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办公室工 > 正文

    让核心生长力更加强大|更加强大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5-19 04:45:49 点击:

      走进常德市武陵区育英小学,校园文化气息扑面而来:1~4楼国学经典走廊纵览先贤经典,让孩子们明道理、知礼仪;楼道拐角处的开放书架、诚信钱罐一借一还全凭孩子们的诚信;微笑楼道礼貌用语一路随;绘画七彩虹、学生涂鸦墙、师生书法墙趣味盎然……
      作为一所小学,育英小学的校园文化建设在常德名声在外,然而,让记者感兴趣的是,学校的教研也形成了浓厚的文化。在育英小学,每一位老师都有课题,每一位老师都有教研成果。如果说,老师是学校的第一生产力,那么教研即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核心生长力。“我们着力构建教研文化,着眼于每位老师的提升,让孩子享受同等的资源。”校长谭国湘说。
      自主成长:学习的姿态让教学成为一种幸福
      樊霖霞之前在另一所学校教书,自认为本性安于现状,之前对教研并不感兴趣,曾经也有过职业倦怠。可来到育英小学7年后,她变了。“做教师有了传授知识的幸福感,我的幸福来源于课堂的快乐,快乐的课堂。”
      这一改变,得益于育英小学让教研成为一种文化的推动。曾经,育英小学同样面临着许多学校面临的问题:教师上完课后,或回家或闲扯,似乎工作只在那短短的课堂几十分钟;很多教师到了一定年龄,便出现职业倦怠感,教师只成为了一种谋生的职业,找不到职业幸福感、成就感。
      谭国湘思考过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最终,她从苏霍姆林斯基的一句话——“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给教师带来快乐,那你就引导每一位教师走到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中找到了灵感。
      为了调动老师们教研的积极性,谭国湘想出了一些“金点子”。
      她把各学科老师分成高、低年级组,分别成立教研组,每个小组里既有“本土专家”,又有经验不足的“菜鸟”,还老中青搭配,活跃的老师与稳重的老师相结合,每个小组选出一个组长,开展“组本”教研。为了提升老师的积极性,每个教研组设立了教研启动资金,每个学期还做一次阶段性评比,优秀的小组会得到一笔奖金。10月下旬,学校在全校举行教学节,由每个小组推选两三节课作为展示课。展示活动的评价不针对个人,而是评选优秀教研组,同时,不分一二三等奖,却设立了最佳创意奖、最佳表演奖等。教学节历时一个多月,充分展示了各个组的集体风采。同时,学校还设立了育英大讲堂,有经验的老师都可以登台讲课。最难得的是,教研活动真正实现全员参与,学校管理人员都被下派到各个学科组参与活动,谁都不例外。
      别小看这样一个“组本”教研,它确实调动了教师的教研热情,让每位老师都“动”了起来。如今,走进育英小学,老师下课后就回家或干别的事情的基本没有了,大家在办公室或对教案进行研讨,或对某个问题进行讨论,气氛十分热烈。
      “每个人都参与,但却没有评奖的压力,大家都形成了研讨的习惯。”谭国湘说。
      其实,研讨带来的改变最突出的还是教师研讨的自主性。在浓厚的教研氛围下,不少老师主动开展了课题研究。
      瞿月娅曾经是一个英语老师,现在却教语文。她一度找不到事业的方向。“那个时候真害怕走进教室。”瞿月娅说。
      但现在,瞿月娅却被公认为才女,她的课非常受学生欢迎。“中间她带了一个班,带到三年级是要换班主任的,但学生们死活不干,集体跑到校长办公室去哭,学校只好又让她一直带到六年级。”罗玲说。
      记者非常好奇地听了瞿月娅的一节课,讲的课文是《囚歌》,瞿月娅以“人生”入手,的确很有新意。说起这其中的转变,瞿月娅说,这得归功于自己不断的摸索、学习的姿态以及学校浓郁的研讨氛围。
      像瞿月娅这样自主成长的教师在育英小学越来越多。实际上,育英小学还给教师自主成长提供了一系列平台——
      教师文学社是语文组发起组织的一个社团,他们向全校教师发出征稿启事,将所收集的稿件进行编辑、整理,成为《育英》这一校刊的主力军。
      女子书法协会是在美术老师蒯奕池带领下成立的常德市第一个女子书法协会,教师或利用课间在书法活动室里挥毫泼墨,或在周末相邀同游常德诗墙,看书法展览……
      博客平台是面向全体老师的交流阵地,教学心得、教学设计、课堂实录、课件等纷纷上传,大家看博客、跟帖、交流,进行得非常热烈。
      专家连线让教师与中央教科所、省教科院、市教科院等教育专家直接对话。
      ……
      在育英小学,“学习的姿态让教学成为一件幸福的事”成为许多老师的共鸣。周丽萍老师向记者说出了心里话:“原来都不想教书,想改行了,整天围着学生转,家长还不领情。现在很快乐,同学们都有学习知识的热情,看着他们求知若渴的眼神,我就督促自己一定要想方设法满足他们,不断看书、看视频,不断学习。原来备课有点应付检查,10分钟搞定。现在是认真地花很长时间,一堂课要备两个小时,甚至还不够。”
      合作研讨:打造的是办公室新生态
      “古诗词教学应该有怎样的一个基本模式来优化,有什么方法指导?”
      记者采访时,正好碰上五年级语文教研组探讨古诗词怎么教的讨论会。7位清一色的女老师聚集在一起,讨论的却是非常专业的学术问题,这正是育英小学“组本”教研人人参与磨课的一个环节。
      罗玲说,教研活动大家都在搞,但是问题不少。一是不少学校将注意力集中在少数几节“公开课”上,对人才的培养也局限在少数几名参赛人员身上,反而将学校原本应该普遍性、经常性开展的教研活动束之高阁了。二是教研活动往往成了年轻人的专利,中年教师和老年教师往往被忽视。外出学习,让青年教师去;公开课选拔,让年轻、有活力的教师上,中老年教师一边站;校内研讨活动,中老年教师也成了旁观者。可恰恰是中老年教师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思想成熟,他们参与教研才会让青年教师更快成长。三是学校新增老师或经验不足或“水土不服”,导致教研水平参差不齐。四是行政听课带给教师压力,教师或多或少地产生了一些反感情绪。
      育英小学一帮人在思考:有没有一种教研形式能够兼容并包,一次性解决问题?于是,他们想,何不将研讨形式放到“组本”教研里,人人参与上课、参与磨课,人人都成长呢?也就是说,让大家合作研讨,集思广益,这样成长起来的就不只是几个教师而是全体教师了。   “一课多上”是他们合作研讨的一个重要内容。一个教研小组每位教师先根据本人的特点选择教材,深钻教材,吃透教材,如研究教材的编排体系、编排意图和编排的指导思想,分析教学的难点、重点,在此基础上,交流自己对突破教学重点、难点的设想,然后先在自己班级上第一堂课,再根据大家的评课意见,对教案进行反思、整改,再到另一个班级进行授课。如此反复多次,教师课堂教学更加精彩。
      “从中生成的种种经验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对教师将来的教育教学必定起着借鉴作用。”罗玲说。
      “一课多上”调动了广大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积极性,一批青年教师在活动中成长起来。一年级新任教师小庄刚来学校就碰上了“一课多上”活动,为了让自己的专业水平能够得到有效提升,她第一个报名上课,一个轮回下来,组内老师给予了非常中肯的评价,庄老师的教学有了一个质的飞跃。“最重要的是能够更准确地把握教材了。”她说。
      数学教师周金顺则把这种磨课的过程形象地描述为:“由糊涂到清醒,由清醒到成熟,在合作中不断进步。”
      一些课题就这样在众人研讨中诞生了。全闳、张英娥等语文教师主持研究的区级课题——《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快乐作文的研究》,就产生于各位教师的专题研讨中。他们围绕长期以来小学生怕作文的难题开展了研究。主持人全闳的说课《采撷生活花絮,捕捉精彩瞬间》还获得了全国作文说课大赛一等奖。
      在合作探讨中,大家都要说三句话,即找出一个亮点,指出一个不足点,说出一个改进点。因为坦诚,合作研讨让团队变得十分融洽。周金顺说:“现在我们更在意别人说的不足点和改进点,因为说问题就是真心帮助我。这种交流让人很受启发,听起来很舒服,感觉人与人之间很真诚,很温暖。”
      问题探究:我研我所需,我需促我研
      “精神早餐”,这是记者在育英小学听到的一个新名词,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精神早餐”是育英小学的老传统。很多年前在贺大国校长的领导下,就有老师利用早读的课前10分钟,让孩子们赏析诗词,了解时事。但随着时间的流逝,人员的变迁,慢慢淡化了。年轻组长李炎辉带领本组教师传承了下来。课余休息时,李炎辉常常听到老师抱怨:“现在的孩子,课堂上该听讲的时候不听讲,悉悉索索讲个没完,让他站起来答问,又扭扭捏捏,声音像蚊子。”“现在学生看的书也挺多的,可表达自己的观点的时候怎么还是词不达意呢?”也常常听到家长抱怨:“我家孩子就是太爱说话了,别人说话时老爱插嘴,发表自己的看法,显得没素质……”
      这样的话听多了,李炎辉就想,作为教师,除了教授孩子知识外,是否在其他方面也要加强训练呢?于是她和本组的成员一起,在接承传统的基础上,开展了课题研究,围绕一首诗词、一句名言、一个故事、一则新闻开展活动,并提出意见供学生参考。学生们十分感兴趣,自信心也随之增强了。
      像这样针对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而进行的课题研究,在育英小学很多。“我们的主张就是‘我研我所需,我需促我研’。这是我们教研文化的精髓。”谭国湘说,我们并不要求老师进行很大的课题研究。“这样的研究并不难,但效果却十分好。”
      音乐老师刘莹就是典型。10多年的音乐教学生涯中,她发现现在的孩子们特别爱流行音乐,《双节棍》《青花瓷》《不要打我妈妈》这样的歌一学就会,而对于书本上的歌曲,学生们倒不太感兴趣。
      如何让流行歌曲也成为教育资源呢?刘莹在思考,育英的一帮音乐老师在思考。
      适逢刘莹班上有个学生,父亲在他4岁的时候就去世了,上课自我意识较强,什么事都指使别人去做。像这样的孩子该怎么改变呢?
      问题即课题。刘莹带领音乐老师一起将两个问题合二为一,从学生感兴趣的流行音乐中寻找教育的突破口,深入的思考让老师们产生了用音乐去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的想法。在湖南师大一位音乐教授的启发下,她和音乐组老师们一起研究了《在音乐中培养孩子的健康心理》的课题。课题最直接的效果就是,班上的那位学生走出了生活的阴影。
      问题探究不仅解决了老师们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一些难题,还真正培育了教师的教研精神和活力。近两年来,育英小学共有80多名教师撰写了各类论文,共有200多篇论文获得了国家、省、市(区)奖。“教研真正成了学校的核心文化,也成为了学校发展的强大推力。”谭国湘说。

    推荐访问:生长 强大 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