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办公室工 > 正文

    高校学生群体性突发事件诱因与应对模式研究 高校学生突发事件处置讲座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5-03 04:51:37 点击: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飞速发展,高校学生群体性突发事件频频发生,不仅影响了学校正常的教学与科研,也破坏了校园的和谐与稳定。有效地应对高校学生群体性突发事件是目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内高校亟须解决的突出问题。寻求“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加强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能力、重视舆论导向、加强校内外的交流与合作等是行之有效的应对模式。
      关键词:高校学生;群体性突发事件;应对模式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23-0063-02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引发学生群体性突发事件而导致的校园危机已不仅限于意外事故和自然灾害等传统意义上的定性,其诱发原因错综复杂,不仅对校园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校园稳定有较大的冲击,也对社会发展和道德氛围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因此,进行高校学生群体性突发事件诱因分析,积极探索有效的预防与应对模式,是高校驾驭复杂局面、处理复杂问题能力的重要表现,对构建平安校园、和谐校园、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高校学生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内涵及特征
      (一)高校学生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内涵
      所谓突发事件:指违反社会常态并在人们没有任何思想准备或无法知晓的情况下,猝然发生的危及社会和个人人身安全的事件。
      高校学生群体性突发事件指高校受国际形势、国内局势、高校管理等因素影响,涉及在校大学生切身利益的,各种突如其来的、意外发生的、紧急的,并造成严重后果或重大影响的学生群体性行为事件。
      (二)高校学生群体性突发事件的特征
      高校学生群体性突发事件既有一般突发事件的偶发性、不可控性等共同特点,也有自身显著的特性,这些特性表现如下。
      1.事件的突发性
      高校突发事件往往在没有任何预兆的情况下突然发生,让人猝不及防,让管理者处理事件无章可循,更让校方无法防备。
      2.诱发因素多样性
      高校群体性突发事件不会无缘无故地发生,但诱发因素却无法预知,诱发因素具有多元性和复杂性的特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参差不齐,可能会因为自身关注的国际国内政治问题、社会焦点问题,也可能因为自身利益受到侵害而促成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发生。
      3.参与主体活跃性
      高校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参与主体是一群有知识、有思想、有热情、关注国家命运和社会发展的大学生,他们敢于指出问题和发表意见,但是他们思想上容易冲动,涉世不深,对是非的判断缺乏经验,容易产生过激的行为。
      二、高校学生群体性突发事件的诱因分析
      影响高校学生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原因错综复杂,既有校外的因素,又有学校本身的管理因素,同时也有参与者学生的因素,但归结起来,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自然因素
      目前我国是世界上受自然灾害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自然灾害种类繁多,不乏地震、泥石流、洪灾、雪灾等,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高,灾害损失严重,如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由于过多过快的追求经济发展,严重地破坏了生态平衡,致使环境恶化,气候反常,降低了人们生存、生活的质量,造成生存困难,推动和诱发群体性突发事件。
      (二)社会因素
      1.国际国内格局的影响
      当前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复杂多变,我国正处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时期,呈现出各种社会矛盾,官僚腐败、贫富差距拉大、三农问题、看病难、就业难等社会“热点问题”层出不穷,这些问题很容易引起大学生的关注与共鸣,如果不能得到积极有效的引导和妥善处理,很容易演变成群体性突发事件。
      2.网络的双面效应
      网络为学生的学习、生活提供方便,提高效率的同时,也带来很大的负面效应。网络信息具有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传播方式和途径多等特点,网络信息良莠混杂,负面的网络信息通过百度贴吧、微博、博客、人人网、易班、QQ等渠道传播,也会通过邮件、手机短信、飞信等方式传播,这些有害的网络信息会侵蚀学生的思想,影响学生价值观的形成,阻碍学生的行动,从而使学生误入歧途。
      3.国内外敌对势力的渗透与煽动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但敌对分子始终没有放弃对我国的“和平演变”,他们往往会借助一些问题,以高校学生为突破口,对他们进行破坏和渗透,使大学生丧失政治辨别力,迷失政治方向,迷失人生目标,使一些学生受到影响,引发群体性突发事件。
      (三)学校因素
      1.学校扩招带来的弊端
      从1992年高校开始扩招至今,全国各地高校的学生数量已达饱和状态。学校已由精英化教育迈进大众化教育,学生构成呈现多元化,学生素质参差不齐,给校园治安管理带来许多新的问题。同时学校扩张以后,学生数量增加,学校资源紧缺,而学校的教学、后勤等配套设施没有跟上,教学质量下降,极易引发学生和家长的不满。
      2.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影响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学校已不再是原来象牙塔中的一方净土,而是转变成全方位、多功能、开放型的复杂的“小社会”。校园内不仅有师生员工,还有经商、务工人员等,原来的平衡格局被打破,各种利益相互冲突,比如食堂饭菜质量下降、价格上涨、学生寝室变动,这些涉及学生切身利益的问题,如果积压到学生难以承受的时候,可能爆发群体性突发事件。
      (四)家庭因素
      虽说国家一直在提倡素质教育,许多家长为了使子女考上大学,往往采用的都是应试教育。由于家长素质、家庭感情和气氛、家庭教育方式等不同,有些家长认为子女一旦考上大学,他们的任务已经完成,对于大学生活,很少关注,也很少过问,不了解子女的思想动态,更是忽视了思想上的正确引导。
      (五)学生因素
      1.高校学生心理问题日益凸显
      我国在大众化教育的背景下,高校学生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承受越来越大的压力,学业压力、就业压力、经济压力、情感压力等往往成为突发事件的重要原因。面对这些挑战和压力,有的学生缺乏自我调节能力,缺少合理的表达方式,因而诱发抑郁、孤独等心理障碍,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化解,很容易导致治安问题的发生。   2.少数学生法治意识的缺失,法制观念淡薄是引发群体性突发事件的主观因素
      当代大学生多数为独生子女,从小受家庭宠爱,养成了自私、自负、狭隘并极端的特性,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比较严重,加之有的学生崇尚哥们义气,愿为朋友、老乡两肋插刀,将社会公德、学校规章、法律观念统统置于脑后。
      3.学生的非正常死亡是导致群体性突发事件的重要原因
      近些年来高校学生的非正常死亡呈现一种上升的趋势。除了他杀,还有自杀、失足坠楼、运动中猝死、游泳溺亡、交通事故致死等。
      三、高校学生群体性突发事件有效的应对模式
      (一)加强危机教育,增强学生的危机意识
      学校应该建立健全一套完备的安全教育体系,利用学校的广播、宣传窗、书报杂志、网站、微博、专题讲座、案例分析等多种途径加强学生的危机意识教育,使他们正确地认识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危害,学校相关部门也应该不定期开展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模拟演练,使学生更真切地接触和了解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具体情况,有效地抑制危机发生时的心理失衡,增强学生的危机意识和防范技能,以提高学生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二)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推进民主管理
      学校管理要本着“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服务理念,不断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切实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环境。同时,要坚持民主管理,倾听广大学生的呼声,让学生参与到学校的建设中,发挥学生在学校中的监督权,切实解决好学生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这也是预防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治本之策。
      (三)建立完善的预警、应急处理机制
      英国危机管理专家迈克尔·里杰斯特的名言“预防是解决危机的最好办法”,高校应把加强对学生群体性突发事件的预防教育作为学校常规教育常抓不懈,贯彻于学生培养的整个过程中。制订和完善应急方案,建立高效的预警机制,做到有的放矢。建立畅通的信息报送渠道,争取将群体性突发事件消灭在萌芽状态。一旦发生群体性突发事件,全面启动应急预案,学校领导及相关责任人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稳定学生情绪,控制事态的发展,调动和协调校内一切资源,快速果断地进行处置,坚决防止因冷漠和不作为造成事态的进一步扩大。
      (四)加强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能力
      通过课堂教育、专题讲座、社团活动等途径,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传递更多的心理危机干预的知识。重视新生的心理状况健康测试,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密切关注测试中发现的心理障碍、心理疾病的学生。
      (五)重视舆论导向,建立信息公开和舆论引导机制
      高校是社会公众关注的焦点之一,学生发生突发性事件后,学校官方应该第一时间内发布权威的信息,让广大师生和社会公众了解事件真实情况,稳定师生情绪,破除大家心中疑惑,争取问题处理的主动权、公众的理解和信任。同时,保持和政府相关部门及新闻媒体的良好沟通,争取广泛支持。要引导舆论宣传向着有利解决问题的方向发展,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及时向社会发布有价值的信息,帮助学校渡过危机。
      (六)健全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组织体系
      高校应急管理组织应该是常设机构,并且这个机构应该是由学生处、后勤处、保卫处、教务处等多个部门联合组成,每个部门分工负责,相互协调,责任到人,而不是突发事件发生后临时成立的工作小组。
      四、结语
      高校学生群体性突发事件是我国社会主义体制改革下出现的新问题、新现象。如何科学化、规范化应对校园突发事件已经成为高校必须正视和解决的一个难题,只有充分利用各种资源,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各部门通力合作,齐抓共管,才能避免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发生,维护校园的和谐稳定,还学生一片宁静的环境。
      参考文献:
      [1]叶金福.建立和完善高校突发事件的应对机制[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4,(1).
      [2]欧永美,李锦顺.高校学生群体性突发事件处理机制研究[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
      [3]王诚,王宗强.高校学生突发性事件应对研究[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9,(4).
      [4]涂海英.浅谈高校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J].科技信息,2009,(31).
      [5]左勇.高校群体性事件的应对策略研究[J].青春岁月,2011,(24).
      [6]李良进.高校突发事件的成因、特点及预防机制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7).

    推荐访问:诱因 突发事件 高校学生 群体性