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办公室工 > 正文

    【追忆卓琳老人对红学的关怀】 邓卓琳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1-08 04:21:23 点击:

      卓琳老人生前平和低调,我尊重她的意愿,从未有只字落纸。今老人已逝,为了她的红楼情结和殷切关怀,谨述此往事,以寄缅怀思念之情。      国家大事   
      7月29日,邓小平的夫人、中央军委办公厅原顾问卓琳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和邓小平一样,卓琳也留下了这样的遗愿:遗体和角膜捐献出来,骨灰撒入大海。她要在大海深处,和邓小平重逢。
      卓琳,原名浦琼英,1916年出生于云南宣威,父亲浦钟杰是当地有名的“火腿大王”,曾追随孙中山北伐。并被授予少将军衔。1937年11月,卓琳到延安参加革命,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8月,经人介绍,与大她12岁的邓小平结为夫妻。
      从电视新闻中得知卓琳老人辞世的消息时,脑际立即闪现出12年前她关于红学的一席谈话。这是我一生中唯一一次与她近距离交流,永远不会忘记。
      1997年10月24日,星期五,那是一个刮风的晴朗天气,上午9点,在地安门景山后街米粮库胡同邓宅,卓琳老人邀见了中国红楼梦学会的冯其庸、杜景华、张庆善、林冠夫、付冬冬及笔者共6人。我们进入邓宅面积不大、陈设简朴的客厅,在卓琳老人两侧落坐。她兴致很高,思维清晰,语言平朴,如话家常,以《红楼梦》为中心,也及于小平同志的日常生活,与我们谈了约个把钟头。
      当晚,我将卓琳老人这次谈话的主要内容做了一个追记,现据此稍做整理,记述如下:
      我喜欢实话实说,“实话实说”现在是电视台的一档节目。早就想请大家来,趁天气还暖和的时候,可前些日子文献研究室来拍小平同志的生前居处,搞得很累,所以拖到今天。
      我老了,今年81岁,内脏器官没有什么毛病,但腰腿和手不行,所以不能练字学画,只宜看书,看我喜欢的、本身又经得起看的有价值的书,例如《红楼梦》。年轻的时候,还没读过《红楼梦》,我就会背《葬花词》,可能是从我哥哥带回的那些报刊上看到的。现在看《红楼梦》,不喜欢后四十回,那太低劣了。
      我去逛书市,女儿陪着去的,看到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的《红楼梦》(蔡义江先生的校注本)就买了来,后来作者又送了我一本,是精装的,可是太笨重,只好拆开了订成每十回一册,容易翻。人老了,不喜欢看精装书,小平同志也是。
      《红楼梦学刊》我还找不齐。我订了一份。先前《学刊》在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出,就请李瑞环帮忙找,现在我直接到恭王府(当时学刊编辑部所在地)去找。(注:老人曾亲往学刊编辑部,孙玉明同志与之交谈,却并未认出。)
      我知道红学有不同见解。我赞成辽阳说。朴方前些时去了沈阳、辽阳,他不放心我这个老太婆,怕我乱碰,就去调查研究,还带回来冯先生的书。其实我早有了。我还不糊涂。
      我从前年轻时还考上过北大物理系呢!只是没能上。如果当年去读,大概与王利器还是同学呢。前些时我看到他的名字,派人去看他,看有什么困难,并叫朴方送了他一张轮椅。见到名片,才知道王利器是那么大一个专家,我太冒昧了。
      我不喜欢交结,不在外面活动,认识的人不多,不愿打扰人家。
      你们有什么困难,可以直白地说。我见过你们上班的地方,房子老旧,人手也少。我看了你们那么多书,很想为《红楼梦》事业做点事,做点贡献,有所回报。调人太困难了,北京是金户口。至于经费上的困难,可以捐助,我是没有钱的,不过可以找有钱的热心人,帮助搞点学术活动。
      你们看我这间屋子完全是老邓生前的样子,有家庭气氛,那是双面绣(邓与孙女以及猫的双面绣),那是生活照,他经常坐这两个椅子(她指了指身旁的两把椅子)。
      我家惯例,晚饭后有“自由论坛”,随便什么都可以说。老爷子说,死后骨灰扔在抽水马桶里,冲掉拉倒。我们说不行,还是扔在江海里吧,就是照着这样做了。
      有人说老邓开放是因为他出过洋,我看不见得,那时他太小,才16岁。只是老邓很重实际,总下去。第一个5年计划苏联援建141个项目,他一个一个厂地去看,到钢铁厂从翻砂、铸造到无缝铜管出来,一道一道工序看,我也一同去看了。老邓做事十分麻利,从不在办公桌前长时间坐着,有什么该批该办的迅速批完,然后站起来走走,或看书。
      他讲话从不用稿子,从不要别人替他写稿,总是直接讲。他想好了就讲出来,别人记下来整理后,他再看,再改,经文字润色后,就发表出来。三卷“邓选”就是这样出来的。
      老邓没工夫看《红楼梦》,太长;但看短篇,如出门开会带着《聊斋》,空了就翻一段。老爷子也看金庸武侠,金庸送了一大箱书,里面是纸箱,外面包的是皮箱。
      老邓爱打桥牌,和朋友打,后来是和孩子们打。你们看书架上摆着的有桥牌协会送给老邓的证书。(注:笔者注意到书架上有理论书、政治书、桥牌书、汉语大辞典,另有一排全是《红楼梦》方面的书)。
      听说你们的《学刊》为扩大发行曾经想扩大内容登别的东西,这样就杂了,不好,不是专门刊物了。
      我还缺一本书,红学方面的,《红楼梦诗词曲赋评注》,要平装的。
      以上是我当日追记的内容,尽可能保持原话和语气,有不够准确和妥贴之处,文责当由笔者自负。卓琳老人生前平和低调,我尊重她的意愿,从未有只字落纸。今老人已逝,为了她的红楼情结和殷切关怀,谨述此往事,以寄缅怀思念之情。

    推荐访问:红学 人对 追忆 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