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财神节 > 正文

    义叶【“叶”之“世、代”和“时期”义探源】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5-12 04:49:40 点击:

      摘 要:现代汉语中常有“20世纪中叶”“80年代后半叶”的说法,其中“叶”表示“时期”之义。这种说法古已有之,本文通过对“叶”在形、音、义上的考察,分析出“叶”表示“世、代”和“时期”两个义项的来源,即“世、代”义为“叶”的假借义,而“时期”义又从这个假借义中引申而来。
      关键词:叶 时期 假借 引申
      2009年第10期《咬文嚼字》中,姚博士《热线电话》一栏(第29页)登载了这样一则问答:
      问:经常看到书报刊上说“上世纪30年代中叶”“13世纪后半叶”等等,这些“叶”是什么意思?
      ——四川周小明
      答:叶,本义是植物的营养器官之一,通常由叶片和叶柄组成,通称叶子。假借指“世”或“代”。《后汉书·郭躬传》载赵兴祖孙“三叶皆为司隶”,义即“三代都做司隶之官”。张九龄《南郊文武出入舒和之乐》“祚流万叶”,义即“福祚万代流传”,后也指某段较长的时期。现在书报刊上的“叶”就是这种用法。“上世纪30年代中叶”指的是“上世纪30年代中期”,“13世纪后半叶”指的是“13世纪后半期”。
      答词中解释了“叶”因假借作“世”或“代”而有“指某段较长的时期”这一用法,并广泛应用于时间分段叙述的表达中。但“叶”假借作“世”或“代”的具体情况如何,文段并没有详细阐明,且说辞有偏误之处,在此略作梳理,以明其理。
      一、世
      在《汉语大词典》“葉(yè)”下有关“世”“代”这一义类的有两条:
      7.世。代。《诗·商颂·长发》:“昔在中葉,有震有业。”《毛传》:“葉,世也。”陈奂《传疏》:“‘中世’,汤之前世也。”《后汉书·郭躬传》:“三葉皆为司隶,时称其盛。”唐张九龄《南郊文武出入舒和之乐》:“祀事孔明,祚流万葉。”清顾炎武《日知录·方音》:“而《宋书》谓高祖虽累葉江南,楚言未变,雅道风流无闻焉。”
      8.世。时期。汉司马相如《上林赋》:“恐后葉靡丽,遂往而不返。”清章学诚《文史通义·古文十弊》:“明中葉后,门户朋党,声气相激。”
      就体形而言,甲骨文中,“世”常作,即在(止)的三个竖笔上添圈以为指事符号分化而来。何琳仪《战国古文字典》(1998:917)曰:“世,透纽;止,端纽。端、透均属舌音,世为止之准声首,指事兼形声。” 说明二者音韵上的关系。而后金文、战国文字中圆圈变作横笔,或省作连为一笔,渐成今字形体。
      以本义考之,《说文》曰:“三十年为一世。从卅而曳长之。亦取其声也。”《论语·子路》:“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何晏《集解》引孔安国曰:“三十年曰世。”宋人周密《癸辛杂识别集·必世后仁》云:“子曰:‘必世而后仁。’盖言天下大乱,人失其性,凶恶不可告诏。三十年后,此辈老死殆尽,后生可教而渐成美俗也。”这种说法,可以为三个十()之合文释之,但其本义为三十年是确凿无误的。
      由此可见,“世”之本义为三十年,以此引申出一代、一生、进而又引出时代、人生诸义。《汉语大词典》中收录“葉”为“世”“代”的相关义项中,“时期”乃“代”之引申,亦即《咬文嚼字》所谓“后也指某段较长的时期”,那么,“13世纪后半葉”之说就是“三葉皆为司隶”的引申用法。
      二、枼、葉
      “葉”繁体作“葉”①,假借作“世”,有一番过程。《说文》:“枼,楄也;枼,薄也。从木,卋声。”“卋”,即“世”之异体。许慎释“枼”有两义,一为“楄”,即方木;二为“薄”,乃抽象义。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曰:凡木片之薄者谓之枼。故“枼、牒、鍱、、偞”等字皆用以会意。《广韵》:“偞,轻薄,美好貌。从木,击声。与涉切。八部。”按:铉曰:“当从卅乃得声。”此非也。《毛传》曰:“葉,世也。”“葉”与“世”音义俱相通。凡古侵覃与脂微。如“立位、盇葢、疌屮、协荔、軜内、籋尔、沓隶”等,其形声皆枝出,不得专疑此也。
      段氏此说,即以“枼”作声符、兼带表意而孳乳出的“牒、鍱、、偞”等字,皆有“轻薄”义。从此推之,为分化不同类别的轻薄义,在已有意符“木”基础上,再加意符“艸”而成草木之“葉”(与片、金等意符而言,木、艸在此可看作一类),也是植物中最轻薄的部分,其引申义中也多指轻薄之物,如“葉轮、百葉窗、一葉扁舟”等,“葉”之形、音、义关系,可备一说。这样一来,在草木之“葉”这一义项上,“枼”与“葉”构成古今字的关系。
      三、枼与世
      (一)而“枼”与“世”的关系,似存有两种看法。一种多数以通假视之,即“枼”之“世代、时期”之义为假借义。从传世文献与出土文献来看,“枼”早见于金文,且多有假借作“世”之用例。如:
      《诅楚文》:“昔我先君穆公及楚成王,是缪力同心,两邦若壹,绊以婚姻, 袗以斋盟。曰枼万子孙,毋相为不利。”
      《越王者旨于睗钟三》铭文:“隹正月季萅,吉日丁亥,戉王者旨于睗□(择)氒吉金,自乍禾童。……顺余子孙,万枼亡疆,用之勿相(丧)。”
      《冉钲铖》铭文:“唯正月初吉丁亥,……余处此南□(疆),万枼之外,子子孙孙,友□乍□(塴作以)永鼓。”
      睡虎地秦墓竹简《为吏之道》:“自今以来,叚门逆吕,赘壻后父,勿令为户,勿鼠田宇,三枼之后,欲士士之。”
      音韵条件上,据王力先生《汉语语音史》(1985:17~109)对上古音的构拟,“世”[?ap]为审母月部,“枼”[?at]为喻母盍部。两字声纽均为舌面音,属旁纽双声;韵部其主要元音均为[a],为通转。上文可见,在段玉裁的上古韵部系统中,“侵、覃与脂、微”两部皆有通例,也能说明二者的音韵关系。所以,“世”“枼”在音韵上旁纽通转之关系,符合通假的音韵条件。
      从以上两方面综合,文字学上“枼”通假作“世”,训诂中以“枼”有世代之假借义可通。
      (二)另一种则是以“世”“枼”在文字形体上近似讹误而相混,“枼”之“世代、时期”之义为引申义。李孝定先生《金文诂林读后记》(1982:235)卷六曰:
      枼字许君以为从木,世声,此就撰文立说也。字在卜辞作,象形,其上半象葉形者,填写作,与三十字作又作者形近,字又变为则为世,小篆最变为“世声”矣,三十年为一世,卅世一字也,而枼实不从此,至以一葉为一世者,声近通假耳……   李先生虽在最后仍承认二字“声近通假”,但是从形体上的讹误分析,且认为“枼”非从木世声的形声字,而是“象葉形”的象形字,郭沫若先生《卜辞通纂》亦有类似看法②,而后的上半部分与“世”形体相混,暗示不排除二字读音也因形近而混的可能,由此为二字在音韵上的通假关系抽掉了一项有力的证据。而林义光先生在《文源》卷二中则直接认为葉的世代之义是由本义引申而来:
      葉,古作吴尊彝当为葉之古文,象茎及葉之形,草木之葉重累百叠,故引伸为世代之世,字亦作葉。(李圃,郑明《古文字释要》2010年版)
      (三)从草木之葉繁盛、重叠累积之状,引申出世代之义,情理似通,却有失牵强,但两种理解比较起来,前者说服力更强。
      首先,“枼”“世”的确具备了通假的两个基本条件:文献用例、音韵条件,即使后者的解释也不能否认这两点,只是在这两点之外,认为“枼”在形体表意上,自有“世”义。
      其次,在字形上以甲骨文中为葉之初文,似有不妥之处。甲骨文中,“葉、果、桑”诸字形皆有作之例。“葉”亦有专指“桑葉”的用法,如陆游《过野人家有感》诗有云:“隔篱犬吠窥人过,满箔蚕饥待葉归。”自注:“吴人直谓桑葉曰葉。”因此,以形专为葉,在文例用法上有失偏颇。另外,按引申义之说,在世代之义中,“世”即为“枼”后起字,这样就忽视了“世”形为三十年之本义的造字理据。而林先生以为葉之古字一说,已失吴尊彝详述,文献不足征,也不能作为信据。
      再次,考察方法上,“枼”“世”并没有确切证据能证明二者间的引申关系,所谓意义上的引申关系可能是穿凿附会,也可能是无意中造成的一种联系而已,裘锡圭先生《文字学概要》(1988:12)提到:
      有时也能看到被假借的字跟借它来表示的词不但同音或音近,而且在意义上也有某种联系现象。这种现象大概有很多是无意中造成的。人们在为某个词找同音或音近的字充当假借字的时候,很可能无意中找了一个跟这个词在意义上也有联系的词。有意假借一个跟某个词在意义上也有联系的字来表示这个词的情况,也是存在的。这种情况不很常见,可以作为假借的特例来处理。
      所以,应将“枼”“世”视作假借中“本有本字的假借”一类,即在“世代、时代”义项上,假借字“枼”与本字“世”并用。
      四、葉与世
      作为“枼”之今字,“葉”同理假借作世代之“世”也就文通理顺。这种用例早见于《诗·商颂·长发》:“昔在中葉,有震且业,允也天子,降予卿士。”《毛传》《郑笺》等文字训诂之作也多以“葉”假借“世”,如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
      “昔在中葉。”《传》:“葉,世也。”《笺》:“中世,谓相土也。”瑞辰按:《传》以葉为世之假借。葉,从枼声;枼,从世声。故世可假作葉。《淮南修务》云:“称誉葉语。”高《注》:“葉,世也。”《广雅释言》亦曰:“葉,世也。”
      另《毛诗异文笺》:
      “昔在中葉。”《传》:“葉,世也。”案:此叚借也。《说文》:“葉,从枼声”;“枼,从世声”。《左氏昭元年传》:“其季世曰唐叔虞。”《文选》曹植《与吴季重书》注引作“季葉”。是葉、世古字通用……世与葉今古文之别也。”
      综上所述,“葉”假借作“世”的具体情况既明,回到开头《咬文嚼字》中的问题,还有几点值得注意:
      第一,现代汉语中,葉作“世代、时代”之义已废弃不用,只有“较长时期的分段”这种用法。在《现代汉语词典》中,也只是收录了这一义项,且与表示植物一部分的“葉1”分立条目,标为葉2,作为形同音同而意义不同的同形词。葉1中的义项为本义、引申义;葉2为假借义,两者之间意义上并无关联。
      第二,“时代”与“时期”为两个意义有别的词。《汉语大词典》的解释如下:
      【时期】发展过程中的一段时间。巴金《灭亡》第二章:“这是他底表妹,他底幼年时期的唯一的爱人。”赵树理《套不住的手》:“(教练组)是高级社时期就成立了的。”
      【时代】①指历史上以经济、政治、文化等状况为依据而划分的某个时期。《宋书·礼志一》:“况三国鼎峙,历晋至宋,时代移改,各随事立。”宋万俟咏《三台·清明应制》词:“好时代、朝野多欢,徧九陌、太平箫鼓。”《自序八》:“我所经历的时代,是一个波澜壮阔,绚丽多彩的时代。”②犹世代,代代。唐高适《酬马八效古见赠》诗:“时代种桃李,无人顾此君。”③指个人生命中的某个时期。丁玲《团聚》一:“这在他的少壮时代和他的性格上都是不能容忍的,他也无声的宽容着她。”沈从文《从文自传·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我在作孩子的时代,原本也不是个全不知自重的小孩子。”
      “时期”多指具有某种特征的一段时间,这种特征广泛多样、针对性不强;而“时代”则是具有较强划分依据和特征的一段时间,其用法更为严格。因此,可以说“石器时代”“五四时代”也能用“石器时期”“五四时期”,而在用“19世纪时期”“抗战时期”时,却很少以“19世纪时代”“抗战时代”代之。
      但是在“世”的各义项中,并没有“时期”这一用法,如俞樾《茶香室丛钞·先进于礼乐苏子瞻说》:“孔子之世,其诸侯卿大夫视先王之礼乐,犹方圆冰炭之不相入。”这里的“世”即时代,与常说的“维多利亚时代”“拿破仑时代”用法相同。前面提到,“葉”之“时期”义由“世、代”义引申而来,所以,“20世纪上半葉”之“葉”是由“葉”的假借义“世、代”引申而来,而非直接假借于“世”。
      第三,“葉”与“世”在“世、代”义上有假借关系,但和“代”无假借用例,《咬文嚼字》中说“假借指‘世’或‘代’”,不准确。
      五、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诸如“20世纪中葉”之“葉”的意义来源已明。简言之,从训诂入手,“枼”与本义为三十年的“世”音韵上旁纽通转,属音近;在出土文献和传世文献中早有互用假借之例,二字在“世、代”义上是为假借字关系;在字形上,“葉”由“枼”加意符艸分化而来,二者在“轻薄”之义上构成古今字关系;进而古字“枼”废弃少用、“葉”完全取代后,字际关系上“葉”遂与“世”亦构成假借字的关系;“葉”借“世”来的假借义“世、代”,引申出“较长一段的时期”,即“20世纪中葉”之“葉”,且“葉”之“世、代”义在现代汉语中也废弃不用。
      注 释:
      ①古文中“葉”读作xié,即协音之“协”,并非草木之“葉”。
      汉字简化后,两字合并。实为两个不同的词。本文后草木之“叶”均作“葉”,以辨字形。
      ②《卜辞通纂》:“当是枼、葉之初文,象木之枝头着葉。”
      (舒迟 南京大学文学院 210093)

    推荐访问:探源 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