置的议题,提供给他们看待政治派别、政治制度和国际关系等政治现象的独特视角和有效方法,由此引起他们展开积极的的思考和辩证的分析,去伪存真,辨明曲直,从而将更多的大学生带入到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活动中,在此基础上实现大学政治教育工作绩效的全面提高。
      二、应用议题设置理论的必要意义
      1.创建“主体—主体”的双主体教学模式的需要
      现代教育学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双主体”的过程,即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既然学生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那么思想政治教育的起点和归宿就是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培养其主体意识。而在以往的教育中,教育者按照一定的教育目标单方面施教,是一种“主体—客体”教学模式,大学生在这一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借鉴议题设置理论,就是为了改变单主体模式的状况。根据大学生的特点,选设与之相关的议题,引发他们的兴趣,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并走上讲台与同学们分享自己对议题的所思所想,让他们积极而自愿地参与政治教育的全过程,从而建立起“主体—主体”的双主体教学模式,也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以学生为主体”理念的实现。
      2.革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需要
      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在发展中不断出现新情况。既然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在于引导大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全人格的养成,思想政治工作者应该不断适应发展变化的新形势和新情况,研究新问题,探讨新对策。以往教育中存在的“一刀切”灌输的做法造成了种种弊端,需要将议题设置理论引用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以消除这些负面效果。
      针对当前大学生的特点,应主要设置那些与学生实际情况密切相关的议题,从而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引起其兴趣、引发其思考,最终实现对大学生的政治观念、所作所为的全面引导和塑造。
      3.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需要
      当下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实际相脱离,从而影响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那么该如何增强实效性呢?
      大学生主要是面临着学习、生活、就业的压力,如果政治教育者不去加以理解和帮助,而空谈虚无缥缈、跟他们实际相脱离的政治理论,他们怎么会不反感呢?如果将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与学生的实际相结合,设置相关议题,主动地为学生化解压力,调动他们“沉睡”的学习积极性和工作的主动性,处于良性循环之中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自然而然就增强了。
      三、应用议题设置理论的方式
      将议题设置理论引入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如何选取和确定议题。选设议题的基本原则是:必须围绕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选取与学生实际需求相联系的议题,符合他们的兴趣并使其能够踊跃参与其中,以达成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在选设议题时,可以从大学生实情入手:
      1.将大学校园中的一些事例设为议题
      一般情况下,人们很少拒绝谈论与己密切相关的话题,与现实生活接近程度越高,越容易引起注意和感悟。大学校园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地方,从大学校园中挖掘议题素材最贴近生活,也最具生动性和说服力。因此,将大学校园中的生活素材设为议题,是在优先考虑之列的。发生在大学生身边的校园案例会引起大学生的好奇心和关注度,是这类议题能获取良好效果的先决条件。比如,就大学校园里时常发生的书、伞等日常用品和手机、电脑等贵重用品丢失的现象,可以设置“如何妥善保管自己的随身物品?”、“拾到别人遗失的物品自己该怎么办?”等议题,生动而有力地引导大学生“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积极归还拾到之物品;就学生中发生的恋爱轻生的事情,可以设置“大学生该不该谈恋爱”、“怎么正确处理恋爱和学习工作的关系”等议题,教给他们正确的恋爱观,并时刻以学习和工作为重,以甜蜜爱情作为幸福生活的助力。“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政治教育者必须充分调查研究,不能就事论事,不能把政治课变成故事会,而应该站在更高的层次上,高屋建瓴,去发掘具体案例背后的议题的深刻内涵,让学生学会立足实践进行思考,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   2.围绕学生的未来生活设置议题
      祈望了解社会并走入社会、规划未来人生发展之路,是当代大学生思考最多、充满憧憬而又深怀畏惧的问题。竞争日趋激烈的现代社会对大学生的期望值越来越高,所有大学生都希望在正式踏入社会前,能够通过实习和兼职等多种途径了解自己所处的社会、学习一些有益的社会经验。因此,把与大学生未来发展相关的事例设置为议题,是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讨论个人发展问题对大学生而言具有无法抵御的吸引力,是这类议题能够收到好的教育效果的前提条件。譬如,就社会中的一些现象,可以设置“经济发展与道德水平的关系,是不是负相关?”、“要不要扶起摔倒的老太太?”等议题,分析深层次的原因不是经济发展与道德水平成反比,而是当前不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助长了摔倒路人讹诈施救者的滑稽现象;就当前严峻的医患矛盾形势,设置“什么是医生的天职?”、“仁心仁术和灰色收入哪个更重要?”等议题,使学生们能够深入思考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在理解现实世界的基础上,确立高尚的职业操守和积极的生活态度。对这些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大多尚未经历过的议题,可采取情景模拟的方式进行,让他们真切感受,或者是请相关人士举行座谈会,让他们领悟和成长,为自己未来的发展积累必要的知识与经验。
      3.将社会热点问题设为议题
      身处大众媒体时代的大学生,置身校园之中“足不出户”地通过种种渠道时时刻刻遍知天下事。而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块重要内容就是培养大学生对国内外形势的正确分析认知,而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化能够引起大学生的高度关注,满足了大学生关心国内国际大事的参政意识。因此,将社会热点问题设为议题,显然是进行议题设置的重要内容。议题设置理论认为:针对新发生的社会问题设置议题,能够引起受众的关注与思考。譬如,针对“处于钓鱼岛冲突边缘的中日关系”设置议题,引导学生学会理性爱国,既坚守钓鱼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又坚决抵制日本否认历史无视国际条约的无耻行径;对“神九上天”和首位中国女宇航员进入太空等社会热点,设置议题,能使大学生从中感到祖国的日益强大,接受爱国主义的熏陶;将叙利亚社会动荡不安、恐怖事件不断等国际冲突设置为议题,能使大学生感受到社会稳定的必要性,认识胡总书记提出的构建“和谐世界”的重大意义。在将媒体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转化为议题时,要注意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力求使他们面对各种观点时保持冷静与理性的态度。
      综而述之,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借鉴和吸收议题设置理论,主要是为了改变满堂灌的单一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主动思考,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为教育目标的实现提供必要的孕育土壤。目前将议题设置理论引入大学思想政治工作中还处于借鉴和探索阶段,其本质就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等到真正将其落到实处,还需要在实践之中摸着石头过河。
      参考文献:
      [1]戴元光.传播:人的本能[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3:46.
      [2][美]沃纳·塞佛林,小詹姆斯·坦德卡.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246.
      (责任编辑:姚 丽)

    推荐访问:浅析 议题 政治教育 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