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财神节 > 正文

    何惧恐怖,它一样魅力无穷 何惧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4-13 04:51:42 点击:

      中图分类号:G642.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2)10-0000-01  萧伯纳曾称:“美国出了两个伟大的作家——埃德加·爱伦·坡和马克·吐温。”爱伦坡在小说、诗歌和文学评论等三个领域内都有不俗的成就,其代表诗作有《乌鸦》、《致海伦》等。他还被誉为近代侦探推理小说的开山鼻祖。其侦探小说《泄密的心》、《瓶中手稿》、《玛丽·罗热疑案》等对后来侦探小说的蓬勃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其恐怖小说更是被世人津津乐道,这些恐怖小说中浓烈的哥特风,阴森的环境描写,细致的心理描写都为小说加分不少,它们都有一个永恒的主题——“美与死”。
      一、写作背景
      爱伦坡命运多舛,一生穷困潦倒,受尽白眼,多名家人相继去世,这些人生经历对他的写作风格产生了很深的影响。
      其一是家世的影响。爱伦·坡周岁时父亲离家出走,2岁丧母,后被富商(John Allan)非正式收留,与养父关系不好。后来因酗酒、赌博而未完成学业,之入西点军校,因故意触犯军规被开除。1829年,养母去世。他38岁时,24岁的妻子因肺结核病也去世了。
      其二是受时代和颓废派的影响。当时美国南部蓄奴制社会即将崩溃,大部分作品的风格都抹上了颓废没落的色彩。
      其三是受传统哥特小说的影响。但是在他的小说中,恐怖效果不是仅仅靠情节和场景,而是把人物加入到场景和情节中,使背景、气氛和人物心理融为一体,故事情节也不再是传统哥特小说一样散漫冗长,而变得紧张紧凑。
      二、恐怖之美
      爱伦坡曾说过“一个漂亮女人的死亡毫无疑问是世界上最富有诗意的题目”,“死亡”这个“美”的主题是由“神秘”和“恐怖”共同创造出来的。爱伦·坡的大部分作品从场景到氛围都笼罩在恐怖和神秘之中。如:《一桶自葡萄酒》、《红死魔的面具》、《黑猫》、《厄舍古屋的坍塌》、《跳动的心脏》等,还有诗歌《征服者爬虫》《海中之城》等。
      《红死魔的面具》中,爱伦坡用死神的舞蹈来象征死亡。城堡高墙外“红死疫”猖獗,城堡内光怪陆离,化装舞会疯狂至极,面具奇形怪状。“火光透过血红的玻璃窗,照射在漆黑的帷幔上,无比的阴森”。跳舞的男女“个个面无人色”,在幽暗中疯狂起舞。人群中一个戴“红死魔”面具,身穿尸衣的身影突然变成了一块裹尸布和一副面具。”这种描写给人已致命的恐惧感。而《黑猫》的故事更是让人感到发自心底的恐怖:“我”,一个“以善良温顺出名”的人,亲手杀死了“我”喜爱的黑猫和妻子。爱伦·坡随着故事情节的展开,慢慢打开恐怖的大门。第一次,“我”用小刀剜掉了黑猫的一只眼睛,然后把它吊死。当晚,一场大火将“我”的住宅烧成一片废墟,奇怪的是印有黑猫浮雕像的墙仍竖立着。后来“我”又带回一只猫,却发现它也被剜掉了一只眼睛。在地窖里,“我”恼怒之下拿起斧子去劈猫,却将妻子劈死。当“我”把妻子砌人地窖的墙壁时,猫则不见了。警察找到妻子的尸体时,才发现“那只猫张着血盆大口坐在妻尸的头上”。
      爱伦·坡不厌其烦地在作品中创造阴森的死神和鬼魂的形象,以求获得恐怖的效果。 “死尸复活”,“借尸还魂”是爱伦·坡“死亡”主题中最具有恐怖魅力的。如《厄舍府的倒塌》——被活埋的病女破土而出;《丽姬娅》——亡妻占据新娘的肉体重生;《红死病的假面具》——红死魔收割四散逃窜的亡灵。
      三、浪漫之美
      “死亡”是快乐的。坡在作品中提到:“快乐是他们的死亡——死亡对于他们就在快乐生活中,令人最后销魂”(《阿尔阿拉夫》)。在有的作品中,爱伦坡把“死”形容成一种“睡”,这种状态能让人摆脱痛苦,给人以解脱和幸福的“乐趣”。爱伦·坡在《睡眠者》诗中这样歌颂“死”:
      我的爱人,她睡了
      但愿她熟睡不醒
      永恒的长眠!
      愿她在天国里得到天使的守护。
      而其作品《致海伦》,则充分体现了死亡的浪漫之美。海伦是美的化身,而她的死亡则是最崇高的题材。他在诗中描述了海伦美若天仙的容貌,“海伦,你婀娜的姿容好似/古代尼西亚的轻舟”,“你那卷曲的秀发,绝代的容颜/和那象河泉女神的娴雅风韵”。这么美丽的女子虽然死了,但她活在诗人的心目中,如同“一尊神圣的雕像”。
      《献给安妮》也是一首歌颂爱情和死亡的诗歌。美丽的安妮死了,“我”经受了“令人痛苦的最难耐的折磨”,那种叫“激情”的“热病在我心中燃烧”。“我”安然地睡在床上,与“我”心爱的安妮见面。她“温柔地轻轻吻我,多情地抚爱劝哄,于是我安然入睡,就睡在她的怀抱——,我的心儿就这样躺着,幸福地尽情沐浴,许多真实的梦幻,和安妮的美丽”。她“以温柔将我覆盖,她向天使们祈祷不让我受到伤害”。“我”就这样心满意足地入睡,心里充满着对她的爱,“你以为我已经死亡”,“但现在我的心比什么时候都亮”,那道光是“我的安妮的目光”,是“安妮爱的光芒”。
      四、重生之美
      美学家杜弗海纳说过:“这种死亡可能成就一种脱胎换骨,成就一种超现实的降临,也成就一种新意的产生,即更高级、更纯洁、更美的东西——灵魂的产生。而“灵魂不死就很接近精神自由。在坡那里,死亡不是一件自然事实,不是一个偶然事件,不能从时间上将其把握为生命的终结。死亡意味着新生,意味着超越。雅斯贝尔斯说:“死去……不是空洞无物的虚无,而是洋溢着真实生命的充盈丰满”。
      死亡是最深刻最富意蕴的生命事实,唯有死亡才能赋予人生意义和真正深度。如果人世间没有死亡,人生就没有意义了。死亡是超越艰难岁月进入永恒的唯一途径,而不朽和永恒的生命只有通过死亡才能达到。弗兰克把死亡看成是“激威人在生存中达到自我实现的基本驱动力。死……完全彻底属于生。”这些存在主义者们都认为死是一种超越,是不朽和永恒的生,是美丽无比的。死者的面孔比他生时更美丽、更柔和。在死亡面前,一切丑陋、邪恶都悄然引退
      爱伦·坡把“死亡”转化为“新生”。他的思想和作品中的这种“生中有死,死中有生”的矛盾对立显示出他的内心世界所处的矛盾状态:失望与希望、绝望与追求时时伴随着他。有人说,这种矛盾对立中,总是负面的一方占主导地位,使他本人和作品沉浸于悲凉与凄惨之中给人以消极影响。我们能通过他对死亡和恐怖的描写,他对冷酷的现实世界的鄙弃,理解到他对美好人生的憧憬和追求。他的作品尽管在数量上充斥着绝望、失落、痛苦、悲怆和恐怖,但是,这恰恰说明了他内心饱含着超越人生的渴望与追求,对甜美、温暖和爱情的向往。这正是爱伦·坡的“死亡”主题的真谛。
      参考文献
      [1]Poe,Edgar Allan.Poe Essays and Reviews[M].New York:The library of America,1984.
      [2]爱伦·坡.爱伦·坡短篇小说集[M].陈良廷、徐汝春译.北京:外国文学出版,1982.
      [3]齐乃政.试谈爱伦坡其人其诗[J]北京大学学报,1991,(2).
      [4]曹曼.爱伦·坡死亡主题的内涵读解[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0,(2).

    推荐访问:无穷 魅力 恐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