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保险合同 > 正文

    【别把女媒青不当专业工种】 青媒校园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4-07 04:43:15 点击:

      当女文青这个称号越来越代表做作、刻薄和嫁不出去的时候,我和我的同行们不得不被迫接受了“女媒青”这个称呼,至少,这是一个分类明确的称呼,所有从事跟传媒有关工作的女青年都不会对这个称号有什么意见,不会在被称呼的时候本能反击“你们全家是……”女媒青一厢情愿地认为做电影电视的人是距离自己行业最近的人,但是这天然亲近感最近总是被各种现实作品给狠狠地扇巴掌。比如最近上映的《搜索》让几乎所有认真严肃做新闻的记者心凉,故事极为生动地展示了严肃的社会新闻记者是怎样一步步变成恶的助推器,姚晨扮演的资深记者唯利是图沽名钓誉,而王珞丹扮演的实习记者显然就是一个还在实习阶段的坏记者:钻营、腹黑、小题大做、两面三刀。导演和编剧真的是跟媒体有仇啊,导演说他不是想报私仇,“我这样做不牛B,你这样想也不牛B”。
      其实早几年女媒青的形象没这么差,《编辑部的故事》里戈玲虽然谈不上有什么专业素质可言,至少是个可爱的女记者,聪明、热心、长得好看又善良,不光李冬宝喜欢她,在观众中人缘也挺好,跟1990年代其乐融融没有市场化的媒体环境相得益彰。转眼20年过去了,女媒青的形象如雨后的蘑菇一般各种类型地疯长起来,从诉诸文字的旧媒体到诉诸形象的新媒体,再到比特海一样的新新媒体,在市场化影视剧中的女媒青越来越不可爱,有一部海岩剧中女记者跟采访对象的儿子谈起了凄苦的恋爱,还有一部军旅剧中,被派去采访驻港部队的女记者没头没脑就爱上了对接她的军官,为了剧情的需要,女媒青们纷纷充当了美丽的花边角色,先是娇嗲,或是现实,就是离专业性差之千里。
      时尚类型最好操作,但是《时尚女编辑》中一本新创刊的山寨时尚杂志的人物专访资深编辑开口叫价月薪三万五(还是税后)确实让人节操与眼镜碎了一地,对真正的女媒青来说,这个价格就好比新闻联播中70元的公租房—亲爱的编剧,魔幻现实主义害死人。另外,如果编剧真的觉得时尚女媒青们在挤兑人时说“你们这些下流社会的人不能理解”,人人都会知道是开玩笑,真正的羞辱是从嘴角的讪笑到任务分配的不公,跟时尚编辑打过交道的人就会领教那个圈子—每个毛孔都滴着森严的等级和如影随形的鄙视,光打嘴炮还真不能完全表达,相比之下《丑女贝蒂》简直就是史诗。
      悲哀的是至少到今天我还没看到一部有关中国的严肃媒体如何运作的像样的影视作品出现,不是我们缺少传奇,而是缺少传播这个传奇的通道,移开视线往国外探探头,每个领域几乎都可以找到至少质量及格以上的影视作品,比如讲时尚专业的《丑女贝蒂》和《穿普拉达的女魔》,质量上不封顶的话还有昔年的奥斯卡提名作品《福斯特对话尼克松》、写特稿人物的《卡波特》、还有煽情一点的凯特·布兰奇特主演的那部《毒家新闻》—一个女记者用生命换来爱尔兰政府修改有关毒品的法律。就算娱乐行业还有那部诡异奇幻的美剧《流言蜚语》(dirt)和笑中有泪的《如何众叛亲离》。不是没有优秀的前例可以借鉴,也不是没有丰富的题材可以挖掘。
      新近大热的美剧《新闻编辑室》也可以甩《搜索》数条街,虽然目前看来前几集也是各种狗血乱洒,但是至少做新闻的基本手艺还在,一些操作的基本规则还在,比如选题策划会上的热烈讨论,比如两个以上独立的新闻来源,比如平衡性选择来宾。抛开里面的政治说教成分,还算是合适的入门示范教材,至少我们不会在公车上随便拍一个视频就剪成节目公开播放,分不清自媒体和公器的导演和编剧呀,你当你是在玩微博?
      (摘自《南都娱乐周刊》)

    推荐访问:工种 别把 不当 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