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财神节 > 正文

    信息卡:小工具大威力:威力工具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5-11 04:43:36 点击:

      问题  1 传统教研活动往往是自上而下地确定教研内容,关注教师内在需求不足,因而导致很多教师对教研缺乏兴趣,教研效率低下。  2 完成教学任务与教学方式转变如何合一推进?
      3 如何将教师教与学中的真实问题和教学困惑转化为常态研究的内容?
      4 在教学方式转变的过程中衍生出来的说不清、弄不懂、看不明、做不好等难以列举的细节化问题如何捕捉和解决?
      5 教学问题难以准确表达,常常游离在问题本质之外,并在教师之间难以找到合适的传递交接点。
      6 怎样让教师把产生的问题、实践的收获、背后的想法、不同的意见等个性化的教研信息便捷地、平等地释放出来?
      7 教研中共性与核心问题如何产生、提炼?
      8 教改过程中,教师依赖自身能力,难以解决所面临的实践问题,援助的力量在哪里?
      9 教研转型路径与起始步骤如何设计?
      10 在小范围实验成功后,如何让更多的教师及时跟进运用新方法?
      11 教师个体的独立教研与群体教研的关系如何处理?怎样在校内动员尽可能多的教研资源?
      12 培训如何兼顾教师的个性化需求?
      13 小规模教研活动(专题或项目)怎样组织?
      14 教研组长的作用与教研活动的展开程序。
      15 如何保持教师持续参与教研的积极性,在文化和制度上可采取哪些措施?
      这张问题清单还可以延伸,它们都是校本教研最核心的共性问题。每所学校都在不同的方向探索,寻求某个领域的突破。令人惊奇的是,上海宝山教师进修学校附小用一张小小的信息卡,竟然在上述问题的解决中都取得了值得称道的成果。他们是如何将这个小工具用到极致?如何围绕它打造出一整套全新的教研体制?
      背景
      2000年时宝山教师进修学校附小进行了基于“艺友式活动学习”的课堂创新性学习策略研究,开发出了信息卡教学工具,以此作为课堂里师生互动合作学习的载体。教师和学生共同在信息卡的发布、浏览中,根据学习需求去“招”和“找”交流伙伴(学校称呼这种关系为艺友,源自陶行知的“艺友制”,体现能者为师、相学相师、亦师亦生的教育理念),找者为生,招者为师。
      信息卡进课堂,撬动了以往课堂里传统的师生关系。这种以平等为基石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变得主动起来,教师们也被新课堂里教师和学生不一样的表现所震撼,产生了改变的冲动,意识到专业发展迫在眉睫。
      从哪里入手破局呢?大家的视线渐渐聚焦到了信息卡上。这个工具已经在课堂上证明了它促进师生交流的强大威力,能不能用在师师之间的教研上呢?
      教师实践与反思
      “教研同盟”是在自我选择中产生的。教师在课堂中产生个体难以解决问题,于是在学校的信息栏、文化墙上等都可以通过小小的信息卡表达自己的需要,伙伴阅读后根据自己的专业能力选择,在卡上签下自己的名字,表示愿意参与这一问题的共同教研,形成“教研同盟”。因为是相互之间的需求,教师便本着我选择、我承诺、我负责的信念,在课余以课案设计为例,互相揣摩,研究细化问题的解决环节与设计过程,教研活动再也不只是定时定点地处理搁置较长时间有待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而是经常化、及时性的面向教师需求的活动。
      办公室、阅览室、文化屋、小花园、课堂里,时时、处处都能看到教师在协商互动着。课堂实践成为课前讨论确定策略是否可行的检验场,跟进式的听课、评课、反思,使教师摆脱了个体反思后,无法获得策略的自我探索,且不一定能解决的漫长过程,同伴有效的问题探索与共同话题的合作研究,建立了一种新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文化,招、找者敞开思想与教室大门,已成为一种教育、教学习惯,从而学校形成了宽松的研究环境和开放的氛围。
      以信息卡为载体、以课为例的校本教研,这种教研方式在操作上分为六个环节:一是上课听课;二是书写信息卡;三是浏览信息卡;四是话题聚焦;五是交流讨论;六是制定出解决策略。
      以下是该校教师的相关案例手记:
      这是我的一堂课《物体振动产生声音》,自然组的组员在听了我的课后,纷纷书写了自己的信息卡,我通过浏览,把它们分为两类:
      一类是针对我的这堂课,大家提的建议或不明白之处,另一类是教师自己在上课的过程中遇到的困惑。
      有了这些信息卡,教研活动时,我不再盲目瞎讲,重点解决针对我的这堂课问题,因为我作为教研组唯一的专职教师,解决这些信息不仅能帮助组员进步,起到示范作用,对于我自己来说,不也是一次很好的锻炼机会吗?正是由于多了这样的锻炼机会,在这次市视导中,我才能面对市、区的专家充满自信地侃侃而谈,这对于以前的我来说,是连想都不敢想的。
      在这样的教研活动中,组员们也不再只是听者,大家都能依据我身上的信息各抒己见,既节约了时间,又达到了效果。信息卡就是校本教研的真实依据。
      以信息卡为纽带的开放式“发布信息——浏览信息——处理信息”的研修活动,满足了老师不同的研修需求,我很有感触。
      作为英语组长,固定教研是我们集体共研、分享智慧的不变约会,但是平时遇到的问题,都要等到教研活动再研讨就太晚了,大家工作很忙,英语老师又不在一个办公室,于是我们达成共识……遇到问题发布信息,收到信息及时回应。
      在每次英语教研活动前,每位老师都会情不自禁地写好一张信息卡,上面记载着近一段时间里,教师在教学中碰到的困惑,然后把它贴在信息栏中,供各位老师浏览。对于那些信息卡上的小问题,能做解答的老师就当场解答,并会提出解决的策略、操作的细节,有可能的话也会面对面地直接演示。但是对于信息卡上出现的那些共性话题,教师则静静地围坐在一起,以“众人拾柴火焰高”为宗旨,大家讨论,想办法解决。让小小的信息卡在组团式教研活动中起省时高效的作用。
      在进行校本研修时,我们也经常使用信息卡。如在平时弥散型教研时,由一人提出自己的问题进行招、找活动。有问题的可以找同伴帮助解决,能解决问题的招同伴来为其提供帮助。这种方式很适合两、三人之间的研修。   在教研组研修时,大家提出各自的问题,聚焦以后产生共同的一个问题,整个教研活动围绕这个问题展开,能把问题分析得比较透彻。
      信息卡在以课为例的教研活动中的一个操作模式:首先执教教师、听课教师能够捕捉课堂中有价值的信息,把隐性信息通过信息卡外显;其次教师发布信息、浏览信息后,聚焦出教研话题;最后大家围绕话题提解决策略。
      作用:让教研组长不再担忧教研活动没有内容,让信息卡成为提供信息的有效载体,为组内教研活动提供充裕的活动内容。让组员不再坐冷板凳,让他们说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提自己想说的解决策略。
      问题一:教研与教学贴得不够紧,教研课题的针对性、及时性不够;教学问题难以准确表达,常常游离在问题本质之外,并在教师之间难以找到合适的传递交接点;教师不容易把产生的问题、实践的收获、背后的想法、不同的意见等个性化的教研信息便捷地、平等地释放出来;在教学方式转变的过程中衍生出来的说不清、弄不懂、看不明、做不好等难以列举的细节化问题难以捕捉和解决。
      对于课堂创新,教师们互相倾诉较多的是智慧不够、操作缺失、行动不顺的诸多烦恼。有的教师进行教学预设时在“我该怎样设计这节课、这个环节”问题上无法进行而退缩;有的在课堂实践中,对“这样的设计我怎么做下去”产生怀疑;有的在教后反思与评价时,为找不到“这堂课究竟上得怎么样,又该怎样调整”而困惑不已。
      信息卡敲开教师智慧的心门,也成为带动教师们“招”能者为师、“找”惑者为友、师师相学相友智助的纽带呢。
      实践的困惑可以发布找的信息,实践中的有效方法可以发布招的信息,有主题的进行交流碰撞。虚拟课堂解决了教师们课堂教学中的困惑。这样互动交流的校本教研不仅提高教师的基本能力,也提高教师的研训能力。
      信息卡作为教学与教研之间信息相连的纽带,融合教、学、研、训的信息为一体,形成教研兴趣的出发点、生长点、推进点。这样,学校在对教研活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要抓的一个关键环节就是要有足够的能满足教师发展需求的信息产生,培育起教师自我、自察、自招、自聚教研信息的习惯和意识。
      信息卡帮助教师找到自己,成为既能主动接受被别人“说长道短”,又能主动为别人“献计献策”的互动载体。信息卡引导教师把课堂中师生交往遇到的难题自动、自主、自觉地带出来,转化为自己成长的目标,融化为同事之间教研的目标,外化为组团参与教研活动的兴趣。
      信息卡在信息流动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它使学校教师的教研活动少了浮夸和肤浅,更有实效。信息卡进入教研过程,让教师在信息的浏览中甄别、白悟,在选择中学习选择,在疑惑中生成见解,在欣赏中得到启迪。教师们称这种随时随地、即知即研、亦师亦生、相学相友的信息沟通为“弥散教研”。
      为了让信息始终保持鲜活的特征,能始终在教师之间快活地跳动,学校对信息的产生给予特别的关注。唯有信息源头不断,兴趣教研才能不散。在教学流程管理的各环节中,学校坚持课程、课堂、课题“三课”一体化运作,设计和捕捉教研任务,带动教师在任务驱动中,有目的地收集源于课堂教师表现、学生表现的相关信息,选择其中的重点、难点记录在信息卡上,利用办公室、教研活动室、校园的信息栏发布自己的教研需求信息,吸纳对相关信息感兴趣的教研伙伴研学相助。
      问题二:教研转型路径与起始步骤如何设计?
      首先,“艺友式活动学习”总课题组推出先导小组,带着“艺友式活动学习”的操作样式,和教师一起实践,在语文、活动课类学科中率先实验,逐渐展开了“课程、课题、课堂”三课联动观课教研活动。
      先导小组吸纳教师参加样例课的研发,大家共同根据课堂转变要求,瞄准教师专业技能的具体问题,推出微格手术法、多元会诊法、细节改道法、切除整合法、课例反思法等多种策略,边教研边打磨。
      磨课、研课过程中尽管困难很多,由于问题抓得准,方法适切,共研共创,智慧分享,教师获得的经验也深刻,成效也大。总课题组以这种浸润式的转型行动,让教师具体地、生动地看到了新课程标准指导下课堂的内在变化。先导小组在推出新课例的同时,教出了一批教学相友的新教师,先学一步做样例课的教师,在先转变中有了一点心得。
      进一步把信息卡用在为教师提供智慧援助的各类教研活动中,用信息卡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热点、难点。在教研活动中,学校关注到,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是源于课堂教与学的需求信息能在师师之间流动起来。而能让教师受益、唤起教师们教研兴趣的,是教研内容的目标设定能与教师的实践问题呼应起来,而信息卡让教师的教研需求信息表达出来了。
      教师们把自己观课后的想法,用一分为二的信息分类法则,就“能”与“不能”、“懂”与“不懂”、“准”与“不准”等不同见解,在信息卡上亮出来,互相浏览、平等协商,选择重点、难点,分层教研,饶有兴趣。
      学校在阅读教师需求信息卡中,读出了教师对开展以关注教师个体真实问题为指向的教研活动的积极性。信息卡也折射出教师学习研究教学问题的兴趣,表现出用信息卡开展“找”、“招”互动教研的热情。
      问题三:在小范围实验成功后,如何让更多的教师及时跟进运用新方法?
      先导小组的实验成功后,怎样让更多的教师敢于将信息卡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呢?很快,学校开始运用首席制,让一部分先尝试运用过信息卡组织教学的教师,在备课活动中担当信息卡进课例的教学设计的教研首席,为伙伴做课例提供设计思路。随着新课程在起始年级实施的脚步越来越近,“艺友式活动学习”的教研,开始在各年级、各学科发挥牵引作用。信息卡为纽带的开放式“发布信息——浏览信息——处理信息”的基本做法,在操作细节上逐步迁移、变化出更多适合各学科、各种类别教学要求的创新性活动学习,信息卡有了更多不同的表现方式。
      先导行动、首席带动、项目拉动的教研活动,引导教师聚焦课堂、聚焦问题、聚焦策略,率先实行教学方式的转变。一些教师从中渐渐养成了倾听同伴讲述自己真实问题的习惯,少走了很多弯路。又有一些教师在这样的教研活动中,学会了抓住具体问题,自主寻找伙伴即时即地开展教研,走上了专业成长的快车道。   在信息卡的交流中,利用学校骨干教师发布的信息卡质量较高的特点,积极发挥他们“火车头”的作用,组织他们从自己众多的课堂问题中提炼出核心问题,并且抓住确定的主题发布系列式、递进式、连环式教研信息,组织主题互动研训小组活动,并且将互动教研效果以观课的形式进行交流。骨干教师在招“艺友”、教“艺友”活动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教研目标,专业发展始终走在一般教师的前面,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
      学校采用课程、课堂、课题“三课联动”的方法,组织教师开展课堂里静悄悄地转变,帮助教师获取专业发展的前进目标,一张张信息卡记录了教师们每一天职业生活中成长的足迹。教师们在“三课联动”成果的分享中,认识到研究自己的教学经验、关注自己的教学行为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许多教师开始独自思考自己的研究课题。为了让这种热情能转化为具体的教研课题,学校通过发布困惑信息卡,帮助教师牵线搭桥,形成一个个实践新课程理念的课题研究小组。
      问题四:小规模教研活动(专题或项目)如何组织?教师个体的独立教研与群体教研的关系如何处理?怎样在校内动员尽可能多的教研资源?
      通过信息卡,教研组捕捉共同的信息,找到教师共同困惑的问题,使之成为群体教研的信息。从教师发布的信息卡上,80%的教师对教学方法和过程的目标设计感到困难,32%的教师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表达有困难。于是,这就成为学校教师群体共同教研的主题。同时,学校还在教研组中鼓励教师通过自己的实践,选择有教研价值的个人教研信息,通过发布信息卡等方式广而告之,“招”和“找”交流伙伴,开展各种专题性自主教研活动。
      问题信息的不同,研训的方式也在创生。二期课改的理念,非常重视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生生、师生间的互动,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艺友关系基础之上的协商学习具有明显的这一特征,但这一方式的运用不是教师一蹴而就的。一位老师为了上好《苏武牧羊》一课,她在预设中产生了问题,以苏武的“爱国节气”为话题,让学生进行自主、合作学习。老师创设的互动学习环节,在整个模拟课堂过程中使老师产生了许多困惑。于是她发布了这样的信息:当学生回答不在教师的预设之中,怎么办?教师如何运用现代化媒体操作为教学服务,克服边表达边操作时的手忙脚乱?
      这条信息招来了区教学能手丁玉华、赵勤校长,他们以问题为话题,进行共同协商。他们以亲历学生的角色为途径,模拟课堂,生成问题,提供实践智慧。多角度地模拟不同层次的学生,培养这位老师的临场教学机智。赵校长还走上讲台,拿起电子教棒,一招一式,一句一句地演示着,用她特有的方式和老师研讨、协商方法,在反复比较中老师确定了支持学生的语言和互动方式,这种相学相师,亦师亦生的场面令人感动。同时也使教师知道教师不仅仅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是学生的高级伙伴,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给学生搭建“脚手架”,把学生引入“最近发展区”。通过同伴的演一演、做一做、帮一帮,使其明白了活动学习不能停留于表面层次,要善于将学生的问题一步步引向学习的深处。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经历学习过程,把握文本中蕴含的情感。
      角色模拟的教研紧紧围绕着教师信息卡上表达的实际状况和发展需求,重视教师已有的实践经验和现存缺陷,解决教师课堂中的燃眉之急。这样的互动教研,力图使教学理念的学习,成为教师希望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的内在需要和实际行动。
      问题五:教研组长的作用与教研组活动的展开如何借助信息卡?
      信息卡的运用,使教研组长从原来抓定地点、定时间、定内容的“老三定”为“新三定”:一抓定位,注意帮助新教师在信息发布中找到原发性问题,确定专业发展的主攻方向;二抓定向,帮助有一定教龄的教师,在互研中聚焦信息,确定专业发展的主攻方向;三抓定法,建立教研组内信息流动的活动策略,设计课堂内学习信息流动的操作要点。
      在教研组里,信息卡成为组长听取组员意见、共同协商、聚焦研讨话题的帮手。谁的信息卡说的问题重要、表达得更明白,谁就可以担当教研主题的轮值主持,教师们追逐着信息的价值,积极地交换着教研话语权。
      原英语教研组长出国培训,组长缺位,学校请从未担任过组长的李老师承担这一职责。新组长内向、胆怯,不懂如何把组员组织起来。老师们提示她可以利用信息卡组织教研活动。于是,李老师组织的教研活动与以往有了很大不同:出示信息卡(问题)——发布问题信息——组员浏览——聚焦问题——选项研讨出对策——互相倾听——反馈过程——确定回放课一约请伙伴观课。英语组的教研活动质量迅速提高。
      朱静是低年级教研组长,一天,她走进办公室,看见桌子上贴着两张信息卡,一张是袁老师的:怎样帮助孩子快速识字?另一张是陈老师的:课堂中让学生互动的时机如何恰到好处地把握?朱静放下手头的教具,对两位教师的信息卡迅速作出反应,一个小型的教研活动就这样开始了。对于袁老师的信息卡,朱静说:“快速识字在指导学生借助拼音整体读字后,要采取游戏识字——识文读字——游戏反馈——激发兴趣——复现文字——运用生字的连环识字活动,这样才能水到渠成。”小小信息卡让教师觉得开放自我不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通过阅读信息卡,能者为师,分享智慧,解决课堂内的问题有了短平快的沟通渠道。
      问题六:培训如何兼顾教师的个性化需求?
      信息卡教研模式运行不久,学校开展了一次暑期培训。那次校本培训的内容是现代教学技术实务系列学习,在培训中学校了解到:教师掌握现代教学技术的水平参差不齐,用同一个内容安排统一的培训,不仅作用不大,而且容易造成教师的反感。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老师们想起了信息卡。学校请教师根据自己掌握多媒体、运用软件的情况,先填写一张“会”的信息卡,发布在艺友信息栏上。接着,请全体教师浏览信息卡上的内容,选择自己需要的学习信息项目,在“艺友”旁签上自己的名字。这样一来,“不会”的教师找到了自己满意的培训教师,“会”的教师招到了自己的学生。随后,学校将从信息栏上招募到的“艺友”教师组织起来,就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进度的安排、学习效果的评价等细节问题,组织具体的研训。   这一期培训活动使得教师们在“找”和“招”的信息流动中,每个人吸收了现代信息技术、输出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都得到了提升。信息卡帮助老师们找到了根据教师个性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校本教研的途径。教师的需求、教研目标有了外显的载体,教师对学校组织的教研活动满意度更高了,兴趣更浓了,效果更好了。
      问题七:如何通过文化和制度保持教师持续参与教研的积极性?
      在与教师共同体验新课程魅力的过程中,学校建立了以信息卡为纽带的兴趣教研的过程制度和支持保障制度:
      信息发布制度:年度前沿问题聚焦、研发科研课题信息发布活动;学期重点问题专业培训信息发布活动;每月难点问题教研组跟进研训信息发布活动;每日随堂问题艺友伙伴信息发布活动。
      信息交流制度:教师自主招、找伙伴听课点评制;教师成长档案入档、上网资源分享制;交往互动学习经验文化屋、聊天室叙事制;骨干教师个人学科理念传播制。
      研学峰会制度:专家主题引学制;教师与专家对话制;专家进课堂论证制;教师专业展示厅,每学期一届教师专业博览会制;优秀教研组以课为例的专场展示评比制。
      研学评价制度:行动研训“七见”——“流程见足迹,课堂见双赢,展示见操作,质量见成效,阶段见经验,竞赛见水平,成长见新我”的促进性评价。
      校长是校本研训首席责任人,抓“三先”——先做项目,推先导课程,带先行团队。教研组长是学科带头人,负责“三带头”——带头说课,带头下水,带头反思。
      学校会定期组织信息超市,教师们用信息卡集中发布自身的困惑、经验,能或不能的做法,而且每张信息卡总会连着一串信息,教师们都在信息超市里自主选择教研信息,自主担当不同的教研角色,跨学科、跨年级开展合作与互动。
      以信息卡为核心的兴趣教研的成效
      以信息卡为纽带的兴趣教研活动,使学校多年来低效的教研活动发生了蜕变,信息卡成为教研组活动中个研和共研、自培和互培、传递师德与专业发展信息的有效载体。学校实现了教、研、训、修合一推进,学校的教研活动更直接地指向教学实践问题的解决,教师专业发展的效度渐渐显现。教师中实践新课程理念的多了,十多位教师走向了市、区教学的颁奖台,学校有了自己的品牌教师。
      以信息卡为纽带的兴趣教研促进了教师由跟着别人教研向自主教研、合作教研转变,形成了全员研、学、训、做新课程理念的教研氛围。这套模式所形成的多元研训方式与研训制度变革,使每一位教师都置身于一个想发展、能发展、有发展的多元化的“润泽”的教研园地。信息卡让教师们心中的想法能及时地一吐为快,带动教师改变职业习惯、交往习惯、生活习惯。在教师专业成长的路上尽管有许多的坎坷,但每每遇到课堂里的问题需要求教,或获得一个展示机会,总会有一个团队来支持和帮助。
      流动的信息流淌进教师们的心田里,流淌的不仅是智慧,也荡漾着教师职业成长的快乐。
      你问我答
      1 信息卡的功能是否可以用网络交流工具来代替?如校内论坛贴、QQ群、博客、留言板、邮件、短信等,两者的作用和效果有何差异?
      2 在课改名校,如杜郎口中学等,教师们常常运用的一个教研工具是反思小黑板。它们摆放在走廊甚至户外,每位教师将自己近期(一般是一周)的教学经验与困惑写在其上,公开展示。这种反思小黑板与宝山教师进修学校附小的信息卡在作用、功能上的优劣对比如何?小黑板就是一个放大的信息卡吗?
      编辑 张良

    推荐访问:威力 小工具 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