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办公室工 > 正文

    诗思与草书共舞|驴背诗思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1-27 04:39:54 点击:

      唐朝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顶峰。诗歌创作的人数、数量,诗歌的种类,诗歌内容的广泛,反映生活的深度和广度,均已达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程度。草书作为书法艺术的一种,至魏晋时期已经发展成熟,到唐朝就形成创作的又一个高峰。以张旭、怀素为代表的狂草艺术家的创作广受欢迎。由于草书点画飞动显现的浪漫神采给人带来无限遐想和想象的空间,正好契合诗人的浪漫情怀,于是草书与诗歌结缘产生了另类诗歌――草书歌。这一诗歌书法两种艺术相映生辉、相互交融之后产生的宁馨儿为我们带来美不胜收的艺术享受和心灵震撼。前文着重分析了草书创作对诗歌意境拓展方面的重要作用,本文则从《全唐诗》中的草书歌的意韵、意味等美学境界入手,探析唐代草书歌的丰富蕴含,进一步探讨书法艺术对诗歌创作的深刻影响。
      
      一、神采飞动方有意韵
      
      以象形为基础的汉字造字法决定了汉字具有表意和象形双重特质和功能。当然,升华为书法艺术的汉字已经变得抽象化。它把象形的概念应用于点画线条之中,以及点画组合成字,字字连缀成篇之后给人带来的审美意象。其中草书创作的抽象程度更向纵深发展,它把各种形态的点线,结合成千变万化的图形,以不同的笔法和运笔速度书写的点线,形成高低转折,顿挫抑扬的组合。以其笔画的牵连萦绕,通篇的结体章法,气韵气势的起伏跌宕,等等,连贯一起组成审美意象呈现给欣赏者,形成诗歌意境。因此草书歌在带有草书家本人审美情趣、情感、审美趣味和修养的同时,更兼有诗人――欣赏者个人的人生体悟,审美素养,审美能力及欣赏水平等种种因素的渗入和融合。这就使诗人和草书家的情思和想象在这里发生碰撞和汇集,产生了草书歌所特有的类物象形的意境;而草书歌中的佼佼者更在意境之外达到了诗歌最高的审美空间――创造出意韵和意味。
      (一)草书作品的意韵
      意韵:指艺术作品因具有动态之美而富有神韵和光彩。它可能是风吹飘带的潇洒和飘逸;也可能是绘画中人物眼神的一丝温柔和温暖的目光;还可能是《掷铁饼者》全身肌肉紧绷,将发未发呈现的力量之美;总之,它是由事物处于动态时给人带来的审美体验和美感享受。“运动产生美”,一切事物由于有了运动而显示了生命的存在。富有动态之美的事物往往给欣赏者带来的是鲜活、生命力蓬勃的感染和感动。因此,古人很早就注意到动态带来的美感。在唐朝早期的绘画中,虽然存在着头大于身体的毛病,也存在把人画得高于山的问题,但唐人已经注意到可以用帽子上的飘带在空中回旋的方法来画出“风”的存在。有了“风”,就有了生命,有飘带的飞舞,就使画面增加了动感,整幅画面就有了生命的活力。绘画如此,书法创作也是如此。
      草书在书法艺术中是最富有动感和灵性的艺术品类,酣畅淋漓地快速书写是使其富有动感的重要方面,同时笔画之间互相回环萦绕,构成的事物意象是具有动态感的。“点画飞动”恰好是书法家快速书写的瞬间凝固,其形成的动态美感牵引了人们的情思,拓展了人们的想象空间。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即兴草书表演会在唐代流行成为时尚了。同时,唐人以巨壁为纸,以极快的速度挥臂狂书,痛快畅达地抒发出“胸中之气”一豪迈和个性的张开,把大唐盛世的冲天豪情淋漓尽致地予以宣泄和释放,这样一种抒情浪漫的“大写的人”的唐人形象在狂草展示的过程中完成。在这种动态的审美欣赏过程中,观者的心灵受到空前强烈的震撼,从而得到极大的情感满足和审美愉悦,草书艺术的感染力和审美效果也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实现。
      (二)草书歌的意韵
      草书家在酣畅淋漓的草书创作和表演中,运笔畅达自如,“心手相师”,如若天人。以其墨迹自然的浓淡、湿桔,笔画顺畅的提按、牵连,力透纸背的笔势,与草书家澎湃的激情融合一体,构成一幅浑然天成的艺术境界,所创作的草书作品带给人们以富有动态的美感,体现了无限深厚的意韵。
      草书歌以生动、极富表现力的语言对草书作品富有动态的笔情墨趣给予细致的描绘和极力的渲染,充分传达出草书作品的意韵之美。草书歌通过大量运用动词、形容词、叠音词的手法来强调事物的动态。如:窦冀“狂风入林花乱起”一句,呈现的是迅疾快速的狂风,瞬间狂扫树林,林中花朵随风到处飞舞,一片落红缤纷的画面,仿佛眼前的花落连续不断,景象也在连续不断,人的视野被四处飘飞的花朵弄得迷离朦胧,恍如入仙境一般,令人想起“乱花渐欲迷人眼”的诗句。又如:戴叔伦“袅袅枯藤万丈悬”,“风吹欲绝又不绝”,好像由万丈高的悬崖垂下了陈年老藤,连绵不绝,随风摆动,在风的吹拂中似乎随时都会折断,却偏偏没有折断,因为老藤的劲健,其内在的韧性使它能长长久久地存活,也长长久久地随风摆动,欣赏者的遐思也随摆动的藤条而随风飘荡。皎然“阆风游云千万朵,惊龙蹴踏飞欲堕”,在天宫中游动的云朵,飘飘荡荡,惊龙突然的踩踏好像随时都会坠落下来。却最终并未坠落……皎然“更睹邓林花落朝,狂风乱搅何飘飘”,看到的是桃花林繁花似锦,盛极而败时,恰被狂风搅动,落英缤纷四处飘洒之状。顾况“上林花开春露湿,花枝��向水垂。”在春露的滋润下,沾湿的花朵变得更为鲜艳迷人,花枝因水雾漾漾、变得沉重而垂向水面,下垂的动作仿佛少女含羞,娇媚可掬,其朦胧湿润,则别有一番情趣意韵在。
      可见,草书歌所揭示的意韵之美常使欣赏者的思绪被紧紧牵引,情绪也被深深感染,在变化多端的动态中,心神和灵魂飘到逍遥自在、开阔久远的遥远虚空,诗歌境界达到高度审美空间。
      
      二、无言留白的意味
      
      “意味”作为一个古典美学概念,一直沿用至今。它是一个较高的审美标准。指文学艺术作品所具有的含蓄、蕴藉之美;是“超乎象外”的审美空间,能够引导人们产生一种“天人合一”的“形而上”的感悟。是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其意尽在不言中”的“味外味”,“旨外旨”。
      (一)意味的内涵
      《现代汉语词典》中对于意味的解释有两个义项:①含蓄的意思,②情调;情趣;趣味。清代沈祥龙在《论词随笔》中说:“含蓄者意不浅露,语不穷尽,句中有馀味,篇中有余意”。童庆柄的《文学理论教程》进一步解释说,换言之意味就是以少寓多、小中蓄大,令读者品味再三。叶燮把含蓄视为诗之至境:“诗之至处,妙在含蓄无限,思致微渺,其寄托在可言不可言之间,其指归在可解不可解之会,言在此而意在彼,泯端倪而离形象,绝议论而穷思维,引人于冥漠恍惚之境。所以为至也。”
      情调,则指作品思想感情所表现出来的格调,是事物所具有的能引起人的各种不同感情的性质;情趣,指性情志趣和情调趣味;趣味,则指使人愉快、使人感到有意思、有吸引力的特性。钟嵘的《诗品序》中提出了“滋味说”,即指当时的五言诗言简意丰,可以“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唐人司空图认为诗的高妙境界在于其“象外之象”,“景外之景”,“韵外之致”,“味外之旨”。童庆柄认为“在优秀的文学作品中,读者借助自己的想象和体味,可以在有限的文字中得到无限丰富的意蕴和旨趣。”   可见,欣赏文学艺术作品可以激发人们的想象和联想,感悟体味作品中的意味,并由此引发审美活动并拓展审美空间。在艺术欣赏和艺术理论中,人们普遍认为诗歌具有“意味”当属妙品;书法在笔画结构的节奏中注意到留有余味――疏密、留白的合理搭配,实现所谓“密不透风”,“疏可走马”的书法境界,则是书法所能达到的至高境界;草书歌在“歌”中留有余韵。在“歌”中唱出草书之“意味”,达到一种诗书共有的“无言留白”之境,可谓达到了诗歌创作中的高妙之境,其驾驭的难度决定了其艺术的价值和成就,非普通题材诗歌创作所能及。
      (二)草书歌的意味之美
      书法创作讲究“疏可走马”、“密不透风”的结构设计,在字的笔画间讲究“留白”,以使字体的结体构架更为合理。在草书歌中,则表现为一方面是纵笔描绘,细致入微一如描绘意境时;另一方面又在表达中有意留有空白,给欣赏者以无限开阔的想象和联想的空间,系艺术创作的技巧使然,也是草书歌的又一个特殊审美境界,即“无言留白的意味之美”。这一审美境界需要欣赏者充分调动自身的知识积累和审美修养以致个人阅历等在内的人生经验来“参”、“悟”,审美欣赏才得以实现。如张旭在继承前人的草书创作基础上大胆创新,瞬间变化书写形态而为狂草,形成自己独特风格,无论是类物,还是象形,都能达到随心所欲、心手相师的自然状态,其书写的熟练,艺术技巧的纯熟,都达到自由王国的境地。因此皎然在《张伯英草书歌》中歌咏草圣张旭创作状态:“须臾变态皆自我,象形类物无不可”。而“有时凝然笔空握,情在寥天独飞鹤。有时取势气更高,忆得春江千里涛。……则说当张旭在宁静地思索、握笔构思时,他的精神可能在万里长空之外,与独自邀游的仙鹤在一起翩飞;有时构思取势更为高远,怀想春天江水绵延千里,浩渺无边。这样的张旭形象与人们不断称呼的张旭形象有所不同,让我们看到了张旭的另外一面―一多思、多想的书法家,除了有时醉酒后会出现癫狂状态,也能够宁静安详地握笔构思,精神自由驰骋,信马由缰地随意怀想……张旭在想些什么?是想《古诗四帖》中的南宫、北阙、青鸟、烟霞,还是“屋漏痕”、“锥画沙”的笔法?是又一次听到了鼓吹的乐声,还是想起了公孙大娘的剑术表演?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我们可以知道的是他的所思所想可以达到穷高极远,欣赏者的思绪也就跟随他到浩渺无边的远方去邀游……
      草书歌以“无言处”留给人们的想象是如此高远,其“言外之意”的内涵如此深厚,“味外之旨”的蕴藏又是如此丰富,达到了诗歌作品所能实现的最佳艺术之境。同时,把草书作品的“无言留白”作了最佳解读和释义,实现了诗书相融相依的“形而上”的意味之美。
      综上所述,草书歌具备了书法家和诗人两类从事不同艺术创作的艺术家所具有的双重的审美想象和独特审美创造的审美空间和深刻内涵。一般地说,在意境之外能使整幅作品形成一种鲜明的美的意韵、意味,是书法家在艺术上达到高度成熟的标志;同样,能够在意境之外创造出具有美的意韵、意味的诗歌才能称得上上乘的诗歌;当然,草书歌因为在意境之外具备了“言外之意~味外之旨”的审美蕴含,堪称诗歌中的精华。

    推荐访问:草书 共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