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保险合同 > 正文

    美国为什么越打仗越有钱【美国为何越打仗越富】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1-10 04:18:33 点击:

         冷战结束以后,十几年来烽烟不断的现实,特别是美国发动的四次战争(海湾、科索沃、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对人们的触动很大。为什么美国能够在保持其经济增长的同时又能够不断升级其军事装备呢? 军队建设和经济建设之间到底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军事建设与国民经济互动
      
      20世纪后50年,基本上是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霸核优势的50年。为了打造导弹核武库,冷战时期美国累计花了5万亿美元。苏联也花了近3万亿美元。结果是,一个暴富天下,称霸全球;而另一个越搞越穷,最终国家解体。
      冷战后,接连几次大规模的局部战争基本上都是美国一家所为,结果仍然是越搞越富,越打越强。其中的奥秘何在呢?
      众所周知,现代高技术武器价格昂贵。一艘航母40多亿美元,一架B-2飞机2亿到3亿美元,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国步兵的一套行头也高达5万美元,钱怎么弄?美国以其作法告诉世人:战争是国家的一种战略性投资,但国家决不能因军队建设和战争而做蚀本的买卖。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军用的都是由最新技术开发出的装备。对于一般国家来讲,短时间内既开发不出、也用不起这些东西。而美国则不同,它鼓励部队花钱,使用新装备。军事需求促进发展,牵动科技进步,进而推动国民经济的全面提升。通过国家宏观调控和指导,把“市场运行机制”作为纽带和催化剂,使战争、武器、技术和国民经济互动,构成了美国生存和发展的重要驱动链,即战争驱动链。美国的基础设施已很完备,国民社会生活所需求的技术含量又有限,在这种情况下,战争不失为扩大内需、刺激经济及科技发展的一招好棋。这也是为什么在全世界一片反战的呼声之下,美国还要冒天下之大不韪,攻打伊拉克的奥秘之一。
      美国是一个重商主义的国家,甚至把战争也看成是商贸投资。只要战争之火烧不到美国本土,只要战争不会造成美军的过大伤亡,“非接触、零伤亡”战争规模越大、消耗越多,也就是战争要素越活跃,对促进美国经济的发展就越有利,否则经济则有可能衰退、停滞。即使伊战使美国今年的预算赤字将高达4550亿美元,这对美国来讲也是“小事”一桩。
      反过来,美国的经济越发达,公共积累越多,它投向战争机器中的资源就越多,战争驱动链就越活跃。这不但为美国打造了强大的军队,生产出了享誉国际市场的优质武器,还衍生出无数的创新技术,使美国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独家优势。一项研究表明,美国军方研究的项目至少有60%可以直接用于民用领域。
      
      军事技术的发展催生高新技术发育
      
      冷战以后,各国国防工业步入了军转民和以军为主、军民并重的发展轨道。但是,在发展高新技术方面也存在一些令人误解的导向。究竟市场能不能孕育出高技术?在高技术发育过程中,市场扮演的是什么角色?近几年的几次局部战争,特别是伊战使人们看清:市场在现代高技术的发育过程中,作用是极为有限的。在高科技领域里,真正能够牵动高新技术发展的原动力是军事技术发展和战争的需求。
      以美国在伊战中被广泛应用的全球定位系统(GPS)为例,它是20世纪70年代由美国陆海空三军联合研制的空间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目的是为陆、海、空三军提供实时、全天候和全球性导航服务,并用于情报收集、核爆监测和应急通讯等军事目的。历时20余年的研究实验,耗资300亿美元,到1994年3月,24颗GPS卫星才布设到位,并形成了今天被军民领域广泛采用的现代社会化大工程。毫无疑问,漫长的研制周期和巨额的投入,除了军队因国家安全需要,能够不计成本地使用公共资金来进行外,任何市场都承揽不起。但是,军队开发出这一项目后,市场却能诱使企业以有限的资金进行二次应用开发,并通过资本运作和市场营销,使它产生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许多人误认为像飞机制造、卫星、火箭和现代通信技术等都可以靠市场经济孕育和发展起来,并在民用中赢得高经济回报,事实证明其难度是很大的。
      
      军事发展推动美国国家战略的实现
      
      特别值得指出的是,美国的许多“高、精、尖”的大社会化工程,都是军用开发在先,成功后再民用推广才获得成功的。美国摩托罗拉公司曾花巨资开发出由77颗卫星组成的“铱”星电话通信系统,初期运行就因成本高、产量少、用户不多而险遭破产。但美国军方看到卫星电话的前景,同该公司签订了高达2.52亿美元的产品和服务合同,使“铱”星起死回生。在伊战中,“铱”星卫星电话通信保证了战场上士兵能随时同指挥中心和上级取得联系,并使卫星电话技术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互联网、GPS、“铱”星……已经和将要为美国国库创造出滚滚不断的财源。这样,美国的军事投入产生了一种军民互动的“增殖效应”,军队成了国家发财的“聚宝盆”。信息化军队所需的武器装备,对高技术产业的关联度和牵动力极大,说到底,世界性的军事变革浪潮就是这样兴起来的。
      媒体在伊拉克战争后总是关注“下一个目标是谁”,这并非杞人忧天。美国新一代保守派知识分子早有预谋,决心以间歇式世界大战的方式引导布什政府采取一种更富侵略性的立场,通过波浪式的战争推进,逐步使世界美国化。从冷战后美国的军事行动和造势布局看,所谓“波浪式战争”大致的规律是3―5年一小打、8―10年一大打。打一次,消化一个阶段,研制一批新武器、创造一批新技术,把美国的国力和军力向前推进一步。再寻找下一个目标,依次达到美国国家战略的最终目的。
      
      法国经验和苏联教训
      
      近十几年美伊打的两场“隔代”战争,给人们的另一个启迪是:弱势一方的劣势不仅是一两件武器或一两项技术,更大的差距是在战争观念和对现代高技术战争生成机制的认识上:战争,是靠物质财富的堆砌和巨额钱财的消耗方能得以为继的,实际上是综合国力的拼搏和消耗。为了应对战争,运筹得好,可以增长财富、拉动国民经济发展;失去算计,则会导致祸国殃民。
      自戴高乐总统以来,法国的科技、经济发展有一个重要的特点:以军事战略目的为背景,把涉及国家安全的大型工程计划的实施当作国家行为,以此推动相关产业的兴起和形成。举世闻名的阿丽亚娜运载火箭、安全可靠的核电站和空中客车飞机,就是这样占据世界市场的。这一战略举措产生的综合社会效益,使法国的经济走向了辉煌。
      反之,苏联的教训在于把军队建设同国民经济搞成了“两张皮”。一个只管花钱,另一个只管出钱,两者对立。武器搞出来了,也建立了产业,但投入了大量资金和资源,却没有产生“增殖效应”。苏联的武器越搞越多,特别是后期,由于投入不足,降低了技术含量,把尖端武器搞成了“末端”产品,特别是军队在武器装备发展、订购、物资采办和工程管理等方面的单向封闭运作机制,更增加了其运行成本和阻力。虽然创造了大量科技成果,但有不少成了“压箱底的国宝”。
      我们认识战争的动因,不是为了仿效别人,走战争发财致富的道路。恰恰相反,我们需要的是“知彼知己”,能更好地沿着一条健康、和平的道路发展、壮大自己。
      (摘自《环球时报》 本刊有删节)

    推荐访问:美国 打仗 何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