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财神节 > 正文

    【交往教学的伦理学审视】 伦理学审视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5-16 04:53:53 点击:

      一、 交往教学的本质  交往是全人类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在不同的语境下,它往往具有不同的内涵。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将其理解为“交谈”、“礼尚往来”、“交流”、“沟通”等等。有学者指出,从哲学意义上来看,“交往是人与外部世界关系实际开展的基本的现实形式,是人存在的根本方式,是人的全部本质、功能形成和发展的根源和基础;同时又是人的本质、功能在对象活动中的表现、确证和实现的现实舞台”。因此,“作为具体的个人,不过是在与历史、文化、自然、社会交往中的生命存在。……交往使人们与整个世界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越来越摆脱个体的自然局限性,获得更加深刻的社会本质,实现更加自由的、完美的个性”。总之,交往是人类活动的基本形式,也是人基本的精神需求之一。它是动态地表现出来的主体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它是人的基本存在方式,是生命体之间的相互影响的彼此创造;它“体现、表现、确证和发展人的独立性、社会性、创造性”。
      关于交往教学,不同的理论流派和不同的研究视角往往给出不同的概念界定,有学者将交往教学定义为“基于对话和理解基础上的,以语言或非语言符号系统为中介的,以人的精神世界为对象的,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总体‘生成’为旨归的精神性生产实践活动”。也有学者将交往教学与教学交往进行区分和界定,并指出,教学交往侧重于师生之间的交往形式及其意义,强调交往作为教学手段的多方面的价值。而“交往教学是教学过程、交往过程与师生的整体生命活动的统一,是教师和学生现实生命的具体开展与创造的时间、空间和过程”。可以说,“交往教学和教学交往分别代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教学形态”。“从最初的教学到当今的教学实践,交往教学的踪迹处处可见,相比较而言,它代表了传统的教学,并且作为当今教学的一种实然状态而存在,而交往教学则是立足于当今教学的基础上指向于未来的一种理想的状态,作为理想,交往教学对当今的教学实践大胆解构、睿智批判,并且以此作为重构教学的生长点,昭示了人们对理想的诉求”。从存在状态来看,交往教学把交往纳入到教学的本质这个层面上,即交往就是教学的本质,教学的过程就是师生、生生以及师生和教学文本之间的交往互动过程。从师生关系来看,教学交往中教师的绝对权威作为一种信念往往深深扎根于每个人的头脑中,而交往教学倡导教学中众多主体的存在,并且主体与主体之间以和谐共生的“主体间性”而使得各个主体的个性得以张扬,达到各个主体之间相融的目的,教师和学生之间“我与你”的平等关系得以建构。从对价值的诉求来看,教学交往注重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占有知识和技能,而交往教学在终极价值上体现了对人以及文化的双重构建的追求。也就是说,它以人的自由自觉发展以及通过教师和学生、历史和现实的对话建构一种和谐的文化为终极价值追求。这种教学文化将人的发展与文化的建构当作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在这种关注对话的教学形态下,不同文化之间多了理解与宽容,从而使一种和谐的更加有生命力的文化得以生成。
      二、 交往教学的伦理学审视
      “教学伦理学是将伦理关注延伸到教学领域,研究的是教学活动的各个因素和各个环节的道德性问题。”教学伦理关注交往德育。然而,“当下,道德有所缺失,人性出现某种扭曲,道德教育陷入困境,人们呼唤道德和人性的回归,呼唤德行和德育的彰显”。那么,解决问题的出路何在?德育的真谛和精髓及生命是什么呢?毫无疑问,从交往理性出发,确立“交往德育”理念是解决问题的真正出路。根本原因是,“交往德育是一种主体性教育,一种神圣的存在生存,其真谛是通过师生真诚而非扭曲的交往,指向一种‘美好和真诚的生活’”。
      基于这样的思考,我们认为,外语教育教学中,我们应该崇尚这样的教学理念,即努力实现从教学交往到交往教学的真正转变,关注主体间性,关注教学道德、教学伦理,促进人的发展和和谐文化建构。
      1.以人为本,关注教学内容伦理
      教学内容是教学活动中教师向学生传授的知识技能、灌输的思想观念、培养的行为习惯、提高的各方面的总和。关注教学内容伦理,要求我们在选编和处理教学内容时应当遵循一定的道德精神和道德规范,以促进学生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为宗旨。首先,外语教学中,教学内容伦理集中体现在为谁编写和处理教学内容,即编定什么样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教科书,以及微观教学中处理教材和决定教学内容的取舍增删,是依据学生全面发展需要和社会发展需要,还是别的什么需要?这是教学为了谁的根本问题。我们认为,选编和处理教学内容应该首先考虑它是否有利于交往教学,是否坚持了社会发展和学生发展的统一,是否能满足学生自由全面充分发展。然而,在现实的教学中,选编和处理教学内容往往不是为了学生和社会的发展,而是为了社会某方面的需要,或是本学科体系的需要,或是教师本身的需要等等。第二,不同的社会主体因为办学目的不同往往会选编不同的教学内容,这对促进或阻碍社会发展和学生发展具有不同的作用。鉴于此,如果不确立教学是为了学生全面发展和社会发展的总原则,由各个社会主体根据自己的需要来确定教学内容,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往往无法摆脱其片面性,教学往往无法达到促进学生和社会发展,教学内容就始终是不健全的。第三,选编内容的依据不同,表现出的价值取向不同。如果选编和处理教学内容不是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而是按照学科相对应的该门科学的需要,选择的结果往往是科学为本,过于系统化、完整化、知识化、专门化,而缺乏以人为本的教学内容伦理,从而脱离学生实际。相反,如果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灵活处理和简化教材,努力激发各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满足其课堂交往和社会交往需要,这样的交往教学内容就符合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价值取向。概括来说,教学内容伦理至少涉及三个方面,首先,从学生实际出发完善课程体系,满足交往教学需要;其次,课堂上精要处理教学内容,避免满堂灌或照本宣科;第三,认真研究学生,研究社会,研究学科,准确掌握学科的基础知识、最新成果和学习学科的关键性内容,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能力,依据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恰当处理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自主合作参与探究的积极性。   2.灵活评价,关注教学目的和教学评价伦理
      教学评价有丰富的科学蕴含,也有丰富的伦理蕴涵。教学评价无处没有道德性。教学评价标准的伦理蕴涵,不仅能表现在它反映的教学目的是否道德,也表现在它是否正确反映了道德的教学目的。教学评价标准的核心内容是教学目的。如果其教学目的是为了学生全面发展和社会发展,则正确反映这一教学目的的教学评价标准,就会对教学产生有利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导向作用,否则就会对教学的发展产生误导作用。鉴于此,关注教学评价伦理必须妥善处理如下关键问题,即在关注教学目的的道德性基础上,重视教学评价的包容性、多样性、个性化和灵活性,具体来说,依据符合道德的教学目的,教学评价标准必须以人的全面发展和文化建构为最终目的,其评价取向是“发展为本”超越“奖优罚劣”;其评价内容是“整体多维”超越“唯智倾向”;其评价主体是“多元主体”超越“一元权威”;其评价方法是“灵活多样”超越“机械僵化”。
      3.尊重学生,重视交往教学中的关系伦理
      教学关系伦理涉及教学中的主体性、主导性、主体间性、教学公平性等问题。教学关系是教师教的活动与学生学的活动的关系,它也反映着社会、国家与学生的关系,反映着教师与社会与学生家长的关系,本质上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在当代中国,正确处理交往教学关系的道德原则至少应该包括:教学主导与教学民主结合;教学公平与教学关照结合;教学关爱与教学尊重结合。首先,符合伦理的交往教学要求教师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又要求教师同时发扬民主,这样,既充分肯定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又为学生在认知和发展中的主体地位的实现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提供良好的“道德场”。真正的交往教学倡导民主合作互动的教学伦理关系,一方面,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性学习、决定目标选择、选择教学内容和方法、教学进程和组织形式等方面发挥其主导作用;另一方面,教学主导不是教学专制、教学霸权和学术权威,而是教学民主和教学平等并存,教师要给予学生更多的机会和权利参与学习、自主自觉学习,不能逼迫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和机械训练。教师必须正确处理师生关系,教学主导和教学民主结合,教师约束和学生自由结合,营造和谐合作有序开放的学习氛围,虚心听取学生意见,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否则,学生会走向两个极端,要么因循守旧,谨小慎微;要么逆反心理严重,故意违规捣乱,这严重违背教学伦理和教学规律。其次,符合伦理的交往教学注重教学公平和教学关照相结合。教师对学生一视同仁,不偏爱,不歧视,不讥讽,不放弃一个学生。交往教学活动中,人人参与互动对话协商,不同层次、不同性格、不同水平和不同能力的学生得到充分尊重和情感关照。这样,教师和同伴的信任和友好可以帮助和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的教学氛围是最理想的状态。团结向上、互相关心、互相学习的课堂氛围可以使每一位学生的心理需求得到满足。第三,关爱和尊重每一位学生可以保护学生的自尊,健全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就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智力水平,尊重学生的独特见解,理解和宽容学生,适时关注学生的情感世界,并让不同的学生自主选择,发挥学生的不同长处。当然,关爱和尊重并不意味着一味地迁就和放任,恰当的指导和监督是必须的,学生的辨别能力和认知水平毕竟也是有限的,“放羊式”教育要不得。
      4.尊重教学规律,关注教学方法伦理
      教学方法伦理是指教育教学中的教法和学法符合一定的伦理道德和科学规范。一方面,教学方法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有利于学生愉悦健康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另一方面,学生的学法必须具有科学性、主动性、灵活性、针对性等特点。在这个意义上,符合伦理道德的教学方法首先必须尊重科学,不科学的任何教法都是不道德的。其次,符合伦理的教学方法是民主的、灵活的,是为一定的教学目的服务的,它既给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留有时间和空间,鼓励和方便学生创新,也可以促进和指导学生乐于学习、参与学习、反思性学习。符合伦理的教学方法和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截然不同,它是一种交往教学,一种崇尚平等对话,关注主体间性、关注个性发展、关注文化建构的有效性教学。
      5.以人为本,彰显教学管理伦理
      管理未必就是约束、不允许或制止、禁止。教学管理伦理的蕴涵十分丰富,在管理目的、管理方式等多方面表现出来。教学管理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是为实现教学目的而采取的手段。带着特定目的的教学管理活动如果坚持服务性与教导性相统一,他律和自律相统一,教学管理就是道德的、符合伦理的。它会促进师生关系的良性发展,促进交往教学的效果。可以说,不同的管理方式体现着对师生的不同道德判断,不同的管理方式实现着不同的人与人的关系。因此,交往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教学管理理念的更新,合理设置教学管理的内容,关注学生的年龄和心理差异,妥善处理纪律和自由、民主和权威的关系,实现课堂民主的人性化的管理,促进课堂互动交往和学生的全面发展,最终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三、 交往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交往教学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可以促进自我专业发展。首先,交往教学中教师的素质应该包括诸多方面,首先,尊重生命,追求崇高的教育观念。交往教学伦理要求教师尊重学生,教师的所有努力都要有利于学生精神世界的丰富和人格尊严的维护、美好人性的成长。离开了这一点,就不是做教育创造性的劳动。其次,交往教学要求教师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它包括背景知识、专业知识、教育科学知识、方法论知识、操作性的知识和个人知识等等。第三,交往教学要求教师具有创新教学能力结构。它包括灵活处理教学内容的能力,分析研究学生的能力,科学设计教学的能力,良好的表达能力,教学组织管理能力,教学自我调控能力,教学实验研究能力等等。第四,交往教学要求教师具有健全的个性心理素质,它涵盖教师情感、教学态度、教学意志、教学风格和良好的身体素质。总之,真正的符合伦理的交往教学对教师的素质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交往教学观指导下能够坚持学习,锐意进去,并努力做到宏观思维、整体思维,并用研究和发展的眼光对待学生、看待学生;教学要有个性,要创造性地解决教学中碰到的各种问题,尊重学生的见解和情感;坚持学习,及时补充新知识,改造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交往教学的伦理学审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交往教学的本质及其意义。毫无疑问,交往教学可以有效地促进教师自主发展,并促进教师在反思与行动中不断成长。交往教学要求教师树立开放的、多结构的、多功能的、整体的大教育观。特别是,交往教学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师和学生角色伦理,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加入到交往互动、团结合作的课堂学习氛围中,展示自我,解放自我,自信创新,勇于探索。交往教学的实质是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主体间性教育,是符合时代发展和社会需求的交往德育。
      参考文献
      [1] 陈旭元.交往教学研究.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 李轶芳.本体论视界中的交往教学.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
      [3] 欧阳超.教学伦理学.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8.
      [4] 彭未名.交往德育论.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5.
      [5] 田汉族.交往教学论.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6] 曾文婕.课堂教学评价.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责任编辑 关燕云)

    推荐访问:伦理学 审视 交往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