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保险合同 > 正文

    老马识途信马由“姜”,两个最男人的男人相惜《让子弹飞》 老马识途的故事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2-10 04:39:29 点击:

      《让子弹飞》被誉为今季最好看的贺岁大片。导演姜文在收获票房大卖之时,不禁特别感激一位97岁高龄的老人:“没有他阳刚十足的《夜谭十记》,就没有《让子弹飞》的成功。他是我的保护神!”
       究意是谁?让素来高傲的姜文说出这样谦虚的言语呢?

      潜伏着战斗的职业革命者

      他就是97岁高龄的著名作家马识途老人。
      2008年7月初的一天,正在练着书法的马识途突然听到一阵敲门声,保姆开门后,几个拎着水果,捧着鲜花的年轻人走进了他的家门。
      来者不是别人,正是姜文。跟姜文一同前来的,还有姜文新近成立的北京不亦乐乎电影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的合伙人马珂。
      姜文和马珂毕恭毕敬地见过马识途之后,说明了来意:“马老,我们想将您老的小说《夜谭十记》改编成电影,特来拜访您!您老的作品不老,故事跌宕起伏,波澜壮阔,我非常喜欢!”
      说起《夜谭十记》,就不得不提起马老传奇的人生,可以说他的人生比小说还要精彩,甚至还有过长期“潜伏”的经历。
      马老1915年1月生于重庆忠县石宝乡坪山坝马家大院的一个书香世家,原名马千木。
      初中毕业后,心怀大志的马识途为了找到中国青年的出路,毅然走出家门去往北平寻找救国之道。那是1931年,他才16岁。
      到达北平后,由于成绩优异,他顺利地被北平大学附属高中录取。此次出川,马识途见识了许许多多的“稀奇事”:第一次看到夜晚亮起的电灯,第一次看到人骑在“洋马儿”(自行车)上飞奔如风却掉不下去,第一次见到火车……这些工业革命带来的东西,令他强烈地意识到:“只有振兴工业,坚甲利兵,才能救国。”因而1936年马识途又南下到南京,考入南京中央大学工学院化学工程系。
      “八・一三”事变之后,马识途与八九个进步同学组织了一个农村服务团,到南京近郊晓庄农村开展抗日宣传,试图领导群众上大茅山打游击。
      1938年3月,马识途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隐姓埋名,转入地下,从事党的组织工作,成了一名潜伏人员。
      1939年10月,马识途被任命为鄂西特委副书记。为贯彻中央提出的“长期埋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的白区工作方针,马识途装扮成小生意买卖人、军粮督导员,前往鄂西南路来凤、咸丰、利川等县做地下党领导工作。1940年12月,由于有人叛变,数名战友相继被捕壮烈牺牲。马识途强忍悲痛,紧急处理组织疏散问题,随后,他赶往重庆,向南方局汇报鄂西事件经过。
      1941年 7月,马识途考入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合组而成的西南联合大学读书,成为文学院外国文学系的一名新生。1945年,他参与组织发动了昆明有名的“一二・一”学生抗暴运动。
      1946年,马识途被调回四川工作,担任管辖范围包括成都市、川西区、川南区、雅安、乐山一带及西昌等地区在内的川康特委的副书记,与战友们先后组织了籍田辅暴动、大邑暴动、西昌冕宁暴动。
      1949年初,国民党特务在破坏了重庆和川东的地下党组织后,又抓获川康特委书记蒲华辅,蒲旋即叛变。马识途组织疏散同志,多次与特务巧妙周旋,化险为夷。
      就这样多次出生入死后,终于迎来了解放。
      然而谁知,解放后,马老的日子过得并不太平,他几乎一直挨整。
      解放后,马识途被调任成都市委组织部长,不久又调任四川省城市建设厅。当时,没有产业工人,只有城市贫民。没有工程师、技术人员,原有著名的工程师是被关押着的。经省委书记陈钢同意,释放了几个工程师,起了作用。但有人指责他启用“坏人”,反右时因马老保护知识分子,又说他“包庇”右派。
      1958年,中央号召向科学进军,马识途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副院长。这时有人凭主观臆断,提倡在四川大种棉花,主张在水利工程上以“提灌”为主,但国内和省内的科学家,则认为四川的土壤适宜种粮食,主张水利工程以“蓄”为主。马识途支持科学家的意见,于是有人说他“管科学的人‘不科学’”,被公开在报纸上进行大批判。
      不久,马识途被造反派抓来关在一所大学里。后来受不了折磨的他看准时机,利用地下工作经验,设法从二楼厕所的窗户逃了出去,他想进京申冤,不料半道上又被“捉”回成都,监管起来。有关人士多次暗示他,只要承认“错误”,问题可以解决。但马老不卖身投靠,坚决不予理会。

      “业余作家”笔耕不辍终有收获

      在北平大学附中校读书期间,马识途曾主编壁报《火车头》,从那时起,渐渐爱上了文学。
      1935年,马识途参加了《中学生》征文竞赛,以马质夫为笔名在其“地方印象记”专栏上发表了处女作《万县》,并获奖。从此开始了创作之路。
      1938年,马识途在鄂西北工作期间,多次深入鄂北抗日前线活动,并第一次以“马识途”为笔名,为胡绳主办的《鄂北日报》担任战地记者,撰写战地通讯,宣传抗战。
      1941年,他考进昆明西南联大中文系后,接受文学创作的科班训练,曾同张光年一起创办文学杂志《新地》,并化名发表小说和杂文。后来,他一直忙于党的地下领导工作,遂与文学分手。
      解放后,马识途一直担任行政领导工作,无暇从事文学创作,直到1959年在沙汀、张光年等大作家的催动下,才又开始发表作品,写的大多是革命文学,先后发表了短篇小说《老三姐》、《回来了》、《找红军》。
      相比于马老后来非常成功的小说创作,这些作品只能算是练笔。让马老笔耕不辍的,还是他自己传奇的人生和感情经历。
      在南京中央大学读书时,马识途结识了后来成为他妻子的同学刘惠馨。
      刘惠馨生于1914年,江苏淮阴县人。1935年就读于南京女子中学,后进入南京中央大学攻读机械工程专业,同年投入“一二・九”爱国学生运动,抗日战争爆发后,毅然放弃学业,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农村工作服务团,深入南京郊区一带进行抗日宣传。
      1940年12月,刘惠馨生下一女孩。1941年1月20日下午,刘惠馨与刚出生一个月的女儿一起,被国民党特务逮捕入狱。当年11月27日,刘惠馨被秘密杀害于恩施北郊长沙田,年仅27岁。
      母亲牺牲了,女儿在哪里?解放后,马识途依靠公安部门找了20多年,几乎跑遍全国,最后,终于在武汉一对好心的工人夫妇家,找到了自己的女儿。
      1960年,在沙汀等作家鼓励下,马识途将自己寻找女儿这一传奇经历创作成长篇小说《清江壮歌》。1961年《清江壮歌》在《四川文学》、《成都日报》及《武汉晚报》上连载,并一再在四川、成都及中央广播电台连播,并于1966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首印便是20万册。
      然而,就在《清江壮歌》出版发行才一个月,该书就和作者马识途一起遭到了厄运――《清江壮歌》被判“无期徒刑”,马识途挨批了。直到1978年,《清江壮歌》才重见天日,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再版。
      此后,马老连续不断地在全国各文学刊物上发表包括中短篇革命题材小说、纪实文学、报告文学、讽刺小说、杂文、散文、新旧体诗歌,以至电影剧本、《人民日报》特约专稿等作品500多万字。

      《让子弹飞》一写就是四十年

      《让子弹飞》是挑选了马识途的长篇小说《夜谭十记》中的《盗官记》改编的。《夜谭十记》包含峨眉山人、破城记、三家村夫、报销记等十个故事,通过十人轮流讲故事的独特叙述方式,真实再现了三十年代的社会百态。
    [ 2 ]   早在1942年,马识途就开始创作《夜谭十记》。当时马识途已经身具革命家与文学家双重身份,冒着生命危险在“国统区”从事地下工作,由于经常更换职业,马老那时经常和三教九流打交道。
      “他们给我摆了许多我闻所未闻、千奇百怪的龙门阵,尤其是我接触的一些小科员,他们平时没有什么娱乐和消遣,只好三五结伙到人家里去坐冷板凳,喝冷茶,扯乱谈,摆龙门阵,自寻其乐,在他们结成的冷板凳会上,我听到了各种各样的奇闻轶事。我才深知那个社会是多么乖谬绝伦,荒唐可笑;人民的生活是多么困苦无状而又丰富多彩。”
      马识途被这些生动的故事感染,产生了强烈的创作冲动,终于在1942年选择了十个最有意思的“龙门阵”开始创作《夜谭十记》。
      写《夜谭十记》的第一个字开始,他根本没想到这本书一写就写了40年,三度书稿被毁,三度重新创作。
      马识途最先创作了《破城记》的前半部分《视察委员来了》,可由于工作和学习都很忙,写作计划被搁置。第一次毁稿发生在1946年,马识途奉调从云南回四川做地下工作,写好的初稿不得不在离开前全部烧掉。
      他到成都后,对于焚稿总是念念不忘,于是在工作之余又情不自禁地写了起来;第二次是马识途在四川的家被国民党特务查抄,他所有的书籍、书稿、笔记和资料都被没收,其中也包括已经初具规模的《夜谭十记》。
      新中国成立后马老再次开始重写《夜谭十记》,人民文学出版社已经向他约稿,只要写完就出版,可惜由于种种原因,这部很快就要出版的书不光被判“死刑”,连书稿都找不到了。
      到马老再次重新动笔创作《夜谭十记》时,他已经73岁了,是第四次写这部小说,1982年终于大功告成,《夜谭十记》首次出版的印量就高达20万册。
      “那些精彩的龙门阵故事我必须要写出来。其实过了这么多年,直到现在那些有意思的人还在我脑子里呢,我还巴不得再写一本《夜谭十记》的续作。”马老笑着指了指自己的脑袋。“只可惜我现在精力大不如前,看东西很费力,没有办法再写小说了,这么多精彩的故事还没讲完,可惜�!”
      虽然有人建议马老用口述的方式,请人把他脑中的好故事记录下来再集结出版,马老总说:“不得行,小说创作是很私人化的事情,因为斟字酌句和艺术化加工的过程,口述没有办法完成。”
      马老说,《夜谭十记》中的很多故事都来自生活。“《盗官记》中的土匪张牧之虽然没有人物原型,但他是我所知道的很多人的合体。那时候官匪一家,‘杀人放火后招安’就是这个意思,只不过有些土匪出身贫民,是被生活压迫得没有办法才上山为寇,也有很多人后来去干革命,为老百姓出头。当时的确有很多地方在买官卖官,成都人民公园在以前就是一个很有名的卖官的地方。小说里县长落水的事情也是真实的,当年川东一位县长在刚上任的时候就掉到水里去了,我觉得很有意思,就用在了故事开头。”

      姜文与“马”合作都有好运气

      对于姜文的请求,马老一口就答应了:“我很欢迎姜文把我的小说拿去拍成电影,我知道他会有很大改动,但我还是支持他们放手去干。”马老看过姜文演的《北京人在纽约》和《红高粱》,很喜欢这个很有才气的年轻人。
       姜文不迷信,但他却认为自己的幸运与“马”有缘,因而他尽可能地跟姓马的人合作:《阳光灿烂的日子》里面,有一个“马小军”,《鬼子来了》里面,有一个“马大三”,后来又有了好友马珂。“信马由姜”,马识途及其作品当然也是“马”之其一了。
      姜文问:“马老,您老最希望《夜谭十记》哪个故事拍成电影呢?”
      “我觉得《夜谭十记》中哪一‘记’都可以拍成电影,曲折的情节都能吸引观众。”马识途笑着回答说:“在这之前,已经有电影制片厂改编《夜谭十记》中的故事,将其拍成了电影……”
      1986年,导演李华就根据《盗官记》改编成电影《响马县长》,曾红极一时。虽然《响马县长》上映后票房不错,但马识途却觉得该电影拍得并非尽善尽美,“起码‘响马’这个词就很北方,但故事却发生在四川!”对此,姜文马上说,那他也将《盗官记》改编成电影,力争将之拍得原滋原味,问马识途意下如何。
      姜文的话让马识途很高兴,他对姜文说,他的小说能再次搬上银幕,是一件很好的事。于是姜文花10万元买下了该小说的影视剧改编权、摄制权。
      有意思的是,为了尊重马识途老人《夜谭十记》的原滋原味,姜文在制作普通话版的同时,还特地为电影制作了四川话版。
      2010年12月13日晚,《让子弹飞》在成都放映了四川话版,马老在阿来和李致等文学界名流的陪伴之下特地观看了电影。之后,连夸姜文的电影拍得好,拍得“波澜壮阔”!
      12月14日上午,姜文特地带着自己的电影团队来到成都宣传《让子弹飞》,在新闻发布会上,他在感谢自己的制作团队的精诚团结和通力合作外,还特地对已年届97岁高龄的马识途老人表示了感激:“没有马识途老人阳刚十足的《夜谭十记》,就没有《让子弹飞》的成功。马老是我的保护神!”
    [ 1 ]

    推荐访问:老马识途 男人 子弹 相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