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保险合同 > 正文

    【还魂草在这里散布(评论)】九死还魂草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2-10 04:28:39 点击:

      刘登翰(福建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范方从1956年(当时范方十七八岁)开始写作,一直到2003年他告别这个世界,在近半个世纪的诗歌历程中,他真的随着时代的冲刷,接受了很多方面的影响。早期他跟蔡其矫学习惠特曼,如昨天朗诵会上我们听到的《森林在召唤我》,后来受民歌影响,然后一直到80年代以后,他受台湾现代诗,特别是洛夫先生的诗的影响,整个诗风有了很大改变。从80年代到他逝世也有二十多年时间,其间他在寻找中国现代诗的现代艺术手法如何和中国的民族传统、文化传统结合。范方做了一系列执着艰苦的探索。他的这些诗歌历程、他所取得的成绩以及他探索当中的种种经验于我们应是一种启迪。

      蔡其矫(著名诗人):
      参加这次活动,感慨不止万千。现代诗不被理解啊,可是,范方诗歌朗诵会却来了那么多人,这证明,范方在这里生根落脚,《还魂草》在这里散布。
      范方说,以泪铸剑。以泪铸剑是什么?就是诗。诗歌是要用眼泪来铸造的啊!
      纪念范方。他生前的文字是无声的,在诗歌界默默无名。他的诗很短,这是现代诗的特点,是优点,也是缺点。太浓缩了,太精了,听起来不好懂。一首歌可以唱好几遍,如果他的诗朗诵两遍,印象就更深刻了。
      什么叫现代诗?就是“有意味的显示”。意,是意义、意思;味,是韵味、味道。要达到有意味,就要强化,因此,它要求快速度,高浓缩,大跨度地变换。而且要写自己经历过的有感触的,这样才会深刻。

      洪子诚(北京大学中文系、新诗研究中心教授):
      关于诗歌与生命,我们都讲范方是用生命来写诗的,诗是他的生命。诗在他的生命里头占有绝对,甚至是全部的位置;他的诗歌与生命相连,他把生命和他的人生体验写到诗里头。生命的体验是诗歌的档案,或者说诗歌就是他的生命档案。范方有一种探索、变化的精神,一种对诗歌探索的精神。我要讲这么一种情况:从八十年代中期,尤其九十年代以后,大陆诗歌界随着社会转型和诗歌探索路线的不同之后,诗人与生命的关系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纯粹的职业诗人越来越少,诗歌在他们生命里占有一定地位而非全部地位,过去所谓意义的承担已经消退,我警惕这种变化的趋势。很多诗人那里,诗歌已经变成一种语言的游戏,或者说变成自娱自乐的方式。那么,范方先生给我们的启示则是:在当今诗歌位置降低的情况下,我们心里仍应怀有对诗歌纯正性的追求。

      陈仲义(厦门城市大学中文系教授、诗歌评论家):
      范方是中国大陆最早一批新古典主义写作的代表之一。在中国古典诗歌与台湾现代诗的交汇点上,他找到了自己成功的写作路径。我觉得他诗里有两大成分:一是中国诗的风骨、气韵,二是台湾现代诗的经验营养。两者交融,很好解决了传统与现代的纠缠,形成新古典主义的写作维度。
      如果再借用中国古典诗话两个词组,我想把范方的风格归入包孕与峻峭。
      包孕即指他生命的情态(包括生命的悲苦压抑)经常处于蓄势待发,或引而不发像弓张养弦那样,不是直泻式的表达而是内聚内敛,十几行字高度浓缩在精选的意象里,感觉他是把五指弯曲收成一个拳头,再击打出去,有如等待中爆开的石榴。
      峻峭,峻指他的语言精工;峭指他的运思过程不时出现“转弯”“突变”动能(势能),用台湾现代诗的术语叫“逆挽”。应该说范方是属于苦吟诗人,总是反复捶打锻炼。他的峻峭,像溶洞的钟乳石,经水滴的积淀磨蚀而起峭拔。

      洛 夫(台湾著名诗人):
      1990年,福建举办第一届海峡两岸诗歌节,在座的李锡奇、古月、刘登翰都参加了,其中就有范方。这是我第一次见到他。范方是个内敛的人,从不多言。我们相处了好几天,没有在诗歌方面作过深谈。可是,我回到台湾后,他给我写信,我才从他信中了解到他对诗歌的概念。我们谈到最多的是中国与西方、传统与现代,如何有机地结合和融汇,然后在诗的创作中加以实验。
      很多朋友都说,范方的诗受我的影响,我宁可说这是两岸、两个不同的诗人的一种心灵的交会,一种灵智相互撞击下的火花。我当然也非常高兴,非常惊喜地发现我的一些关于诗歌的概念,能够在海峡对岸另一个诗人的心中得到回响和呼应。
      在我们通信之中,他问我什么时候到三明访问,说这里有许多写诗的朋友。我说要等机缘,机缘到了,我自然会过来了。可是现在机缘到了,我来了,他却走了。他失约了。
      范方为人很谦卑,他的作风非常低调,他的诗不是那么普遍化,不是受少男少女们很喜欢的那种诗人,所以,他没有得到别人的大力推动。我来之前,查看了好几本全国性的选集,希望能找到他的名字,但是很失望,没找到。我想起了北方的另一个诗人:昌耀。北方的昌耀,南方的范方,从我个人的欣赏趣味来说,从诗歌的创作成就上看,他们两者并没有很大的差距。我也喜欢昌耀的诗,但我更喜欢范方的诗。但是,他们死后,两者的待遇非常不平衡,现在评论昌耀多而且评价很高,如果中国选三个大诗人的话,昌耀一定是其中的一个,但是选一百个诗人,不一定有范方。这是很不公平的。
      这本书的扉页上有几句话很好,我相信是刘登翰写的,因为他最了解范方。他说:“范方毕生致力于现代诗艺术的探索,在会通诗的现代意识和古典意境上作出了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这一点很重要,是“个性化的创造”,向我们推荐了“一个来自民间的现代诗人”。
      我觉得超拔浊世的高阔视野很重要。他的诗许多年轻人可能不喜欢。诗有两种,一种是介入的诗,也就是介入现实,介入整个国家、民族命运,这是一种诗。还有一种是写个人的,超然的诗,前者像杜甫这一类诗人,后者像王维这一类诗人。后者的诗以意境取胜,它的题材虽不涉及国家社会那么大的范围,但我们读了他的诗以后,不仅仅体味到它的美,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而且心灵得到提升。这就是范方“关注人生而又超拔浊世的高阔视野和丰富内心”。
      其实我们两个是君子之交淡如水,我跟他之间是忘年之交。昨天我在他的诗歌朗诵会上,即兴写了一首《钟声―――悼范方》给他,朗诵时,我情不自禁,感到十分难过。我来,要和他喝酒谈诗,他却走了,非常痛惜。

      郭志杰(《福建文学》编辑部主任):
      有价值的诗人都是可重新认识的诗人。范方的诗中,空间是压缩的,时间是压缩的,文字更是压缩的,范方的诗无所不包,从自然界到精神世界:“动和静,都为豪语,双掌如风……顺也是时序,逆也是时序”(《无题》),诗人看出一切的辉煌或挫折都处在时间的限定之中,人一生都在流浪,都在寻找。还魂草以其自身的存在价值与自始至终的恒定性,给诗人带来活生生的启示录。诗人已经离我们远去,我们重新认识他,显得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他的形象特征仍似当初,陌生的是他的诗的世界还有许多待开垦的天地。
      也许,我们的认识仅仅是个开始。

      古 剑(香港著名作家、《文学世纪》主编):
      范方的诗歌从唐宋诗词中吸取了营养,他的诗歌语言受台湾现代诗的影响较重。三明诗群因为范方的缘故,他们也有所启发,受到了启发,然后消化、转化。一个诗人有没有读过好诗真的是不一样。福建的条件很好,便于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这次的交流是很有必要的,还要加强更为本土化的文化交流。
      我一向认为,中国诗人要继承传统,完全否定传统是不对的,不可以的。但我觉得要从传统里面走出来,这一点,范方做得比较好。他的比较好的诗都吸收了古诗词的传统,里面有许多古诗的意象,范方把它演化为现代诗的句子。化的现象,在唐宋诗词里面不少。对诗改造,化他为我,都是很好的。
      (本段由詹昌政整理,未经古剑先生审阅。)

      宋 瑜(《台港文学选刊》副主编):
      范方先生现代诗的处理和表达都比较独特。范方先生作为诗人的内在品格,如果形容洛夫先生为“诗魔”,他则为“诗侠”。范方先生写诗如同以泪铸剑,他的写作独立,但不是对社会不关心,而是更深地审视这个社会。
      范方先生的写作有两个阶段:极左阶段,他对苦难的认识,使得诗歌有着个人内在精神的执着追求;后来,进入现代世界物化阶段,他的诗歌悲思化,审视这个社会。诗人诗学方面,内容与想像有着无限的追寻。深度模式的写作,不是简单描述社会生活,而是对生活有着深切的感受,用心地表达。用心陈述对自己带来启示的一切,好的诗歌是内在的,经过积淀,积累经验,剖开自己的内心,不畏左右。

      张国治(台湾著名诗人):
      我在台湾首次收到范方诗集《还魂草》,便有了一种全然回归到阅读文本本身的自由,从阅读经验来说,我之所以形容极端熟悉而陌生,不时有种欣喜和惊喜的亲切感,大抵来自于对其语言、意象的运用,和题材表现的形式、结构,甚至诗里的意韵和声籁,和台湾某些前辈的处理在某些程度上有若干相似之处。范方的诗是容易进入其情境的,他的意象精华、质朴,语言节制,语感自然,他并没有所谓古典与现代的冲突,明朗晦涩之拔河,创新与实验之矛盾,这一切因素,到了他笔下,便一切都解决了,浑然天成,不显痕迹,偶有不慎,那就是语意重厚太多,或流行语出现的不当。

      詹昌政(三明日报副刊部主任):
      范方是一个热心于文化传承的人。三明的年轻诗人都得到过他的指点,他指点的方式很独特:大家一起喝酒、泡茶聊天,好像除了诗歌没有别的东西好谈;还有一点就是写信,诗信来往频繁。他这样面对面、手把手地把他对诗歌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经验传承给我们。就这样,形成了一群把诗歌当作精神追求的“三明诗群”。这是富有衍生力的一群,他们和范方一样,追求纯粹。
      (责任编辑 泓 莹)

    推荐访问:在这里 还魂 散布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