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办公室工 > 正文

    【我心中的南国风情老街】 上海风情老街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2-09 04:30:54 点击:

      厦门有一条街,位于市中心思明区,经历了一百年,也即20世纪的历史,至今依然风情万种,矗立在愈益繁华的海峡西岸,她超越一切时髦而显得永远现代、华贵,那风韵归她独有。   取名中山街,是尊崇一位伟人,纪念的是一个时代。孙中山先生领导了辛亥革命,使几千年存在的皇帝没有了,开创了一个现代的中国之路。如今海峡彼岸有许多人来到厦门居住、创业,发现此岸的人经历了各种曲折变化,唯有对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崇敬丝毫不变,立刻产生了认同感。海外归来的华侨、华人,也和两岸的同胞一样,徜徉在这迷人、祥和、亲切的中山街,感到温馨。
      这是骑楼式的建筑,长长的一条街,从海滨起点一直延伸到城市的深处。有人说是南洋风格,似乎是从海外传来的,但我更把它看成是河洛人辗转南迁到达滨海后,形成海洋文化的品格,而必然要吸纳和创造出来的建筑形式。
      黄土高坡是偏于干旱的,而且晴雨分明。自中原南迁到闽南、龙岩、潮汕、台湾的被当地人称为河洛郎的先民,以及又越海去南洋的华侨华人,在他们克服了潮湿瘴气,适应了炎热多雨的季节,在生产力有了长足发展之后,于是在南洋和中国东海、南海的滨海城市,大量出现了骑楼式的建筑和街市。避雨、购物、居住都在这条街市上,成为特有的南国风光。
      厦门中山街特别有名,别具风情,或许是历史和地缘造成的。
      我童年时听母亲说的,那年她随父亲携家自印尼苏门答腊回国,在新加坡生下我后,翌年继续远航,登上厦门口岸,她一眼看见了中山街的骑楼,和新加坡相似,一样的美丽。她想劝父亲在厦门住下来。后来父亲回到故乡龙岩,看到河洛人创造的滨海文化的延伸,也就在骑楼街购得一座两层的商店,楼上住家,母亲才欢欢喜喜地领着孩子们回家乡住下来。从南洋回到厦门港,再回到故乡龙岩,这骑楼式的风格,是海内外的闽南人聚居地常见的经商住家兼宜的住所。我想,这是先民自中原河洛南下后,千百年完成了向海洋文化嬗变的闽南(河洛)人独有的建筑形式,与客家人的土圆楼互相辉映。
      改革开放后,我回访了出生地新加坡和南洋各地,也比较了我的故乡龙岩,我发现厦门中山街是保存最好的,原汁原味,没有失去城市的记忆。
      我对厦门中山街最初的印象,应该不是一周岁时刚从海外归来登上口岸时所见,而是在1937年秋天,随父亲到厦门港,为集美学校毕业的大哥南渡印尼苏门答腊岛送行。那时有5周岁了,觉得厦门的中山街,比自己在龙岩住的中山街更宽更长,而且二三四层相间,显得明亮高大,龙岩的是以两层为多,少有三层,四层则是凤毛麟角了。父亲给大哥购置行装时,也给我买了一双“回力”球鞋,一听洋铁筒装的饼干,那市面繁华的景象,是我见到的第一大都会了。更给我留下鲜明印象的,是男人女人们穿着木屐上街,女孩子穿的木屐,小巧玲珑,还装饰着图案。亚热带明媚的阳光下,那“咯咯”的木屐声,留下了一街的风情。
      不久战争来了,我对厦门海边和中山街的想念,蒙上了孩子不应该承受的沉重。我的想象中,日本占领军的军靴踩在中山街而使它失去了往日的明媚和繁华。后来台湾义勇军总队驻龙岩,有一支少年儿童团也是半大的孩子,他们向我们叙述义勇军的大哥哥们,到厦门中山街去撒传单的故事,还把手榴弹抛向日本人统治厦门的机构“兴亚院”。后来,我在去“龙岩洞”的春游中遇到熟悉的台湾少年儿童团的小伙伴,他们喜悦地说,抗日胜利了,他们要回到光复的台湾岛去,我不能赶到厦门中山街,赶到码头去为他们送行,深觉怅然。而到1949年,我参加了人民解放军,随军北上,我路经厦门,中山街为防空袭而涂上了保护色,我站在海滨凝望,那浅浅的一道海峡,将让我难以见到台湾少年儿童团熟悉的小伙伴了。我是在笼罩着严峻的战尘中,回望了厦门一眼。
      此去就在北方住了15年,每逢刮风下雨飘雪,我就会想起厦门中山街的骑楼,那是行人温馨的遮风挡雨的场所,不也可以挡住北方的风雪吗?
      回乡情迫,后来回到福建,住在福州,虽有三坊六巷的别致风格,但到街上骤遇风雨时,却没有了厦门中山街骑楼的遮荫。于是,我才领略八闽文化的多元和差异。然而,在身处那个时代的风雨中,偶有出差路过厦门,也是脚步匆匆,心情恍惚。
      使我思念的,还是1986年暮春,那时开放了,心情平和了,我们拍摄的根据台湾女作家琼瑶小说改编的5集电视连续剧《月朦胧,鸟朦胧》,剧组在鼓浪屿拍外景,我作为总监制,拍摄期间每天从厦门宾馆走过中山街,到码头登船去鼓浪屿,女导演史蜀君也喜欢和我一起步行,领略厦门中山街特有的风情。那时她也尚未去过台湾,我说,这里人们说的话,店面不时飘来的南音,街上的木屐声,和盛满阳光的骑楼风姿,我向你保证是活脱脱的台湾风情。片子拍成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后,琼瑶到上海见到史蜀君,她赞扬片子拍得好,而且说外景的确太像台湾的景色了。
      跨入21世纪,我自己童年住过的龙岩中山街经过改建,那两层三层的骑楼街不见了,现在是七八层,更加靓丽,却失去了往日的悠然、安祥。我只有到厦门的中山街,才能找回童年的感觉。厦门人是聪慧的,尽管城市扩大了、升高了,我去出席第十一届红土地・蓝海洋笔会,越过环岛路,住到建在曾厝�的厦门市文联大厦,却听说市中心的中山街依然完整地存在着。于是,那个夜晚,我约了二三文友,悄然地来到中山街,没有车辆的呼啸,人们悠闲地走过街面。骑楼的灯光,依然灿烂,我找回了从前的感觉,这才是历史的厦门,独特的厦门,海峡西岸西南一翼中心城市的厦门,洋溢着河洛文化的温馨和风情,我们不能总看到城市的陌生,我们需要在心灵的深处,保存着一叶最深情的记忆。
      这夜,我徜徉在厦门中山街而忘归。
      【责任编辑 黄哲真】

    推荐访问:老街 南国 风情 我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