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保险合同 > 正文

    推手喜宴饮食男女 [从影片《推手》和《喜宴》看中西饮食文化差异]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1-01 04:31:13 点击:

      摘要本文以《推手》和《喜宴》这两部反映中西文化差异的影片为依托,描述了影片中所反映的中西方文化在饮食方面的的差异,并分析了产生这些差异的原因,指出了中西饮食文化的发展趋势是相互融合、相互借鉴和取长补短。
      关键词:影片 中西饮食文化 差异 融合
      中图分类号:G1 文献标识码:A
      
      一 引言
      影片《推手》和《喜宴》是由台湾著名导演李安执导的两部反映中西文化差异的影片。影片中对中西文化的种种差异进行了详细刻画,如伦理道德、思维模式、传统文化、饮食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其中最直观也最为中国观众所津津乐道的就是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中西饮食文化中存在着诸多的差异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这种差异在给很多生活在西方的中国人和生活在中国的西方人带来很多不适的同时,也给双方开启了一扇了解中西方不同饮食文化的大门,大门的里面展现的是中国饮食文化对色、香、味、营养均衡的追求和西方饮食文化对健康、营养保持的崇尚。
      二 影片《推手》和《喜宴》中的饮食文化差异
      1 饮食态度之差异:认真与随便
      这里所说的认真与随便,特别指的是中西方对待吃饭的态度问题。在中国传统的文化中,人们认为“吃饭”不管什么时候都是一件值得认真对待的大事,不管吃的是山珍海味还是残羹冷炙,都要坐下来认认真真地吃。据《礼记・礼运》记载:“夫礼之初,始诸饮食。”而在先秦的时候就有了我国古代比较完备的饮食礼制,并上升到了“经国家、定社稷、序人民、利后嗣”的高度。后来孔子又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发展与规范,在饮食礼制中添加了儒家文化所倡导的“仁、义、礼”等因素,使饮食文化具有了更重要的作用。从这里可以看出,亘古以来中国人对于“食”一直采取了一种极为认真的态度。而在西方国家,由于人们的生活节奏相对很快,由于时间关系随便一吃就成了他们无奈的选择。以汉堡为代表的西方快餐的大肆流行正印证了这一点。在《推手》中,朱父与玛莎各自吃自己的早餐。玛莎拉开冰箱的门,里面放了一个只剩一半的蛋糕,她用自己的食指从蛋糕上抹了一小块放到了嘴里,就算是吃完早餐了。从蛋糕上无数相似的食指印来看,这种简单的早餐行为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了。接下来影片表现的是朱父的早餐。朱父也从冰箱里拿出了他的早餐,是蒸米饭、西红柿炒蛋和鸡腿,很明显是昨晚的剩饭。朱父很仔细地将菜和鸡腿盛到米饭里,用微波炉进行加热,然后正儿八经地坐在餐桌旁慢慢地享受他的早餐。从后者我们可以看出,中国人对待吃饭的认真态度可见一斑。
      2 饮食内容之差异:色香味与营养
      《推手》中有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场景:在一次吃饭的时候,朱父和玛莎坐在同一张餐桌上吃饭,玛莎吃的是蔬菜沙拉和饼干,而朱父吃的是传统的中餐:米饭加炒菜。虽然吃的东西各不相同,但二人皆吃得津津有味。从玛莎看朱父的眼神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她对中餐的不屑一顾,可能她认为朱父吃的饭没有营养。但朱父对玛莎吃的饭也是懒得看一眼,因为他觉得一些生的青菜烂糊糊的拌在一块既没有能引起食欲的好看的颜色,也没有精心烹制所产生的香味,肯定是难以下咽的。
      由于中西方哲学思想的不同,反映在饮食文化上则表现在西方人的饮食讲究营养、注重科学,因此营养就成为了西方饮食文化所推崇的最高准则。这就导致了西方人吃饭时特别讲究食物的营养成分,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以及其他的一些营养元素是否搭配适当,卡路里的摄取是否超标等等,这些都是西式烹调中首先考虑的问题,而色、香、味则是次要的要求。在西方人看来,营养要比口味重要得多。
      中国号称“烹饪王国”,其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堪称世界之最。如果能用一句话来概括中国传统饮食的特点的话,那非“色、香、味俱佳”莫属,这也是中餐的五味调和的烹饪术最为推崇的境界。自古民谚有云:“民以食为天,食以味为先”,因此“味”实际上是“色、香、味”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标准。为了达到“色、香、味俱佳”这一目的,中式烹饪采用了炒、炝、炊、煮、煎、爆、炸、、氽、灼、、滚、涮、、焖、、烩、蒸、炖、扣、煲、熬、靠、煨、焐、烘、煸、熘、扒、攒、羹、烫、烧、烤、卤、酱、浸、风、腊、烟、熏、糟、醉、甑、冻、飞水、冰浸、拔丝、挂霜、椒盐、油泡、走油、火焰、、串烧、铁板、桑拿、煎封、窝贴、窝塌、凉拌、竹筒、蜜汁、酥炸等60多种烹饪方法。而西餐主要的烹饪方法则仅有煎、炸、烤、煮、拌。影片《推手》中朱父热火朝天的做饭场面,与玛莎用烤箱烤比萨饼的情节对比,就形象地说明了中西饮食文化的这一差异。但是在为“色、香、味俱佳”的中餐感到骄傲的同时,我们也不可否认中餐的某些烹饪方法会部分地破坏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因此营养问题也成为中国饮食被其他饮食文化所诟病的主要原因。尽管如此,营养保健其实也是中餐很注重的方面,只不过比起“色、香、味”这一至高无上的标准来所受到的重视没那么大罢了。比如中餐知道青菜一经加热维生素将会受到破坏,因而主张用旺火爆炒,这虽然也会破坏营养,但不会完全破坏,而且还兼顾了色、香、味。另一方面,中国的烹饪也追求营养的平衡,讲究饮食上的“中庸之道”和“阴阳调和”。《推手》中,在晚餐桌上有中西两种风格迥异的食物。朱父看到儿媳玛莎给儿子晓生一块烤比萨,他立即夹给儿子一个油焖鸡腿,但在给玛莎的时候被她拒绝了。朱父于是向晓生询问有关西餐的一些东西,下面是影片中的对话:
      朱父:“这美国女人(指儿媳玛莎)光吃青菜怎么回事啊?”
      晓生:“她怕胖。”
      朱父:“我怎么不怕胖?这地球上的东西,五谷杂粮、果木蔬菜属于隐性。另一种东西,牛羊鸡猪是显性的。两种东西配合起来吃才能补先天之不足。”
      因此我们说中餐是色香味与营养均衡俱重的饮食艺术,讲究知味与养生,注重互补与协调。
      3 饮食形式之差异:和合与分别
      中国台湾国学大师钱穆先生在《现代中国学术论衡》一书的序言中说:“文化异,斯学术亦异。中国重和合,西方重分别。”此文化特征也体现于中西饮食文化中(祝西莹、徐淑霞:223)。
      分别与和合的差别最能体现在两个方面:烹饪方式和进食方式。
      影片中有这样一个场面:朱父和儿媳玛莎一同在厨房做饭,一边是朱父热火朝天的忙碌场面,各种调料一应俱全,倒油、爆锅、下菜、调味,程序一丝不苟,不一会色香味俱佳的菜就做好了。而玛莎则在忙着用烤箱烤比萨饼、拌沙拉。这就反映了中西方烹饪方式的差异。在烹饪方式上,西餐通常是将多种原料一一加工,然后放在一起。而柠檬汁、盐、胡椒粉、番茄酱等调味用的佐料也是现吃现加的。比如“土豆炖牛肉”这一道菜,西方的烹饪方式是将土豆和牛肉先分别煮熟,然后再混合在一起,这样在吃的时候土豆是土豆的味道,牛肉还是牛肉的味道,二者各自保持自己固有的味道。而中餐的做法则是将土豆和牛肉放在一个锅中加入必要的调料一起炖,使土豆和牛肉的味道互相渗透,互相交融。西餐中最典型的主食牛排就更体现出这个特点了。一般的牛排通常会佐以一个煎蛋、一点通心粉、几块西兰花等,虽然彼此共处一盘之中,却“各自为政,泾渭分明”,互不干扰,只有食入腹中才会混为一体。而调味用的酱汁也只是在吃之前才淋到牛排上。中国人一向以“和”与“合”作为最美妙的境界,反映到中餐上则讲究的是“五味调和”,几乎每个菜都要用两种以上的原料和多种调料来调和烹制。原料和调料共处一锅,运用各种烹调方法,自然做出来的菜就是浑然一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中国人把做菜称之为“烹调”,这就意味着我们一向将“烹”和“调”合为一体,二者往往同时进行;而西餐烹饪过程往往先“烹”后“调”,两者是前后分开的两道工序。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在进食方式上,西方奉行的是分餐制。在餐馆吃饭的时候是各点各的菜,想吃什么点什么,充分尊重个性。菜上来以后各吃各的菜,绝不会将刀叉伸到别人的盘子中去品尝对方的菜。吃完一道菜才会吃另一道菜,前后两道菜绝不会混合吃。主菜吃完后还有饭后甜点或者咖啡。但不管吃什么喝什么都是个人吃喝个人的。中餐则是一桌人团团而坐共同吃一道菜,所有的菜都摆放在一张餐桌上,每个人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多道菜同时下肚,这与西餐的进食方式完全不同,体现了“分别”与“和合”的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在影片《喜宴》中,伟同夫妇、伟同父母还有塞蒙一同吃饭,饭桌上只有塞蒙自己是外国人,吃的当然是中餐。其余四个人都是用碗盛着米饭吃,而只有塞蒙自己用盘子。他将几个菜分别盛一点到他的盘子中,然后再进食,用吃西餐的方法来进食中餐。这正是对中餐“和合”与西餐“分别”的很好阐释。
      从中西饮食方式、习惯的不同,可以看出“和合”文化在中国饮食文化中体现出的是:味道的调和、气氛的祥和、感情的融合。
      4 中西饮食的社交功能差异
      影片《喜宴》中,当伟同的父母得知他要结婚时,特地从台湾带着钱去美国给他举办婚宴。但当他们发现伟同只是想按照美国人的风俗在教堂举行一个简单的仪式时,就勃然大怒。他们认为伟同是自己的独子,无论如何都要办一场风风光光的婚宴,这样脸上才有光。况且他们“单是礼金在台湾就收了3万美金,全部带来美国举办喜宴,如果不办的话,回去无法向亲朋好友交代”。后来在伟同父亲老部下的操办下,按照中国传统习俗举行了一场盛大的婚宴,这才让伟同的父母感到脸上有了光彩,回台湾后可以向亲朋好友有个交代了。这一情节反映出了中国饮食文化中的社交功能。
      在中国文化中,吃有着更为深刻的社会意义,因此在中国吃饭有时候并不仅仅是满足口腹之欲的个人行为,也是礼制精神的社会实现。这里指的就是饮食的社交功能。中国人喜欢将人生的喜怒哀乐、应酬交际以饮食活动的方法体现出来,增进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请客的人希望通过请吃饭来增进与被请者的感情,而被请者也因为受到邀请而感到有面子,感觉自己受别人的重视。赴宴不仅表示对与请客人亲密关系的一种认同和肯定,而且也是给请客者一个面子。因此请客者与被请者皆大欢喜。婚丧嫁娶、生孩子要请客吃饭,谈生意、拉关系、托人办事更要请客吃饭,这已经成为中国人社交的最为重要的途径之一,也造就了中国饮食文化所独有的一个特点。西方人就很难理解这一特点。虽然西方人也把请客吃饭当成是一种增进彼此感情的一种方法,但远远没有中国人运用的频繁和熟练,且公私分明。对于因公请客,则按规定到餐馆去吃;如若是请好朋友吃饭,则多半会请到自己的家里去吃。基于这种不同,中国的餐馆,无论是高级酒店还是路边的小饭馆生意往往都很火爆,但在国外很多的西餐馆却生意冷清,惨淡经营。西方人注重简约,不太喜欢太盛大的婚宴。
       三 结语
       随着经济文化全球化和我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加深,饮食文化也和其他的文化一样呈现出了中西融合的态势。适合不同国家口味的中餐馆在世界各国遍地开花,而添加了中国元素的肯德基、麦当劳也风靡于全中国。两种饮食文化各自取长补短,相互借鉴,吸收对方的优点和长处以弥补自身的不足。在全球化态势下的背景下,如果在中西方文化交流的过程中更加注重饮食文化的多样性、互补性和兼容性,那么中西饮食文化都将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祝西莹、徐淑霞:《中西文化概论》,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年版。
       [2] 杨玉荣:《从中西文化差异探讨中国和合文化》,《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汉文综合版),2007年第二十七卷第2期。
       [3] 蔡华:《试论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邵阳学院学报》(牡会科学版),2007年第六卷第2期。
       [4] 李新柳:《东西方文化比较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5] 汪清囡:《农业结构不同导致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南方农机》,2006年第6期。
       [6] http://zhidao.省略/question/49960794.html?fr=qrl&fr2=query,2008年3月5日。
      
       作者简介:王国锋,男,1977―,山东淄博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中西文化对比,工作单位:山东工商学院大学外语教学部。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推荐访问:推手 文化差异 喜宴 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