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办公室工 > 正文

    生在荒野上的小说之树|荒野风声小说喻言时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2-09 04:24:01 点击:

      文学周边   每个语种的民族,都有自己的作家。我不大主张汉族作家在不了解的情况下去写少数民族的生活。文学要写自己熟悉的东西。不熟悉,硬写,写不好,还会写出问题。有些作家,和少数民族长久生活在一起,当然可以写,也可以写得很好。王蒙被打成右派后生活在伊犁的乡村,他后来写了一些反映少数民族生活的小说,写得就很成功。还是那句话,要熟悉,要了解,要和你想写的人群,有很深的感情。作家写什么,是自由的。可写起来,还是有局限性的。再好的作家,也不是写什么,都能写好的。所谓自由写作,就是作家想写什么,能写什么,就写什么,没有人去强迫他。
      这是个开放的时代,文学创作,已经基本没有禁区。可以说,作家想怎么写,就可以怎么写。只要对得起你的良心,守住基本的道德底线。文学是人学,不是政治学。文学中的政治,是通过人得到体现的。日常生活里,就有政治,用不着直接去写政治。因此,写小说,可以不必多想什么政治敏感性一类的问题。文学反映的是人性中一些普遍的问题。比如说,爱与恨,自由与平等,生与死,作家能把这些东西写好,就很了不起。说到底,文学家不是政治家。文学更不是政治。政治没有必要为难文学,文学也没有必要和政治过不去。政治会决定国家民族命运,文学没有这个力量,它顶多影响一下读者的心情,或者起到某种暗示和启发的作用。笔杆子和枪杆子的作用,还是根本不同的。我们经常夸大小说的作用。自古以来,没有一篇小说,可以让江山改朝换代的。
      我一直认为,人活着,都想活得好一点。一是身体好,二是心情好。身体好,主要指物质上的。要吃得饱,穿得暖。从事的劳动,力所能及,没有过度超负荷,不会无故受到伤害。心情好,主要是指精神上的。有话语权,有选举权,不被歧视,不被侮辱,作为一个人的基本权利,不被侵犯。有了这两点,就会幸福,就会有尊严。但是人性中有些东西,是会不让人安于现状的。这种东西,会拉着你往前跑。大家一起往前跑,社会就前进了。人性中的这种东西,是坚强不屈的,也是自然美丽的,自然的绿草鲜花森林湖泊是美丽的,自然的天性也一样美丽。当我们对这种美丽进行展示和歌唱时,其实就是对践踏摧残人性的社会制度的反抗,对落后伦理的批判。无数的人,那些最平常的,社会最底层的人,无时不在为了生活变得更好一些,在努力地工作坚持着。他们的故事中,有温暖感动的内容,有永恒的真和善,让我没法不写他们。
      我写小说时,可以说很少去想政治。可以说我也不太懂政治。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有些评论家,总是把我的小说和某种政治现象和政治观点联系起来。我只不过在小说中,表现我的喜欢和不喜欢,我会通过小说让我的情感得到某种满足。就这么简单。我依然会塑造这样一些人物,很健康,很宁静,很自然。写与他们相关的事件与冲突。当我不是直接去批判政治体制或者体制的问题时,写作会自然延伸到一个更广阔的层面。

      读者站在客观叙述的背后
      热爱并模仿现代派,我也干过。后来发现这样写,太表面化,太形式主义。写到最后,连自己也觉得没有意思了,写不下去。写《白豆》一系列小说时,其实我没有想那么多。只是想,我要写的东西,是我想写的,是让别人看,能看明白,还要能看下去。看完了以后,不会觉得浪费了时间,骂你这个写书的。不管是小说还是诗,只要是文学作品,起码要让人看明白,读小说,不是搞科学探索,破解什么难题,更不是要猜谜语。小说的本事,就是要把一件没有的事,写得让读的人深信不疑,确信在某个时候,某个地方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明白了,才能相信,相信了,才会去想,去思考。才会把这小说中的人和事记住了。我说的这个,是小说基本的东西,如果连这一点都做不到,别的就无从谈起了。
      我就从《白豆》来讲,和我以前的写作相比,我还是吸收了很多现代派小说的表现手法。我写她在想什么,其实是主人公上一个行为的继续,是下一个行为的开始,有承前启后的连接作用。这种“想”,是具体的一个动作,很简短。我决不会让主人公的行动停下来,用大段的文字去写她的心理活动。我会尽量用人物的动作和行为,来让读者去想她这时心里在想什么。
      上中学时,有一个本子,上面都是从文学作品中摘抄的大段景物描写。后来,上大学了,读到更多中外文学经典。阅读的时候,看到大段的景物描写,常常会扫上一眼,就跳过去不读了。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这些描写和人物活动关系不大,更不会决定人的命运。它实在不大重要。过多的过细的描写,只能减缓故事的节奏,破坏情节的张力,让人不耐烦。当我意识到这一点后,再写小说时,自然就不会把笔墨放在这上面了。既不想浪费我的精力,也不想浪费读者的时间。这也是现代小说和传统小说的一个区别。下雨的场景,我可能只会写:下雨了,下得很大。不会再说更多。谁都见过下雨,读者会自己去想象。当然,你也可以把这一个场景,写几百字,几千字。想法不同,做法会不同。我说的,只是我的想法和做法。并不一定正确,只是我喜欢。
      一朵花开了,它是什么样子或是什么颜色,我可以告诉你。这朵花的大小我告诉你,它开的哪种形状我告诉你,但是这朵花前面我肯定不会加一个“美丽”,或者“鲜艳”,或者“漂亮”的词进行描绘。冷静客观的叙述,是我一直努力追求的。我崇拜玛格丽特・杜拉斯,就是因为她的不动声色。只是冷静客观的同时,还要做到不能枯燥无味。其实我们注意一下,就会发现,一个讲笑话的人,让别人笑了,自己却不笑,你一定会佩服他。一个用平静的口气讲故事的人,会比一个大喊大叫表情夸张的讲故事的人,更能吸引你的注意。冷静是一种优秀的品质,小说写得冷静些,会提升它的品味。
      都想不一样,都想新颖。都想出手不凡。要说创新,怕是作家的这个意识最强。一个作品,不管写什么,总是要有一点新意的。用不着比别人更聪明,也用不着比别人更勤奋,只是写作时,要有这个意识。中国社会的变化,最早都是先从观念开始的。文学观念也很重要,太落后陈旧的观念,不可能带来充满新意的作品,不管是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
      我想,肯定不会有人愿意去读一个非常平淡的,没有意思的故事。既然别人不愿意读,我们为什么要去写呢。换一句话,既然大家都愿看到一个波澜起伏惊心动魄的故事,我们为什么不去写这样的故事呢。现在有一些作家看不起故事讲得好的小说,我只想问一问他首先是不是具有编一个好故事的能力。我还没有见过一个可以讲叙精彩故事的作家,而故意不去讲的。编故事是小说作家的基本能力,就像芭蕾舞演员会用脚尖走路一样。矛盾冲突是故事的核,故事不是事情。生活中有太多事情,是写不成故事的。大风大浪,方显英雄本色。大起大落,故事才会好看。这是个简单的定律。
      首先是要写的东西,能吸引自己。当然,书是写给读者看的,小说的生命在阅读中存在并延续。写作者,在写作时,一定要想一件事。那就是别人为什么要读你这本书,你凭什么让别人拿出几个小时或者十几个小时,把你这本书读完。当然,你没有办法事先去问读者,去征求读者意见。但有个方法可以解决问题。写作者可以问自己,你把自己先当读者,问明白了,再动笔去写也不晚。时代不同了,同样是听故事,不用读小说也可以听得到。听广播,看电视,看戏剧,看电影,看网络,都可以满足对故事的需要。在这个阅读形式变得无比多样的时代,小说确实被挤得有些喘不过气,被挤到角落里了。作为小说作家,再不想着如何去吸引读者,真的是离死不远。
      我们这个年龄的作家,没有受西方现代派文学影响的很少。只是受影响的程度不同而已。看我80年代的小说,模仿的痕迹是很重的。但我基本属于那种学习现代派比较失败的一类文学青年。好在我喜欢西方现代派的同时,还狂热地喜欢上了沈从文,把他的小说当圣经一样去读。这让我从中受益不少。作家的学习是重要的,小说的故事可以从无到有,但怎么写小说,却不可能从无到有,一定是从有到有。有了足够的文学知识,有了充分的文学训练,有了基本的文学的表达能力,才可能进入真正的文学创作。好多人,以为会认字会写字,把见过的事听到的事,写出来,就是文学作品了。当然,自娱自乐的写作也不是不可以,只要写的时候,自己觉得高兴就行。只是不要期望太高就好。
    [ 2 ]
      理解西部
      从地域来看,我肯定属于西部作家,首先我生活在这个地方,其次,我写的是这个地方的生活。只要你生活在这个地方,写这个地方的生活,就属于西部的范畴。至于西部小说,就像美国西部电影一样,它也具有强烈的地域色彩。可以说,任何一个文学作品,不管写的什么,都会和某个地方密切相关。有了中国西部,有了西部新疆,有了新疆兵团,有了一个叫下野地的地方,自然就会有文学作品写到它。写新疆垦荒者生活的作家,在新疆有不少,我只是其中的一个。对这个身份,我不会太在意,也不会有意去强化或者强调。只因为我生长在此,没有别的选择。
      我觉得文学的区别,最主要的还是它的内在精神。经典的文学作品,其内在的精神都是差不多的,但是作为它的一个外在形态,你比如说表现哪种生活,展现人的哪种性格气质,还是有些区别的。说到西部作家、西部小说,或者说,读者拿到一本新疆作者写的小说时,还是会对它有一种期待,有一种想象。它一定是和南方人,广东人,上海人写的小说不一样。这种东西也构成了新疆小说魅力的一部分。当我们对某个东西有兴趣时,就会对和它相关的其它东西产生兴趣。新疆是个让人们对它有兴趣的地方,包括它的小说。
      比如说,一说到西部,一说到新疆,我们马上会想到大沙漠,大戈壁,大荒野。而很少会想到繁华的都市,尽管新疆也有不少的城市,而且这些城市和内地许多城市差不多。实际上,小说中的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还是很重要的。西部小说,还是有一些它的特征。比如说,自然环境,在西部小说中,往往会对小说的进程起到决定性作用。比起内地的小说,它的社会环境倒显得不那么重要了。命运转折生死关头,常常会被自然的力量决定。这就使得西部小说从形态上,有了鲜明的特色。但这并不是本质的东西,只是表面的。好的小说,还是应该有更深刻的东西,有一种超出地域的力量。
      当然,我一直反对我们新疆文学环境有独特优势的说法。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的文学资源。要有大作品,还要靠作家自身的努力。其中坚持是重要的一点。坚持不一定能得到,但不坚持肯定不能得到。要是2001年,我不拿起笔重新开始写小说,真不知道现在我会在干什么,会成为一个什么样子。可以说是最后的坚持帮助了我。
      在这个世界上,要做成任何一件事,都不是那么容易。文学创作也一样,失败者大大多于成功者。80年代一起走上文学道路的兄弟姐妹,现在放眼望去,还剩几人?
      (本文原为张春梅/董立勃访谈录,本刊作了节选)
      【责任编辑 王永盛】
    [ 1 ]

    推荐访问:荒野 之树 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