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保险合同 > 正文

    同城主义:主义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1-05 04:24:04 点击:

      同城主义就是一场简单的心情放纵:在同一城市打拼的陌生人,一道消磨短暂时光,不留真实姓名,不知对方的真实身份,从沉重的压力下,一次性逃逸,而后交集不再      “玩过以后就分手”
      
      “偌大的都市,飘浮的心脏太多,都希望找到一个组织,让自己不再孤独,于是就有了圈子。其实相互都不知根底。”北京女网民“懒猫”说。
      从重庆到北京,一直在媒体圈打转的“懒猫”,已经换了好几个单位,也搬了好几次家,从西三环挪到东三环。成长时期的朋友渐渐失去联络,“懒猫”每天碰到无数的人,买菜的人,等电梯的人,但多不是可以说话的人。
      这是大城市司空见惯的寂寞。
      虽然“懒猫”的内心极度渴望与人交流,但还是拒绝同事进入自己的生活,她养了一只猫,养了一大缸金鱼,在宠物论坛上与人偶尔交流。
      只有出差时“懒猫”才会放松警惕。她曾在宁波和修指甲的老板娘长侃,从收视心得聊到老板娘的婆媳关系,犹如闺蜜般热乎。回到北京,“懒猫”重归寂寞。直到她发现同城陌生聚会的圈子。
      那是北京一家著名的户外俱乐部,每个周末都有户外野营,网络自由报名,费用AA。2007年8月,“懒猫”第一次参加他们的活动,乘坐越野车去坝上。
      周五晚,“懒猫”按时到达集合点。这里人头攒动,居然有四五个目的地迥异的户外团队。与队友素不相识的“懒猫”只好自己找组织,一路问到领队的头上。最终参加活动的是31人。彼此用的都是网名,比如结伴来的那对:一个叫“心情”,另一个叫“不错”。
      越野车队走的多是小路,穿村过镇;满天星星,触手可及。
      一路上考验不断,有人车坏了,半道要去修车;有人肚子不舒服,临时去买药。
      最令“懒猫”开心的,是返程时车队上了高速,前方大堵车,在领队的指挥下,大家相互配合,车队又缓缓向后退出高速路入口。等到折腾回北京,已经是下周一的凌晨。直到分别,“懒猫”仍然不知道包括领队在内的游伴的真实身份。
      “玩过以后就分手。”网民“江夜雨”领略过类似的“同城主义”。
      IT人士“江夜雨”曾随中国那些著名IT公司的涨落,在北京的甲级写字楼中由西向东掘进。除了加班,“江夜雨”周末的一大爱好就是读书。她曾经因为朋友转来的一个号召帖子,参加了一场“周末读书会”。
      在北京亚运村的一个会议室内,从城市四面八方赶来的陌生人们,愉快地享受着精神大餐。
      她还记得一些参与人的名字,比如“大文”和“夏之绢”。“夏之绢”曾经开车路过“江夜雨”的家,甚至和“江夜雨”的大学同学做了业务伙伴,而“大文”和“江夜雨”的单位也相隔不远。
      三个人在同一个城市、同一条街道,乃至同一个朋友圈中,转来转去,彼此却再无交集。
      
      “向左走,向右走”
      
      在中国移民聚集的大城市,以陌生聚会为特征的“同城主义”,正在年轻的一代中落地生根,并和当地的城市文化结合。
      该类聚会一般都由网上发起,均属于非营利或微利性质,范围以共同生活的城市为半径,路线都关乎自然的风景抑或自由的心情。
      有些同城聚会并没有明确的目的性:比如在北京、深圳、西安、杭州等地流行的户外野营,无非是同城志趣相投的驴友结伴出游;广东深圳、东莞等地流行的足球俱乐部、羽毛球俱乐部、“杀人游戏”俱乐部等,以召集球友、牌友,锻炼身体和知识为目的,多是同城的白领移民参加;那些夹杂着相亲和交友双重身份的同城聚会,上述的各种形式交叉进行。
      “淘友吧”CEO豆庆华介绍,他们组织过爬香山,也曾经召集过40人的聚会,吃完饭后又杀到“钱柜”唱歌。最近的一次活动是包下中关村茶吧,玩“杀人游戏”,30多个陌生人玩了近3个小时,还意犹未尽。
      豆庆华表示,虽然有人希望能够找到另一半,但同样也不排除有人希望通过聚会度过一段轻松时光,释放工作压力。
      “年轻、单身,没有家庭压力,玩得痛快就好。”参加过同城陌生聚会的北京网民“阿飚”如此形容。
      无论是在经济发达的中国东部城市抑或欠发达的西部地区,“同城主义”的拥戴者都在25岁至40岁之间,其中,“70后”是主力人群,多以IT圈和办公室白领为主。这类人群的圈子相对更窄,对通过网络联络同城聚会的方式也更认同。
      “同城主义”的队伍不断扩大。越是移民城市,同城聚会就越兴旺,比如北京和深圳。北京绿野网站市场经理孙轶认为,这与人文环境和地域传统有关,移民城市的人口更复杂,整个文化氛围更开放,对陌生人的接受程度也就更高。
      北京网民“阿飚”则现实地列出理由,同城聚会人多好玩,更安全,成本分摊后费用更低,而且相对自由。“同城主义”最大的诱惑便是几乎所有人都使用网名。人人隐去真实身份,反而是人人自在。“懒猫”就常常因为一路上陌生玩伴活色生香的荤段子笑翻。
      不过,欢聚过后,多数人也就失去联络,虽然有人也会留下MSN甚至手机号码。北京绿野网站资深领队“老猫房上睡”几乎每周末都要带领五六十人出发远行,其后有些人会继续参加,有些人则就此别过。“老猫房上睡”估计,新人至少占一半。活动结束后,仿佛魔法总在午夜12点消失,快乐的陌生人就纷纷被打回原型,又顶着各种ID在人海里消失。
      
      
      同城主义:快乐至上
      
      “历史给定的那个时期只会是一段过场。任何出去消磨时光的人都寻求快乐。”德国哲学家本雅明曾经这样描述城市中的休闲逛街者。
      在眼下中国流行的同城聚会,短暂、不稳定的人际关系中,追寻快乐休闲仍然最有号召力,这亦是一个特定时代的特定需求,在流动频繁、变化飞快的中国特大城市,人人力争上游,而人人寂寞如雪。
      “我只想找一些有意思的伴,从生活中逃离一下。”“懒猫”明了自己在网络时代的境遇――传统上血缘、业缘和地缘结成的稳定的人际关系,正在剧烈的社会流动中节节败退。在其父母的年代,一生一世几乎都在同一个地方呆着,那时自有单位同事、甚至好街坊可以做“姐妹淘”。
      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社会学博士刘蓓介绍,在美国,人们一般不会参加陌生人的同城聚会,虽然城市的人际孤独感都在与日俱增。
      刘蓓列举了“同城主义”在中国流行的原因,比如中国的独生子女政策导致青年人的孤独感加深,比如沉重的社会竞争压力摧毁了白领们可能在工作中建立的友谊。人们之所以会匿名聚会,还基于社会变化太快,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潜藏着危机。
      刘蓓介绍,这样剧烈的社会变化和上个世纪70年代的美国有些相像,美国年轻人当时也出现很多反传统的行径,其结局大都是形成政治和文化上的反思,而在中国,类似同城聚会这样的减压尝试,都以休闲娱乐为目的。
      “这与中国人的信仰缺失也有关。”刘蓓说,美国白领更普遍的节目是周末上教堂、做义工,而不是与陌生人欢聚。只有没有宗教、没有发达的非政府组织、没有慈善习惯、没有稳定单位、甚至没有明天计划的中国青年人,才匆匆在同一个城市寻找着玩趣相投的另一群,真诚但交往并不深入。
      不过,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浅层次的快乐已经满足。网民“懒猫”说:散场后难免更寂寞,但内心依然温暖。
      
      同城童话:结局是这样的
      
      “这个势利和急促的社会,把朋友分成四个境界:马路朋友、走廊朋友、客厅朋友、卧室朋友。”上海艾肯咨询公司合伙人王启感慨。这个生于上个世纪70年代的西北青年走南闯北后,发现友谊的纯真年代已经过去,即使是同城聚会。
      创业前,王启一直在较大的外企任市场总监。常参加一些在度假村和高尔夫球场组织的同城聚会活动,会收到一大堆名片,绝大多数人都只是一次性的马路朋友,3秒钟便擦肩而过。偶然也遇到可以彻夜长谈的朋友,谈到东方露出鱼肚白,“这叫卧室朋友,但并不是有些人以为的那类,绝不是性伙伴。”王启强调。对于前者,王启认为敷衍的感觉很重,大家都好像没有交往的必要,除非有人想求自己办事,或刚好能利用到谁。
      对于后者他印象深刻,甚或有意照顾。王启的保险代理就是交给一个只见过一次面的东北女孩。
      同城聚会,也产生一些守望者――虽然大家事后鲜有联络,但在个人的通讯网中,还是形成了一个群。网民“江夜雨”表示,现在的人都在编织一个人际关系的蜘蛛网,如果留下了手机和MSN,这个人就变成自己蜘蛛网上的某个节点,虽然远,虽然不用,但你会觉得他在你的范围内,在某个需要的情景下,你可以将他激活。这才是同城童话的真实结局。
      “人际关系就是生产力。”人和网上甚至出现这样醒目的标语。与纯粹召集玩伴、休闲放松的活动相比,以杭州人和会、上海人和会为代表的同城聚会并非典型,却更具诱惑力。人和网活动策划人叶晶晶介绍,他们在杭州已举办多次陌生人聚会,内容从白领保健到理财到休闲。
      最近的一次聚会是营销总监的聚会,参加人数二三十人不等。令叶晶晶欣慰的是,不少人事后还持续参加,彼此保持着联络,虽然这样的效果在同城聚会可遇不可求。
      无论是精神减压的快乐动力,还是现实交际圈中的商务需要,同城聚会由自发到有组织性,发展成为“同城的陌生产业”。
      北京绿野网站已经发展成为北京著名的户外野营活动据点,市场经理孙轶介绍,旺季时每周都有四五十个陌生聚会活动同时出发;而号称有十万淘友的“淘友吧”CEO豆庆华对同城聚会的未来也十分看好。
      “同城主义”,譬如“有时飞来一只鸟,有时吹来一根草,堆积一些泥土,落下几颗种子,你不知道它在什么时候会开什么花。”
      (摘自《金陵晚报》)

    推荐访问:同城 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